生命河流

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苏绚慧  页数:186  字数:94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不是什么理论或实务工作的大人物,以书叙说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究竟有没有其价值与意义呢?这件事我思考了很久。    我并不想因为社会地位、角色身份而看轻自己的经历,这并不符合我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价值的信念。我也不希望曾经与我生命交会过的病人、老人、丧亲遗族的生命故事,没有在我生命中留下些什么就消逝了。基于这些信念,我还是叙说了一些对我来说深具意义的经验。    当我从事助人工作,面对无数个独特不同的生命时,我并非无缘由地就有一个想法、行动或信念,这些想法、行动或信念,常常来自于更早之前我所接触过的一些生命带给我的学习与体会。回首将近七年的助人工作生涯,我确确实实感受到自己生命的许多改变与成长。我想,每个助人工作者若有机会好好回顾那些在自己生命中留下一点足迹的个案,都会想起一些忘不了的面容神情、忘不了的话语、忘不了的情节、忘不了的悸动……这些生命何尝不是来帮助我们这些所谓的助人工作者更体察人心、更了解现实、更拓展视阚,也更贴近人性。这么说来,谁是谁的帮助者,实在很难定论。    我的内心是多么感谢我所遇见的那些人(病人、家属、遗族、老人、小孩……),他们和我一起建构我所认识的世界。长这么大后,我才慢慢体会这世界不是一个世界,也不是两个世界,而是有多少生命就有多少世界,每个生命世界都是独特不同的,就如曾有人所说的“一沙一世界”。我渐渐知道,我们是透过话语、叙说的传递,和别人一点一滴分享我们各自眼中所看见的世界;也因为分享和交流,我们有了不同途径去体会另一种生活面貌,另一种生命的展现。    这让我想到一个生命的隐喻河流。河是一条条蜿蜒流动的,每条河沿途所看见的风景皆十分不同,没有哪一条河能说它沿途的风景才算是最有价值的。而每条河的河水最后都将流至大海,让大海孕育更多的生命。大海可隐喻为生命精神与灵魂的交汇处,当生命河流相聚于大海时,生命因此缔造出意义,我们在其中奉献思想、意志、情感,一起创造更多的可能,然后让大海的丰富智慧又能回馈于河的运行,使河水永不干枯,川流永不停止。    在我看来,这就是生命相遇的美好。    我们一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会有各种不同的因缘巧合,有的只是一面之缘,有的却是同窗数年,或是关系深挚的朋友、亲人,也有一些像我工作所遇到的对象,虽然相遇的时间短暂,却有极深的信任与认识,有人与人最纯粹最真实的互动。这就是我在此书想表达的,在我的生命河流中,我有幸遇到一些人、一些对象,这些生命为我扩展了自身生命的厚度与丰富。他们和我一起建构了我所认识的真实世界,也给我机会解构并松动我原本固定的思想与感受。我的生命有着无数生命的足迹,他们在我生命里笑过、哭过、沉闷过、开怀过。这多么令人感动。    我把这些经验写成了一篇篇的故事,借着故事创造一个真实、有意义的自我,一个期待被认识、被理解的自我。我期待人们经由我的叙说,理解一个助人者的世界与眼光,也理解我的生命如何持续开展、持续转变。当然,也期待人们从我的视阈里看见一些受苦、受困生命的挣扎与奋斗。我相信这些故事里可能有无数个人的影子,让人能有所感触有所思考。    这些文章的诞生,要感谢《张老师月刊》同仁的邀约以及出版部愿意将其集结成书,让我零散的经验有了连贯,成为更具意义的形式,让我的生命无论未来走向何处,转变成什么状态,都能看见自己是从何处走来,也能唤起曾有过的感动与助人使命的呼唤。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安慰疗愈、临终关怀、悲伤辅导佳作,也是一位助人工作者的职场学习思索笔记,作者以河流做为生命的隐喻,书写社工师与病人、家属的相遇,生命交会的美好,涵盖人际关系、生命教育、情绪教育、老年照护、生死议题,提醒人们正视死亡、关怀生命。

作者简介

  苏绚慧,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咨询研究所硕士,现为马偕协谈中心心理咨询师,并在医院担任心理咨询师。已出版《于是,我可以说再见》、《丧恸梦》(金鼎奖社会科学类推荐优良好书)、《生命河流》、《这人生》、《请容许我悲伤》(金鼎奖社会科学类推荐优良好书)、《死亡如此靠近》(金鼎奖文学类推荐优良好书)等。

书籍目录

推荐序 生命河流的摆渡者 林绮云
推荐序 在生命长河中相遇 洪莉竹
自 序 河流的交汇
第一部 行过水穷处
永远是孩子
听见灵魂的哭泣
说与不说之间
奇迹
两样文化两样情
给一个表达的机会
最后一个需求
死亡不是报应
让一切来得及
关于“命”这回事
第二部 坐看云起时
聆听生命最深的悲伤
答案的背后
冰天雪地里的暖流
做个隐微的助人者
未完的功课
国王的心安草
陨落的星石
夺门而出的悲哀
理想国的迷思
“看见”他所“看见”的
超越死亡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就一定可以理解。我们的社会如何地将“死亡”和“报应”、“罪有应得”画上等号,也难怪乎当死亡发生在一般没有作过奸、犯过科的老百姓身上时,多令人难以接受,让人想责问老天:“老天无眼,竟带走一个良善、没有做过坏事的好人。” 我曾有一个经验,有一天探访了三位中年病人,三位病人都是四十到五十岁之间的年纪,他们都是突然被告知罹患不治之症的,可想而知他们的错愕与不甘心。他们是分属不同病房的病人,照理来说并没有谈过话、交换过心情,但他们在那天都问了去探访他们的我:“苏小姐,你告诉我,我是坏人吗?为什么我会得这种病?我从未做过什么坏事,为什么我要得这种病?” 这个问句反映了他们受震惊、觉得不公平的内在心理,也反映了我们身处的社会文化是如何看待生病与死亡这些事。在我们的想法中,被我们视为好人、被我们认为是尽忠职守的人,是不应该遇到生病与死亡的事,这些事是那些“恶有恶报”的人应该遭受的才对。 就因为这样的思维,生病与临终的人才会面对更大的窘境与煎熬,他们百般不解自己并非是恶人、做坏事的人,为什么一生命运坎坷多劫,得不到好的报偿? 这种将世界二分为“奖赏”与“惩罚”的世界观,自古以来无论东西方世界皆有迹可循。我也是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松动我从小被灌输的善恶二元论认知观点,开始愿意去看除了善恶观点、黑白观点之外,还有许多的灰色地带与多元观点,并非能以简单的奖赏与惩罚、善与恶的观点就能解释所有事情,回答所有疑问。 我曾和一位八十五岁的老年人对于“死亡是报应”之说有一连串对话,这段对话让我更发现“惩罚”的世界观多么让人受苦,也多么让人的思维与心灵受到捆绑。 那是在一个早晨,由于我没有看见老人出房门和团队一起晨祷,正觉得奇怪。照往常,老人应该会起个大早,在大厅等候,等到团队成员到齐,他会和大伙一起唱诗歌,做一天开始的祷告,但那天早上他缺席了。护理人员说他的身体状况不好,越来越虚弱无力。于是,我到他住的病房,想了解他的情况。

编辑推荐

《生命河流》编辑推荐:生命如河流,起始到尽头是一段未知的旅程,等着我们去经验与冒险。河流的波动与起伏承载的正是你我生命的笑和泪、脆弱和勇敢,还有所有的爱与梦想。任何人都无法超脱死亡。死亡来临时,临终者因心有不甘、心存留恋、心生恐惧而无法咽下生命中最后一口气。《生命河流》能够使临终者坦然面对死亡,灵魂安详自在,心无挂碍地离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生命河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9条)

 
 

  •   苏绚慧的是适合在厌倦的时候看,像是把烦躁放进冷凝管里,用这生命的河流冷却下来,变回液体重回心灵。推荐~强烈推荐~~
  •   还行的,这些文字配上那个封面。提醒一下出版社,不是只有心理咨询师才关爱生命,还有一部分人群叫“社工”。跟心理学一样的一个学科叫“社会学”。
  •   很温暖很感动。我们无法预知生命的河流走到尽头会是怎样的风景,我们只能接受一切的安排,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现实,为其添上哪怕一线温暖的亮色。
  •   生命的河流流进哪里呢?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老天要收走那么好的人,看了这本后感觉有了些许安慰,他只是进入了另一中存在。我也会……只是,他早了点。
  •   坦然面对死亡,不光是临终者的事,也是他的亲朋好友需要面对的。这本书里讲的故事和给出的建议都让人十分动容,收获很多。
  •   .临终关怀真的是值得大力推行开来的,但是目前看来,像书里那样在医院里找专业的心理医师并不现实,我们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亲朋走得安然、体面、没有遗憾。
  •   一直觉得临终关怀是一项很伟大很了不起也很重要的工作,但是很遗憾内地在这方面似乎还有很长路要走。看着这本书的时候,不由得想起自己离去的亲人们,如果早点知道一些东西,早点意识到一些事情,能再这样一点,能再那样一点,该多好……
  •   “每一个临终者都渴望自己离开人世前不带一身的伤痛,心灵能平静与安然,不再对自己的生命赶到厌恶与悔恨。”想做到这一点,却不是易事,多少人带着遗憾与痛苦离开了人世……
  •   “能完成奇迹的神力早就存放在我们身上,只是我们从来不看自己能如何创造一个会带来美好生命的奇迹。”书中文字既给人安慰,又给人鼓舞。难得的质朴、不浮夸的好书。
  •   .看了《这人生》后真的是爱上了苏绚慧。这本也不错……还有一本《请容许我悲伤》,都是一个风格。挺好的……
  •   看完这本书十分感动,也有很多感慨。关怀和同情不是施舍,这道理说来人人都懂,但我们的社会现实中却有太多人在帮助他人时觉得对方无论如何都应是心存感激的,既然是别人好心给予,不用自己付出,就应当满足,从而忽略了他们自己真实的需求,甚至无意中伤害了他人的尊严。
  •   开本不大,也不厚,总之是很轻的书,但是却承载着很重的内容。生死是人生的大事,生的喜悦总是相似的,而死的悲伤却各有各的不同。
  •   “生命是一连串失落的考验,/失业、失魂、失去亲人、失去健康,/看似失去外在的事物,/其实是失去自我身心灵的某一部分。”——林绮云写的这个序好有感觉。是的,我刚在读序。只凭这个序,就得给个好评!
  •   书的手感很好,纸摸上去很舒服,装帧也很简约。光看封面就有一种生命的厚重感与希望感。
  •   书拿到手不一会就读完了,很难停下来,被书里的一个个故事感动着。我们不能像作者一样强大和专业,但是我们一定能用自己的力量给别人温暖。
  •   强心针!我想应该形容这本书为“强心针”。如果心脏不好的人,打强心针可能能活过来。但一个健康的人大强心脏估计不是什么好的体验了……所以,建议那些觉得自己的灵魂在萎缩,需要强心剂的人,一定要看这本书。
  •   以前对隆重豪华的葬礼总是不能理解,书里的一句话倒是让我想通了:在死者生前所做的、说的、给予的,才是真正对死者具有意义的;而死后给的、说的、做的,对遗族来说意义比较大。
  •   书签还是不错的,内容还可以
  •   好好读一读吧,虽然文字平实
  •   书刚拿到,还没有看,但质量很好!
  •   报纸推荐书籍
  •   挺好的一本书,看完了有很多的收获,值得一买
  •   很好的一本书 值得一看 书的质量也很好
  •   内容真不错,让人有释怀的感觉。
  •   帮朋友买的,据说是不错的书
  •   还需要慢慢品读,希望对自己有益
  •   本书是作者(苏绚慧)对工作中接触的患者及相关人员之间沟通交流过程的记录与反思,记录了不同的人(性别、年龄、生活状态)在面对至亲至爱者生命垂危或消逝时的反应和行为。作者站在不同的角度,与病者、生者沟通,帮助迷茫者找到情绪的出口,帮助沉重的心灵对不可控的过往释怀,帮助身心俱疲者与现实和解。 读着,回味着,逐渐理解生命的足迹,理解自己,理解周围的人与事! 生命明澈而沉静!
  •   为了学习更多人对生命、对死亡的看法而买的这本书,时间关系,目前只粗略看了一下,觉得还不错。
  •   文字真诚朴实,好几次强忍着泪水才能看下去。非常好的书,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强烈推荐对“临终关怀”有需求的人士阅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