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国-第1辑

出版时间:2006-8  出版社:王其钧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6-08出版)  作者:王其钧  页数:865  

前言

历史文化图书《话说中国》的工作暂告一段落后,我随即开始了它的延伸产品——中国地理文化系列的图书出版工程《行走中国》的策划和编辑。与《话说中国》的策划思路一脉相承,  《行走中国》系列丛书是要秉持“普及人文地理知识,弘扬祖国民族文化”的编辑方针,结合更多的文化资源,向广大读者倾力推出又一批大众文化精品力作。《行走中国》,顾名思义,显然要讲祖国的地理知识,讲我们脚下的这块大地的故事。但如果光讲自然地理,不讲生活在这块美丽的大地上的人,不讲我们民族的先人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绚丽的文明,也许难以激发我们对中华民族生存的这块大地的激情,更难以激发对曾经为她付出辛勤劳动乃至献出自己生命的先驱们的崇敬,我们面对的这块大地会因此失去光彩,这套丛书也会因此失去灵魂。显然,《行走中国》要做到人与大地的结合,也就是地理与文化的结合。这就是编辑出版这套地理文化系列丛书的宗旨。面对祖国神秘的高原、险峻的峡谷、辽阔的草原、巍峨的群山、万年的冰川、奔腾的大河、澄净的湖泊、浩瀚的森林以及这自然界的万物,我们可以无比自豪地说,在中华民族生存的这块大地上,我们拥有着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质地貌和自然风光。《行走中国》将带你走进被喻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探寻世界上最幽深、最奇险、最壮阔的地质地貌:峻美的雪山、圣洁的湖泊,就像高原神灵的化身,神秘而美丽。而每逢盛夏,广袤的草原之上,杜鹃花盛开、点地梅争妍、黄羊奔突、野驴悠闲、云雀恬唱、雪鸡盘旋,又完全是一派动植物天堂的景象。《行走中国》将带你走进中国乃至世界地理环境最复杂的地区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三江并流”地区。发源于青藏高原冰山雪峰中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这三条大江并肩南行,飞流直下、一泻千里。“三江并流”的名字由此而来。在这里,山河险阻,雪峰林立,高大的雪山和滚滚长河构成了滇西北地区大山大水大气派的地形地貌,也成就了一块神奇雄壮的土地:身临其境,人们的精神就会飞越万水千山,眼前展现的是一个圣洁的世界,那样洁净、明亮,没有一丝杂质。《行走中国》的力量,不仅使我们为祖国的壮丽河山昕晾叹、所感动,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奇造化所折服,更使我们的灵魂为一种人类文明的力量所震撼,那就是中华民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披荊斩棘、生生不息,在历史长河里所创造的灿烂文明。今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到处都留下了我们民族世代相承的文明遗迹。这些文明遗迹,有的是无形的、有的是具实的;有的深处崎岖险地、有的遗落子风景绝胜,它们长存于天地之间、和谐于自然之中,依附于大地也照亮了大地。而如果要说最具代表性、最密切地关联着中国自然地理的古代文明遗迹,则无疑要数绵延万里连接中西商贸及文化交往的古代“丝绸之路”、被誉为“世界一大奇观”的万里长城,以及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的旷世奇观——古代建筑地标。这些也正是《行走中国》要带你穿过的必经之路。在这几条路上,我们将充分了解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前如何打通连接欧亚大陆之路,为世界文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我们将充分认知,中国古代建筑,如何独树一帜,并影响了许多亚洲国家,成为和伊斯兰建筑、欧洲建筑并列的世界三大主要建筑体系之一;我们会更加坚信:长城,不仅是为了抵御外来入侵而建造的,她绵延万里的雄伟身姿,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形象符号,深深镌刻在人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每个中华儿女,都为祖国拥有万里长城而感到骄傲。  《行走中国》,让我们循着大自然的瑰丽,沿着古文明的踪迹,期待着一次次震撼和感动。与此同时,一路走去,我们将接触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不同习俗、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不同民族,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让华夏大地异彩纷呈、魅力无限。正是这些绽放在中国大地上绚烂的民族之花,给沉寂的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和魅力。一路走去,我们还将沿着历代英雄的足迹,遥想他们为民族的生存发展所创建的丰功伟绩,以激励自己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壮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中华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国的瑰宝。在大地之上建设着家园、创造着文化、守护着文明、延续着民族精神的华夏儿女,更是这片神奇土地永恒的灵魂。《行走中国》,固然是对中国自然地理、历史文明的一次深刻的记录,更是一场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激情呈现。我深深地相信,读完《行走中国》,你会更加热爱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这块大地和生活在这块美丽大地上的人民。

内容概要

  壮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中华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国的瑰宝。在大地之上建设着家园、创造着文化、守护着文明、延续着民族精神的华夏儿女,更是这片神奇土地永恒的灵魂。《行走中国(套装共5册)》是对中国自然地理、历史文明的一次深刻记录,更是一场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激情呈现。

作者简介

成大林,男,汉族1942年出生于河北省大名县。1965年北京体育学院理论系医疗保健专业本科毕业,毕业后到新华通讯社工作。1984年被评为全国忧秀新闻工作者1986年晋升高级记者。现已退休。其从事摄影工作近36年,绝大部分精力倾注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摄影报导,特别是从1978年以来,他全身心的从事长城研究和摄影报道工作。他风餐露宿、翻山越岭,拍摄、考察和研究了我国大部分长城为我国长城研究和宣传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资料,为报刊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文章。1980年他出版了我国第一本长城画册,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此发了消息,国内及香港许多报刊也发了消息,人民日报还发有书评。以后他或以他为主先后在国内、台湾、香港、美国出版了6本长城画册以及幻灯片、明信片、通俗读物等作品。1986年他被选为中国长城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书籍目录

总序江山多娇魂脉永系本书导读示意图自序我的长城情结总述万里长城长城的千姿百态中国历代长城走势示意图零零一 谁是天下第一雄关零零二 寻找秦长城的东端零零三 万里长城第一台零零四 沉寂千年的烽燧零零五 首访金山岭长城零零六 娘子关风情零零七 玉门关纪行零零八 神往阳关零零九 延伸向罗布泊的长城零一零 穿越罗布泊零一一 外三关考察纪行零一二 寻觅北魏长城东起点零一三 成吉思汗边墙与金界壕零一四 清朝长城考察记零一五 长城脚下的边塞古州——蔚县零一六 神奇的神木零一七 追踪长城上芦芽零一八 长城的警报和通讯系统零一九 晋商与长城零二零 长城见证,足球起源于中国零二一 长城抗日零二二 中国长城面临的威胁尾篇/长城是怎样修筑的助读书目索引《长征》总序江山多娇魂脉永系本书导读示意图长征,一部读不完的书长征沿线纪念地示意图长征纪事慷慨悲壮的血战之地零零一 拼死一战抢渡湘江突重围零零二 急浪竹筏乌江天险破防线零零三 敌人岂料神兵突降大渡河零零四 包座猛攻劈开北上通途零零五 大战名山南下受挫再转移零零六 无坚不摧孤军血战独树镇零零七 绝地反击存亡犹在庾家河绝处逢生的转折之地零零八 “南天王”密令粤军为红军让道零零九 遵义会议英明决断渡赤水零一零 扎西会议新部署反攻黔敌零一一 金沙江畔甩开追兵继续北上零一二 气吞山河奇兵抢占泸定桥零一三 挺进陕甘“围剿”之敌已呈末势零一四 北上抗日各路红军愈战愈勇披肝沥胆的艰险之地零一五 不畏牺牲险途征服座座雪山零一六 意志如铁挑战极限步入草地零一七 历尽艰辛从容乐观饮苦若饴零一八 烈火金钢长征方显英雄本色盛怀温暖的情谊之地零一九 竭诚以待汉彝终感兄弟情谊零二零 缺粮草高原尤显赤子之心零二一 少数民族无私救援众多红军零二二 正义必遵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零二三 征途艰险更见军民鱼水情深悲喜传奇的记录之地零二四 吴起镇彭大将军横刀立马零二五 直罗镇布口袋围歼东北军零二六 陷敌手何惧酷刑视死如归零二七 毛泽东陕北豪情纵论长征零二八 刘伯承草地情书喜结良缘零二九 哭焕先狂风哀啸英雄献身零三零 比命重红军遗物世代相传红军长征大事记助读书目索引《三江并流》总序江山多娇魂脉永系本书导读示意图自序大山大河大世界总述物种丰富的大河流域三江并流示意图地结金澜怒咆纵谷零零一 高地壮景零零二 两座大神山零零三 通天之河——金沙江零零四 “幸福之母”——澜沧江零零五 “东方大峡谷”——怒江无限物华美不胜收零零六 真正的植物王国零零七 真正的动物王国零零八 “壮观的墙”——高黎贡山零零九 滇金丝猴的栖息地——白马雪山零一零 高原郁金香零一一 黑颈鹤的家——纳帕海零一二 香格里拉的缩影——碧塔海零一三 女神之泪——泸沽湖金沙江畔人杰地灵零一四 江湾沙地——奔子栏零一五 香格里拉古城——建塘镇零一六 东巴文化发祥地零一七 哈巴雪山脚下的回族村零一八 纳西文化之魂——丽江古城零一九 白族工匠村零二零 高山平地——牦牛坪彝家零二一 迪庆高原的两大寺院百年澜沧文化大成零二二 沧江第一寺——强巴林零二三 文化多元的溜筒江村零二四 崇拜大山的斯农村零二五 朝山必经之地——雨崩村零二六 攀天阁水稻和爱跳舞的傈僳人零二七 在江水边唱赞美诗的民族东方之 峡古韵化石零二八 怒江入滇第一地——丙中洛零二九 根在家乡——迪麻洛零三零 贡山小茶腊村零三一 傈傈族一家人零三二 氏族制度的遗迹尾篇“茶马古道”今犹在后记助读书目索引《中国地标》总序江山多娇魂脉永系本书导读示意图自序宫殿荟萃的古都故宫完整对称的建筑布局故宫的防御建筑与设施故宫皇城正门——天安门庄严神圣的故宫外朝三大殿故宫太和殿前的各色设置皇帝寝宫——故宫后三殿富有生活情趣的故宫东西六宫颐和养性的故宫宁寿宮区象征天穹的建筑——天坛祈年殿龙凤环绕的天坛祈谷坛祭天之所——天坛圜丘坛供奉“昊天上帝”牌位的天坛皇穹宇造型别致多样的天坛附属建筑清代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明清北京内城的正门——北京正阳门北京为数不多的箭楼之一——正阳门箭楼“硕果仅存”的北京城东南角楼十三陵的特色设置与优美的陵区环境十三陵神道上的帝王仪卫——石像生十三陵中的第一个皇陵——长陵十三陵中的最后一座帝陵——德陵北京境内最著名的长城现今保存完好的长城地段之一——慕田峪陡直险峻的一段长城——司马台卢沟河上古老的联拱石桥——卢沟桥拱卫北京的古老门户重镇——宛平城避暑灵寝两陪都建筑齐整的避暑山庄宫殿区清关内第一陵——清东陵孝庄文皇后陵寝——昭西陵(清东陵之二)清东陵内规模最大的陵寝——孝陵(清东陵之三)康熙大帝的陵寝——景陵(清东陵之四)相依而立的双妃园寝(清东陵之五)气势壮观、地宫精美的裕陵(清东陵之六)地下佛堂——裕陵地宫(清东陵之七)裕陵妃园寝(清东陵之八)一目尽览的定陵(清东陵之九)建筑奢华的定东陵(清东陵之十)清朝关内第二大陵——清西陵清陵内的皇家寺庙——永福寺(清西陵之二)清西陵中的首陵——泰陵(清西陵之三)泰陵中古朴的石雕作品(清西陵之四)西陵中第二座帝凌——昌陵(清西陵之五)孝和睿皇后陵寝——昌西陵(清西陵之六)朴实凝重的道光陵寝——慕陵(清西陵之七)清代最后一座帝陵——崇陵(清西陵之八)万里长城东部第一关——山海关地上古建活化石历经千年的神祠妙境——晋祠晋祠內的一绝二宝圣母庙保存完好的古城建筑——平遥古城平遥县衙的主体建筑群第二大祭孔庙宇——平遥文庙风格各具的平遥城隍庙充满传奇色彩的介休后土庙武圣故里的关公庙——解州关帝庙大清王朝发祥地中国现存四大古城之一的辽宁兴城孔子故里历史悠久、建筑辉煌的曲阜孔庙渲染气氛的曲阜孔庙门坊建筑曲阜孔庙内特殊的祭孔设置孔子嫡系长孙府第——孔府三秦大地建在八卦中“乾”位的唐代陵墓种类繁多、造型新颖的乾陵石雕永泰公主墓及其壁画大漠边城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重关——嘉峪关宝岛乡情台湾最古老的妈祖庙——澎湖天后宫澎湖天后宫内富有地方特色的细致装饰“龙穴”之中的寺庙——鹿港龙山寺雕塑与彩绘并重的鹿港龙山寺装饰台湾最早的孔庙——台南孔庙其他辉煌、绚丽、华贵的琉璃牌坊古朴素雅的石、木牌坊后记索引助读书目《中国民居》总序江山多娇魂脉永系本书导读示意图自序皇城根下的四合院北方合院民居的代表——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绿化”出的清雅空间北京四合院等级分明的宅门北京四合院的小门北京四合院的大门装饰北京四合院的隔扇门窗北京四合院的廊子与廊子装饰传承久远的抱鼓石北京四合院的砖雕豪宅兴衰的全记录窑洞与一般房屋结合的平遥民居平遥民居的趣味装饰建筑空间变化多样的乔家大院乔家大院极具特色的屋顶乔家大院豪华的装饰北方民居的明珠——王家大院迷宫般的王家大院高家崖“红门王城”——王家大院红门堡“寿”字形的曹家大院马背上的屋宇草原上的白云——蒙古包蒙古包的构架与内部陈设与水错落的村镇楠溪江村落灵秀的山水景观崇文尚仕的苍坡村规划完备的岩头村据险而守的谢公族群——蓬溪村坐拥“七星八斗”的芙蓉村雕塑民居粉墙黛瓦的皖南民居皖南民居的徽雕装饰皖南民居精彩的内部设置土楼,大海的伙伴青山绿水掩映下的福建土楼伦常有序的客家民居——五凤楼圆润坚固的圆形土楼福建最具代表性的上楼——承启楼形状独特的变异形土楼福建土楼的建材与装饰热烈俏丽的泉州民居泉州民居的地方风格装饰赣南风情炮楼拱卫的赣南围子赣南围子的设置与建材赣南围子“内秀”的装饰悠悠吊脚楼多种风格荟萃的湘西风土建筑客家的拢屋中西合璧的开平碉楼广东梅县的客家围拢屋围拢屋丰富的装饰黔南石板筑石房以石为瓦的贵州石板房简居丽妆两相宜淡雅明丽的白族民居白族民居绰约多姿的装饰汉风浓郁的云南纳西族民居多姿多彩的纳西族民居装饰傣族的干栏式民居傣族干栏民居的屋架结构藏地碉房坚固的藏族碉房藏族碉房的装饰与陈设阿凡提大叔的帐篷哈萨克族的毡帐以产外活动为中心的新疆和田民居最经典的和田民居——阿以旺“火洲”中的生土房屋——新疆吐鲁番民居吐鲁番民居的伊斯兰装饰新疆喀什的维吾尔族民居喀什民居东西交融的装饰风狮爷守望的岛屿齐整而多变的金门民居金门规模最大的自然村——琼林村简净的金门欧厝村民居金门岛上最精美的村落——水头村富有韵律的金门山后村金门的风狮爷、五方和石坊喧嚣中的“草屋”草、瓦屋顶并存的朝鲜族民居朝鲜族民居独具特色的内部陈设与布局朝鲜族民居的附属设置地下风景独具创意的下沉式窑洞下沉式窑洞多样的入口下沉式窑洞的内部设置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的民居水乡民居别致的借水、倚桥方式水乡民居精巧的装饰与陈设水乡民居惜地如金的巧妙设置沧桑风雨楼高干栏式的侗族民居侗族民居的鼓楼与戏台侗族民居别致的风雨桥后记索引助读书目

章节摘录

分册封面:谁是天下第一雄关绵延万里的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而长城上有三个关隘——居庸关、嘉峪关、山海关——在历史上曾先后被誉为“天下第一”。我曾经对这三个“第一”产生过疑问,因为,无论是从建筑的规模上来判断,抑或是从命名的时间上来判断,“第一”只能有一个。为此,我考察了这三个京师北门——居庸关长城上的著名关城——居庸关,第一期修复工程竣工后,于1998年3月28日正式开放接待游客。修复后的居庸关城城楼上高高悬挂起书写有“天下第一雄关”几个大字的巨幅匾额。由此,引起人们对挂此匾额的历史根据的质疑。查阅诸多史料,历史上确有两座长城关城曾挂过“天下第一雄关”匾额,一处是嘉峪关,另一处则是居庸关。居庸关挂有“天下第一雄关”匾额的记载出现在清朝。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旅行家钱良择随清军前往蒙古,沿途每有见闻必有记述,集腋成裘,最后刊成《塞外纪略》一书,专写满蒙诸地见闻和风土民俗。在途经居庸关时,作者曾这样写道:初三日甲戌,天晴无风。山行竞日,石路崎岖,时蹶马足。两峰壁立,中为通衢,愈登愈高,不知其所止极。十五里,至居庸关城。城门额日“天下第一雄关”,盖京师北面之极冲。这是目前所见居庸关“天下第一雄关”匾额的最早文献。事实上,居庸关早有“天下第一关”之称,最早的记载是在明朝中期,只是没有制成匾额而已。我曾在现今居庸关南门外马神庙东南的山坡上,看到一通明朝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的碑刻,碑文称居庸关为:“东连古北、辽海,西接上谷、云中,南通京师,北枕永宁,为京师之北门,乃天下第一关也。”

后记

对民居进行研究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几乎走遍了全国的典型村镇,其间也写了6本关于民居的专著,更发表了几十篇关于民居的专题报道。这些似乎都比我今天坐在这里写这篇后记更容易。原因很简单,看过许多和写过许多以后,对它的认识就更多更深,感悟也更多。所以,我真的不知道应该从哪个角度来写这篇后记。我以全身心的投入著写着中西方建筑、文化、人文的书籍;也以充满活力的激情绘制、编写着绘画、雕塑等美术书籍;但唯有对民居书籍的著写,成为了我著书生涯中恒久不变的题材。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瘾”。一种常常被我太太讥笑为“自恋”的“瘾”。因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总在变换着著写方式,将民居潜藏的文化、民俗等意蕴用最简单、直白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也就是希望将我所看到的那些还存在着的和快要消失的,以及已经消失的东西都记录下来。民居不同于官式建筑,它是极易被人们改变或拆毁的建筑物。所以,我似乎从未间断地思考着如何能在每一次的民居著述中,以全新的思维、全新的内容、全新的发现方式去写民居。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能用区别于其他民居书籍的著写方式,以如此详尽的手绘图及深入浅出的文字,来创作我的新书的原因。王其钧2005年11月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编辑推荐

《行走中国1(套装共5册)》,让我们循着大自然的瑰丽,沿着古文明的踪迹,期待着一次次震撼和感动。与此同时,一路走去,我们将接触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不同习俗、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不同民族,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让华夏大地异彩纷呈、魅力无限。正是这些绽放在中国大地上绚烂的民族之花,给沉寂的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和魅力。一路走去,我们还将沿着历代英雄的足迹,遥想他们为民族的生存发展所创建的丰功伟绩,以激励自己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壮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中华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国的瑰宝。在大地之上建设着家园、创造着文化、守护着文明、延续着民族精神的华夏儿女,更是这片神奇土地永恒的灵魂。《行走中国1(套装共5册)》,固然是对中国自然地理、历史文明的一次深刻的记录,更是一场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激情呈现。 读完《行走中国1(套装共5册)》,你会更加热爱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这块大地和生活在这块美丽大地上的人民。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行走中国-第1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到小适中,印刷和纸质都很好,内页全部彩色,内容丰富,图片很美,总之就是华丽丽的感觉,对地理,人文,旅游感兴趣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哦,卓越把书保存得很好,所以也很新~决定要把五套都买下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