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4:仁宗盛世卷(下)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作者:高天流云  页数:580  
Tag标签:无  

前言

现代商场上有句名言,“世间的钱只有那么多,你多得了,别人就会少得,从无例外。所以商场即战场,必须要抢!”人世间的快乐也是一样的,只有那么多,你快乐,必然会有人不快乐。除非,大家都是无欲无求的第欧根尼,有个狗窝就觉得上了天堂。不然,你的欢乐总得有些理由吧,那个理由,就一定建筑在别人的不快乐上。从无例外,小到今天买土豆时讲下来两毛钱,大到耶律宗真和赵祯讲价钱。公元1042年,是宋庆历二年,辽重熙十一年。这时耶律宗真26岁,已经当了11年的辽国皇帝。最近他有点烦恼,日子太顺了,幸福得让人无聊!他坐在契丹皇位上向四面八方张望,先看自己人。从他老爸望到老妈,从兄弟看到儿子,边看边想,觉得谁都挺好,但都让他提不起兴致,似乎生活还少了点什么。老爸死了很久了,显赫人物的死亡就像老酒,时间越长,名头越芬芳。圣宗陛下,这个名头在辽国百余年间独此一份,必将万古留芳,他只有羡慕的份儿。他的老妈,强悍凶狠的萧褥斤女士,不说也罢,早在8年前,就让他凉透了心。那时萧老妈突然间觉得这个儿子很陌生,情敌养大的孩子,就算是亲生的,也不投缘。她秘密召集娘家人,要用小儿子耶律重元替换宗真,辽国需要新的刺激,搞个政变还是很有趣的嘛。可惜小儿子的心理有问题,从重元后来的表现来看,这个契丹娃总是在造反和不造反之间纠结,闹得国家不安,他自己更不安,直到全家死光光,辽国也元气大伤。其实他现在就顺理成章地当皇帝多好?但精神上的毛病就是个绝症。他悄悄地跑去告诉大哥,老妈要干掉你了,怎么办要快想。大哥当机立断,先下手为强,把一大堆的舅舅都抓了起来,收回老妈的太后印玺,再给她搬家,到老爸的坟前去反醒。直到3年之后,宗真有一天突然悲从中来,思念自己的妈妈,亲自驾车赶向庆州皇陵,把妈妈接回皇宫。但怨恨不解,萧褥斤厌烦了谁,终身都绝没有宽恕。无论宗真怎样孝顺,也没法挽回。于是这时他只能自嘲地一笑,看来母子之间,也得从娃娃抓起,沟通要及早啊。

内容概要

  从“狸猫换太子”到“包青天系列”传闻,宋仁宗好像就是个被庞太师左右的“草包”皇帝,出镜率少得可怜。其实,仁宗是个好皇帝,庞太师也远非传说中的那么坏。别的皇帝为人才太少而苦恼,仁宗烦的却是手下能臣太多。且不说文学史上的晏殊、三苏、宋祁等人,光是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包拯、文彦博、司马光、王安石这些人就够仁宗头痛的。人人都是腕儿,谁也不买谁的帐,斗得个你死我活。君子们不仅爱内斗,还经常上演官场版“斗地主”,动不动就作死谏状威胁皇帝。身为他们大BOSS的仁宗该如何摆平他们?又将怎样建设和谐朝廷?
  另外,朝内朝外也不太平。周边辽、夏等少数民族民风彪悍,时不时就用铁蹄骚扰一下南边的礼仪之邦。国内的恐怖分子三番五次暴动,南蛮叛乱、交趾之乱接踵而至。不得不惊叹,当个皇帝也不易!可人家宋仁宗就是这么厉害,不仅摆平了内忧外患,而且领导诸名臣开创了一个盛世。
  有人说,“仁宗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皇帝)”。相较秦皇汉武,仁宗和北宋一样被误读的太多。

作者简介

  高天流云,本名刘羽权,沈阳人,自由职业,曾出版小说《潘多拉界面》、《血罂粟》。  自2008年进入天涯煮酒论史版块后,高天流云名声鹊起,迅速蹿红,成为煮酒人气最旺的“楼主”,迄今为止,尚无人超越。

书籍目录

第一章 1042年的北风
第二章 西线铁幕
第三章 葛衙内的游戏
第四章 最后一根稻草
第五章 爬满虱子的锦袍
第六章 君子在此诸神退位
第七章 庆历守望者
第八章 独立贺兰山
第九章 仁宗的面纱
第十章 生得奸诈死成笑话
第十一章 花灯节之夜
第十二章 正版包青天
第十三章 鬼面昆仑关
第十四章 梁适升官记
第十五章 掀开名世的袍襟
第十六章 妙不可言的灾难
第十七章 狄青之死
第十八章 百年经营铸高文
第十九章 千年显赫大梁城
第二十章 45年无太子
第二十一章 不识贱人真面目
第二十二章 唯此一仁宗

章节摘录

1. 宋朝人一直都记得,契丹人有多奇怪。他们是强盗,他们真抢东西,但是也守信,观东亚几千年来,连汉族都算上,他们对盟约的遵守程度是最好的。只要在文件上签了字,就万事大吉。2. 形势危险,宰执集团里有人坐不住了,副宰相晏殊站了出来,充当老好人劝富弼。说小同志,你要相信组织,相信吕宰相,他不是这样的人,不会做这样的事,恐怕真的是误会了。说得很温和,甚至很体贴,但富弼当天最大的怒火就喷向了他!3. 再说职务调动,王沿走人,范仲淹上任,这是当时最英明的决定,可惜没产生最好的效果。问题出在了范仲淹本人的身上。谁说谦虚不会害死人的?宋朝决定把西北大权交给他一个人,他想了想,决定分出去一半,和韩琦共治泾州,另外把张亢、庞籍、滕宗谅、文彦博等人也都调到西北来,人尽其用,齐心合力,把边疆治理好。除此之外,还新立了一个超级头衔,是陕西四路都部署、经略安抚兼缘边招讨使。这个官,等于这一地区的最高总长官,统一指挥所有事物,用来彻底改变以前四路各自为政的局面。这个职位范仲淹也没要,由他和韩琦、庞籍来共同担任。这就把这个官职的弊病隐藏了下来,没有谁能一手遮天,独断专行。可隐忧依然在,他们都有走的时候,那时这个职位就搞出了影响庆历新政,阻碍宋朝改革的大事情。综上所述,范仲淹再一次展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万事以国家利益为重。只是这一次,历史证明他做错了。在人生中,你千万不能随便对别人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授人权柄,小心自己遭殃!4. 幸福就像花开一样,从内外两部涌了过来。先是李元昊杀了野利旺荣,紧接着他又被种世衡严重地忽悠了一次,杀了另一位野利,这样就把西夏国内的皇后一党的实力彻底砍掉,为以后的动乱埋下了伏笔。这次的忽悠行动,是宋朝对西夏最成功的一次无间道,其复杂程度和操作难度,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在上一次骗局之后,还能再成功,实在让人兴奋到迷惑。是李元昊突然痴呆了,还是种世衡神奇得让人不敢相信?5. 从表格可以看出,人还是这些人,只是官位在变动。玄妙就在这里,官大一级压死人,不光是在“小人”当政时互相倾扎,“君子”们也一样。比如史书里就经常说,“君子”们下朝是无话不谈的知心好友,上朝之后就翻脸无情,为了公事,可以疾言厉色,你争我吵,决不让步。接着下朝之后,继续无话不谈,同志一家亲……结论,这是多么的公而忘私啊,又是多么的高量雅致。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官位。仍然是官本位说话。就拿上面的人事变动来说,就隐伏着巨大的危机。其凶险性,一次让君子们内部分裂;另一次,让改革无疾而终。前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任免,把范仲淹和韩琦调进了中央,陕西方面的四路马步军都部署兼安抚招讨使的最大头衔就专派了一个人。郑戬。这个人主持西北军政之后,立即就让潜伏的矛盾尖锐化,使君子们开始内讧。第二个,就是第1次任免时的夏竦老先生,其实他没去上班。不是他不愿意,他一万个愿意,谁敢挡他,他记仇一辈子。但他就是被君子们齐心合力地弹劾,赶出的中央,不仅枢密使当不上,就连开封城都呆不了,直接贬到毫州反省。事大了,这人最大的特性是记仇,最大的能耐是造谣。以后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人都在他的手里狼狈不堪。6. 搞人是一种艺术,所谓指南打北、指桑骂槐、指鹿为马……反正就是让人摸不透。贾昌朝们出手,先没理会京城里气势汹汹的欧阳修,而是悄悄地派人潜入了陕西四路。7. 局势恶劣,人心险恶……赵祯不禁在心里暗叹,人人都说新政好,唯有王权忘不了;人人都说君子好,唯有朋党戒不了!怎么办?这伙人快危及到江山社稷,还能由着他们折腾吗?立即法办他们。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了。8. 范仲淹走时,仍然深深地放不下当时的局势。他想了很久,决定去做一件事。说来真是有些不大光明,但为了光明的目的,也只能这么做了。当时有个突发事件,在河北方面,突然侦察到辽国有大量的军队在调动,像是有什么预谋。范仲淹趁机提出由他率领重兵去河北布防。如果实现,他就会恢复新政前刚离开陕西时的身价。手握重兵,是宋朝边防上的大救星。相信这样可以把陷进狂热内讧的宋朝官场拍醒,即使他走后也没人敢动他正在推行中的新政。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既能继续发展,又能撇清谣言。想得很好,可惜用心良苦命更苦。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没等政敌们反对,范仲淹的盟友们就都跳了出来。军方代表枢密使杜衍打头,富弼迅速跟上,两人继续发扬了君子下殿一家亲,上殿死冤家的良好作风,第一时间毁了他的如意算盘。9. 新政之所以失败,标准的历史教科书上的给出的正解是皇帝的懦弱,外加小人们的陷害。小人们的事就不去说了,他们做了什么,前面已经交代得很清楚。关键点在宋仁宗赵祯。他是皇帝,一言一行都要对国家负责。而这个人在这段时间的确一直在玩沉默,什么都没做,似乎的确很“懦弱”。那么他该怎么做呢?不顾一切地支持范仲淹,无论君子党们做了什么,都是对的,都要无条件地实行。甚至像欧阳修所希望的那样,完全放弃自我,君子们的奏章里把做什么事,怎么做的步骤都规定好了,他只管签字照办?这样就全对了?谁是皇帝?赵祯是个独特的人,解读他得站在一个相当高的楼顶,长时间的俯视,才能稍微看清楚一些。他的每一步行动,都是与当时的国际形势紧密联系,而不是与宋朝的国家形势紧密联系。这是个根本上的区别,做不到这一点,是没法在民族之林里生存的。10. 当宋朝的官,只办宋朝的事,这可以。当宋朝的皇帝,只着眼自己的国家,就是找死。赵祯所要看住的人,是耶律宗真和李元昊。11. 总体来说,这个人一直是半透明的,仁宗卷快写了30万字了,他是怎样的个性,有多大的能力,还是看不清。先推卸下责任,这不怪我。他今年35周岁了,13岁之前隐藏在他父亲宋真宗赵恒的影子里,24岁以前又被他养母刘娥彻底笼罩,好容易亲政了,又有超级多的大臣、君子、小人来搞事,满天下一直在折腾,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反而出镜率少得惊人。想分析,也无从谈起。于是历代史书和学者们就给他送上了很多的头衔——懦弱、懒惰、昏庸甚至好色。那么他又是怎么从一次次的内外动乱、财权纠纷、党争帮派里存活下来的呢?每一次都平安度过,是他天生就戴着玉皇大帝给的不死金牌?开玩笑,一次不死是偶然,两次不死是幸运,三次不死就只能承认他是超人,不管他的内裤有没有穿在外面。何况他还每次都做到了不动声色,让各方各面的苹果自动掉到他的手里来。12. 其实当北宋的正规军,待遇是非常好的,甚至可以说非常理想。因为太人性化了,不仅他自己可以衣食无忧,就连他的家属也可以从军,住在军区大院,从军队里领钱领米领布过日子,时不时的还可以背着领导,或者帮助领导出去做买卖,赚些外快。非常好吧?这是当年的老兵赵匡胤给后来同行们想出的最佳安置方案了,应该满意了吧?可王则不这么想,这个人闹事绝不是什么官逼民反,迫不得已。他有崇高的理想,严密的组织,以及庞大的同伙,甚至还有强大的洗脑工具,从思想上就和其他的暴徒不同。13. 赵匡胤的强悍中有着平民的可亲,他深深地懂得做一个平凡人需要什么。所以宋朝得国很慢,终其一生都没能恢复唐朝的版图。但是每得到一片土地,都治理得细致入微,发展程度是李世民所不敢奢望的。这一点从他的战争手段就可以初见端倪,革五代之残暴,创宋朝之仁德。这不是句空话。以此回顾李元昊的一生,欺诈、残酷,无所不用其极,为了成功不择手段,于是他成功的成色也就没法看了。有个结论是很精彩也很好玩的——他生前所有的努力,死后全都归零。他所骄傲的,正是西夏所痛苦的。14. 永远跟紧领袖脚步的夏竦被赶了出去,一言不发的文彦博站得稳稳的,想想张美人是他的贵人,在最关键的时候他保持了沉默,这是为什么?答案在皇帝身上。仁宗当然没有神经错乱,联系到两件事里夏竦一贯的表现,唯一的解释就只有他参与的太深了。知道的秘密太多,会有副作用的。拍马屁一定要有个限度,领导对你好,你也别对领导太好,你是个下属加外人,这一点要永远牢牢记住。15. 包拯包大人隆重出场!这个人的名望、事迹是诸葛亮那个级别的,他不仅是人,更是神,行走在阴阳两界,无论对方是谁,他都是一张铁脸相对,他的智慧就是个无敌型的放大镜,什么样的罪,什么样的隐私,都别想逃过他的眼睛。当然最最让人神往的就是他的力量。只要你有罪,就肯定罪有应得。不管你是谁。 16. 欧阳修怎么也搞不懂,无论是治河的见解,还是文字的功力,还有他和富弼的交情,都注定了他将扭转治河事件的乾坤,可偏偏就被扔进了废纸篓里,没人去看。李仲昌的六塔河计划被提上日程,变成了治河主旋律。欧阳修再一次失败了,他像惯例一样地被主流官场所抛弃。这种遭遇从一些角度上看,是很好玩、很可笑的,他怎么总是出丑啊,干生气没办法。可换一种角度来看,就会别有一番感触。这件事起码潜藏着两个真相。第一,历尽官场风霜,唯一没有变的人只有欧阳修。以还活着的庆历新政的“君子党”为限,富弼变了,韩琦变了,那些曾经激扬奋发的青年馆阁人员更是找不到踪影。只有欧阳修以前什么样,现在还什么样。这让他继续在官场上出丑,总是当异类。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他坚守着从青少年时起就抱定的信念,虽然迂腐,哪怕不合时宜,他在物欲横流的官场上永远都保持着一个书生的本色,从来都只做他自己。这难道不是极端难能可贵的吗?第二,他这次失败的原因也很简单。治河,至少在古代,从来都不是一件民生工程,而是一种政府工程。欧阳修与庆历故人们渐行渐远,不与同流,属于无党派人士了,那么自然 就不会再有人重视他的意见。17. 帝国四面八方向开封汴梁汇集的水路码头,据资料考证,都有一个共同的终点站,那就是宋朝京城里富裕的出家人居住区,大相国寺。这里繁华,这里嘈杂,这里非常有钱,可也非常的没品味。于是低调的狄青就选择了在这里避水灾。可惜天算不如人算,他走到哪里都是平民的焦点,何况还到了平民数量超级多的大相国寺。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千万双眼睛的注视下,他就是宋朝当时的迈克尔•杰克逊,就是不老的传奇刘德华。其结果就是他的行踪暴露了,另一些传说迅速流传开来。传说里外面瓢泼大雨,狄青在相国寺的正殿里行走坐卧,这副场景是多么的令人神往啊——神圣庄严的殿堂,魁伟英武的军方第一人高视阔步,轩昂往来,让外面的黎民百姓看得如醉如痴。尤其是当时的主人公还身披着一领黄色的衣袍。这还是狄青吗?这分明是赵宋的开国之祖赵匡胤!真是罪大恶极,骇人听闻,宋朝的文官集团迅速达成了统一意见。立国百余年后终于出现了一个顶风作案的奸雄,一旦让他得势,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已经加身了)势必就会重演,那时刀兵四起,国将不国,连带着我们的幸福生活也将彻底泡汤。同志们,我们还等什么,还不联合起来,把狄青消灭在相国寺里? 18. 第5种皇帝很微妙,完全符合我们传统理论上的智慧最高境界——大巧不工,大智若庸,举重若轻。他们的能力很玄妙,一直看不透到底有多少,在外表上看,都很软弱,就跟第1、2种皇帝差不多。但胆子超大,貌似都在找死。他们一直容忍着臣子们的发挥,甚至是毫无遮拦的、放肆型的发挥,尤其是到了这一步还不行,更要让全体臣子们都活跃起来,各有理想,各有作张的发挥。是的,这样很危险,因为一定会形成党派。不过要的就是这个,臣子们一边放心大胆地做人做事,一边你死我活地互相死磕,这样才会形成风暴,皇帝才会坐暴风眼里。那里是最平静的。历代的伟大皇帝都懂这一点,而公认的,宋朝的皇帝做得最好。在宋朝皇帝中,做得最好的,就是仁宗陛下。以后有很多例子来证明他高在哪里,眼前这一例也在其中。史书中在富弼血贯瞳仁一样的愤怒之后,突然间变成了真空。没有给出仁宗陛下任何处理的痕迹。既没有按富弼说的办,把一大堆的奸邪如何怎样,也没有对富弼的君前无礼给出罚单。接下来的事,是招见宋朝的顶级文臣,前状元、现翰林学士王供辰,由这位当时的第一笔杆子重新完成国书。之后群臣散去,各回各家19. 终人一生,都有困惑,要怎样才能看清楚一个人呢?古人云,懂得看人背后的,是聪明人;能在背后看人的,是奸雄。可是,就算看遍了一个人的前面背后,他还有不同的侧面。更要命的,人生没有平行线,只要两两相看,就总有互相的高低……人生最多的还是上下看。那时贵贱分隔,人情怎一个冷暖了得。就连贵为一国之君,也终有一天会这样伤感。他终究会明白,皇帝这个职称其实跟美人一样,再光辉灿烂的头衔,也会随着年华老去。20. 你要我配合,我已经配合了。可绝不是你所希望的马前卒、小跟班,我以正道尽臣子的义务,转身把成果交给你时,神圣得无可侵犯,你必须向我低头!这就是司马光的作风,万事都有依据、有道义,谁让他学问大,历史知识强呢。回顾一下倡议阶段的四位名人。范镇、包拯、唐介、司马光,只有他一个人在这件事里得到彩头,就此平步青云名利双收。21. 贵为有史以来最富足王朝里最繁华时期的帝王,他一生节俭,不仅卧室中那样朴素,就连饮食一直也很简单。史书记载,某次宫廷内宴,有一盘时鲜,乃是28只螃蟹。仁宗问, 每只多少钱?回答,每只一千钱。仁宗当时大怒,一直警告你们不要太奢侈,总是不听。一下箸即是28千钱,让我怎能吃得下去?那顿饭,从始至终,仁宗没动过一只蟹。他这一生,尽管手里的钱不计其数,可是里忧外患,没有安宁,他从来就不敢乱花一文钱,没敢像他的父祖那样,兴建过哪个超级宫殿。说到这里,我的眼前总是闪过宋朝历代皇帝的画像,每每沉思,觉得每一个皇帝的性情遭遇,都在相貌里表现了出来。比如开国之君赵匡胤,他端坐在皇座上,双目微闭,暮霭沉沉,喜怒不形于色,不怒自威。那是一位胸怀万物,睥睨天下,举重若轻的人;宋太宗赵光义是立像,他双手笼在袖里,身姿端凝,微微含笑。显得文质彬彬,大有理想。真是一位看上去温文有度,勤于治国的好领袖。不管他做到了哪一步,至少很努力;宋真宗赵恒宽眉美髯,喜气洋洋,一生中逢凶化吉,没有灾殃,或许真的是来和天尊转世,让他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管他生不生病,一直都很适意;再看仁宗赵祯,他身穿一领红袍,端坐在皇位上,身子微微前倾,肩膀有些耸起,显得体质虚弱,思虑过度,最让人痛惜的是他的眼睛。宋朝18帝里只有这一双眼睛至清至纯,就像个孩子一样凝望着很远的地方。这是他一生的真相。皇帝只是他的职业,他从来没有盼望过当,也没有当出乐趣来。在他的心灵深处,有一方净土,尽管身处世间最诡诈机变的权力漩涡中心,历经42年  的风霜雪雨,也一样没法改变他善良、宽厚的性格底蕴。他是一个异数,在中华五千年冷酷无情,唯力是视的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迹。

后记

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二月十四日,仁宗再次昏倒。这一次宰执大臣们直接被带进了皇帝的寝宫,大内福宁殿西阁。韩琦等人被眼前所看到的景物惊呆了。这是天下共主的房间,可是幄帘之内,只铺着颜色暗淡的素色被褥,看上去已经很久没有替换了。这时仁宗已经醒了过来,看他们不住地打量,很平淡地说。“朕居宫中,自奉止如此尔。此亦生民之膏血,可轻费哉?”诸位相公,想想平日里豪奢度日,可有愧吗?仁宗的病情稍有起色,到三月时,他可以临朝视事了,还主持了他在位期间的第13次科考。一切的迹象都表明,他又熬过了一劫,直到三月二十九日的晚上。那一天仁宗很正常,白天里饮食起居和平时一样,直到睡下。半夜时他突然间坐了起来,内侍赶紧上前扶住,他已经说话不连贯。像是预感到了什么,他直接吩咐去请皇后来。皇后来时,医官已经抢救,仁宗说不出话来,只能用手指着心口,满脸的痛苦。百般医治无效,快到凌晨时分,他终于在自己长年居住的福宁宫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他死了,这时人们发现,那一天是晦日,整整一夜都看不到月亮……仁宗在位42年,是宋朝18位皇帝中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人,关于他的评价,我想应该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关于“仁宗”的,因为他是一个皇帝。这部分在宋史的《仁宗本纪》里归纳得非常客观,不妨借用。——“……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这是千真万确的评语,无论谁有什么独特的见解,都无法抹杀赵祯作为“仁”宗的唯一性。遍阅史书,历朝历代中还有元仁宗、明仁宗、清仁宗。元仁宗孛儿只斤,名爱育黎拔力八达,这个人可以被忽略,不说蒙古人在统治制度上的各项缺陷,只说他本人,从哥哥的手里接过皇位,答应再传给侄子,可死后即位的还是他自己的儿子。言而无信,连做人都不够格,谈什么“仁”?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仅仅10个月,能为天下作出什么贡献?史书里说他发展生产、与民休息。对不起,这真是搞笑,休息10个月能让民间喘上几口大气?清仁宗颙琰,姓爱新觉罗,他在位期间,天理教、白莲教遍地烽火起义,更有一介平民在皇宫门口刺王杀驾,随从的100多个侍卫居然都没有反应,只有他的本族亲王出来救命。当皇上当到了这个份儿上,基本上可以殆笑千古。唯有宋仁宗赵祯,死时开封城内军民百姓罢市同悲,数日不绝,连乞丐和小孩儿都买了纸钱,到皇宫门前焚烧痛哭,他们哭的不止是一个封建皇帝,更是一个人情味十足的父亲兄长。就连辽国皇帝都珍藏他的遗相,“奉其御容如祖宗。”仁者未必无敌,但会一直留在人们心里。另一方面,赵祯让人怀念的是他作为人的那一面。记得在开篇时,我曾经将他的整个人生归纳为两句话。第一句,他是个不知身在苦难中的孩子。因为他在锦衣玉食的童年里,不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是谁,连她死时都没能及身相见。成了他一生中的至痛;第二句,他不知道自己活在繁华幸福中。贵为有史以来最富足王朝里最繁华时期的帝王,他一生节俭,不仅卧室中那样朴素,就连饮食一直也很简单。史书记载,某次宫廷内宴,有一盘时鲜,乃是28只螃蟹。仁宗问,每只多少钱?回答,每只一千钱。仁宗当时大怒,一直警告你们不要太奢侈,总是不听。一下箸即是28千钱,让我怎能吃得下去?那顿饭,从始至终,仁宗没动过一只蟹。他这一生,尽管手里的钱不计其数,可是里忧外患,没有安宁,他从来就不敢乱花一文钱,没敢像他的父祖那样,兴建过哪个超级宫殿。说到这里,我的眼前总是闪过宋朝历代皇帝的画像,每每沉思,觉得每一个皇帝的性情遭遇,都在相貌里表现了出来。比如开国之君赵匡胤,他端坐在皇座上,双目微闭,暮霭沉沉,喜怒不形于色,不怒自威。那是一位胸怀万物,睥睨天下,举重若轻的人;宋太宗赵光义是立像,他双手笼在袖里,身姿端凝,微微含笑。显得文质彬彬,大有理想。真是一位看上去温文有度,勤于治国的好领袖。不管他做到了哪一步,至少很努力;宋真宗赵恒宽眉美髯,喜气洋洋,一生中逢凶化吉,没有灾殃,或许真的是来和天尊转世,让他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管他生不生病,一直都很适意;再看仁宗赵祯,他身穿一领红袍,端坐在皇位上,身子微微前倾,肩膀有些耸起,显得体质虚弱,思虑过度,最让人痛惜的是他的眼睛。宋朝18帝里只有这一双眼睛至清至纯,就像个孩子一样凝望着很远的地方。这是他一生的真相。皇帝只是他的职业,他从来没有盼望过当,也没有当出乐趣来。在他的心灵深处,有一方净土,尽管身处世间最诡诈机变的权力漩涡中心,历经42年的风霜雪雨,也一样没法改变他善良、宽厚的性格底蕴。他是一个异数,在中华五千年冷酷无情,唯力是视的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迹。

媒体关注与评论

郁郁文,满满仓,生齿繁,兵马壮。堂堂大宋,纳币分疆。百年盛乐世,南逃何仓惶,北顾中原空怅望。强耶?弱耶?

编辑推荐

仁宗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皇帝)。《如果这是宋史4:仁宗盛世卷(下) 》是煮酒论史第一人2009年度扛鼎大作,解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配称“仁”的帝王,看仁宗如何领导史上最牛团队开创盛世。 ◎跟仁宗学管理,怎样搞定大腕级员工。 ◎跟范仲淹、欧阳修、包拯、司马光、苏轼、王安石等名臣学做官,有好目的更要有好手段。 ◎读懂宋朝历史,参透当下中国经济,藏富于民VS藏富于国

名人推荐

作者细腻的文笔 缜密的构思 却再现了那远古的奇迹……                                                         北大历史系  梅子仁  天涯煮酒论史板块超一流作品,作者观点手法文采都落落不俗,将枯燥的历史写的引人入胜,并赋予各个历史人物新的、鲜活的形象。                                                      天涯推荐    易宏生   单看起来,《明》很热闹,很有趣,但内里的厚度和古今的通脱与《宋》比起来,就逊色了。本来觉得,《明》的语言很睿智、很现代、很生动、很幽默了,但看过《宋》再回头读,就觉得口味薄了不少。在叙述事件和人物方面,《宋》经纬细腻、点面成辉、逻辑缜密、眼光深邃。语言上风趣但不流于油滑,深沉与轻灵兼而有之,但没有滞涩和轻浮。可以感觉到贯通古今的悟力,史料庞杂繁复但有据有序,引用和表述就普及而言也算得比较严谨了!叙事技巧方面,尽管个别处锋芒毕露,但也算得非常成熟了!     只是这书出得比《明》晚些,所以很多人带着《明》的阅读惯性草草比量,以至于觉得读着不舒服。其实仔细想想,抛开习惯和先入为主的偏见,两套书各自随便挑上100页读下来,看看那套书在你的记忆里,留下的人和事更多、更细、更生动立体,乃至大的历史轮廓和色彩更丰富而且清晰!还有就是那些俏皮叙述。                                                   当当网资深评论员   何应中                                         这本书简直是精彩绝伦!   自从《明朝那些事儿》红了以后,一大批草根说史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冒出,统统打着《明朝》的旗号,起初以为这本书也不过如此,也是模仿之作,看了以后,拍案叫绝!作者的风格和当年明月很不同,写的更之爽快,以一种淋漓尽致的风格去诠释北宋的历史。如果你喜欢明朝那些儿事,这本书一定不可错过!                                                卓越亚马逊资深评论员   单若水    《如果这是宋史》堪称白话中的经典!内容丰富,前后贯穿性强,看过之后久久不肯放手,回味无穷。看来作者可以高枕无忧地继续专研宋史了,因为我觉得这个作者写历史的角度很特别,实实在在才是宋史。                                                           宋史研究员   程 琛千头万绪的仁宗朝,梳理下来真不容易。流云兄善于把同样一件事情以不同角度观看得出的迥然不同的观象,读者在其中体验过山车一样的快感,使行文张力十足。我很喜欢。                                                          新浪网推荐   魏 淼 同类的书总免不了相比,可以这样说,当年明月的书消遣性强,流畅的书写至少保证你一天扫一本,而这本则书卷味相当浓郁,文笔生动有趣,但这种有趣比较含蓄,不象明月那样直白煽情肆意渲泻,而是需要你仔细体会,然后会心一笑,所以你恐怕一个星期才可以看完一本,同样的价钱,显然比明月的书那是更值。     比明月更好的一个地方,是本书懂得勾勒每个不同时代的不同氛围,让你能够知道当时社会的精神面貌大体是怎样的,而这在明月的历史叙述中,基本告缺。而我从此书中最大的收益也就在此,一下子入门了宋初纷繁的乱世。之前凭自己,是怎样看也看不透。     至于缺点,如果作者能够对一些小事的史料更加仔细辨析,那就更好看了。                                                         今晚报推荐   舒非珂    这本书的文笔十分优美,不仅详细地写出来大宋历史发展过程,而且加入了自己的想法。令人百读不厌,在下力捧。                                                    腾讯网推荐       汤加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如果这是宋史4:仁宗盛世卷(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0条)

 
 

  •   有人说,“仁宗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皇帝)”。相较秦皇汉武,仁宗和北宋一样被误读的太多。
  •   富弼,宋仁宗朝宰相,1042年,出使辽国,面见当朝皇帝耶律宗真,语言犀利、有礼有节、表现出了大汉贤臣的名节,为大宋朝皇帝挣足了面子,但他的结局也正说明了在大宋贤臣、直臣、诤臣的命运的必然性。吕大宰相一句话,就把他辛辛苦苦取得的硕果扼杀了,还有迂腐的王拱辰,竟然还要弹劾他,悲哀啊。怎么做一个好人就这么难。从富弼的身上,我们能够学到很多谈判的技巧,怎样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但最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好老板。
    书还没读完,只是为直臣扼腕。
  •   作者的思想确实蛮有见地的,说史比较客观,没有受到太多前人的刻板印象的影响,对仁宗一朝有了新的认识!
  •   本书仍然延续前作,以清晰的视角和详细的描写叙述那段千年前的故事,不过对于仁宗朝一些重要人物的交代不甚明朗,需要另找史料以作补充。总体来讲,对于初学者了解宋朝,本书是个不错的选择。
  •   买一套看看,了解一下宋史。
  •   已经买齐如果这是宋史全套七部书,觉得是很好的一部书。
  •   喜欢宋史铁血
  •   白话宋史 非常棒
  •   宋史是和我以前认识的一样吗,这本书给了另外一种答案,中国人真的是聪明,不管用在哪里,绝对都是极致
  •   本书是描写宋史不错的一本白话书,但是作者的历史知识相对匮乏,但视角独到,后面的文笔欠流畅。
  •   这本书不见得是最准确的,不过很有趣,喜欢作者笔下的大宋盛世~
  •   比《明朝那些事》差了点。主观议论太多。不过还是好看,以前买了前三册,这次看到这了,再买后面几本,只是版本不同,还有不知道什么原因,居然第五册没有活动
  •   对于想了解宋朝那段奇怪历史的人来说,本书是不错的选择。第一步和第二步尤其写的好,后几部有点对付了,估计是作者着急出书挣钱吧。但是内容是很丰富的,语言也是生动的,观点比较新颖的,有可读性。我个人比较喜欢
  •   虽然没有《明朝那些事儿》经典,主要是文笔不如明月,也没有明月那么关心人的情感,但还是比较好的,至少没有那些传统史书中假大空的话了。
    感觉前两本能更好一点。
  •   从那些诙谐的语言里扒拉史料,实在是件很让人愉悦的事~~~~~~~
  •   套书,看了可以多了解一下历史哦。。。
  •   之前是借朋友的看,后来自己买了,也作为礼物送给朋友,觉得获益良多,真心推荐。
  •   之前买了其余的6本,为了凑齐一套。这本没有特价
  •   帮同事买的 他很满意
  •   孩子很喜欢,已买完全套
  •   感觉比前三卷都好,在人物的分析上更加深入,人物与事件的衔接性很好,心理描写细微。
  •   目前还没读,把书凑齐了,质量不错,看评价内容也应该不错,期待有时间啊
  •   很好的一本书,轻松读懂宋朝历史,很喜欢
  •   能增加历史知识的好书,值得一读的书。
  •   无论是补习宋朝的历史还是解开宋朝的真相,都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   正在读,写得不错
  •   不管是不是说后期有些粗糙,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书。
  •   非常有趣,推荐购买。纸质也非常的好
  •   书店内容很好我很满意
  •   品相很好,没有流通,很满意
  •   这书写的好,历史也看懂了
  •   书很好看,纸张质量也很好
  •   此作者明显在语锋上逊“明月”一筹。但是并不影响对作品本身的欣赏。开放环境下百花齐放才是灿烂文化的背景。继续加油。
  •   历史版心灵鸡汤
  •   书不错,写的大白话版本,跟明朝那些事是一个风格的。
  •   写的有点拖沓了,不过宋朝到了这个时候也是到了一个平静期了,和万历差不多。
  •   写的一般,看着玩玩还行,
  •   讲解的不错,可以趣味地了解宋朝历史。
  •   相当不错,很满意。。。。
  •   超级喜欢,非常好的一套书
  •   性价比高,值得精读
  •   强烈推荐,很好看很好看。
  •   历史也能很好看
  •   很好的历史读本,推荐
  •   增长知识,以史为鉴
  •   儿子很喜欢爱不释手,不错,可以提高孩子学习历史的兴趣。
  •   就价钱而言很值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终于找到了!
  •   文笔生动,很喜欢
  •   和明朝那些事一样好看
  •   历史的过瘾之处,就在这样的阅读体验里吧
  •   好看,喜欢!看的很快。
  •   一直在看 期待快点写
  •   既告诉我们历史,又告诉我们很多事情是要认真对待的,比如军人医生和教师……
  •   还差5
  •   近年来,历史小说迎来了久违的春天,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走红后,中国历史上其它朝代的历史小说,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高天流云的宋朝历史,目前已出版了四卷,单从篇幅来看,宋太祖赵匡胤开国占一卷,太宗赵匡义、宋真宗赵恒合占一卷,而知名度并不如他的爷爷辈的宋仁宗赵祯一人却独占两卷,莫非其功绩超越他的爷爷和父亲?这个问题还真要看从哪个角度来看,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宋仁宗贵在“不折腾”,对外用千方百计的谋求和平来代替征伐,对内宽容仁慈,与民休息,对己,他放下皇帝的架子,默默忍受着那些扎堆的牛人们的死磕。所以他主政时期,大宋帝国成为文人的天堂,也成为商贩市民的天堂,范仲淹、韩琦、富弼、文彦博、包拯、司马光这些顶级文臣虽然彼此之间不断的折腾,但却都名流千古;老百姓虽然要对外交纳比较耻辱的“岁币”,但是却能丰衣足食;仁宗自己虽然无母无子,在他死后却赢到整个子民的恸哭吊唁。从这个角度看,仁宗确实是实至名归的“仁”宗,历史上这样的皇帝确实不多。

    但是,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视乎不是这么简单。中国历史,除去夏商周外,大约共两千年,此前的汉唐,奠定了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宋朝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但弱枝强干,以文接武的国策却为后来周边少数民族崛起直至最终南下取代汉族政权埋下了隐患。宋王朝之所以能延续300年之久,不是因为他小富即安的守土思想而得以苟延残喘,而是因为他在这种环境下经济上的富足和文化、科技上的丰硕成就。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对内的富足和对外的强势真像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吗?我看未必。作者对宋仁宗的褒奖虽然无可厚非,但如果具体分析一下,仁宗时期,对内的富足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内政外交上的不折腾,对外的积弱局面也不是不可以改观,而且,他所秉承的“以和平求生存”、“文武失调”的国策,短时间内换来了和平和富足,还有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巅峰,但根本不是彻底解决民族矛盾的办法,他摒弃了范仲淹等改革派的“庆历新政”,仅仅几十年,北宋社会矛盾激化,中央政府对内积贫,对外积弱,以至于出现了王安石变法。

    当然,不能苛刻的要求一个皇帝去改变一个历经三世的王朝固有的根本性问题,但我们既然说历史,就应该历史的评判每个人,包括宋仁宗赵祯。他的过人之处不是他治国的能力,而是他知道自己不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样的超人,更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能改变宋朝先祖的既定国策和王朝最终命运,他的过人之处更在于他是一个好人,他没有把皇帝当做一种权力,而是作为一份社会分工下的工作来干。所以每当出现战争与和平的选择时,他明智的选择了和平,每当出现改革与守旧的争论时,经过权衡后,他理智的放弃了改革,每当出现文与武的斗争时,他理智的选择了抑武。与其失败的折腾,不如顺其自然的不折腾,与其勇敢地吃螃蟹,不如安全的吃五谷杂粮。

    先说对外。太祖赵匡胤时期,灭南唐,伐北汉,却败于契丹;太宗赵匡义时,灭北汉,却惨败于契丹,同时,西北的党项族开始崛起;真宗时期,北与契丹结“澶渊之盟”用“岁币”换和平,西北屡屡受制于李继迁,但至此,宋朝的国家战略也成了定局,到了仁宗朝,北辽与西夏结盟,宋朝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局,这种情况下,历史上三国鼎立的局面再次形成,所以,富弼出使辽国换来的外交成果,给北宋赢得了难得的调整时间。如果说,北宋能够抓紧时间,哪怕三年养军备战,能够把范仲淹、韩琦、种世衡、狄青这些会打仗的人用在国防上,能够不犯把西北战事这样重要的国事交给葛怀敏这样一个白痴手上的低级错误的话,或者说,在非常时期,对武将的警惕或压制哪怕改变一点点,宋朝何至于积弱百年?虽然说,范仲淹、韩琦等人在国防战略上有分歧,但他们毕竟都是钢,为什么舍钢而用木?遗憾的是,自从西北战事失利后,北宋的国防彻底崩溃了,特别是边防和地方,真的是一片刀枪生锈,马放南山的架势,以至于出现侬智高这样的乌合之众能在南方宋境内攻城掠地?军阀拥兵,藩镇割据固然可怕,金人铁骑,蒙古铁骑的滋味难道好受?历史有一个悖论,那就是没有一把能根本解决问题的钥匙,哪怕是解决一个问题的一把钥匙,世易时移,只有因势利导,才能把损害减到最小,请注意,我说的是最小,而不是避免。

    再说对内,仁宗一朝最为时人和后人津津乐道的是这是“文人的天堂”,这是百姓安居乐业,商业繁荣发达的好时代。问题是文人一旦生活在天堂,对历史文化来说是盛事,但对国家来说未必是什么好事情,至少国防好不到哪里去,保家卫国的武将们的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宋朝三百年间,先后面临契丹、西夏、金、元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和侵略,并且最终也亡国于斯。在这样的环境下,本应保家卫国的武将却被排斥在外,甚至象狄青、岳飞这样的民族英雄只能落个惨死的结局,相反的是,那些文人骚客们,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谦谦君子们,当国家出于生死存亡之际,他们要么向武将摇尾乞怜,要么给主子出一个割地赔款的馊主意,而一旦战事褪去,他们便疯狂的欺负曾经保家卫国的英雄。吕夷简、夏竦、文彦博、欧阳修的确生活在天堂,他们入世则位居人臣,出世同样可以翻云覆雨,而像范仲淹这样的实干家,也只能一贬再贬,最能说明问题的是韩琦,这人韩相公此前曾是西北战场上和范仲淹齐名的明星,可初期偏偏不谙世事人情,总是一个劲的和范仲淹对着干,是位不折不扣的能把朋友气哭的主,可后来,韩琦变了,他不再是曾经力求革新的君子,而是一名资深的文人政客。所以,准确的说,北宋或者仁宗朝也只是那些会整人,爱掐架,嘴皮子和笔杆子功夫高,但不干实事,也干不了世事的文人们的天堂。
  •   有点儿拗口哈,不用王朔式的文字解读,早几年电影就拍出来了,《有话好好说》诠释的就是这句话。一直想把这部电影引用的发表在《北京晚报》上的那篇文章给找出来,可惜google上也只是见导演鼎鼎,而未见原创大名。很可惜,以张导近年来导的电影,我不再相信他理解他执导的这部影片中的原义、换言之《北京晚报》上那位原作者的思想精髓。
    姜文出演的赵小帅反应的不是什么“青年人在改革初期反映出的浮躁”这种似是而非的评论,李保田饰演的知识分子“也不是反映了知识分子总想以德服人”的简单逻辑。赵小帅代表的恰恰是人性质朴那一方面的极致,“质”的东西很多,而缺乏“文”的东西对其加以修养、熏陶,而结果反映出来的状况呢?“则野”。李保田饰演的知识分子,本身接、受触的“文”的东西很多,从学校教育而后形成了不断地自我读书、修围。。。而其本身那种“质”的东西则慢慢地褪化了,所谓“文胜质”,结果反映出来什么呢?“则史”,什么意思?就是成了书呆子,所谓“手无缚鸡之力,百无一用是书生”。作者凭借这两个人之间的故事演绎,表达出这两方面的意思。但是结尾更有意思,既是看点也是作品的亮点,作为知识分子的李保田居然“雄起了”一把——体内那种质朴的野性被激发出来了,拎着菜刀满世界剁饭馆里欺侮他的胖师傅。这一结尾之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意义是,原来他们体内虽然文的东西掩盖了质朴的本性,但是质朴的本性并没有被磨灭掉,而只是掩藏起来了而矣。
    “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之于中国各个历史朝代也一样。赵宋以前,残唐五代,天下扰攘,五胡纷仍,中原大地失去了传统文化的熏冶,代之以毫无文化修养的异族在中国大地上尽情尽兴地表演,为地盘儿、为权势、为了“安红”们(《有话好好说》中赵小帅的女友—瞿颖饰)尽情地挥洒、演绎着自身人性中狂野的原质。。。中原百姓在“质胜文则野”的内涵中失去的还有上百年的平安。据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消息刚刚传到华山时,高兴得陈抟老祖从毛驴上掉了下来——“从此天下太平了”。但矫枉难免过正,赵匡胤兄弟均系行伍,自然更深切地体会天下扰攘近百年,终是武装起来的“赵小帅”式的武夫、莽夫祸乱其间,于是决定抑武重文,(有时候,在读许多历史人物时,觉得——那就是一个个不同的自我、在文化自己的质朴的过程中,在不同时期的风云际会下的自然演绎而已);但一味地崇文抑武就可以达到天下长久的太平与安定吗?文胜质则史。权宜之计被当作了国策去奉行,虽然加上南宋的苟延残喘、宋朝也有几百年天下,似不逊于汉唐,但就版图来说,终究只有中原地带,周围同时建政的就有五个国家。其文弱一至于斯。
    记得西方写的《毛泽东传》里,他年轻时有句自我激励的话:“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很雄壮,但是精神与体魄本身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体魄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体魄在不断文以化之时的升华积累。
  •   感觉作者的写作水平有点问题,其实很简单的道理,作者总想用很用幽默,调侃的语言说明白,但好象总是说的不太到位,还要读者再发挥想像力,总之就是想白话说史,但又很难做到深入浅出。有些情节的描述上过于啰嗦,有些该细的情节反而一代而过。看到第四本了,如果不是因为已经看了这么多了,可能都没有耐性再看下去了。不象当年看《明朝那些事儿》,真的看的很流畅,印象也很深刻。不过还是很佩服作者能有这样的耐力,用这么大的篇幅,为读者娓娓道来那段尘封的宋史。
  •   作者宋史的文笔越发得流畅起来,渐渐地,我们可以读到不同于“当年明月”的讲史风格,这是作者自己的风格,应该继续发扬光大,自成一家!
  •   白话宋史,另类写作,不错,只是感觉写的有些零乱
  •   作者写的宋史我觉得我能看得下,写的不错
  •   写的很好,通俗易懂,有《明朝那些事的》风格,虽然比不上那个经典,但了解历史,还是很不错的。就是不知道为什麽先是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之后是文化艺术出版社,然后又是辽宁教育出版社。版本太多,很乱。
  •   在网上看评价的时候说这套书很好,拿到以后也觉得不错,也听网上的人说这套书越出越薄,专门为了挣钱的.我拿到后第一就确认是不是越来越薄,结果还好,没有想象的那样.现在还没看呢,等看完再做评价
  •   我是看完《明朝那些事》接着看这本的,不得不说,同样是看的会笑的历史书,这系列就比《明朝那些事》少了些文化底蕴,作者的阅读量知识面不如当年明月来的渊博,不过还是蛮好看的~
  •   这次的排版啥的都还让人满意
  •   还好,刚买了还没看,应该不错
  •   孩子他爸在商店里看到后要我在当当网买,价钱便宜很多,内容不错
  •   很喜欢,继续发扬
  •   如果这是宋史4:仁宗盛世卷(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