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心经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陈竹友  页数:168  字数:162000  

前言

人们常说:“领导者的心有多大,企业就能够做多大。”    我们通常认为,企业成长速度的快与慢,发展规模的大与小,甚至企业竞争能力的强与弱,都与企业领导者的“心”有关。所以笔者认为,所谓领导者之“心”,指的是企业领导者追求卓越的野心、超越竞争对手的雄心、坚持理想的恒心和实现目标的信心。    在多年的企业战略和领导力培训生涯中,笔者曾经固执地以为,只要帮助企业领导者提高领导技能,给他们提供更多、更好、更加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和领导工具,就可以帮助领导者解决所有问题了。但自从接触了佛教,并能独自读通《心经》之后,笔者才真正明白:之前我所理解的“心”,指的只是欲望,是妄心;而佛教所说的“心”,指的却是真我自性。    唐代著名高僧永嘉禅师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意思是说,人只有明心,才能见性。可见,决定企业大小强弱的,并不在于企业领导者有多大的野心和多么宏伟的雄心,而在于领导者是否具有释迦牟尼所说的藏有般若智慧的“空”心!    佛教所说的“空”,不是普通人理解的“没有”或“无”。恰恰相反,它是指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无边境界和吞吐宇宙的无穷格局。    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之所以如此完美,是因为它让人类同时拥有了三种不可或缺的元素:真、善和美。真,是物质,是科学。物质让人类富有,科学使文明进步。善,是精神,是良知。精神让人类心灵充实,良知使人类,和睦相处。美,是艺术,是修养。艺术可以陶冶人类的情操,修养让人类的行为脱离低俗。没有“美”和“善”的科学。只能使人类变得邪恶;没有“真”和“美”的善良,只能让人类变得愚蠢;没有“真”和“善”的艺术。只能令人间充满虚伪。    爱因斯坦说:“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所以,追求完美的领导者应当透彻地审视自我:不懂艺术的领导行为如同粗鲁的莽夫;没有技巧的领导方式好像骑驴找驴的傻瓜;境界太低、格局太小的领导者就像双目失明的瞎子,永远都摸不清“拐杖”范围之外的环境。而把我们变成莽夫、傻瓜和瞎子的,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    领导者的修养不够,境界就低;境界太低,格局就小;格局太小,取得的成就也就一定有限。但领导者的修养、境界和格局却不是用工具和方法就能够解决得了的,它甚至不能像知识一样被学习,而是需要领导者进行持续不断地自我修炼和永不停歇地自我突破。    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像佛教这样,让人们彻底地看清自我,系统地帮助人们修缮心灵,提高自我的境界和心胸格局。    《心经》的核心理论是“般若”。佛教用它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大乘佛教称其为“诸佛之母”。“般若”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人圣的智慧。若用中文的“智慧”一词来对应它,未免轻浅了些,故用音译以示与智慧的区别。    释迦牟尼一生传经布道了49年,仅仅宣讲“般若”二字就整整用了22年,而最能表达“般若”精髓的就是只有260字的《心经》,由此可见《心经》在佛教中的地位和重要程度。    六祖慧能是个目不识丁的樵夫,但他却能闻法见性。有一次,比丘尼无尽藏向六祖请教《涅槊经》,六祖一一予以解答,令无尽藏深感震惊:一个不识字的人,怎么能够如此深刻地理解佛法经典的玄思妙智?    六祖看出了无尽藏的困惑,便用手指着天空的明月对无尽藏说:“佛法真理就像这天空的明月,经书文字就如同指向明月的手指。知道明月在哪里的人,是不需要借助手指的指引的。”    手指不是明月,手指只是指引我们看清明月所在位置的工具;经书也不是佛,而是一条引领修行者通往佛国净土的道路。    《心经》摄受人心的力量,绝不是用语言文字就能穷尽描述和准确表达的。不同的人读《心经》。读出的结果不同;不同的人读《心经》,读出的感受不同:不同的人读《心经》,读出的觉悟不同;不同的人读《心经》,读出的境界不同;不同的人读《心经》。读出的格局也不同!    《老子》第十五章里有这样一句话:“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在动荡不安的混沌中最先安静下来,使它渐渐地变得清纯?谁能在苟安无趣的死寂中最先显现出生机。使它慢慢地充满活力?让自己永远保持一颗至真、至善、至朴、至纯的空灵心境。不仅是生活的态度和精神的状态,更是生命永恒的主题,也是生命的本质所在。    据《左传》记载,楚武王荆尸……入告夫曰:“余心荡。”邓曼叹曰:“王禄尽矣。盈而荡,天之道也。先君其知之矣,故临武事,将发大命,而荡王心焉。”    这段对话的意思是,楚武王荆尸对王后邓曼说:“戢的心最近很乱,不知道内心在烦躁什么,无法让心安定下来。”邓曼叹了口气,说:“你之所以烦躁不安,是因为你的内心失去了安详;既然内心失去了安详,你所拥有的一切也就快要失去了。”    只有内心安详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只有内心安详的人,才是真正快乐的人。幸福如此,快乐如此,人生如此,诸事如此。而这一切,都需要从“心”开始。    《心经》指示众生应“依真心实相般若之体,起观照般若之用”。《心经》告诉我们,修心的根本目的是认识真我,明心见性。任何人哪怕能够从《心经》中学到丁点儿真知,终身都将受用不尽。    今天,笔者以一颗卑微之心,从《心经》里撷取一颗闪烁着般若妙智的水滴,把它和领导力结合起来,期望领导者能从中悟出管理的般若智慧。笔者所能做的,也不过像那“指向明月的手指”一样,希望读者通过这根粗拙的“手指”,开启自性,觉悟自我,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领导力。    手指不是明月,但却可以让我们找到明月的所在。《心经》也不是领导力,但领导者却可以从《心经》里找到隐藏在领导力背后的至真哲理。

内容概要

  卓越的企业管理者既要有超高的智商、情商和财商,还要有一定的佛商。佛教经典虽浩如烟海,但其精华都集中在了《心经》一书当中。本书作者通过对《心经》逐字逐句地解读,将佛教思想中的精华深入浅出地分析开来,并将其运用到如何提高企业领导者领导力的实践当中。为迫切需要提升自身领导力的领导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认识自我、升华自我的途径。

作者简介

陈竹友人,中国企业发展能力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中国企业基因战略管理理论创始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厦门大学、青岛大学等12所大学总裁班特聘教授,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合作嘉宾,《北大商业评论》、《中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徽商》等专业杂志专栏作者和特约撰稿人。著有管理专著《企业成长密码》。

书籍目录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领导者的成“佛”之路
能成佛的领导者
第一阶段:凡夫之欲,领导者的动机
——领导者对现况的不满意和具有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强烈动机
第二阶段:自觉的阿罗汉,领导者的自我修炼
——领导者对目标的执著追求和坚持不懈地付诸行动
第三阶段:觉他的菩萨,寻找同盟者
——复制成功的模式,支持者越多,领导者的成就越大
第四阶段:求得正果的佛陀,领导者的涅槃
——凝聚团队,超凡脱俗的佛商智慧
第二章 菩提心,佛商领袖的心智模式
“我”不是领导者
自我,权力型领导者的心智模式
实我,能力型领导者的心智模式
名我,魅力型领导者的心智模式
圣我,慈悲型领导者的心智模式
无我,菩提型领导者的心智模式
第三章 三法印,佛商领袖的境界格局
三法印,衡量佛法的标准
诸行无常,领导行为与领导定位
诸法无我,领导性格与领导风格
寂静涅槃,领导境界与领导艺术
第四章 四圣谛,佛商领袖的成功之路
四圣谛,领导者的“因”与“果”
苦谛,领导者的成败之道
集谛,领导者的规划之道
灭谛,领导者的取舍之道
道谛,领导者的成功之路
第五章 五蕴空,佛商领袖的团队打造
领导智慧,被“五蕴”遮蔽的光明
色蕴,团队更需要系统管理
受蕴,团队凝聚力
想蕴,团队吸引力
行蕴,团队行动力
识蕴,团队知识管理
第六章 六波罗蜜,佛商领袖的智慧修炼
领导者的“六波罗蜜”
布施波罗蜜,领导者的舍得之道
持戒波罗蜜,领导者的自律自觉
忍辱波罗蜜,领导者的自强不息
精进波罗蜜,领导者的进取不止
禅定波罗蜜,领导者的禅定修炼
般若波罗蜜,领导者的智慧修炼
第七章 般若行,佛商领袖的菩提路
般若行,选择领导方法的智慧
八正道,孕育领导思维的逻辑
菩提路,启迪领导智慧的禅修
涅槃,从领导到佛商领袖的嬗变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领导者的成“佛”之路本章导读:众生皆“迷”,“悟”即成佛。佛教把执迷不悟的芸芸众生称之为“凡”,把参透实相的觉悟智者称之为“佛”。生活在“六凡法界”中的凡夫,因无法看清生命的本质而随波逐流,在痛苦的六道中循环往复轮回不止。只有智慧的觉悟者才能超凡入圣,立地成佛。凡夫的成佛之路,需要经历“四圣法界”的层层历炼和持续不断的自我超越,才能修成正果;而企业领袖的成长之路,除了需要超越“平凡”的能力、自我突破的勇气和追求“卓越”信念以外,还必须具备觉悟本质的“佛商智慧”和超凡脱俗的“佛商境界”。经题:《心经》经解领导力:心:真我、自性。——领导成就,是领导者自我境界和格局所决定的。经:距离目的地最近的路。——领导者必须找到一条能让自己和下属同时成功的路。领导感悟:普通的领导者,领导“人”;卓越的领导者,领导“心”。能成“佛”的领导者佛说:众生皆有佛性。佛是觉悟了的众生,众生是还没觉悟的佛。凡夫之所以叫凡夫,是因为凡夫没有像佛陀那样用般若智慧解脱自已,用无上正觉②参破实相③!32岁的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遥望夜空,深远的天幕上繁星点点。一颗最亮的星辰刺破黑幕,划过苍穹,像夜明灯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释迦牟尼沐浴着如梦的星光,当下开悟,立地成佛。他脱口而出说出了成佛后的第一句话:“奇怪啊,奇怪啊!世上所有的众生,没有一个不具有像星光一样灿烂的智慧,只是因为被种种假相的乌云迷惑蔽挡,才无法展现出真我的本性。”贵为太子的释迦牟尼,降生在皇宫贵胄之门,成长于锦玉温柔之乡,享受着荣华富贵之养。但现实生活中永恒存在的生、老、病、死,和谁都无法改变、不可逆转的世间无常,让悉达多太子倍感迷茫。他试图寻找出一条能永离生死的解脱之道,达到超越轮回的生命涅槃。26岁的悉达多太子在深夜里悄悄地离开皇宫,他割断头发,进入茂密的丛林和苍莽无人的山涧修行解脱之法。然而,尽管他遍访仙人、刻苦精进,甚至苦修到每日仅食一麻一麦的极限,但是整整6年过去了,却仍然一无所成。连他父王派来暗中保护他的五个最为忠诚的侍从都对他失去了信心,离他而去。一天,受尽磨难的悉达多太子,改变了自已坚持6年的苦修方式。他走出丛林,用尼连禅河的河水洗净身上的污垢。他决定不再向身外求法,转而向内心寻找解脱的法门。他来到伽耶山上一棵高大的菩提树下,接受了一个牧童送给他的草垫,然后端坐在菩提树下,发下誓言:“如果再不能成佛,誓不离座!”经过7天7夜的禅思冥想,悉达多太子终于降伏心魔,打开了无上正等正觉的成佛之门。曾经对他失望并离他而去的憍陈如等五位侍从,听说太子成佛,重又回到释迦牟尼的身边,向佛陀忏悔,请求佛陀的原谅。释迦牟尼把这五位侍从收为弟子,他们五人成为了佛陀最早度化的僧侣,他们也是佛教史上的第一批僧团。自此,佛教体系中最核心的佛、法、僧三宝全部俱足。佛陀的思想,也通过三宝广布天下、传播万方,成就众生离苦得乐的无上功德。“佛”,汉意为“觉悟者”,指修成正果的境界。成佛的人,也就意味着永远超脱了凡夫俗子的六道轮回。在佛的世界里,释迦牟尼为我们描绘了凡夫在这一生的生命结束之后可能去往的十个地方。并根据“苦”和“乐”的程度,把这些地方分成了十个等级,佛教称之为“十方法界”。“十方法界”依照从极恶到极善、从极苦到极乐、从极低层到极高层递进次序排列而成。最下面的六个法界,叫做“六凡法界”(凡夫层);从包括“声闻”到“佛”的四个法界,叫做“四圣法界”。越向上的等级越高,越向下等级越低。佛陀告诫众生,因果循环,六道轮回。人在一生中的所有行为,都将被累积成决定我们死后去往何处的“因”,并直接导致我们去往何处的“果”。凡夫不知因果,所以永远会在六道中循环往复。只有从进入第七位的阿罗汉(声闻法界的最高果位)开始,凡夫才会永远了脱生死,超凡入圣。佛法描述的“十方法界”结构模型,如图1-1所示。图1-1:佛教“十方法界”等级示意图在佛教的理论体系里,愚痴的众生如果想要完成由凡入圣的全部过程,有时候需要经过千百亿那由他④世的劫难。而那些根器⑤猛利的佛家弟子们,却能在刹那之间顿悟成佛。两种差距的存在,并不表示众生生来的不平等。恰恰相反,佛陀告诉我们的却是“众生皆佛”,人人皆有佛性。两者之间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别,秘密就隐藏在我们的内心中!禅宗二祖慧可大师,有一次向达摩师祖请教:“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说:“将心来,与汝安!”慧可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说:“我与汝安心竟。”这段经典的对白,明确地告诉我们:凡夫与佛之间的界限,就隐藏在“空”和“有”之间!唯物者认为空有相对,佛教认为空有不二。只有认识二者之间的真有妙用,才能彻底解脱束缚我们心灵的铁链枷锁。所以,《心经》上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不管是佛教的理论体系,还是释迦牟尼成佛之路的现身说法,无论在形式上、方法上,还是步骤上都在暗示我们:一个有所作为的领导者,至少必须跨越四道台阶,才能脱胎换骨、成就大业。如果把凡夫成佛的各个阶段,和领导自我修炼的成长阶段对应起来,一个普通的“凡夫型”领导,想要成长为“佛陀型”的领导者,至少需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如图1-2所示。领导者需要经历的四个阶段是:第一阶段:凡夫之欲,领导者的动机第二阶段:罗汉自觉,领导者的修炼第三阶段:菩萨觉他,领导者的同盟第四阶段:佛陀正果,领导者的涅槃

媒体关注与评论

《心经》是佛教经典中的经典,企业领导者如果能依其智慧观照修行,自觉觉他,自度度人,必能成就实现自我、创造价值、造福社会的圆满功德。    ——安徽天柱山三祖禅寺住持、安徽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释宽容法师    佛教的核心是“般若”,领导的关键是智慧。在现代商业社会,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领导因素,更多地取决于企业领导者个人境界以及对于商业智慧的觉悟程度。    ——中国企业商学院院长联合会主席、总裁网创始人兼CEO  沈洋    陈竹友老师深厚的国学底蕴和独到的佛学见解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相信本书会给大家带来智慧的领导觉悟和奇妙的心灵震撼。    ——清华大学海天国际经理人俱乐部理事长  胡涛    知识和方法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取,而智慧和境界则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用心感悟才能拥有。    ——广东华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崇弟    我对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一直心存敬畏。本书是我继阅读了南怀瑾大师的佛学经典之后读到的又·本好书,我相信本书能够帮助企业领导者从佛学中寻找到智慧的根源,值得用心去读。    ——《徽商》杂志社副总编辑  许祝生

编辑推荐

《领袖心经:领导者从卓越到圆满的佛法智慧》编辑推荐:人们常说:“领导者的心有多大,企业就能够做多大。”所以,人们通常认为,所谓领导者之“心”,指的是企业领导者追求卓越的野心、超越竞争对手的雄心、坚持理想的恒心和实现目标的信心。但作者通过对《心经》的研读,领悟到人们平常所提到的“心”,指的只是欲望,是妄心;而佛教所说的“心”,指的却是真我自性。

名人推荐

《心经》是佛教经典中的经典,企业领导者如果能依其智慧观照修行,自觉觉他,自度度人,必能成就实现自我、创造价值、造福社会的圆满功德。 ——安黴天柱山三祖掸寺住持、安徽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释宽容法师 佛教的核心是“般若”,领导的关键是智慧。在现代商业社会,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领导因素,更多地取决于企业领导者个人境界以及对于商业智慧的觉悟程度。 ——中国企业商学院院长联合会主席、总裁网创始人兼CEO 沈洋 陈竹友老师深厚的国学底蕴和独到的佛学见解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相信本书会给大家带来智慧的领导觉悟和奇妙的心灵震撼。 ——清华大学海天国际经理人俱乐部理事长 胡涛 知识和方法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取,而智慧和境界则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用心感悟才能拥有。 ——广东华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崇弟 我对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一直心存敬畏。本书是我继阅读了南怀瑾大师的佛学经典之后读到的又一本好书,我相信本书能够帮助企业领导者从佛学中寻找到智慧的根源,值得用心去读。 ——《徽商》杂志社副总编辑 许祝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领袖心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买了一本《领袖心经》结果当天当当就送过了过来。不管是封面还是内容我都很喜欢。目录很简洁,我不知道作者的造诣有多深,但是当我昨天晚上一口气连夜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作者至少还是对佛学有所研究的。而他能想到联系佛学经典思想谈企业领导力问题,我个人觉得这一点已经很难得。作为企业领导者、各级管理者来说,我觉得这样的的一本书应该是最适合他们阅读的。对于企业家、领导者、各级管理者来说,做到**还不够,还必须不断修炼内心,让自己不断走向圆满,这才算完成了一个企业领袖的使命!
  •   做企业,当领导的不仅要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还要磨练自己的心智,学习佛法心经,心有多大,舞台就又多大。
  •   刚看完,不错。写得很实在,都是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很适合企业管理者、领导者、企业家阅读。
  •   书不错,写得很实际,应该是很多领导者都会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吧。
  •   刚看了一部分,感觉还不错。对提升领导水平应该有帮助。
  •   因为这个老师讲课还不错
  •   为了要作者签名而买的书,暂时还没有细读,浏览感觉层次较高,理论意义大于现实意义
  •   我比较喜欢这类书籍,很好的啦。
  •   很适合企业老板、管理者看的一本书,写的不错,封面我很喜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