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三维论

出版时间:2009年8月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黄霖 韩晓,李桂奎 邓百意  页数:600  
Tag标签:无  

前言

  黄霖先生等撰写的《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三维论》(《时间论》、《空间论》、《节奏论》)即将出版问世了。论著无论是对中国小说叙事体系的建构,还是对小说理论研究范式的创新,都使人耳目为之一新。联想到早在世纪之初,黄霖先生就和王运熙先生共同主编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并亲自撰写了其中的《原人论》一卷。两部论著虽然时隔八年,但似乎构成了一条明晰的学术轨迹,我们从中不难看出黄霖先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学术理念和不懈追求。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一直是学界聚讼纷纭的热门话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的论文可谓层出不穷,争议和焦虑更是愈演愈烈。但恕我直言,理论层面的探讨居多,而实践层面的建树却甚少,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繁荣与贫乏共生并存。黄霖先生可能有感于此,他不尚空论,重在建设,切切实实地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一次又一次的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且不断为我们提供成功的个案,这必将推动古代文论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可是我们以往的研究,太注重学界的理论探讨,而忽视学术实践中所蕴含的成功经验,从而使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未能从理论上给予提升,也未能在实践中得到推广,这实在是件很可惜的事情。为此,衷心希望我们的学界能更多关注学术探索,并且及时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只是笔者限于学识,无力探寻黄霖先生著作中的丰富意蕴,更无法总结他的成功探索。只能把初读《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三维论》的点滴感受略陈于下,以为引玉之砖。  坚持立足本土,注重中西参照,《三维论》为建构富于民族特色的中国小说理论提供了成功的案例。黄霖先生曾明确表示:“我一直在想,研究中国古代的小说与小说理论时,是否能走自己的路,探索与总结一种立足本土的而不是照搬或套用西方的理论呢?”(《中国小说写人学》序)而《三维论》的撰写正是黄霖先生的这一学术理念的生动展现。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最为重要的是立足本土。只有立足于本土,才能真正走自己的路,才能将我们的理论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也方能使我们的理论凸显民族传统的特色。而我们的研究一旦离开了自己的本土,一味地追随、照搬西方的理论,并用西方理论作为坐标,来解释本国的文学现象,来构建中国文学理论体系,这必将消解我们民族的传统,使中国文论最终陷入“失语症”的焦虑境地。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三维论》紧紧围绕“叙事”这一轴心,尝试从这三个角度出发进行系统考察,着力探讨中国古代小说与小说论的内部规律,突出“人”的生存之道和活动方式在叙事中的意义。全书在解读、梳理与阐释小说文本与小说理论过程中,既立足于本土哲学思想、文化特质和审美思维,又注意与现代对接,与西方对话,力求将民族传统与当代精神相融会,文本精读与理论阐释相结合,探索了一条融通古今中外的研究路径,总结了一套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国古代小说论的逻辑体系。在中国古代小说与小说论中,“时间”、“空间”、“节奏”这三个问题干系重大。它们既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连,彼此呼应。

作者简介

  黄霖(1942一),上海嘉定人,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论与文学研究,著有《古小说论概观》、《近代文学批评史》等。  李桂奎(1967一),山东沂南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及理论研究,著有《中国小说写人学》等。  韩晓(1976一),女,湖北宜昌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湖北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及文论研究,著有《心学与文学论稿》(合作)等。  邓百意(1980一),女,湖南湘潭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海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前言上卷 时间论第一章 回顾与瞻望第一节 中国小说时间研究的回顾第二节 理论与方法第三节 思路与体系第二章 传统时间文化与小说叙事特征第三章 天时、人时与叙事架构第四章 头绪、次序与时间统筹第五章 追溯、预言与时序倒错第六章 时间变形与时速调控第七章 《水浒传》“夜化”叙事及其特效第八章 《聊斋志异》“夜化”叙事及其特效中卷 空间论第一章 回顾与瞻望第二章 古代小说空间的哲学渊源第三章 古代小说空间的构成第四章 超现实空间与现实空间第五章 空间叙事的基本单位——场景第六章 古代小说的空间叙事第七章 古代小说的空间艺术与思想内蕴下卷 节奏论第一章 回顾与瞻望第二章 小说节奏的速度表达机制(上)第三章 小说节奏的速度表达机制(下)第四章 小说节奏的力度表达机制第五章 小说节奏的宏观调控机制第六章 中国古代小说节奏美学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上卷 时间论  第一章 回顾与瞻望  时间和空间是宇宙万事万物发生、发展和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也是人类感知、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两个重要维度。在小说叙事中,时间尤为重要,不可或缺。可以说,如果取消了时间,叙事就无从说起;如果取消了时间,小说也就很难成其为小说。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小说,时间视角不可忽视。在这方面,西方学界早已形成传统,且能导夫先路。相比之下,中国关于小说时间的研究显得相对滞后且薄弱。即使到了20世纪,受到情节、人物、环境等“小说三要素”观念的遮蔽,时间研究仍未得到凸现。当下,尽管相对于特别弱化的空间研究,时间研究似乎行情有些看好;但相对于视角、结构等其他叙事要素的研究而言,时间研究还远远不够充分。这里拟从传统时间文化切人,并借鉴西方小说研究的相关理论,探讨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时间及其功能。  第一节 中国小说时间研究的回顾  在西方文学艺术研究中,“时间”向来是一个特殊视角。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强调“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到18世纪,莱辛《拉奥孔》提出绘画属于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并列的物体、诗(文学)属于“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事物”等理论;再到近现代,托多罗夫(T.Todorov)、热奈特(G.Genette)、利科尔(Ricoeur)、巴尔(Mieke Bal)、理查森(Brian Richardson)等叙事学大师,纷纷把“时间”摆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时间”研究一脉相承,愈演愈烈。而在中国文学艺术研究中,“时间”问题长期并没有得到关注。直到上世纪初西学东渐,尤其是在80年代以来各式叙事学不断引进的学术背景下,人们才逐渐确认了小说作为“时间的艺术”性质,并开始探讨其“时距”、“时序”、“时长”、“时速”、“时刻”等叙事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三维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