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上海书店  作者:顾宏义  页数:40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天平(十三世纪宋蒙元和战实录)》是两宋辽金元史研究领域中的后起之秀,凭借扎实的史料功底,以流畅生动的笔法,对这一段历史作出巨细相接的全方位观照,特以线条清晰、形象分明,廓清浑沌茫然的迷雾。在同类题材的通俗性文史著述中,可谓无出其右。

作者简介

顾宏义,男,上海人,1959年出生。博士。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主要从事宋史、辽史及古籍整理研究。著有《教育政策与宋代两浙教育》、《天裂:十二世纪宋金和战实录》诸书及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数风流人物
楔 子
第一章 灭金结同盟(1211—1234)
一 宋蒙初通(12ll—1214)
二 失地拓地(1214—1224)
三 “天骄”成算(1217—1227)
四 借道攻汴(1228—1232)
五 联兵灭金(1232—1234)
第二章 烽火连蜀淮(1234—1251)
一 端平人洛(1234)
二 三路南征(1235—1236)
三 以和佐战(1237—1241)
四 经营边城(124l—1251)
第三章 折戟钓鱼城(1251—1259)
一 汉地之治(1251—1257)
二 “斡腹”奇计(1252—1256)
三 大汗殒命(1257—1259)
四 鄂州会战(1259)
第四章 和战两纷纷(1259—1267)
一 兄弟阋墙(1259—1264)
二 戢兵待时(1260—1266)
三 “师相”专权(1260—1267)
第五章 苍黄汉水畔(1267—1273)
一 刘整献策(1267—1268)
二 建号“大元”(1268—1271)
三 孤城陷落(1272—1273)
第六章 日落西子湖(1273—1279)
一 庙算优劣(1273—1274)
二 破竹之势(1274—1275)
三 萧瑟江南(1275)
四 降幡出城(1275—1276)
五 崖山残照(1276—1279)
尾声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宋蒙初通(1211—1214) 宋廷的“开禧北伐”,与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虽在同年,又同以侵金为目的,但这只是时间上的巧合而已,宋人直至成吉思汗第一次大举攻金时才对蒙古的武力有了初步的认识,直到八年后双方才有了第一次并不成功的接触。 南北悬隔的南宋、蒙古与金朝都有着很深的仇恨。在金朝君臣心目中,除南宋外,以北边蒙古最为劲敌。金世宗时,北方游牧民族的势力崛起,开始侵扰金朝边疆。据《蒙鞑备录》载,当时在金国都城中都(今北京)附近民间流行着一首谶谣:“鞑靼来,鞑靼去,赶得官家没去处。”鞑靼部落曾在辽道宗时(1055—1101)结成联盟,但遭到辽军镇压,部落联盟长被杀,联盟解体。不过金人仍习以鞑靼之名称呼活动于蒙古草原上的各部落。当金世宗听到这首谶谣后,惊呼道:“此必是鞑靼人为我国患。”下令每隔两年向北遣兵剿杀,谓之“减丁”;并极力挑动蒙古各部落间战争,以分化、削弱其力量。就在这部族之间复仇与掠夺战的腥风血雨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诞生于斡难河畔的跌里温盘陀山下,是年为1162年。 当成吉思汗出生时,其父乞颜部酋长也速该·把阿秃儿刚好俘获了一个名叫铁木真的塔塔儿部酋长归来,于是按蒙古人的命名习俗,将自己刚出生的儿子称作铁木真。铁木真九岁时,也速该在外出途中吃了塔塔儿部人下了毒的食物而死去,其部属也大多散去。铁木真弟兄数人由母亲带着,备尝艰辛,并常遭邻近部落的袭击,不止一次大难临头,却每每又奇迹般地渡过了难关。重重困境锻炼了铁木真的意志和性格,使其遇事机敏而慎重,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当时,蒙古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分布着近一百个强弱大小不一,语言、宗教、文化水平也不太相同的游牧部族。这些部族大都正处于自原始氏族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贫富分化,以部落内最“富豪”者为酋长,称为“那颜”。那颜的财富多寡,往往以其拥有的牛羊与奴隶之数来定,所以为了掠夺更多的人畜,部落间经常发生激烈的、无休止的战争。随着社会急剧动荡,原先的氏族关系趋于瓦解,低贱的奴隶或属民得以脱离原先的主人,投靠新的贵族势力。这些奴隶或部民如取得主人的信任,往往成为主人的伴当,称“那可儿”。那可儿在为主人效力和建立战功后可掌握一定权力,甚至可以转化为新的那颜。为此,“有胆量、有气力、刚勇能射”的铁木真周围,就聚集了许多低贱的蒙古部众,一些有名望的部族贵族也向铁木真结盟,以便在流血盈河的部落混战中占据优势。铁木真的力量由此逐渐壮大。

后记

说起宋朝,世人大多讥之为“积贫积弱”,而终致亡国。“积贫”一说,时贤论驳已众,这里就不多赘言。至于说“积弱”,宋人对外作战败绩累累,往往通过割地、输纳“岁币”以求得平安,结果先被金兵倾覆,后遭元骑灭国。由此看来,“积弱”的恶评大概是挣脱不了了。    不过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赵宋立国三百余年,先后分别与骑马民族契丹、党项、女真、蒙古人大战多年。与汉、唐相比,两宋因西、北通往草原之道被阻隔,获取马匹甚为艰难,故其军队以步兵为主,在与西、北骑军对阵时,只能取守势,从而往往丧失战役主动权。宋军屡屡对外作战惨败,此为一大原因。但就是这样,宋朝在与之相始终的辽、西夏、金三国先后覆亡之后,又与曾东征西讨、横扫千里、“灭国四十”的强悍蒙古铁骑,在大江上下血战四十余年方才被灭,其中原因如只是归咎于“积弱”,显然有失之过浅之嫌。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上海书店出版社总编辑金良年先生有意对此问题作一深究、探索,而我当时刚编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三朝北盟会编》二书索引,对此也颇有一些想法,故欣然接受了稿约,于是就有了《天裂——十二世纪宋金和战实录》一书的出版。此后,又在金老师和责编绍元兄的一再鼓励下,完成出版了《天平——十三世纪宋蒙(元)和战实录》一书。而“宋辽和战实录”、“宋夏和战实录”两稿,却因多种原因一直拖至今日方告成,在此期间绍元兄的不断督促与鼓励,实在是这两部书稿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动力。于是,历时十五六年慢慢攒成了这个计有一百余万字的“大工程”,也算是对这些年来的“青灯黄卷”活计有了一个勉强说得过去的交代。今承蒙出版社的厚意,将此四部书稿合并出版,而总名之日《两宋烽烟录》。其中《天裂》因出版已有年月,故此次颇有所修改,而《天平》则主要订正了一些文字舛误。    因为是叙述宋朝与辽、夏、金、蒙(元)的和战历史,故在书稿撰写时,虽然也大量取用辽、夏、金、元史料,并注意参考域外资料如古代波斯、中亚人对蒙古历史的记载等,但相对而言宋人史料更为丰富、系统,故所取为多。但在宋人著述中,因多种原因,其有关辽、夏、金、(蒙)元史实,尤其是辽、夏部分,却是甚为零散且时有桀误,故在取用时往往需先加考正辨析,以求其真。又出于简明通俗易晓考虑,故书稿在引用史料时,一般均已作简化或白话处理。同时,因近些年来我对其中部分相关问题如宋初宫廷政治等做过一些探究考证,故书稿中的有些说法与当下通行观点时存异同,在此特加说明。    本书中有关地图、插图,以及一些体例设计,出版社金老师和责任编辑等给与了很大帮助。此外,因体例等关系,本书对于所引用的文献史料以及所参考的前哲时贤之研究成果,未能一一注出,特在此一并说明之,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顾宏义    辛卯腊月于海上梦湖书屋

编辑推荐

《天平:十三世纪宋蒙(元)和战实录》行文以线条清晰、形象分明见长。复以学者的眼力,多方吸收最新的文献资料合研究成果,因而又是专家学人的有益的参考读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天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宋元战史写尽了汉族对抗北方草原民族最后关键历史节点,自宋以后汉族文明大断层,汉族的文化思想都出现了重大转折,中华文明进入大融合大碰撞的时代,当代中华民族的自宋以后算是真正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了,但以后汉族政权在经济文化上的地位却再也没有恢复到宋以前的高度。
  •   详尽的描述了宋与蒙古之间的和与战,不错。
  •   南宋是吸取了北宋耻辱灭亡的历史教训,比北宋抵抗得坚强了许多,特别是面对蒙元,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机器,还能抵抗成这样,难得!
  •   古语云:“开卷有益”。此话听了几十年,不能说没有道理
  •   历史的阅读是越来越容易上瘾的~
  •   崖山之后无中华
  •   很清晰明朗的记述,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   真好,绝对推荐
  •   我是买的一套书籍,述说了北宋与南宋的战争史。
  •   天平:十三世纪宋蒙(元)和战实录
  •   两宋史普及读本,深入浅出全面勾勒烽烟往事。
  •   看书名像文学类,实际是很好的历史读物,推荐。
  •     买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在2007年的十月份。去韩国以后第一次回北京,住在华清嘉园旁边的一个小旅馆。实在没事情,去逛了逛光合作用,买了一堆书,其中就包括这一本。
      买的时候雄心勃勃,觉得在韩国有一本中文书实在不易,肯定没几天就能看完。没想刚翻开几页,就一直搁在家里的书架上,期间经历三次搬家,一次在韩国,一次从韩国到北京,再一次从北京到北京现在的家里。中间断断续续的看了数十页,老实说,文笔并不吸引我,中间也穿插了一些比较正统的历史观,虽然不生厌,但也不吸引人。
      上个月终于下定决心,扫除家里所有未读完的书,这本书第一个入选。每天在上下班的三十分钟地铁上读一读,聊作消遣。应该说,看完之后,对此书的印象有所提高。书里拥有大量的历史细节,对于我这样对南宋末年的历史所知甚少的人来说,还是颇有些趣味的。比如之前只知道吕文焕献襄阳投元,却并不知道之前他也固守襄阳5,6年之久。大量的细节,令人回味,却也有一种历史的无力感,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因果的。
      
      哈哈,写来写去,越来越像我写的审稿意见,不写了。
  •   历史实录嘛,当然不能写得天花乱坠了,这种书属于通俗历史读本,特点是尊重历史事实,同时略去繁琐的史学考证,算是普及历史之用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