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下的兴衰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黄山书社  作者:徐波  页数:196  
Tag标签:无  

前言

  后记  《废墟下的兴衰——六大世界文明的前世今生》、《永远的“西域”——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和《秦汉与罗马——帝国时代的倒影》三本书,是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几个系列讲座的基础上形成的。  中华世纪坛是为迎接新世纪和新千年而建,坐落在“中华第一街”——北京长安街的延长线上,早已成为首都的标志性建筑,国家的许多重大庆典和纪念活动在此举办。  但是,中华世纪坛的功能远远不止这些。从那个著名的倾斜式旋转坛体下面的入口处进入她的主体建筑,你会惊喜地发现其中“别有洞天”:那里是一个拥有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展览展示面积近20000平方米的大型会展场地。这就是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中国第一家以世界艺术为收藏、展示及研究对象,以传播世界文明、促进文化交流、普及艺术教育求为宗旨的艺术博物馆。十年来,特别是2006年正式建馆以来,她与国内国外众多博物馆和艺术馆等机构合作,相继举办了一系列堪称世界最高水平的大型展览,既包括毕加索版画展、达利作品展、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等艺术珍品展,也包括“世纪国宝展”、“神秘的玛雅——墨西哥古代文明”、“天竺之魂——印度古国青铜雕像展”、“伟大的世界文明”、“庞贝末日——源自火山喷发的故事”、“秦汉一罗马文明展”等中外历史文物精品展,每次展览都吸引了大批观众,产生了巨大影响。  2007年春,我受邀成为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在王立梅馆长、冯光生副馆长等大力支持及艺术馆众多同仁多方协助下,自2007年至2009年,我在艺术馆已延续数年的艺术讲座的基础上,邀请众多知名学者担任主讲人,围绕“伟大的世界文明”和“秦汉一罗马文明展”两个大型展览,相继开设了三个系列的历史文化讲座。北京大学历史系颜海英教授、朱孝远教授、恩师林被甸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尚会鹏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晏绍祥教授,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孙机老先生,首都博物馆馆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郭小凌先生,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马小军教授及我本人分别担纲主讲,不但受到现场听众的好评,也为众多媒体所关注。  我的同事胡孝文建议我把讲座内容整理编辑成书,同时对书的性质、体例、样式等提出一系列具体完整的设想,并着手与出版社联系。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社接纳了出版这套丛书的设想,并立即组织力量投入出版运作。胡俊生、刘媛媛、赵子宜和徐敏峰等编辑付出了辛勤劳动。三本书共采用了1000余幅图片,图片的搜集工作繁重费时,这使我的交稿日期一再推迟,他们予以了充分理解。  整理成书的工作同样得到众多师友全力支持。世界艺术馆提供了包括部分展品图片版权等在内的多方协助。各位主讲人都以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投入对讲座文稿的整理,这个过程尤其使我感受到学者们认真严肃的学术态度,一次次让我感动不已。汝信先生和孙机先生慨然允许将各自的一篇主题论文收入《秦汉与罗马》书中。孔寒冰教授、潘光教授、黄安年教授、龚猎夫大使、朱绛先生及同事段来和先生提供了他们拍摄或拥有的照片,或允许使用他们著作中的图片。同事吴晓芳和董玉洁协助整理了部分讲稿,后者并允许使用她的一篇文章作为《永远的“西域”》一书的附录。  ……

内容概要

  从两河流域到尼罗河畔,从南亚次大陆到地中海岸,还有尤卡坦半岛和安第斯山脉……文明的太阳从地平线上一次次升起,兴衰跌宕、千姿百态,世界就是如此一路走到今天。如今临墟凭吊,我们发现,“猛回头避雨处风景依然”!
六位学者,300余幅配图,将为您娓娓道出六大文明的前世今生。

作者简介

  徐波,知名国际时政双周刊《世界知识》主编,曾任高校教师,从事国际关系与世界历史相关工作20余年,有著、译、编各种学术著作多种。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印度友好协会理事。2008年起为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专家委员会成员,主持并参与主讲“伟大的世界文明”等系列讲座。

书籍目录

西亚:文明的太阳初升的地方
古埃及人的生与死
西天诸神的世界:印度的历史、宗教与文化
言必称希腊:古希腊的精神遗产

章节摘录

信仰的家园在中东,人们竟然创立了那么多世界性的宗教。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几大宗教中,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诞生在中东。这些宗教以及它们所派生的许多问题如今依然是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因素。谈起基督教,人们往往认为它是欧洲或者西方的宗教,殊不知它(与它的源头犹太教一样)却诞生在中东。而谈起伊斯兰教,人们会想到它与基督教之间的“文明的冲突”,殊不知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和犹太教是同源的姊妹宗教。1.犹太教《圣经》上说,上帝创造了天地万物,然后创造人类,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围绕伊甸园有四条河流,分别叫做基训河、比逊河、希底结河(即底格里斯河)、伯拉河(即幼发拉底河)。犹太人的祖先就是从这里出发,先迁徙到埃及,最后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根据《圣经》,在摩西率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后,有一个重大事件,就是摩西在西奈山接受上帝赐予的法律,即所谓“摩西十诫”。因此人们认为,在经过千百年发展演变后,这件事标志着犹太教正式形成。犹太教只是犹太人的民族性的宗教,信仰人口并不多,但它后来派生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两个世界性大宗教,因此它的影响是巨大的。2.基督教大家可能会问:基督教是西方的宗教,与西亚有什么关系?刚才介绍了犹太教后我们就应该知道,犹太教起源于西亚,基督教原来就是犹太教的一个支派,并把犹太教的圣经作为基督教圣经的“旧约全书”。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据说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出生在伯利恒,后来人们把据说是他出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基督教的发源地,就是刚才我们提到的迦南地,也就是巴勒斯坦。当时此地属于罗马帝国,基督教的创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犹太人受到罗马的压迫。起初罗马帝国严禁基督教,但是结果适得其反,于是罗马皇帝在公元4世纪承认了它,进而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即拜占庭)继续信奉基督教(后来发展为东正教派),入侵西罗马领土的日耳曼人也皈依了基督教,基督教成为西方的主流宗教,16世纪宗教改革后又出现新教。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向全世界的扩张,基督教成为全世界性的宗教。3.琐罗亚斯德教这就是中国所称的“祆教”或者“拜火教”。它是公元前6世纪初期在波斯创立的,创立者是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精神导师的琐罗亚斯德(尼采著作中的“查拉图斯特拉”)。他与我们熟悉的佛陀和孔子是同时代人。在他看来,世界就是光明(善)与黑暗(恶)斗争的场所,人类必须义无反顾地站在善的一面。这既是社会伦理的准则,也是理想政治的准则。古代波斯萨珊王朝把它立为国教。公元7世纪萨珊王朝抵抗伊斯兰教阿拉伯人入侵的斗争,也是为保卫琐罗亚斯德教而进行的斗争。在当今世界,琐罗亚斯德教的信众已经不多。但是这个宗教中的一些基本信念——上帝进行最后审判的信念、上帝创造人类的信念、人类必须向善的信念,却直接为犹太教所接受,并且通过犹太教传给了它的两个姊妹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至今影响着人类。4.摩尼教这就是中国所称的“明教”,是公元3世纪初在波斯创立的,创始人叫摩尼。他批判性地结合佛教、琐罗亚斯德教和基督教而创立摩尼教,一度传遍中东,也传遍罗马帝国,并且进入印度次大陆各国。它在本土早已不存在,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很长时间,留下过浓重的色彩。公元14世纪建立的明朝,就是以明教命名的。5.伊斯兰教这大概是目前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宗教了!关于伊斯兰教的情况,我们下面在讲到阿拉伯帝国时还会介绍。

编辑推荐

《废墟下的兴衰:六大世界文明的前世今生》编辑推荐: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2006年至2010年举办了多次展示世界文明辉煌历史的主题展览,如“伟大的世界文明”、“秦汉—罗马文明”、“世界文明与中国”等,同时组织国内一线专家学者在馆内围绕同一主题做系列讲座,《废墟下的兴衰:六大世界文明的前世今生》即为这些讲座的讲稿汇编。文中插入大量的展览图片,极具鉴赏和收藏价值。《废墟下的兴衰:六大世界文明的前世今生》最大特点是保留了讲稿的行文风格,还原讲座现场,使得图书既有学理的权威性,又具备阅读的趣味性,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和美的享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废墟下的兴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讲述六大世界文明的前世今生 内容翔实 讲述通俗易懂 读后收获颇多 值得一读&收藏
  •   很久没有写书评的意愿,这次觉得真的很值得推荐。
    有多少次兴旺繁华的帝国崛起,就有多少次城池灰飞烟灭。我们生活在这里,脚下的土地却不知道已经是多少层,埋藏了多少个兴衰跌宕的文明。捧起书,踩在这样的土地上,心里感念不已,为活着而庆幸,为活在废墟上而庆幸。
  •   非常好的布局和论述,能对世界几大古文明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值得一读
  •   强悍的文明!
  •   买了这一套书,三本,七十余元银子,书内的价值却远远不止这七十余元。
    文字清新,蕴含历史的智慧,配图珍贵,是我挚爱的那种。
    珍藏了!
  •   挺不错的一本书,推荐阅读。。。
  •   很好,图片也很给力,通俗易懂
  •   帮朋友买的,朋友很喜欢,值得一看
  •   废墟下的兴衰-六大世界文明的前
  •   内容不错,而且有图片,更加绘声绘色~
  •   正在研读当中,值得一买。
  •     汝信(作序),江苏吴江人。男,中国当代美学家、哲学家。194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55年到中国科学院工作,曾任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执行主席,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长,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长以及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等。著有《西方美学史论丛续编》,合著有《黑格尔范畴论批判》、《西方美学史论丛》等。 徐波,知名国际时政双周刊《世界知识》主编,曾任高校教师,从事国际关系与世界历史相关工作20余年,有著、译、编各种学术著作多种。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印度友好协会理事。2008年起为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专家委员会成员,主持并参与主讲“伟大的世界文明”等系列讲座。 郭小凌,男,1950年11月出生,辽宁沈阳人。历史学硕士,教授。197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职称聘任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世界史评审组成员,首都博物馆馆长等。曾任北师大历史系副系主任,北师大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北师大史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 朱孝远,男,浙江海宁人,1954年2月2日生。史学工作者,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幼年失学,务农、务工近八年。1978年进入上海师范大学,分别在历史系、英语系、艺术系学习史学、外语和音乐。1982年毕业,任上海师范大学教员。1986年获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欧洲中古史硕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俄勒冈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0-1992年在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任教,1997-1998年在德国杜宾根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1992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负责招收和指导世界史欧洲中古史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世界古代史、世界中古史、西方史学史、史学理论四个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孙机,文物专家,考古学家。1929年9月28日生于山东青岛。1949年,孙机自尚未解放的青岛来到北京,进入华北军政大学学习。1949年11月分配到北京市总工会工作,任干事。1950年调北京市总工会宣传部文艺科工作,任北京业余艺术学校工人部副部长。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0年毕业后在北大历史系资料室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北大“五七干校”劳动。1979年调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工作。1983年被评为副研究馆员,1986年评为研究馆员。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 林被甸林被甸:《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丛书》《现代化新论》、《现代化新论续篇》、《美洲史论》、《罗荣渠与现代化研究》、《从“西化”到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现代世界体系》、《全球分裂--第三世界历史进程》 1960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60-1963北京大学历史系拉丁美洲史研究生(估计是崇拜切~格瓦拉的)任职简历:1963--1979北京大学历史系助教1979--1983北京大学历史系讲师1983--1992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1986--1991北京大学历史系副主任1991--2000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1992--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96博士生导师)1993--1999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2003-- 北京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颜海英 职务: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教授、北京大学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埃及学专家 著作:《走遍埃及》、《守望和谐—探寻古埃及文明》等 北京大学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埃及学专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副教授,国际埃及学家协会会员。1994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古典文明研究所埃及学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古代史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出站留校任教至今。 1995年9月出席在剑桥举办的第七届国际埃及学家大会,提交论文《The Famine Stela: a Source-critical Perspective》(见OLA82,Leuven 1998)。1997年9月赴比利时鲁汶大学古典学系做短期访学。 1999—2000年赴开罗大学考古学院,作为埃及考古学系的高级访问学者,重点考察埃及境内的古迹,同时研究象形文字和纸草文献。 2002年赴鲁汶大学参加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鲁汶大学古典学系教授Willy Clarysse主持的古代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研究数据库项目。 2002年9月作为嘉宾参加CCTV举办的《埃及考古行动》的现场直播。…… 阅读更多 ›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