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羁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乔恩·萨维奇  页数:604  
Tag标签:无  

前言

在人们的想象中,美国曾经是一个年轻人的聚集地。年轻人在美国,而其他人在别处。——约翰·列农1940年出生,1966年接受采访时说了上述话这本书的尾声,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1980年1月,我开始参与筹备一个有关年轻人群亚文化历史的电视系列节目。那时,我是曼彻斯特格兰纳达电视台的研究员。这家电视公司很快以其节目的创新性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捕捉而闻名。在我当时的制作人杰夫·莫尔(Geoff Moore)的支持下,我们建议做一个讲述“战后风尚”的节目:“泰迪男孩、披头士、摩登派、摇滚者、嬉皮士、光头党、闪光摇滚男孩、朋克”,以及“无业黑人男孩和拉斯特法里派”。促使格兰纳达电视台产生这个念头的是迪克·何柏第(Dick Hebdige)1979年出版的《亚文化:时尚的含义》(Subculture:the. Meaning of Style)。这本书巧妙地填补了学术研究与广大读者之间的差距。《亚文化》是跨学科研究的产物,伯明翰大学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首次提出这一课题。何柏第的这本书将社会学、文艺阐释和法国理论融为一体,对英国战后的许多青年风尚进行了简要的历史回顾,同时也留意到了诸如阶级和种族等其他因素。何柏第引用的例子与我对伦敦朋克事件的观察相吻合。

内容概要

任何时代,青年都以其敏感的触觉、激进的行动来应对时代浪潮。他们同时是勇敢的先锋、易受益惑的信徒、战亡者和享乐者……这一部青年运动史和20世纪欧美各国最动荡的历史交织重叠,为历史提供了新的注解。作者描述了童子军、候鸟运动、希特勒青年团等不同时期的青少年组织,以及从“摇摆女郎”、“阻特装青年”到“迷惘的一代”的各种青年类型,为我们呈现了欧美两大洲青少年社会运动发展的整个历程。    通过对个人证词、虚构作品、流行文化、媒体报道和政府政策的深入考察,作者描绘出人们如何试图定义、说明和控制青春期的历史,更是青少年如何努力发出真实声音、追寻理想并摆脱成人控制的反抗史。

作者简介

乔恩·萨维奇(Jon Savage 1958—) 毕业于剑桥大学,英国朋克时代一位著名的播音员、音乐评论家、作家。1976年出版名为《伦敦的愤怒》(London’s Outrage)的流行杂志,并为当时英国三大主流音乐评论报纸之一的《声音》(Sounds)、《The Face》等多家媒体工作。著有作品:《时光旅行》(Time Travel)、《奇想乐队》(The Kinks)等。1991年出版讲述朋克文化史的《英格兰的梦想》(England’s Dream),被赞誉为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本书是乔恩2007年出版的最新作品。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部分  1875—1904  1  天堂和地狱  马丽.巴什基尔森和杰西·波默罗伊  2  民族主义者和颓废派艺术家  欧洲反革命  3  流氓和阿帕切  青少年犯罪和大众传媒  4  “忽见天堂”  L.弗兰克·鲍姆和《绿野仙踪》  5  美国世纪  G.斯坦利·霍尔和青春期第二部分  1904--1913  6  彼得·潘和童子军  大不列颠帝国青年  7  中学新生和工人来源  美国青少年和工业.  8  候鸟运动和新异教主义  欧洲的回归自然运动  9  五分钱影院和动物舞蹈  美国的梦幻经济第三部分  1912--1919  10  祈祷  欧洲的代沟  11  牺牲  战亡者以及新与旧的对抗  12  1902年生人  少年犯罪和一战  13  爵士乐队和美国大兵  美国青年进入欧洲第四部分  1919--1929  14  战后的震荡  法西斯、德国联盟和“森林生活知识团”  15  酋长和希巴  美国的青年市场  16  灰姑娘情结  美国大众文化的问题所在  17  追求享乐  “光明的年轻人”第五部分  1930--1939  18  纳粹思想指引下的士兵  希特勒青年团  19  儿童军团和新政  经济萧条中的美国青年  20  “少年英雄”和红色威胁  英国青年的极化  21  吉特巴舞及其舞迷  美国的摇摆乐和青年的消费主义第六部分  1939--1943  22  征服者与统治者  战争时期的希特勒青年  23  无奈的应征兵和社会主义英雄  战争中的英国青年  24  社交界新人和美国兵  学校和军队中的美国青年  25  德国的摇摆青年和法国扎祖一族  纳粹欧洲的摇摆乐  26  阻特装青年和“胜利女孩”  动荡的美国1943第七部分  1943--1945  27  和平入侵者  美国士兵和英国青年  28  赫尔姆斯·休博内、白玫瑰组织和安妮·弗兰克  纳粹欧洲的抵抗运动  29  青少年时代的到来  《17岁》创刊  30  元年  胜利的青少年谢辞注释译名对照表译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部分 1875-19041天堂和地狱马丽.巴什基尔森和杰西·波默罗伊“我飞起来了。我高高地飞离地面,手持一把小竖琴,却连一个音符都弹不出来,因为琴弦不停地断开。我还在上升,看到无际的地平线,大朵的云彩:蓝色、黄色、红色、彩色、金色和银色,奇异地交织在一起。之后,万物发出灰色耀眼的光芒。我仍然在上升,高度已让人晕眩,我却毫不畏惧。云层此时变得苍白、灰暗,但仍发着光——仿若一块块石墨。突然之间,天昏地暗,我依然紧握那把琴弦已松的小竖琴。在我脚下,远远挂着的是一个淡红色的星球——地球。”1875年11月27日星期一的凌晨,玛丽·巴什基尔森从梦中醒来。这个17岁的女孩因为头天晚上喝了太多红酒而无法入睡。现在她打算用忏悔的方式来释放此时此刻紊乱的思绪。“现在是凌晨两点,”她开始写道,“我把自己锁在房里,身穿长长的白色睡袍、赤脚、头发蓬松,像一个圣洁的殉道者,我沉浸在思考之中。”玛丽并非向她信奉的天主教神父进行忏悔,而是她的笔记本,她的私人庇护所:“这本日记承载了我全部的人生,写日记是我最安宁的时刻。也只有写臼记时,我才得到片刻平静。烧毁一切、发怒、喊叫、承受磨难、活着,活着!为什么他们让我活着?噢!我已经厌倦了这样活着。我的辉煌即将到来。我相信自己会功。但是我被告知这一刻永远不会来临,我将穷尽一生等待,等待!”

后记

青春是多么美丽!发光发热,充满了梦幻与理想,青春是书的第一章,是永无终结的故事。——朗费罗(1807-1882)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泽东(1893-1976)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是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然而它同时也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的时期。无论在什么时代,青少年都有形无形地受到成人世界的支配,当成人需要他们服从的时候,他们是儿童;当成人需要他们承担责任的时候,他们竞又“瞬间长大”了。他们一面用激情和梦想谱写美妙的青春乐章,一面用叛逆和冲突砸开通往成人世界的大门。在中国,近些年来,青少年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开始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青少年作为一个群体被赋予了“80后”或“90后”这样的代称、别名。曾几何时,“超女”、“韩流”和Hip Hop成为备受青少年追捧的社会时尚,而沉迷于网络、性开放、吸毒、自杀等等社会问题则被笼统地称为“青少年问题”。当我们关注国内青少年文化和青少年问题的时候,也许应该认识到青少年文化不是凭空冒出来的“新潮”,青少年问题更不是改革开放催生的恶果。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国家,这些问题和现象都曾经出现过,不论采取怎样的方式、怎样的形态,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必然会想方设法发出自己的声音。

媒体关注与评论

青少年由于自身的特质,一直被认为能代表未来:人众媒体持续不断地将青少年塑造成为天才或怪兽,这说明了成年人对将要发生的事情充满希望和恐惧。为了循规蹈矩者而忽视那些站起来的先锋就是拒绝参与到未来当中,也是误解青春的本性。    ——乔恩•萨维奇

编辑推荐

《青春无羁(狂飙时代的社会运动1875-1945)》是一部和20世纪动荡历史交相辉映的青年运动史、青春文化史。关于“青春期”概念的历史形成,青少年的行动力量和青春精神的最好描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青春无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很厚的一本书 内容很吸引人 不只是呆板的讲社会运动,有各个时期的流行文化。很好看,有图片,但不多。
  •   很适合中国孩子借鉴
  •   作者以详尽的史实介绍了近百年社会变革浪潮中的中少年,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发人深省,这是一体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问题专家一读的好书。
  •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很好读,可以当散文读,但是思想性不亚于一颗原子弹。
  •   挑选它的人的眼光,我相信的。
  •   出生于1953年的英国著名作家、播音员和音乐记者乔恩?萨维奇,没有经历过波澜壮阔但满是腥风血雨的国际性战争,没有耳濡目染特殊历史时期年轻人特有的躁动不安。但从在二战中有过出色表现的父亲、喜爱爵士乐与美国流行音乐的外公那里,感受了20世纪上半叶年轻人物的青春心理。他继1991年出版《英格兰的梦想》,成为朋克音乐文化史上一部带有里程碑性质的作品后,于2007年推出近58万字的《青春无羁:狂飙时代的社会运动(1875—1945)》,结合记录、诠解流行音乐、奇异服饰等时尚文化的社会影响,再次打造经典性风味,将惊心动魄的历史真相叙述在崭新笔墨中,让生动细节注释见微知著、去伪存真的世界真理,如实地记述了西方现代青少年文化发展的真实历程,展现了欧美两大陆半个多世纪的现代社会思想史。人们忘不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越战引发的反战情绪,忘不了贴满美国标签的嬉皮士风格与所谓自由开放的现代意识。而在此前,吸毒、赌博、凶杀、偷窃、自杀与性放纵等,一系列现代社会青少年犯罪现象,便已屡禁不止,泛滥一时。从20世纪20年代黑人哈莱姆复兴和“摇摆女郎”、30年代摇摆舞热、“阻特装青年”与“扎阻一族”,到后来的“被垮掉的一代”相继而生,影响着懵懂心理的发育成长,也为乔恩?萨维奇的思考与写作提供了鲜活的题材,他把视角直接切入到1875—1945年这一段可怕的工业文明阶段。狂放不羁的年轻人,无法抵御...动荡社会施与的巨大压力与负担。他们在与冷酷现实、痛苦情绪相互角力的同时,深受现代多元文化庸俗成分影响,选择了放弃正常生活与个体情绪躁动,跟随沉沦走在麻醉与清醒的悬崖边缘。家庭、学校、社会及国家权力机构,对于他们艰难的成长,除了进行威权式的规范外,就是孳生各种各样的隐恶影响他们的情感和精神,而几乎没有理性有效的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使他们面对毒品、性等的诱惑时,缺乏自我克制与反抗的意识。他们不知道要对生理不成熟、生活未自立时的冲动,要付出惨痛沉重的代价,不但崩坏了社会价值体系,而且将伦理道德观念踩入泥中,更是一次次表现出脾气恶化、时常发怒且一时兴起、不计后果的行为。乔恩?萨维奇通过观察1875—1945年间美、英、法、德四国青年社会现状,发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青年对社会风潮的洞察与敏感,虽有不同形式的表现,但在实质上、精神上都十分接近。不论他们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曾是勇敢的先锋、易受蛊惑的信徒、信奉享乐的实践者,甚至是推动战事的亢奋者与接受战局的败亡者……然而,他们虽没有循规蹈矩地置身在成人的思维中成长,甚至险些为人们所忽视,但未来时代和人类历史,仍然会选择他们作为社会主体。作者结合不同的个人证词、虚构作品、流行文化、媒体报道及政府策略等,对1875—1945年狂飙时代的社会运动中青年社会发展图像与背景,作出了真实描述。他剖析不羁青年的叛逆行为与怪异情绪,试图用平静的事实反映人们试图定义、说明与控制青春期的历史,更是在形诸一部具有现实意义和普世价值的青年思想史、文化史以及生活史的同时,忠告从青年时代走过来的成人们不但要关心青少年身体成长,更应关注他们情感、兴趣、理念与思想方面的成熟与优化,而不宜曲解、误视与遏制青春的本性,制造更多的不必要的严控、武断框架,强迫他们在寻求摆脱中进行不计一切后果的反抗,使美丽的青春中飘荡迷惘、怪异和恐怖的腥臭。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不是大众舆论所能培养的天才或怪胎。我们在考察当下善恶杂陈、浅薄丛生的社会环境、文化传媒对其影响时,更需剖析沉迷网络、早恋、性开放、吸毒、自杀与狂躁杀人等的社会问题,寻找解决青少年不良成长的对策与办法。当前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和有志之士,殚精竭虑地从事此领域的思考、研究,章艳、魏哲、徐梦迪、严莹利用自己擅长的翻译手段,在一个传递思想、记录历史和促人思考的过程中,把一个非简单文字转换的程式、一个倡导宽容对待的态度,上升到一个警醒世人、审视现实的层面,履行有责任感、时代感的知识分子的担当与使命。我们在深思诸多青少年现实问题的同时,期待拼命赚钱的父母们、努力工作的教师们,读读《青春无羁:狂飙时代的社会运动(1875—1945)》,理解乔恩?萨维奇的行文意图,也以此为镜,避免更多的现代荒唐事件发生。 阅读更多 ›
  •   作者也许想用这一份史料的记录来诠释什么是“青春期”。就像在全书开头所写到的,你可以凭借公开私人日记来达成你的明星梦,也可以当个残忍的暴徒来走红报端。不过,作为一部巨头,还是缺乏一些阅读性。想要追求趣味性的读者大可以绕行此书。
  •   书装帧还可以 先读了自己感兴趣的一部分 跟之前预想的不太一样 内容感觉多是一些资料的收集 当然也有作者的评论 比较适合这方面的专业阅读 一般人就不推荐了 最后 认为 翻译还是不错
  •   青年永远处于不安中。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