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端财经访谈Ⅲ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腾讯财经  页数:253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一切似乎都那么匆匆,一切变化都如此之快。    我们需要怎样去观察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成功、财富和人生?如何观察和理解这些问题是腾讯财经创办《商业人生》栏目的初衷。我们希望透过具象而立体的商界领袖,与我们的读者一起去观察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去思考我们每个个体的理想和命运。    在这个互联网的大时代,慢下来阅读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但我们仍然执著地希望,通过《商业人生》这种深度的阅读方式,让我们的读者,也让我们自己,在快速飞奔的路上,在大量的碎片化信息中,能够偶尔停下来学习、思考和沉淀。    偶像不断地出现,但我们需要真正的英雄;人们渴望成功,但成功的代价也越来越高: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但又充满机会,让人恐惧,也让人兴奋和冲动。    商界领袖们无疑是成功的,但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和声名鹊起,我们更需要关注他们成功的路径,关注他们成功背后的艰难的故事,关注他们灵魂深处的脆弱和挣扎,关注决定他们成败的小灵感和大智慧。    这些我们仰望的商界领袖,当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会怎样去面对?是否也像我们一样彷徨和迷茫?他们会怎样看待成功,看待财富,看待理想,看待家庭,看待人生?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的编辑走近中国最知名的30位商界领袖,面对面聆听,面对面质疑,面对面探讨。带着虔诚的心倾听、写作,并以客观、平视的角度,把他们的成功故事呈现给每一位读者。    我们始终相信一点:每一个成功者,一定都有其成功的理由,无论是因为努力,还是因为机遇。这些成功的商界领袖,他们是如此平凡,又如此不平凡,平凡的是他们的人和他们的生活,而不平凡的正是他们的人生智慧。这也正是《商业人生》栏目的定位——从非凡商业看智慧人生。    感谢这30位商界领袖的耐心讲述,把他们真实、鲜为人知的一面呈现给我们。    感谢每一位读者的批评和鼓励,你们的关注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感谢吉林出版集团整理出版《商业人生》栏目,才得以让更多的读者认识这些商界领袖,从中得到启迪和共鸣。    2011年8月

内容概要

  本书是根据腾讯《商业人生》的商业高端人物系列访谈节目编辑整理而成。全书以全新的传播理念和平民化的视角,和商业巨子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讲述他们创业的细节和故事,探索创业、成功、财富与人生的价值。丛书第一批出版3辑,共30位商业领袖倾诉自己创业的历程以及对财富的认识。
   财富访谈Ⅲ:
  1.世联地产陈劲松/2.登山者王石/3.王正华:逆风飞行/4.践梦者李书福/5.践行者李连杰/6.俏张兰/7.三全汤圆陈泽民/8.狂人严介和/9.《全球商业经典》何力/10印象铁三角
王潮歌

作者简介

  腾讯财经,腾讯网的财经资讯频道。提供全天候7X24小时国内和世界财经新闻服务。《商业人生》栏目是腾讯财经频道2010年推出的战略性产品——商业高端人物系列访谈类节目。

书籍目录

1.世联地产陈劲松
2.登山者王石
3.王正华:逆风飞行
4.践梦者李书福
5.践行者李连杰
6.俏张兰
7.三全汤圆 陈泽民
8.狂人严介和
9.《全球商业经典》何力
10印象铁三角 王潮歌

章节摘录

1993年,李书福决定进入一个大行业——汽车业。然而,当时的汽车产业被国有及外资企业占据,在自己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李书福退而求其次,选择先从摩托车行业下手。    在将摩托车做得风生水起之后,李书福顺势进军汽车产业。虽然在1998年吉利就生产了第一台轿车,但直到2001年它才登上政府发布的汽车公告,获取轿车的“准生证”,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    吉利轿车以低廉的价格将轿车拉下了神坛,让轿车走入了更多普通的家庭,同时也成了行业内的“价格杀手”。但李书福深知,恰如当年用照相机作为自己创业的切入点一样,价格战也仅仅是进入汽车行业的切入点而已。    自2007年起,吉利进入了战略转型期,开始摆脱“低端”的产品形象,埋头做自主技术的研发。2008年的北京车展上,李书福一口气拿出了23款新车参展,这是吉利汽车转型向高端汽车进军的一次标志性动作,而这一次的转型又引来了很多争议。    李书福没有太过理会这些“高端低端”的争议,因为他又有了下一个目标——产品国际化。2007年,吉利成立了v项目组。这里的“V”既有沃尔沃的意思,也有胜利的意思。    2010年3月28日,在发表收购沃尔沃宣言的8年后,这个只有十多年历史的中国民营企业正式收购了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世界知名企业,李书福拥抱福特汽车CEO的合影,传遍了整个世界。    李书福的“谋”    收购沃尔沃初始,李书福曾将此比喻为一个“穷小子”向“公主”的求婚。随后,为了表达与其他海外并购的不同——吉利不需要对沃尔沃进行整合,他又将这种关系比喻成“兄弟”关系。    面对腾讯财经的镜头,显然他已经将修辞整理得更加清晰、合理。他说:“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是兄弟关系:因为是不同的法律主体,有不同的所有权,所以它们是兄弟关系。但是吉利控股集团和沃尔沃汽车以及吉利控股集团和吉利汽车,都是父子关系。”    同时作为吉利集团和吉利汽车的领军者,李书福在面对这样身份的沃尔沃时态度很明确,他一方面尊重沃尔沃的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对沃尔沃开拓中国市场也有自己的想法。    如何在坚持沃尔沃安全、低调、高品位的品牌内涵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市场实际情况和中国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开发出适应中国市场竞争的产品?李书福坦诚地说:“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但他同时表示,自己相信沃尔沃的研发人员,以他们的能力、核心的价值理念以及对企业的追求,一定可以做好。而他自己,作为沃尔沃全球董事会的一员,自然会用好自己对中国产品的发言权。    2011年2月,由李书福领衔的沃尔沃中国高管团队披露了沃尔沃未来5年在中国的成长计划,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将在成都和大庆建工厂,以及在2015年达到售出20万辆沃尔沃汽车和占据中国豪华车市场份额20%的目标。    对于两个工厂的选址,李书福解释道:大庆引领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成都则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城市。“我们的商业计划一定要和整个国家的大战略、大方针结合起来,不能自搞一套。”    2011年“两会”期间,李书福上交了一个提案——除了车牌限制政策,是否有更好的办法解决交通拥堵?他建议政府把燃油税、汽车消费税从中央财政划拨给地方财政,这样地方政府有了收入,便有了改善交通设施的动力,从而不再限制民众的汽车消费。李书福认为离开汽车的社会很难称得上是小康社会。    中国的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民营企业利用政府已有的政策发展自己,并且还推动政府出台有助于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政策。这种方式几乎成了所有民营企业的求生之道。从改革开放初期就在“摸爬滚打”中创业的李书福,深知这一点。P5-7

编辑推荐

《中国高端财富访谈3:从非凡商业看智慧人生》:A财富是人们永远的话题,B丛书第一批出版3辑,共30位商业领袖倾诉自己创业的历程以及对财富的认识。C这些人的经历可以让创业和就业中的年轻人引以为鉴,D他们的名字或许你不全知道,但他们做出的事情你一定知道,也应该知道。E他们的昨天可能是你的今天,他们的现在可能是你的未来,F从非凡商业看智慧人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高端财经访谈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我看到李连杰的访问,说的挺有意思的。
    为什么一定要让他裸捐呢?
    好像有钱人赚了钱就一定得平均分了一样,我们没有付出那么多,就没有理由去要求付出的人奉献。
    财富访谈,最成功之处就是告诉大家怎么去看待财富,自己的和别人的!
    强烈推荐!
  •   精准的商业眼光 睿智的人生哲学
  •   太好了 我最喜欢春秋航空王正华
  •   前两本看完了这本刚开始看,应该是非常好的!
  •   书很好 服务一般
  •   试着在当当网买了三本书,看了看,着得值~!
  •   好好好多强人
  •   当当网的书是不错!
  •   希望后面能有四、五、六版本出版
  •     在商业行为中,并不是所有赢得胜利的动作都值得被人们模仿,也并不是所有光鲜亮丽的人物都值得被崇拜。因为赢得胜利的动作很可能像浮在海面上的冰山,那光鲜亮丽的底下隐藏着的或许是我们无法承载的巨大的现实。
      我们都知道种子能够发芽所需要的条件并不算苛刻,但同时我们还需要知道当他们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时,它所历经的磨难丝毫不会比那些在商海叱咤风云的精英们少。所以,当一本名叫《中国高端财富访谈》的书摆在我面前时,我并不一定能为之动容,尽管其中有好多人是我一直喜欢并且敬佩的,我当然不否认书里的那些我的“朋友们”是多么的强悍,而且他们是那样的富有机智,但同时我也相当确定我甚至不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更易于实践的东西。因为时代或许不能再现,机遇也许不会永恒,所以他们一切的成功都不容复制,包括他们本人。
      我知道我的论调是被所有捧着励志饭碗的我的同行们所诟病的,但我想他们也一定不会昧着良心否认我所说的话。就好比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是那样的孔武有力,可是到了驴子的脚下说不定就是滑稽可笑的了。
      所以,我想读者最看重的应该是一本书告诉了他什么,或者说这本书曾试图想要告诉他什么。可是,当我读完《高访》后,我确实有些无动于衷。当然,王石的“韧”、任志强的“锐”和张兰的“忍”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的。然而,我还必须说,并且不得不说,应该是由于采编记者过于年轻化的原因吧,或者说他们不够“年轻化”,这使得他们其实很难理解一种叫做“劲”的东西。想来这些商业精英,或许应该“入书随字”地叫他们做“高端财富人物”,他们与采访者之间的这种隔阂是本书之所以不那么可感可叹的重要原因。没有共鸣,就无法将受访人的内心世界完全展现出来;没有理解,看到的必定也只是些浮皮潦草的外在之物;没有对时代和对人物的剖析,哪里又能称得上是“高端”的访谈呢?更何况本书还有有一些部分有材料堆砌的嫌疑。
      好吧,当我们不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高标准”的要求上时,我们还是能看得到本书的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的。比如,它在人物上的选取,确实达到了一个很不错的高度;比如,它在角度的切入上是有着匠心独运的精彩的;又比如,它在装帧设计上的大方简洁,也是赏心悦目的。
      所以,总的来说,刨去我对“低励志”方面的成见,再忽略现在图书整体质量滑坡的同比影响,我想本书大可被同好者拿去把玩一番,说不定会颇有收获呢。
      
  •     好书啊~看了胡葆森那一章,特地去找了他的文章《在变与不变中继续前行》,虽然有些措辞挺主旋律的,可细想想,生活就是这么回事儿,总有要坚持的,也总有些要变通的。能变通才能生存。
      看了张兰那段,觉得特别好玩。以前都是看得八卦新闻才了解的她和俏江南,这回终于真正“认识”她了。
  •     张兰、王潮歌、夏华、王树彤、李亦非、韩小红、叶莺、武红,在中国高端财富访谈系列丛书中,这8个人特别吸引我的注意。她们对我的吸引力,甚至远远高于书中吸引万千影迷的功夫巨星李连杰,或者潇洒的、对生命行走有着强烈渴求的万科总裁王石。原因无他,只是好奇于她们在现有体制下激烈的商战里脱颖而出的秘密。当然,这套书并没有让我失望——我不仅从中探知到了她们成功的秘密,更看到了退去光环后的她们,由内到外的一种美。
      在中国高端财富访谈的3本书中,一共采访了30位成功人士,在这30位成功人士中,只有8个女人,占着不到三分之一的比重。
      记得2007年,冯仑曾出版过一本自传,叫做《野蛮生长》,时至今日,依然觉得这个书名很好地概括了中国社会的生存现状,尤其是在商场中打拼的人的生存现状。
      同样面对需要“野蛮生长”的生存环境,女人要想获得成功似乎更难一些。这是不容置疑的。所以,我很想知道,在这个男女貌似平等的生存环境中,那些成功的女人到底身怀什么绝技,或者有着什么通天的本事,能在需要“野蛮生长”的环境里脱颖而出。按理说,这不是个什么难以寻找答案的话题,可是偏偏很多杂志、书刊、电视访谈等若干媒体在涉及到这个问题时,总是把调子起的太高,高到根本没法让读者(观众)真实地去了解这个人。
      可是中国高端财富访谈不一样,出现在这本书里所有人,都褪去了头顶闪烁的光环,以最真实、最平凡的形象与我们侃侃而谈他们非凡的商业人生。正因如此,我终于知道了那些成功的女人到底有着怎样的绝技。
      不论是总生活在张艺谋影子里的王潮歌,还是因为儿子与大S的感情而频现报端的张兰,不论是把家庭和事业都料理得非常好的李亦非,还是坚持认为只有飞起来才能看到更多美景的依文男装设计师夏华,她们都有一个很明显的共同点——她们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长处,明确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知道该怎么做。
      在仔细阅读这几本书的过程中,摘录了这些人的一些观点,读过这些之后,会更加明确她们身上共存的特点。
      一个人弄明白自己的长处在哪里,一生都不用犯愁了。
      ——王潮歌
      当你坚定了一个信念的时候,你就朝着信念的方向走,目标一定会实现。
      ——张兰
      虽然大公司有很多标注程序、规章制度,但在中国特定的环境下,我们还要学会一种灵活的打法。这些打法要本土化,在行事方式以及经营模式上也要本土化。
      ——李亦非
      每个人在抉择命运的时候,最难过的都不是什么实际的坎,而是心坎。
      ——夏华
      我控制欲强表现在我有能力控制的地方。但我也非常清楚地知道我自己缺什么,我学不成什么。
      ——韩小红
      每一个人必须要有被利用的价值。你要不断地在这个价值的平台上为自己增值,因为你被利用的价值越大,你被利用的可能性就越高。
      ——叶莺
      我是头天晚上想完以后,第二天就能够行动的人。
      ——王树彤
      不需要去争,而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去证明女性的价值。
      ——武红
      从前听人评论哪个女人“是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我总觉得这个评价不褒不贬,因为它通常暗指这个女人有心机,但同时又是对她成绩的一种肯定。说到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位堪称成功的女人——杨澜,她曾说过,成功就是世间最大的硬道理,只有这个前提成立,远见才始为远见。杨澜的每一步都很清晰明确,坚定而平缓,疾风骤雨也顺理成章,让人不得不臣服。
      虽然中国高端财富访谈中的这些女人,没有像杨澜那样家喻户晓,但是她们同杨澜一样——同样是女人,同样从来都不是以相貌惊人的女人,但她们有一种美,有一种让人信服的强大气场,她们奢侈地将所有传奇当成平常生活的一部分,虽然让世界上普通女人黯然失色,但却因为她们身上流露出的踏实与亲切而让普通女人心服口服。
      看俏江南的老总张兰平静地讲述亲身经历的那次海啸,平静得就像在说别人的故事。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会在成功之后被别人逼着讲述所谓的过去,这些所谓的过去中,有些会让当事人历历在目,鲜活如昨,也有些会被外界刻意雕刻,以衬托当事人来之不易的成功。这似乎成为了一种励志的模式。其实,都是一介众生,几乎每个个体的历史都有着百转千折的故事。可是你再回望整个人类历史: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共历时了10年,玫瑰战争打了整整32年,伊丽莎白一世以威尼斯白粉敷面,走向都铎王朝最后的辉煌。那样精彩曲折的历史,现在讲来也不过只字片语。或许,正因如此,中国高端财富访谈才没有刻意去雕琢每个主人公的历史,而是以最真实的方式展现了最真实的故事。而我们,则更不应该把此刻的愁肠看得太重。
      话题有点扯远了。
      最后,分享一下让我印象最深的王潮歌的一段话:
      干活的是自己,跌倒了大不了再爬起来,爬不起来了大不了就待在坑里不起来。为什么偏偏有人叉着腰站在一旁,替你分析,替你总结,替你反思,说就是因为这个动作没做好,所以掉下去了,又因为那个动作没做好,所以没爬起来。
      你不用告诉我将来要走到哪儿去,我更不用告诉自己将来要到哪去,我就这么闷头往前走,这个姿态特别好看,这个心态非常舒服。
      真的欣慰于中国高端财富访谈这套书的真实,在几乎所有出版物都致力于名人效应的时候,中国高端财富访谈能够让这些财富明星以最真实、最诚恳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实属难得。
      
  •     想了解中国高端经济人物的所思、所想、所做吗?读读这本书吧,很有启发的哦!30个人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取得的成就,让人瞩目。里面总有一个人物让你感动。也许是收购沃尔沃的李书福,也许是地产大佬王石,也许是俏江南的张兰......
  •     看过的名人访谈录也不算少,不过这套《中国高端财经访谈》是迄今为止最好看的一本。在我看来,访谈录要访谈的不仅仅是一位名人在公众面前所展现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可以挖掘到他们内心深层次的感觉。生活需要启示,精神需要给养,这本书以谈话记录的形式挖掘了那些以独特视角解析生活的人的心灵世界。所以,把它看作是创意与智慧火花的碰撞集锦也未尝不可。这本名人对话录视角开阔,可读性甚强,交流中字字珠玑,灵光闪现之处让人惊心动魄。
      每一位受访者是在国内举足轻重的人物,而看他们闲话家常,畅谈人生悲喜,并分享成功智慧也可谓一件赏心乐事。这些人个性差别都很大,但似乎在摸索着前行的道路上皆掌握了生之玄机,总是能举重若轻,步步为营。
      其实成功这东西从来就是人们强加给自己的一种抽象定位,当事人到底怎样体会只有他自己冷暖自知。面对全球化经济,当代的“成功”当然与市场的供需运作密不可分,分到了一杯羹可以说明你精明能干,但若以此沾沾自喜,以为找到了人生的终极目标,那就太过乐观可爱了。
      比如李连杰,以前只知道他是电影明星,是广告和媒体上宣传的“国际巨星”,看了书中的文章才知道原来中国民间慈善的最大的发起人也是李连杰。当年听说壹基金的时候,总觉得是在做秀。现在想想,谁能为了做秀,让电影成为一种爱好,全力投入慈善呢?壹基金的蜕变也是李连杰的蜕变,慈善工作由原来的事事请示,层层审批,效率低下不断改进。壹基金和李连杰终于寻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就好像是李连杰所说,武术还是“忍”术,都是一种境界,就好像身体的重心,找到了就平衡了。在我们尚未到不惑之年时,应该试着宽容,试着帮助,试着感动,试着坚持。不是一时,而是试着做一世。
      再比如吴晓波。读吴晓波的书始于01年的《大败局》,直至《激荡三十年》。 我一直惊讶于他的视角。或许是由于他生活的年代和受到的教育,又或许是他的属相(猴),他们往往是充满了激情,狂躁,思考和智慧。 吴晓波的本分是一个记者,但是他总是在进行更深层的思考。他不是个很帅的人,但他应该是个很智慧的人。吴晓波决不是一个学者,他的文章中很少有学院派的理论,而且他对于这些学术也是诚惶诚恐的,但是他超越了很多学者。他会从人性的角度去研判笔下人物的心态,去读人物的神情。他站在了人性的高度去俯瞰企业史的发展,又不冷漠。他会铺设满目的洪荒,会在文字中呐喊,会用感觉去评述。这让我浮想起堂吉柯德骑着瘦马舞动长矛向风车进攻的画面。他在这样一个经济社会里的坚守令人感动。
        在经济社会的成功不外乎几个基本因素:审时度势,头脑冷静,有一个缓冲压力的独特方法,还有基本的沟通能力与行动力。但光是这些还不能保证成功的持久性,最重要的是对人生的态度。 人生各有精彩,看别人的生活轨迹,就是希望能为自己的生活找到一些点缀的灵感。
      
  •      以前知道他是电影明星,有的时候广告和媒体上宣传是“国际巨星”,反正在我们印象里他是一个很厉害的演员吧。
      
       看了这篇文章,原来中国民间慈善的最大的发起人也是李连杰。
      
       当年听过壹基金的时候,还是在一个什么电影开幕式的新闻上,总觉得实在做秀。现在想想,谁能为了做秀,让电影成为一种爱好,全力投入慈善呢?况且,谁愿意为这场秀买单?
      
       壹基金的蜕变也是李连杰的蜕变,事事请示,层层审批,影响效率。做慈善,哪有时间等领导审批啊~~壹基金和李连杰寻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看这一章的时候,真真感动的稀里哗啦的,就把《霍元甲》(据说是反映李连杰心路历程的电影)《海洋天堂》(他主演的公益电影)都看了一遍~
      
       武术还是“忍”术,都是一种境界,就好像身体的重心,找到了就平衡了。在我们尚未到不惑之年时,试着宽容,试着帮助,试着感动,试着坚持。不是一时,而是试着做一世~
  •   成功不能复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但任何的成功都不是偶然,所以也许我们也能从她们的成功中寻得一些蛛丝马迹吧。
  •   "你不用告诉我将来要走到哪儿去,我更不用告诉自己将来要到哪去,我就这么闷头往前走,这个姿态特别好看,这个心态非常舒服。"我特别喜欢这句话~~有很多时候我也很怕对我指手画脚的人,就是因为每个人都在走着不同的路,所以才形成现在这样的世界不是么? 凭什么我要按照你规划的路? 腿是我的,思考是我的,人生是我的。。你管你自己的就好了。。
  •   一个人弄明白自己的长处在哪里,一生都不用犯愁了。
    我控制欲强表现在我有能力控制的地方。但我也非常清楚地知道我自己缺什么,我学不成什么。
    看来,想要成功首先要充分认识自己,然后用自己的长项去争取成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