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史Ⅱ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英] 大卫·休谟  页数:420  译者:刘仲敬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大卫·休谟的杰作《英国史》创作历时十五年,全书超过一百万字,再版超过一百次,讲述了从罗马—不列颠时代到光荣革命的英国历史,甫一上市便成为畅销书,并一举使休谟跻身历史学家行列。本册为安茹王朝、兰开斯特王朝、约克王朝的历史。

作者简介

作者:(英)休*

书籍目录

第十二章 亨利三世 第十三章 爱德华一世  第十四章 爱德华二世第十五章 爱德华三世第十六章 爱德华三世第十七章 理查德二世第十八章 亨利四世第十九章 亨利五世第二十章 亨利六世第二十一章 亨利六世第二十二章 爱德华四世第二+三章 爱德华五世与理查德三世

章节摘录

一切文明国家无不有好奇心,渴望了解自己祖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险历程。远古时代遗留的史乘总是充满了模糊、矛盾,无法确证,令人掩卷长叹、不胜遗憾。有闲暇的才智之士自然应该越过文字的丰碑已经得以树立和保存的时代,深入简策微茫、史料残缺的远古。野蛮民族的功业一向依赖记忆和口传的历史,即使有文字记录残存,也不足以引起比较文明的各民族的兴趣。文明国家遭受的冲击往往构成国史最有启发性,也最有趣的部分。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命运的反复无常,突如其来的暴力、意料之外的革命、事出偶然的蛮族入侵大体都以血腥和残暴为结局。这样千篇一律的故事不免让读者感到厌恶。就文论文,野蛮民族的史乘埋葬在沉默和遗忘中,毋宁视为幸事。这些蛮邦之所以能引起研究者的兴味,原因不外乎考察其邃古微茫的起源,辨识其先民的语言、典章、习俗,与其邻邦对照。流俗的寓言说部一般用于顶替信史的地位,理应彻底摒弃。这是治史的通则。如果必须允许例外,也只能对希腊神话网开一面——这些神话如此闻名、如此可人,吸引人类任何一部分的关注,都不足为怪。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忽略不列颠古老的传统或传说,只考察罗马入侵时,此邦居民的状况。至于帝国征服史主要事件,与其说属于英国史,不如说属于罗马史,我们只给予粗略的回顾。我们将会匆匆掠过模糊、乏味的撒克逊纪年,把更多的篇幅留给以后的时代。这些时代已经产生完整、清晰的信史,足以为读者提供乐趣和借鉴。

编辑推荐

《英国史2》由吉林出版集团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英国史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条)

 
 

  •   第一本的翻译很有古韵,但是第二本觉得是不是找人代翻的只不过打着刘老师的名号。文间非常枯涩鲜少美感。对于英国史也是了解个大概。今有看出了3.4本想到第二部的翻译实在不想下手。
  •   没有书店里的包装精致
  •   杰出作品
  •   18世纪的作家所写
  •   作者很有名,买来看看
  •   自有公论
  •   比较有趣,不过价格稍贵
  •   书还不错,翻译一般
  •   经典史学著作
  •     包罗了繁复无尽的事迹,运用删繁就简的艺术,在所难免。为了保存更重要的史实,不得不忽略只与一时一地相关的事迹和只与这些事迹相关的人物。我们现在就要进入的朝代最能体现上述真理。没有哪个凡夫俗子有耐心撰写或阅读亨利三世一朝鸡零狗碎的事迹。这位君主集软弱、卑劣、反复无常于一身,他临御王国的六十三年充满了这些琐事,照本宣科未免冗长乏味。清教徒作家不厌其烦,铺张渲染本朝事迹。
  •     历史包罗了繁复无尽的事迹,运用删繁就简的艺术,在所难免。为了保存更重要的史实,不得不忽略只与一时一地相关的事迹和只与这些事迹相关的人物。我们现在就要进入的朝代最能体现上述真理。没有哪个凡夫俗子有耐心撰写或阅读亨利三世一朝鸡零狗碎的事迹。这位君主集软弱、卑劣、反复无常于一身,他临御王国的六十三年充满了这些琐事,照本宣科未免冗长乏味。清教徒作家不厌其烦,铺张渲染本朝事迹,主要目的在于:揭露罗马教廷的贪婪、野心和阴谋诡计;证明天主教会的显要人物假装他们的唯一目的在于拯救灵魂,事实上却贪得无厌,追求这个重大目的时不受法律和荣誉的约束。
  •     本書我購買了,截止到目前已經出版的四卷,還有兩卷據說明年出。
      
      然而,這套書問題很大。
      
      首先,本書有英文版,電子版的,可以下載。愛問。然而,本書的翻譯,不知道作者是否想賣弄他的文言文水平還是啥,套用了很多中國傳統時代的偉大制度。比如,把英國也說成是有保甲制度,很多詞彙,盜用明顯是中國才有的東西,例如仁義,例如鄙夫、嗇夫,例如賢哲等等,把英國那種國王,說成是新君、什麽皇帝、什麽龍飛九五、什麽天道。。。。不倫不類,讓人還以為,是在描述中國某個時代,以為英國還有中國那麼偉大的道義制度。
      
      這種翻譯,首先讓人以為英國那種野蠻時代,迷信時代,一步進入了道義時代。只是制度不好而已。
      
      這種翻譯,我想不符合休謨的意思。休謨是一個主張道義,他讀了大量的易經、書經、論語、孟子等著作,反對耶穌迷信,主張中國那樣的。但是不至於翻譯者那樣歪曲事實,套用中國的偉大詞語。
      
      一本好書,翻譯壞了。
  •     自撒克逊人入侵以来,英格兰宪制一向自诩卓绝。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君主拥有绝对、不受控制的权力。但在其他方面,权力在邦国各等级之间转移,变化极为剧烈。这个宪制经历了伴随人类一切制度的沧海桑田。
      古代撒克逊人象其他日耳曼民族一样,人人习武。财产高度平等,更保障了人们的独立,似乎他们的政制中混合了相当多的民主成分、堪称历史有纪录保存以来的最自由邦国之一。撒克逊部落定居英格兰、特别是七国瓦解后,广大的王国设置大地产,似乎平衡已经倾向于贵族一方。诺曼征服者加强王权,不过接受了重大的限制。这主要不是源于粗疏、杂乱的宪制,而是由于每一位贵族在自己的地区或省份都享有独立的权威。大宪章确立,提高了贵族的权力,迫使王权接受规则的约束,渐渐将混合的民主成分引入宪制。不过,即使在爱德华一世继位到理查德三世去世这段时间,平民绝无资格可言。一种波兰式贵族政体居于优势。国王虽然受到限制,人民并未享有自由。这需要后来近乎绝对的君权摧毁这些混乱、放纵的小暴君,他们既威胁和平、又威胁自由;需要规范执法,这样以后年代的人民才得以建立循例、平等的自由。
      随之而来的每一种变革中,政府唯一的规则就是当时的惯例(the established practice)。这个规则显而易见,维系政府的一切权威。惯例是当时盛行、普遍认可的统治准则。有些人表面上尊重古风,处处援引宪法的原始形式,无非以庄严的表象掩盖他们狂暴的精神和私人的野心。无论他们的典范选在哪一个时期,同样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古代。在那时,他们会发现权力的举措完全不同。由于时代更加野蛮,那时的各种因素更不值得效法。尤其是,英国这样的文明国家幸运地建立了政体能够容纳的最完美、最精密的自由体制,诉诸先人成例时理应谨慎,或者视未开化时代的准则为当时施政的特有规则。熟悉古代政体,主要用途在于教导人们对照古今、珍惜目前的宪法。这种做法也可以满足好奇心:展示最完备、最高贵的宪法有这样遥远、通常微茫而残缺的起源;教导人们:众多偶然事件,再加上少许智慧和预见的成分,树立了最完美政体的最复杂机构。
      
  •     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ref=asc_df_B007KU1DHW393228/?asin=B007KU1DHW&tag=haoplus&creative=2384&creativeASIN=B007KU1DHW&linkCode=asn&source=lkt_A100012635%7C2220309076001E%5E20120219120721-90303%7C99999%7C01%7C
  •   嘻嘻,我早知道读者慢慢多起来后,就中国古典名物故实的平行移用,特别是现实生活中已不使用,且早有充足对应现代词语可用的,会怒奉上砖头若干,足够译者盖小房。
    幸灾乐祸再看,可惜本次因对“中國傳統時代的偉大制度”等的独特迷恋,过于小众,大减杀伤力。
    两位相较,译者呢,尚觉创新淘气有趣,宠爱不较,楼主暂因劳动群众俺对我国伟大的统治技能之精密可观十分仇视,后半段暂不认同站一起。
  •   阿姨看来也喜施拉赤塔嘛
  •   這個翻譯風格跟1是不是一樣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