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必知的2300个文化常识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作者:沈智 编著  页数:434  字数:4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浓缩古今中外文化知识精粹,从思想哲学讲到政治经济,从文学艺术讲到科学教育,又从天文地理、宗教信仰讲到民俗礼仪。掀开此书,让我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感受哲学大师的熏陶,接受文学艺术的洗礼,探索宇宙的奥妙,欣赏异国风情,尽享饕餮盛宴……

书籍目录

文化树之根:思想哲学篇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 历代大儒 西方古代哲学 西方近现代哲学兼收并蓄的文化之果:政治经济篇 政治人物 政治制度 法律与法治 政治组织 经济人物 经济思想 经济组织、事件 经济制度文化之花:文学艺术篇 中国文学 西方文学 中国书画  西方绘画 中国音乐 西方音乐 电影艺术 舞蹈艺术 建筑艺术文化的收获与耕耘:科学教育篇 中国科学 西方科学 中国教育文化 国外教育今昔文化树的阳光和土壤 古代天文成就 中国名胜 世界遗迹文化树之干:宗教信仰篇 道教 佛教 基督教 犾太教开枝散叶:民俗礼仪篇 各国民俗 饕餮盛宴 节日风俗 礼尚往来索引

章节摘录

  文化树之根:思想哲学篇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连续而系统的过程,它吸收了天地、大自然和一切人类活动的养分,宛如一棵参天古树,在生存和死亡的新陈代谢中不断成长。多姿多彩的文化现象就是它的根、茎、叶、花和果实,其生长的脉络清晰可循。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最深层的内涵。探讨认识文化的本质,有利于更好吸收其养分。那么,文化的根源在哪里?梳理东西方文明的脉络,人们会惊奇地看到,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古希腊,其思想和哲学的高度远远超越了当时科学技术的极限。在先贤们的头脑中,早已完成了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与改造,这种思想的高度概括,成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遵循的思维和行为法则,我们将其称为文化树之根。  思想和哲学看似高远,实则为人类一切思维和行为的指导原则,只是有执行的主动和被动之分。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意识、法律制度、伦理道德的破旧立新,都必须依靠哲学的引导才能实现。哲学是社会意识、时代精神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诸子百家  西方有位学者叫做雅斯贝尔斯,他发现人类文明存在着一个“轴心时代”,在这个时代,东方也好,西方也好,人类文明的“核”开始诞生——希腊诞生了苏格拉底,罗马诞生了耶稣,印度诞生了佛陀释迦牟尼,而中国则诞生了孔孟等先秦诸子。这个时期在中国叫做春秋战国时代,其思想的活跃空前绝后,呈现百家争鸣的鼎盛局面。  儒家  儒家是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学派,由孔子开创。儒家倡导“礼乐”和“仁义”,主张“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赞成“德治”和“仁政”,看重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先秦诸子中属于儒家的有孔子、孟子和荀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的祖籍是宋国栗(今河南夏邑)。据史记所说,他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前479),享年七十三。他是儒家的始创人物,后世称他“万世师表”,尊他为“圣人”。  孔子为了宣扬他的政治主张曾周游列国,先后到了卫、陈、蔡、楚、宋等国,但都没有被接受。于是他返回鲁国,此后潜心讲学和著书。期间他与弟子重新编订了“六经”。孔子政治上主张恢复周礼,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观点。孔子死后,其弟子门人将其生平与弟子们的言论编成《论语》。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生于周烈王四年(前372),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89)。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圣人,人称亚圣。孟子也曾游历列国,宣传他的“仁政”、“王道”的主张。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他的主张同样没有受到重视。孟子晚年回乡讲学著书,留下很多篇章,即后来的《孟子》。  荀子(约前313-前218),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他是继孔子、孟子之后最重要的儒家代表人物。他提出“性恶论”和“人定胜天”等主张。他的思想体现于《荀子》一书中。荀子有两个著名的学生,一个是法家集大成者韩非,一个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道家  道家是对中国人影响仅次于儒家的思想。它的创始人是老子。道家宣扬关于“道”的学说,用“道”来阐述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他们的观点是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提倡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清静无为、守雌守柔和以柔克刚等。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是老子、庄子、列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人,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体现在《道德经》一书上下五千言之中。在《道德经》中,老子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且独立自存玄奥的语言解释了自然宇宙的起源。他说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因此,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其应学习的就是处世的智慧。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人,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年。  庄子早年曾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后一直隐居。他生活贫困却淡泊名利。楚王知道他的贤德,就派使者赠以千金并请他做宰相,却被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庄子此后终身不复仕,隐居在抱犊山中。  庄子学识渊博,交游很广。他所写的《庄子》一书,是继《老子》之后的又一部道家著作。这本书秉承老子之言,也不乏自己独到见解,阐释道家的“道”、“无为”等思想。这本书不但是一部哲学著作,而且因飘逸潇洒的文字、意境更在文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此外《庄子》一书还开了中国美学的先河。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其生活的年代应早于庄子。他的学说本于黄帝老子,提倡清静无为,著有《列子》。这本书里面大多是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寓道于事。  墨家  墨家在春秋战国时代与儒家同为“显学”。它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家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其中“兼”,就是视人如己; “兼爱”,就是爱人如己。他们说“天下兼相爱”:就能达到“交相利”的目的。在政治上,墨家主张“尚贤”、 “尚同”、“非攻”,反对一切侵略战争。在经济上,墨家反对奢侈,提倡节俭,提出“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在世界观方面,墨家的思想是矛盾的,既提出“非命”而又主张“尊天”、“事鬼”。墨家不但是学术派别还是一个严密的组织,其首领称“巨(钜)子”。他们的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墨家的代表人物就是墨子。  墨子(约前468-前376),姓墨名翟,战国初期鲁国人,今山东省滕州市人,墨家创始人。墨子出身平民,自称由染丝而想到的墨子一次看见了作坊里面染丝的全过程。他发现丝被苍色的染料染过之后就变成了苍色,被黄色的染料染过之后就变成了黄色,所以他发出了感叹:“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系物的丝绦),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以不慎也。”由此他又联想到国家的治理也是同样的道理,执政者施加什么样的影响,国家就会变成什么样。  “北方之鄙人”,人称“布衣之士”。他曾经三为宋国大夫,他说自己“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他曾经跟史角的后人学习过清庙之法;还曾学习儒家学说,称道尧舜大禹。他对《诗》、《书》、《春秋》也十分精通。在学习过程中,他感觉儒家礼乐烦苛,因此弃周道而用夏政,自创一说。这就是墨家学说。  他提出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的主张。兼爱是他思想的核心。他为人“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他广收门徒。平常跟随在他身边的弟子就有数百人,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学派。《墨子》这本书上说“王公大人”,下教“匹夫徒步之士”,几乎“遍从人而说之”。他的足迹遍天下,东到齐,西游郑、卫,南至于楚、越。  墨子不但博学多才,还擅长技工和制作。他曾制造了一个“木鸢”,飞了三日三夜。由于主张“非攻”,他还创立了守城技术。他的门人将其总结成《城守》21篇。墨子在名辩说方面页有成就,成为战国名辩思潮的祖源之一。墨子的事迹主要见于《荀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他的思想则主要保存在他的弟子门人整理成的《墨子》一书中。法家  法家也是百家中特别重要的一家。他们主张以法治国,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法家是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核心指导思想,有“阳儒阴法”的说法。汉宣帝就曾说汉家制度乃是“霸王道杂之”。  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可以算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说。其中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偏重法、势、术,而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法是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势是主张发挥君主的权威,大权独揽;术就是用帝王之术,驾驭群臣,维护君主地位。到了战国末期,韩非集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等法家学说之大成,完成了法家学说的理论系统。

媒体关注与评论

  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染文道

编辑推荐

  300多个条目,精致生动的引导页,400余幅美图,2300个索引。  绚丽的彩色引导页,带领读者走进阅读胜境,让读者一览全书精华。  2300个索引,便于读者查阅,使读者能够轻松自如地获取文化知识。  400余幅精美清晰、与文相配的插图,缓解单纯的文字给读者带来的视觉疲劳,使阅读不再乏味!  “国人必知”系列是具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的文化常识系列。  “国人必知”系列:  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更需要的反而是常识。我们知道,所有的真理都是常识,历代名人的败局往往是常识的错误。“国人必知”文化常识系列,第一辑包括历史、地理、唐诗鉴赏、书法、绘画、国学、汉字等二十种,涵盖了最广泛的文史及科普知识,足以供您之需。并且,本系列每本书都由各学科专家学者精心选目,以广为人知和不可不知的学科知识为编选原则,贯穿2300个知识点,浓缩了中外文化常识的精华,提纲挈领,将您该知道的常识尽收囊中,为广大读者轻松自如获取知识开辟了捷径,是您值得拥有的权威文化常识珍藏读本和一本即通的实用版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人必知的2300个文化常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值得一买
  •   发货时间快!
  •   需慢慢品味,在不知不觉中定会受益匪浅。
  •   比如说,里面只介绍到了四书五经有具体介绍和其它一些方面的常识,,但没有老子道德经更加具体的介绍,同时缺少黄帝内经的内容常识,资质通鉴方面常识的介绍!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