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与蔡元培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李安源  页数:158  字数:12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蔡元培与刘海粟皆为开拓性人物,颇富传奇色彩。刘、蔡二人的友谊,堪称佳话。刘、蔡二人在艺术教育上的建树,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在他们的交往中。《刘海粟与蔡元培》通过梳理刘、蔡交往史实——“从上海美专到柏林中国美术展”,指出二人的合作意义在于:一是西学引进,一是文化输出。前者,在“五四”前后西学传播过程中,刘、蔡二人以上海美专为平台,用“闳约深美”的教育理念,将西方以“科学主义”为核心的艺术教育形制引入中国,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提供了一个鲜明的个案与典范;后者,二人通过合力打造柏林中国美术展,将中国传统艺术向西方世界输出,反映了二人自觉的民族与历史意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播扬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刘海粟与蔡元培》在钩沉刘、蔡二人交往史实的同时,也用力于清理刘、蔡艺术思想的心路历程,进而挖掘刘、蔡行谊所承载的文化蕴涵。

作者简介

  李安源,1972年生,安徽庐江人,中国美术史博士,现为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教师,
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著有《艺术概论》(与顾平合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书籍目录

引言
刘、蔡行谊及其社会基础
订交之始
海上因缘
共同的交游圈
从上海美专到柏林中国美术展
校董主席的作为
题写校训
立案与筹款
共渡危机
柏林中国美术展
叛离与回归:刘、蔡交往的文化意蕴
“布道者”说
文化输出之理路
刘、蔡交往的文化意蕴
结语
附录一 刘海粟与蔡元培交往年表
附录二 上海美专校董会校董会议纪事年表(1922—1936)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对宣传中国艺术,蔡元培可谓一贯不遗余力。早在1924年,蔡元培在法国考察期间,即与林风眠等留学生举办过类似的活动。当时《晨报》报道:“蔡元培先生等为法国里昂中国美术品陈列筹备会请求捐赠,发出通知函,略谓:‘欧亚远隔重洋,吾华民族之精神,欧人苦不得见,为此敢请国内名流,每人赠送数种……不仅发扬国光,且高义输将,物主大名,亦得永留他邦之表册。’”蔡元培此举,当时在国内即产生了一定影响,画家汪亚尘曾为之喝彩:“我国的官吏、学者、名流,以及普通的人们,凡是到过欧洲的,脑筋里,至少可以洗去他一层浊翳。此次史太师埠举行中国美术展览会,得陈公使的提倡,也是出于在‘艺术遍路’的环境中,极自然的一回事。蔡孑民先生本来对于艺术又嗜好的,近年来国内艺术界的隆起,他至少也有一部分的力量。这次他在欧洲眼见得留欧同志热心提倡祖国的艺术,他那种‘兴高采烈’地参与会务,赞助一切,也是他的信仰!……日本人在欧洲之艺术宣传,实在使我们不能不佩服,不仅是举行展览会,平时他们用精良的印刷把自国的美术与鼓吹的文字次第介绍出去,……回顾我国近几年来的艺术界固然有蓬勃的气象,恐怕西洋人绝想不到中国人也有新的艺术运动呢?我觉得这次留欧同志们的热忱,在史太师埠做国际艺术的宣传,大足以一吐从来郁结之气!” 得到蔡元培的首肯后,刘海粟便开始信心百倍地寻找时机来实现自己的计划。基于这样一个契机,柏林中国美术展得以出台:1931年3月,法国克来蒙画堂为刘海粟举办旅欧近作展,画展在巴黎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法国政府以五千法郎的重金购藏了刘海粟的油画《卢森堡之雪》,存于亦特巴姆美术馆。此事经媒体宣传,引起了德国艺术教育界的高度注意,法兰克福中国学院特聘刘赴德讲学,德方所拟定的讲学题目是关于中国古代艺术美学品藻——南齐谢赫的《六法论》。刘海粟在法兰克福的讲演和即兴创作,使在场的德国学者深为折服,并要求进一步接触中国艺术。同年4月,刘海粟出席中国使馆与德国东方艺术会、普鲁士美术院进行的谈判,决定于1934年2月在普鲁士美术院举行中国美术展,推定德国东方艺术会会长佐而法博士等10人为德方组织委员,中国则推出教育部长、中央研究院院长、驻德公使及刘海粟等为委员,从事筹备工作。

编辑推荐

《刘海粟与蔡元培》一定能够帮助许多读者去真实地感悟那个时代的激越和纷乱,一窥那些时代伟人的思想和壮举,从而更加清晰地走近历史的真相。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刘海粟与蔡元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薄薄的一册,像篇论文的样子,字大行稀,不咋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