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社火脸谱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作者:王瑶安,刘宗P 编著  页数:26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陕西社火脸谱是社火艺术的精华,是中国社火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艺术表现力强,与陕西厚重的历史文脉相承,是了解和研究中国民问美术、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陕西位于中华大地的腹心,在绵长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先后有13个封建王朝在这片丰厚的文化沃土上建都,使这里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达2000年之久,于是这里成为中国历史最重要的舞台,留下了璀璨的艺术瑰宝和丰厚的文化遗产。    黄河、渭河流域是中华古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最早的繁衍生息地之一。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遍布陕西各地。近代重大考古发现蓝田人化石,距今约100万年至50万年。已挖掘的西安半坡、宝鸡关桃园、北首岭仰韶人遗址距今也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所以说,这里是中华文化之根、文明之根,亦是中华民族之根。    丰厚的历史沉淀,孕育了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光辉灿烂的民族艺术,为现代民间艺术的繁荣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和考证依据。    陕西民间艺术,以地域的必然性、时代的先导性、历史的久远性和传承有序的稳定性延续数千年而不衰。以大量的民俗事项和品类繁多的艺术形式构成了陕西地域文化的一大特色。    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表演形式——社火,在各地尤为兴盛,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这里的社火类型丰富多彩、群众参与的热情高涨,最能体现群众自娱自乐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奋进的张力。演耍一次社火,讲求一年吉利、红火,  “庄稼汉要乐、祈雨耍社火”。而作为社火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精美绝伦的社火脸谱,更是内涵丰富,色彩斑斓,堪称陕西民间美术中的一枝奇葩。

作者简介

王瑶安
笔名胡原,1939年10月生,宝鸡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民问美术研究,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30多篇。现为中国民间工艺事务所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美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彩塑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协陕西分会会员、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陕西书画院宝鸡分院名誉院长、宝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成员。

书籍目录

前言陕西社火概述社火文化的历史演绎  社与社火  社火与古代傩仪  社火与歌舞百戏  社火发展现状陕西社火的艺术特征  形形色色的陕西社火  社火表演的内容. 驱邪辟疫和纳福求祥’  声势浩大的社火鼓乐仪仗  社火服饰、道具简释社火脸谱溯源陕西社火脸谱艺术  色彩寓意与化装特征  社火脸谱的图式构成陕西社火脸谱粉本  古老的西秦社火脸谱粉本  陈仓区东路古社火脸谱粉本  周原古社火脸谱粉本  陇县河沟寨古社火脸谱  陇县民间社火脸谱  闫玉书纸绘社火脸谱传统社火面具艺术马杓及装饰社火脸谱 图腾——吞口 吞口与马杓社火脸谱 马杓、撮撮社火脸谱 形式各异的社火脸谱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唐代的时候,民间祭社仪式已发展成一项大型的演艺活动,成为农村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文化娱乐形式,如诗人王驾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到了宋代,社祭中已有了锣鼓和歌舞比赛,娱乐身心已经成了人们举行社祭活动的主要目的。如梅尧臣在《春社》诗中写道:“树下赛田鼓,坛边饲肉鸦,春醪酒共饮,野老暮相哗。”范成大在注释“社舞”时提到了社火一词,指出社火表演的主要形式是“鼓乐”、“大抵以滑稽取笑”。这一时期民间祭社仪式逐渐被命名为“社火”。确切地说,社火是民间祭社仪式的另一种称谓,用民间艺人的话说:“社火,就是一社人伙腾哩!”这一时期,民间结社之风盛行,为社火提供了广阔的表演舞台,各种娱乐活动(如鼓乐、歌舞、杂技)在一些城市中以“社”为单位的活动中也开始出现,并正式形成为“社火”,表现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明、清时期,随着其他文化形式不断融人,社火逐渐脱离社祭,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组织形式,不再局限于祭祀土地神,而是取代了社祭,成为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是迎春、庙会、元宵、祈雨等节日和重大祭祀活动中的主要文化活动。在祭社活动中,祭社的组织单位——“社”逐渐演变为一种重要的基层组织机构,具有宗教和行政的双重功能。因此,“社”也是社火的重要组织机构。总之,“社”在中国民间社会中长期存在,有着极为顽强的生命力。在传统社火中,往往以社为单位进行活动,从而使社火艺术有了牢固的群众基础,成为社火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当今“社”已不复存在,而古老的社火文化却绵延不绝,光彩夺目。

后记

我生长在渭北农村,从小爱社火、耍社火,更偏爱社火鼓乐。对社火艺术情缘深厚,独有所钟。那时候,十里八乡只要有耍社火的,不管路途远近,总要去看。那个年代农村生活极度贫乏,农民一年到头,只有夏收忙罢和过年时节才有唱大戏欢庆丰收的喜悦,也只有春节期间村际之间才有“平安社火”和庙会“报赛社火”。年复一年,相沿成习。花甲之年,回到了家乡,恰逢开场的社火锣鼓,仍情不自禁地接过鼓锤,抡起了“风搅雪”(鼓点)。年轻人相见不相识,指问:“他是哪里人?”谈及社火的震撼,儿时的记忆历历在目。那种人山人海、万流景仰、八方呼应、热火朝天的情景,久久不能忘怀……我搞群众文化工作30多年,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民间美术的挖掘研究和宣传开发。多年来走乡串村,遍访民间艺人,了解乡风民俗,探究民间美术的真谛,征集民问美术作品数以万计。逢年耍社火时,经常会陪同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来自四面八方的专家、学者到县(区)乡下走访、采风、观看社火游演。凡看社火化装须先一天晚上赶到村子,和艺人交流,听他们谋划故事内容,看他们画社火脸子,一干就是通宵达旦。第二天清晨社火队整装出动,又得跟着跑一天。要了解不同地域形式的社火,就得马不停蹄地来回折腾。

编辑推荐

《陕西社火脸谱》:中国民间艺术瑰宝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陕西社火脸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全是陕西的一些东西, 写来写去的,还不如浓缩一下。
  •   本书全面详实,介绍了宝鸡地区的社火,尤其是脸谱中有许多古老的粉本,弥足珍贵,不足之处是,里面的人物脸谱有的搞错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