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广州中医学院 编  页数:152  字数:150000  

内容概要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概说、四诊概要、八纲、证候分类、诊法运用五章,详论审证求因、望闻问切、八纲辨证、证因分类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内容。附篇有原文选录和歌诀选读,可资研读。
本书原为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二版教材),现重新印行,供中医院校师生、西医学习中医者及自学中医者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说
第一节 审察内外
第二节 辨证求因
第三节 四诊合参
第四节 诊断学基本内容
第二章 四诊概要
第一节 望诊
一、神色形态望诊法
二、舌诊法
三、分部望诊法
第二节 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三节 问诊
一、问一般情况
二、问生活习惯
三、问家属病史与既往病史
四、问起病
五、问现在症状
第四节 切诊
一、脉诊
二、按诊
第三章 八纲
第一节 阴阳
一、阴证和阳证
二、真阴不足与真阳不足
三、亡阴与亡阳
第二节 表里
一、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
二、表里错杂
三、表里出入
第三节 寒热
一、寒证与热证
二、寒热错杂
三、寒热真假
第四节 虚实
一、虚证与实证
二、虚实错杂
三、虚实真假
第五节 八纲医案举例
第四章 证候分类
第一节 病因分证
一、六淫证候
二、七情证候
三、饮食劳伤
四、外伤
第二节 脏腑经络分证
一、脏腑病证
二、经络病
第三节 六经
一、六经的脉
二、六经的传变
第四节 卫气营血与三焦
一、卫气营
二、三焦
第五章 诊法运用
第一节 辨证综述
一、辨证要点
二、四诊、八纲、证候分类的结合运用
第二节 病案记录
一、病案的内容与要求
二、记录病案应注意的事项
三、病案的整理
附篇一 原文选录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五、证候分类
附篇二 歌诀选读
一、察舌辨证歌
二、诊色歌
三、李濒湖《濒湖脉学》二十七脉“体状诗”、“相类诗”、“主病诗”
四、李中梓《诊家je艮》二十八脉脉象与主病歌诀
五、《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病脉顺逆诀》
六、败脉歌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眼征:白珠见青紫红筋浮起,在红筋末端有瘀血点,亦称为“报伤点”(离开红筋末端或附近的瘀点,便没有诊断的意义)。其形状如针头大小,颜色表现为淡黑、深黑或褐色几种。 白珠有报伤点,可以诊断胸廓受伤积瘀。点在瞳人水平线之上的,是伤在胸胁;若在瞳人水平线之下的,是伤在背部。点在左眼,表示伤在左侧胸胁或左背部;点在右眼,表示伤在右侧胸胁或右背部。 点色淡黑如云,散而不聚的,是伤在气分;若色黑而沉着,形如芝麻的,是伤在血分;若色黑点圆,周围色淡如云彩的(不规则晕状),是气血两伤。如红筋显著,弯曲如螺旋状的,表示尚有疼痛症状。 2)眼征病机:古人认为跌、打、闪、挫所伤,气必凝滞,血因成瘀。盖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凝则血凝,气血凝滞,故伤处发生肿痛。《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因白珠属肺,胸廓为肺之府,其经络上通眼部,所以胸廓受伤积瘀,可能反映为白珠络脉充血,而在末端表现瘀点。(资料取自《福建中医药》1960年8月号24面) 4.鼻部鼻为肺窍而属脾经。《灵枢·五色》说:“五色决于明堂,明堂者鼻也。”《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也提到观鼻五色以诊断疾病。 1)五色主病:鼻头色青,腹中痛;色黄是里有湿热;色白是亡血;色赤是脾肺二经有热;色微黑是有水气。鼻色明润,是无病或病将愈之征。 鼻孔干燥,属阳明热证。干燥而色黑如烟煤状,是阳毒热深。冷滑而色黑,是阴毒冷极。 2)外形变化:鼻肿起是邪气盛。鼻柱溃陷,多见于梅毒患者。鼻流浊涕是外受风热,鼻流清涕是外感风寒。久流浊涕,有腥臭气味的,便是鼻渊。鼻头色红生粉刺的,是酒齄鼻,因血热入肺所致。鼻柱崩坏,眉毛脱落,是麻风的恶候。 鼻翼扇张,初病多是热邪风火壅塞肺脏。气喘鼻干,病势严重,多见于小儿。久病鼻扇,喘而汗出,多是肺绝之征。 (附)《望诊遵经》:“鼻者,肺之合也。肿起者邪气盛,陷下者正气衰。鼻流浊涕者外受风热,鼻流清涕者外感风寒。鼻生息肉,谓之鼻齆;鼻生粉刺,谓之皴。引息鼻张,呼吸急促,惕惕闷闷,无痰声者,忧思气郁也。鼻扇喘汗者,肺绝也。鼻烂者,疳疮也。伤寒脉浮,鼻中燥者,必衄血也。鼻柱坏而色败,皮肤溃而有疡者,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发为疠风也。” 5.耳部肾开窍于耳。正常人的耳,肉厚而润泽,是先天肾阴充足;肉薄而干枯,是先天肾阴不足。耳属少阳经,为宗脉的聚处。耳针疗法能治各脏腑之病,更足以证明耳和全身有密切的关系,故耳部望诊是不可忽视的。

编辑推荐

《中医老课本系列•全国中医学院二版教材重刊:中医诊断学》编辑推荐:五十年不朽岁月历久弥新,集前辈中医大家之学验精华,老课本新阅读回味隽永。《中医老课本系列•全国中医学院二版教材重刊:中医诊断学》原为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二版教材),现重新印行,供中医院校师生、西医学习中医者及自学中医者参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诊断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4条)

 
 

  •   一直都对中医感兴趣,同学推荐我买这本书,买来看看,不过先要看基础理论,再看这本书。
  •   第二代中医课本,很好的书,印刷也不错。
  •   经典重印,弘扬中医文化
  •   内容简明对初学者来讲是部入门好书
  •   内容比较全面,正合用。
  •   我是一个初学者,有问题就找书,还好自学!
  •   还没有学习到。
  •   这一套,确实好!
  •   指的珍藏和日常翻阅。
  •   哈哈哈,不好意思这么长时间没有评价
  •   正在看着,感觉还不错。值得购买。
  •   发货速度快,服务态度好,非常满意
  •   老师那个年代用书,喜欢,用于收藏
  •   很朴素的语言,很合我的理解习惯,好
  •   谢谢很好!
  •   简明系统
  •   老年代的书就是好,不弄虚作假,有看头
  •   初步翻了一下,感觉挺好的
  •   书是不错 就是现在的折扣不让人满意 都买不起书了
  •   考试用考试用考试用考试用考试用
  •   冲着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名气买的,好像挺不错的。
  •   邓铁涛老先生的书卖光了
  •   书来等快,谢谢快递公司的员工。
  •   服务还可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