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水晶玛瑙器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潘鸣皋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2-07出版)  作者:潘鸣皋 编  页数:205  

内容概要

  水晶、玛瑙(含玉髓)被地矿学者称为半宝石,文物鉴赏家称其为非主流玉器,但它们在广义的玉料家族中占有显要位置。今天看来,水晶、玛瑙是一种蕴藏丰富的矿物,但古水晶、玛瑙制品遗存较少,真品难寻,尤其是本书所选刘氏所藏的水晶、玛瑙器,历史跨度大、品种丰富、做工精美,更属难得。

作者简介

本书主编潘鸣皋为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专家,曾主编《瓷海拾贝——拾贝斋藏瓷》等。本书顾问云希正为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馆员。曾任天律市艺术博物馆长,现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曾以出土文物为标尺,较系统地探讨传世玉器的鉴定和断代问题,在实际工作和教学中颇有建树。

书籍目录

中国古代水晶、玛瑙器研究 云希正 冰清玉洁 斑斓璀璨 潘鸣皋 图录及文字解说 后记 刘晓雄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水晶、玛瑙的开采与使用和玉器同步,同处于古人治玉的初始阶段。 我国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曾利用水晶作为打制石器的原料,处于玉石不分的阶段。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开始使用玛瑙、水晶制作简单的工具和人体装饰品,品种、数量比较少,远不如玉器制作发达,但都处于古人治玉的初始阶段。玉、水晶、玛瑙有着共同的时代特征,制作工艺也基本相同。 我国北方距今5500—5000年前辽宁建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第五地点灰层中出土了玛瑙、玉髓制作的细石器,其中三角形镞最具代表性。内蒙翁牛特旗也曾出土用玛瑙、燧石做骨柄齿刀的齿刀。青海同德县巴沟乡宗日遗址出土的距今4300余年马家窑文化水晶坠,贝状,半透明,绿色和橙黄色,保留初始状态的治玉特征2。进入夏代,内蒙敖汉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曾出土玛瑙块(耳饰)4件,完成了由简单的小型生产工具、武器向成型的装饰品的过渡。 我国南方江浙地区距今6500—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遗址,出土数量较多的玛瑙、玉髓块(耳饰)和少量的玛瑙镯(腕饰),继之,距今6200—5700年前的南京北阴阳营文化遗址出土294件玉石制品,其中有代表性的玉髓、玛瑙制品有20余件,器形有环形块和条形璜(项饰),浙江良渚文化遗址也曾少量出土玉髓管。湖南澧县城头山678号墓曾出土玛瑙璜。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距今5500—5300年,曾出土比较原始形态的圆雕作品——玛瑙豕(野猪)和玛瑙钺,说明制作品种已扩展到神灵崇拜物和礼仪用具。纵观水晶制品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发现较少,仅在前述凌家滩文化遗址和广东珠海宝镜湾遗址、曲江石峡遗址、香港勇浪遗址9分别出土了水晶耳珰和水晶块,都属于耳饰,仍限于人体装饰物。 商周时期除了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晚期墓和广东博罗县横岭山西周中晚期墓,继续出土水晶环、块外,这两种材质制作的象生动物佩和礼仪用器更少。本书所选的周代玛瑙块(图001—003)与前述博罗县横岭山西周墓所出水晶块时代风格一致,块口有砣斜切割痕迹,块身横截面呈棱形,造型规整,制作较为精致。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水晶玛瑙器:刘氏藏玉2》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古代水晶玛瑙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