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论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作者:(清)唐容川 编著,胡甜甜 点校  页数:341  字数:135000  译者:胡甜甜 注解  

内容概要

《血证论》为晚清医家唐容川的医学论著,因推演王清任《医林改错》之活血化瘀治疗方法而流传甚广。
全书以“血病”证治为纲,共八卷。初始综论阴阳、气血、水火、脏腑等生理因素及男女异同,进而论及内科、外科、伤科、妇产科等相关出血病证治,再论及瘀血、蓄血及其他杂病,末列以方药。除了阐述血证理法外,还对中医诸多命题亦有精辟论述,如以“久病、怪病必有瘀”为枢纽,在血证观念上如“离经之血”较往昔医家有所革新。
唐氏不仅精于血证,倡导中西医汇通,而且中医学理深厚,对中医经典研究颇有造诣,贯通医易,精识本草。因此,《血证论》不仅是研究血证治疗的专著,而且是研究中医经典的重要文献。

书籍目录

卷一
阴阳水火气血论
男女异同论
脏腑病机论
脉证死生论
用药宜忌论
本书补救论
卷二
吐血
呕血
咯血
唾血
咳血
鼻衄
脑衄
目衄
耳衄
齿衄
舌衄
大衄
零腥
吐脓
卷三
汗血
血箭
血痣
血瘙
疮血
创血
跌打血
卷四
便血
便脓
尿血
经血
崩带
产血
卷五
瘀血
蓄血
血臌附血肿
经闭
胎气
卷六
痨瘵
咳嗽
发热
厥冷
寒热
出汗
发渴
心烦
卧寐附梦寐
喘息
呃哕
痰饮
痞满附积聚、瘾瘕
肿胀
怔忡
惊悸
健忘
恍惚附癫狂、见鬼
晕痛
眼目附目黄、出火、见鬼、昏花
耳病
口舌
咽喉
声音
腹痛
痹痛
痿废
遗精
淋浊
便闭
泻泄
饮食
感冒
痉掣附拘急
暑疫
食复
劳复怒复
时复
房劳复
附:抱儿痨论
卷七
方解上古今方共八十二条
卷八
方解下古今方共一百十九条(遗方续补)

章节摘录

  阴阳水火气血论  人之一身,不外阴阳,而阴阳二字即是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气血。水即化气,火即化血。何以言水即化气哉?气著于物,复还为水,是明验也。盖人身之气,生于脐下丹田气海之中,脐下者肾与膀胱,水所归宿之地也。此水不自化为气,又赖鼻间吸入天阳,从肺管引心火下人于脐之下,蒸其水,使化为气。如《易》之坎卦,一阳生于水中,而为生气之根。气既生,则随太阳经脉布护于外,是为卫气,上交于肺,是为呼吸,五脏六腑,息以相吹,只此一气而已。然气生于水,即能化水,水化于气,亦能病气。气之所至,水亦无不至焉。故太阳之气,达于皮毛则为汗,气挟水阴而行于外者也。太阳之气上输于肺,膀胱、肾中之水阴,即随气升腾而为津液,是气载水阴而行于上者也。气化于下,则水道通而为溺,是气行水亦行也。设水停不化,外则太阳之气不达,而汗不得出,内则津液不生,痰饮交动,此病水而即病气矣。又有肺之制节不行,气不得降,因而癃闭滑数,以及肾中阳气不能镇水,为饮为泻,不一而足,此病气即病水矣。总之,气与水本属一家,治气即是治水,治水即是治气。是以人参补气,以其生于北方,水中之阳,甘寒滋润,大生水津,津液充足,而肺金腴润。肺主气,其叶下垂以纳气,得人参甘寒之阴,内具阳性,为生气比才之良品,故气得所补益焉。即如小柴胡,仲景自注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是通津液即是和胃气。盖津液足,则胃上输肺,肺得润养,其叶下垂,津液又随之而下,如雨露之降,五脏戴泽,莫不顺利,而浊阴全消,亢阳不作,肺之所以制节五脏者如此。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血证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小巧玲珑,袖珍型,非常便已阅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