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头,那些事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学林  作者:姜龙飞  页数:11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内容均选自2005年至2009年出版的各期《档案春秋》杂志。
《档案春秋》作为一本历史人文类的综合性文化期刊,表达和传递档案中所荷载的历史记忆,是这本杂志之所以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那个年头,那些事(1966-1976)》叙述了1966年至1976年这十年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凡人小事”。档案叙事给我们的审美快感,集中在拼图般的探赜索隐和茅塞顿开的真相还原上,以亲历、亲见、亲闻、亲述、亲撰取胜,或以模拟复制耐人寻味。经?美之火熔炼的记忆重现,辅之以直击感强烈的图像、实物,可以极大地满足阅读者对历史内幕的探究欲。

书籍目录

一个警卫战士与张爱萍将军的患难之交
顾阿桃神话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插队陕北参加文艺宣传队
亲历林彪出逃的前前后后
拍摄“样板戏电影”的前前后后
《兰亭序》世纪大论辩
夹缝中的赵丹、黄宗英夫妇
三进山城:我的大串联
影片《南海长城》拍摄内幕
梅魂袅袅上九天——赵树理生命中最后的日子
劳动在一百多个行业
我作“西沙保卫战”报告的来龙去脉
在看样板戏的日子里
京剧《海港》编创演出的前前后后
我的“土记者”生涯
和曹荻秋相识在“五七”干校的日子
《红太阳颂》夭折记
我是毛主席派去的“娘家人”——参加李讷婚礼记事
童年的像章
一张“专政对象”报到单
盖在小兴安岭上的“知青小屋”
北大往事
“文革”时期批判《中国画》的闹剧
当年的“赴京出差介绍信”
一张边境居民证
“四人帮”借唐山地震大做文章
节日晚宴之鱼肉篇
鱼类学泰斗朱元鼎的文革遭际
第一篇见报文章的悲喜剧
一个家庭的1970年代
走进中南海的牙医
那一枚枚鲜红的“文革”公章……
风靡一时的“鸡血疗法”
后记

章节摘录

  一个警卫战士与张爱萍将军的患难之交  赵保群 口述 鞠九江 整理  我叫赵保群,今年59岁,系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角斜工商所工作人员。2008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在缅怀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张爱萍上将逝世5周年的日子里,我心情沉重地翻阅老将军生前的一封封来信、一张张照片、一幅幅书法作品,触景生情,泪水涟涟。我与将军那绵绵31年的真情故事像过电影一样展现在眼前。  我出生在江苏省海安县角斜镇,全国著名的“角斜民兵团”就诞生在这里。1969年,20岁的我担任民兵排长,这一年秋应征入伍,来到北京卫戍区某部,开始了保卫中央首长的警卫生涯。  1972年5月的北京,变幻莫测的政治气候压得人喘不过气来。5月初,解放军301医院住进了一位名叫“张续”、左腿粉碎性骨折、且有“严重问题”的病人。  5月7日上午8时,正在北京卫戍区某部担任警卫班长的我突然接到命令:“组织上决定派你去执行一项艰巨任务,今天下午由你带5名战士去301医院,监护一名特殊病人‘张续’。你们到岗后,不准与他谈论政事;病房门口要用屏风围住,不许他与外人接触;每周二或周五病人家属来院探望时要在旁边监听,谈话内容须作记录;病人生活不得给予照顾和方便……”  军令如山倒。我火速返回部队驻地后即率5名战士跃上吉普车,来到301医院外科六病室。面前的“张续”头发零乱,胡子拉碴,面色蜡黄,全身虚肿,穿一身又破又脏的棉袄,气息奄奄躺在床上。主治医生说,病人刚做完接骨手术,创面共缝21针,现开始进行牵引复位治疗。  此时此景,我明白了几分,这是长期遭受折磨造成的。我不禁想起“文革”初期父亲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戴高帽、游街、批斗,一家人被赶出家门露宿街头的遭遇,同情之感油然而生。我思索着,病人果真有问题,应光明正大地调查处理,如今已落成这个样子,又何必再对他进行如此神秘的监护呢?  “张续”何许人也?当时我并不知道,其实他就是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爱萍上将。这位15岁参加革命、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4军、功劳显赫、戎马一生的老将军,竟被罗织“特务”、“叛徒”、“假党员”罪名,遭受“两载批斗五年牢狱”的严重摧残,体质极度虚弱。初夏的北京,他穿着棉袄还感到寒意。5月2日中午,张将军单独洗澡时,重重地摔倒在水泥地上,致左腿粉碎性骨折,痛得直冒大汗,他挣扎着扶着一条板凳爬回了阴暗潮湿的牢房。5月5日,周恩来总理得知张爱萍摔伤且已连续3天无人过问的消息时,拍案而起:“抓到俘虏还要优待,何况是自己的同志,赶快放人治病……”张爱萍这才被送进了301医院,在“监禁”中接受手术治疗。  我上岗不到一小时,两名穿着便衣的“专案组”人员就气势汹汹闯进病房,胁迫刚刚从麻醉状态中苏醒的“张续”交代问题,“张续”视而不见,紧闭双眼,一言不发。“张续”在接受牵引复位时痛得大汗淋漓,面部肌肉抽搐,咬破嘴唇仍是一声不吭。面对“专案组”一次又一次的审讯,他要么横眉相对,要么冷冷一笑,“专案组”拿他没办法,说他骨头硬。看到此情此景,我判断“张续”一定是个正派的好人。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爱护这个人。我定期为他洗头、理发、刮胡子;他大小便不能下床,我不厌其烦地用便盆端来端去;他不能坐着吃饭,我一匙一匙地喂;饭粥过烫,我用嘴轻轻地吹凉;病人身子脏了,我用温水洗擦;病人伤处疼痛,我为他既做热敷又做按摩;病人家属来院探望,我守在门外,好让他们多说几旬知心话……  在我的精心护理下,“张续”有了精神。主治医生说:“吃茄子能加快骨头愈合”,我悄悄上街购回茄子;夏日炎炎,酷暑难当,听着窗外蝉鸣声,“张续”无意中说了句:“西瓜该熟了!”我多次上街买回西瓜……  我所带的5名警卫战士住在“张续”病房楼下的地下室里。根据监护规定,我们对“张续”实行24小时监护,每两小时换一次岗。病房内设有电铃,遇有紧急情况随时对外联系。  1972年7月28日晚8时许,我下岗后刚躺下休息,“叮铃铃”床头电铃骤响,我一骨碌跃起冲上5楼。此时的“张续”脸色铁青,口吐白沫,已处于昏迷状态。  “怎么回事?”我急红了眼,大声责问。值班战士报告说:“十几分钟前,一个戴口罩的医生模样的人送来一碗煎好的中药要他喝下去,‘张续’喝下中药后先是呕吐,后又抽筋,很快就成了这个样子。”  我一听急了,忙抓起电话向部队首长作了汇报,首长指示:事不宜迟,赶快通知院方派人抢救,我迅速打电话到医院值班室,电话响了一遍又一遍没人接,我跑步赶至值班室,可值班室无人。时间就是生命,我将5名战士叫到病房下令说:“在主治医生没有到来之前,外人不得跨入病房一步。”  随后我奔向一公里外的主治医生宋蓝发家。耿直正派的宋军医听了我的简单叙述后说:“有人在搞鬼,赶快救人!”  经过两天两夜全力抢救,“张续”终于告别死神,睁开了双眼。“张续”苏醒后,得知监护自己的警卫班长抢救措施得力,并连续48小时寸步不离守护自己时,他握住我的手久久没有松开。  “张续”为何出现如此险情?我悄悄收了一些中药渣。事后,我和宋军医在逐一分拣药渣时,发现药渣内多了一味处方上没有的“洋金花”种子。宋军医说,这是一种剧毒中药,服用5钱即可致人死亡。  “太险恶了!”我找到院方,要他们给个说法。院方解释说,“洋金花”是从上层药屉漏下来的,不是人为所致。我听了很不舒服,人命关天的大事,哪能这么轻描淡写!  正当我与院方争执不休时,“张续”反倒叫警卫战士将我劝回了病房。“张续”说:“这个年代黑白颠倒,你是查不出来的。我既然投身革命,就随时准备付出一切!我估计你在部队的时间不会太长了,请你记住,如果你退伍,走之前一定要到我这里来一下!”  1972年11月6日下午,“专案组”宣布解除对“张续”的监护,并通知我及其他5名警卫战士当日下午3时前务必离开301医院,不得再与病人接触。直到此时,我才知道“张续”的真名——张爱萍。我欲哭无泪,自己“监护”了6个月的“张续”原来就是张爱萍上将。  ……

编辑推荐

  姜龙飞主编的《那个年头,那些事》选自上海市档案馆主办的《档案春秋》刊登的文章。书稿中的各篇文篇以个人口述历史或档案发掘整理的方式叙述了1966年至1976年这十年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凡人小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期间普通百姓的社会生活,具有相当的史料留存价值。文章既有对当年某些令人哭笑不得的怪事的无奈,也有对在是非颠倒、真假不分的情况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使书稿总体上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情绪。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那个年头,那些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我们都应该了解那个年头的那些事,引以为鉴。
  •   作者以各自的经历叙述了文革历史的片断。
  •   没有很客观的反映历史。
  •   真正写历史就好了。这书的内容主要是记录,事件偏于琐碎。如与雷颐的著作相参照来读,或许效果更好。
  •   本书只是从几个人的具体事例中侧面反映文革的方面,给人种想写点深刻历史,却又不敢多写的感觉。反映文革的书如果不能深刻地去写,也就没有写的必要了。好无价值!想从深刻角度去了解文革历史的读者请谨慎购买。隔山打牛 隔靴搔痒,未免不快!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