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玄(道经卷)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广西师大  作者:王扉  页数:340  
Tag标签:无  

前言

向老子学习幸福活法王扉现在可以说了。很多人都好奇我身为“创刊元老”,为什么会在2005年选择离开如日中天的《凤凰周刊》?当年我在《凤凰周刊》分管两岸报道、读书以及评论,同时对口负责周刊与凤凰卫视主持人事务部、公共关系部的业务对接,并且还身兼了周刊旗下一家子刊《凤凰·选美》的执行主编。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很清楚,在我最后选择离开的那天,孙谦社长和我在《凤凰周刊》当年的乒乓球室内有过一次闭门长谈。选在乒乓球室,很显然,孙总不是以社长身份来做我的思想工作,而是希望以球友、教练的身份来推心置腹。在那个同事基本都已下班散去的傍晚,我们在职场成长、自我管理等诸问题上交了心,但在我个人的去留问题上还是没有交集。孙总甚至提出如果我愿意留下来,他将报批凤凰总部任命我为“港澳台部”主任,在我原有负责两岸报道的基础上,将香港、澳门的报道也统管起来,成立周刊的“港澳台部”……那天,孙社长说了很多过来人的体己话。待遇、事业、感情,三种留人方式,他都在他的职权范围做到了极致。但就在这次和孙总的长谈里,我对自己的心之所求也看得更为清楚: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善于表达、善于沟通、善于领导,并且能够通过著书立说分享智慧、独立赚钱的人。只有离开,我才能做到我自己,才能不至于罩在凤凰的光环下看不清内心的能量。我离开凤凰后,暂别了在深圳的舒适环境,去了香港《大公报》北京办事处,做了四年“北漂”。从2005年到2008年,这期间我抱着学习的心态,一方面出入国务院新闻办、国台办、发改委、外交部、文化部、教育部、卫生部等国家部委,跟中国顶尖的官员打交道;一方面出入北大、清华、人大等在京高校、院所,和中国顶尖的学者进行交往。在那种环境下,我的眼界、思想乃至性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6年,由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担任“荣誉院长”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首次面对媒体(大中华地区)中高层管理人员开设EMBA“媒体公益班”。我成了55个幸运的媒体人之一:念书清华园,而且不花钱。高处相逢意,青梅煮酒情。后来,清华的这个EMBA媒体班公益项目,有跨国公司进来赞助冠名,于是一年一年地开办下来了。于是,我们班就被尊为“青梅(谐音:清媒,即清华媒体班)一期”。而我的对外头衔上也多了一项:清华EMBA媒体联盟成员。选择即命运。有舍才会有得。有不为才能有所为。放下才能走得更远。只有弯下身去,才有再次的跃起……这些话听起来可能老套,但能谨记在心并“堇而行之”的人,一定可以成为能凭一己之力为人生开创局面的人,成为“西方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所言的良好的自我管理者,也就是《老子》一书中所说的“闻道”的“上士”。我不敢说在2005年的那个傍晚,我就已经看到了我随后的五年内将经历的一切。我将在5年内完成一个普通媒体人的蜕变,在这个变动的年代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活法:能够写书分享国学智慧,能够演说赢得公众的喝彩,能够帮助企业解决成长的烦恼,能够做一个幸福国学的阅读推广人,做一个内心幸福满满的人……我不敢说在2010年获聘成为国内多家企业的管理顾问、战略顾问之后,我就已经成了我当年心之所求的那个人:善于表达、善于沟通、善于领导,并且能够通过著书立说分享智慧、独立赚钱。但我知道,经过我这么些年的心诚求之,虽不中亦不远矣!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但我要说的是,我能走到今天,就是托老子的福。拜多年来熟读《老子》经文之赐。我曾说过,所谓国学,就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学。而老子,则是国学长河的源头活水。每个中国人都需要安身立命的哲学。所以,每个中国人都需要读《老子》。特别是在当下这个变动的年代,被深深危机感和焦虑感紧紧压迫着的人们,读老子可以让你们找到精神家园的安适,找到幸福的真谛。比如,“少则得,多则惑”。人们以为享受越多越好,但纵有大厦千间,夜眠只需八尺。“五色令人目盲”,过多的欲望会令人心盲。真正的幸福是安平泰乐,是长久的内心平静。而非此一时彼一时的物质欲望和杞人忧天。当然,如果身为管理者、领导者,那就更需要精读老子。读老子,可以找到管理的真谛。治大国如烹小鲜,以无事取天下,通过最少的管理做最好的管理。顺其自然,顺势而为,无为而无不为。在中国历史上先后有多位帝王读《老子》最给力,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顺治帝等都有御注《老子》流传。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都和以《老》治国有关。我曾经写过一篇管理随笔《为什么古人能把中国做大》,在媒体上发表后反馈很多。其中不少就是来自企业的管理者、领导者。因为,一个真正的管理者、领导者,他们脑子里每天都在想的就是这样的问题:如何把企业/事业做大?如何让生命向更高处迈进?其实,大道至简。简单的管理往往就是最好的管理。EMBA的核心课程《组织行为学》的要义归纳起来,就是三句话:“管理”好自己;“管理”好别人;“管理”好组织系统。但怎样做到这三者的良好管理,进而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山之石是可以攻玉,但向内求才是对症解决管理中国人的中国式管理。记得我曾经在某本西方的财经图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有人问一位成功的出版商:“决定一本书价值的诸多因素中,什么是最重要,最为读者看重的?”出版商给的答案是:“要看作者,他是否言之有物而且又有能力将思想生动、完整地表达出来。但最重要的是,作者本人是否就是活用书中思想的践行者。”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这部《破玄:老子的密码》绝对属于这位出版商所定义的有价值的书。这部书的“德经卷”在2010年面世以后受到的欢迎和得到的荣誉,也佐证了这位西方出版商的说法。如今“道经卷”完成,德道合璧,终于对热心的读者有了交代。我很高兴能写出这样的一部书。我相信我写出了我自己内心真正观照到的老子智慧,指导我不断清零去迈上生命更高处的大道启示。我也希望把我向老子学习幸福活法的一些领悟,来和大家分享。老子不老,商道维新。幸福活法,高处相逢。

内容概要

  《破玄:老子的密码》(道经卷)是继2010年版《破玄:老子的密码》(德经卷)之后的完结篇,德道合璧,是国内第一本以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老子》抄本——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书本为底本,经作者精心勘误、校订,并加以评析、讲解的《老子》读本。国内第一本以时尚笔法对鲜为人知的《德道经》进行全译、通解的著作,全面颠覆世人认为《老子》就是《道德经》的错误观念,恢复长期被误解、被误读的《老子》的本来面目。

作者简介

  王扉,别号砚池堂主人,“国学才子”。知名学者、作家,“幸福国学”创始人,资深媒体人,清华EMBA媒体联盟成员。香港凤凰卫视《凤凰周刊》“创刊五君子”之一。香港《大公报》前资深记者、专栏作家。现为多家华语媒体的特约主笔、顾问,从事自由写作以及国学推广等工作。
王扉先生兼具传媒和国学的专长。传媒方面,他在香港媒体工作十年,曾连续四年参加温总理记者会,为《凤凰周刊》摘取世界华文报告文学奖,在《大公报》内屡获最佳写作奖、最佳报道奖。国学方面,在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以及国内多个城市做过学术讲座,著作《破玄:老子的密码》入选人民网、人民日报年度“最有影响力的60本好书”。

书籍目录

前言:向老子学习幸福活法
解经闲谭
是谁在说老子没有孔子大?
在《论语》里与老子相遇
“我以目光出他人之牛背”
原来读不懂的一直是错的
“玄之又玄,美之逾美”
道经心解
砚池堂本《老子》“道经”原文
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砚池堂夜话]一阵风,留下了千古背影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砚池堂夜话]当柯林斯遇上德鲁克
第三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
[砚池堂夜话]严父家教成就马英九
目录第四章 道盅,而用之有弗盈
[砚池堂夜话]汉文帝“无为”开盛世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砚池堂夜话]季羡林翻译“不折腾”
第六章 浴神不死,是谓玄牝
[砚池堂夜话]俄罗斯前首富的罪与罚
第七章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
[砚池堂夜话]“质本洁来还洁去”
第八章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砚池堂夜话]风水入“非遗”的争议
第九章 金玉盈室,莫之守也
[砚池堂夜话]外交老手周南功成身退
第十章 抟气致柔,能婴儿乎?
[砚池堂夜话]什么是辟谷和胎息?
第十一章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砚池堂夜话]钢铁大王的管理哲学
第十二章 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
[砚池堂夜话]运动是心性的修行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砚池堂夜话]张居正统御术的得与失
第十四章 其上不攸,其下不忽
[砚池堂夜话]和老子有关的传奇“老少恋”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眇玄达
[砚池堂夜话]关于林肯的五个秘密
第十六章 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
[砚池堂夜话]黄帝岐伯问答话养生
第十七章 信不足,安有下信?
[砚池堂夜话]美石油大王的用人之道
第十八章 大道废,安有仁义?
[砚池堂夜话]两岁娃“自由探索”摸出幼儿园?
第十九章 绝伪弃虑,民复季子
[砚池堂夜话]不斗气的人有福气
第二十章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鄙
[砚池堂夜话]道别李敖,又见李敖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砚池堂夜话]松下幸之助的大商道
第二十二章 自视者不彰,自见者不明
[砚池堂夜话]“跳马王”楼云下海二十年
第二十三章 少则得,多则惑
[砚池堂夜话]“乱花渐欲迷人眼”
第二十四章 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
[砚池堂夜话]名将白崇禧一生之憾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砚池堂夜话]两代丹青的蝴蝶梦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清为躁君
[砚池堂夜话]潇洒苏轼“四味药”
第二十七章 善数者不用蓍策
[砚池堂夜话]毛泽东学老子用兵如神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
[砚池堂夜话]关于快乐的两个说法
第二十九章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砚池堂夜话]不让子弹飞的领导者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
[砚池堂夜话]布雷先生的抗战文字
第三十一章 战胜,以丧礼处之
[砚池堂夜话]长平之战的战略启示录
第三十二章 道恒无名,始制有名
[砚池堂夜话]那个叫龚澎的乔冠华爱人
第三十三章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砚池堂夜话]温总理与90后网友谈立志
第三十四章 道泛呵,其可左右也
[砚池堂夜话]港商余彭年的慈善观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
[砚池堂夜话]她是李耳胸口永远的痛
第三十六章 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砚池堂夜话]刘亚楼:瞒天过海打锦州
第三十七章 不辱以静,天下将自定
[砚池堂夜话]王光美秦城监狱12年
主要参考书目
读经杂拌
何以解忧,惟有读老
《老子》应该这样读
看冰心龙应台用“老子”谈情说爱
《老子》是历代精英的私爱
给一位大学日语老师的信
给法律人青山、曹呈宏的信
帛书《老子》“道经”原文
葛洪《神仙传》对老子的记载
代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后记:给自己的一封信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坦白地讲,我曾以为老子比孔子年长是已解决了的学术公案,属于文化常识,是不用多费口舌来申论的。结果,我错了。至少近年来敝人遇上的三桩事三个关键词可资证明——第一桩,关键词:饭局。2010年夏天,在深圳华侨城创意园的一个饭局上,遇到某大报的一位资深文化编辑。他听主人介绍我是研究老子的,于是很认真地问我:你认为是老子比孔子年长,还是孔子比老子年长?我反问道,你认为呢?他很深沉地跟我说,其实是孔子比老子年长。我说,了解,你的看法是从梁启超、钱穆、冯友兰等诸位先生中的哪一位那里来的?他们的论点早就被胡适、徐复观、陈鼓应等人批驳过了……第二桩,关键词:名家论坛。也是这一年的夏天,某日我在家收拾屋子,开着电视做背景音。无意间看到某个台在播“名家论坛”。开讲的是一位“长衫先生”,正在大谈国学精义、诸子百家。那一讲刚好是在讲道家。只见这位长衫先生清了清喉咙,一张嘴就是道家的第一位代表人物是杨朱,第二位是老子,庄子排第三……我闻之先是震惊万分:这位“长衫先生”难道只看了一本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就出来显摆了?难道他不知道那是本“错误百出”的粗浅读物吗?然后,就是想笑又有点笑不出来:这样的妄人谬论,如此大剌剌地得以流传,暴露的是电视时代媒体人、学人的普遍浮躁、弱智,以及不读书。第三桩,关键词:钱穆。2011年初李敖大批龙应台的《大江大海》,其中意外扯出倍受龙应台推崇的钱穆。李敖以他一贯的谐谑口吻称钱穆这样的“大牌学者”不过是“大言欺人”,其成名作《先秦诸子系年》是“站不住的瞎扯淡”。李敖举的例证是钱穆曾大力鼓吹写《孙子兵法》的孙武和战国时代的孙膑为同一个人。如果没有人“盗墓”,不少人就这么被钱穆骗过去了。但在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的古墓里,出土了古代竹简兵书,竹简中赫然有《孙子》,也赫然有孙膑《兵法》……李敖笑称,即使我们现在发现钱穆头脑不及格,又能拿他怎么办呢?钱穆反正已经成名了。顶多只不过孙膑不够老钱的朋友而已。看到这一节,我很感慨,在此也给李敖大师的说法作一点补充。对于钱穆而言,何止孙膑不够朋友,庄子同样也不够朋友。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中不仅否认老子与孔子同时代的说法,而且考定老子在庄子之后。结果也是挖古墓的同志太给力。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两本帛书《老子》,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的战国楚墓又发现了楚简《老子》三种。于是,“在20世纪老学研究中有很大的影响力”的钱穆“老子晚于庄子说”也被推翻,被证明是“站不住的瞎扯淡”。其实,关于老子是否晚出,在民国时期曾是个文化公案。这个议题是由梁启超挑起来的。在他的《论〈老子〉书作于战国之末》一文中,他先是将老聃其人和老莱子、太史儋混淆起来,认为老子到底是谁,《史记》记载并不清楚。这一观点讹传至今,不少的有关老子的专著仍在说,老子其人,司马迁的《史记》就已搞不清了。接着梁启超又将老子之书置于《论语》《墨子》之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则是先讲儒家孔孟,次讲战国百家时才把老子嵌上去;钱穆更是将《老子》置于孟子、庄子之后,这就彻底颠覆、解构了老先孔后的传统立场,的确是标新立异的、所谓的“重大学术发现”。不过,真金不怕众口铄。一票民国学者再大牌再大嘴巴,也大不过事实:一、梁启超的观点是读《史记》原文过于粗心所致。司马迁写本传时经常有附传的体例,在老子的本传中谈到老莱子就是以附传的形式出现的。司马迁说:“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一个“亦”字,明确点出老子和老莱子是两个人。并且前面说老子著书上下两篇,而这里说老莱子著书15篇。可见不是同一人。至于太史儋,司马迁在老子本传中说他曾见秦献公于“孔子死后百二十九年”,在《史记·秦本纪》中记述太史儋无著述。很明显,在司马迁心目中这老子、老莱子以及太史儋,是三个不同的人。对于有传言称太史儋即老子,司马迁只是有闻必录、异说并存,“信则传信,疑则传疑”,而“老子,隐君子也”才是司马迁的认定。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于老子、老莱子以及太史儋三人的区分是非常清楚的。二、冯友兰的观点只是经不起推敲的一种推测。冯友兰认为“孔子以前无私人著述之事”,并认为老子的文体是简易之“经”体,所以当在问答体的《论语》《孟子》之后。这种观点的荒谬在当年早就被胡适等人批评。如果依照冯的“文体说”,那么《诗经》岂不是也应在《论语》《孟子》之后了?至于断言“孔子以前无私人著述之事”,其实孔子就说过自己“述而不作”(只阐述而不著述),说明在他之前包括与他同时,定有私人著述之事,只是他本人没有意愿而已。例如,孙武的《孙子兵法》等私人著述就是在孔子之前问世的。1958年,胡适在《中国古代哲学史》台北版的自序中就明确指出,冯友兰认为《老子》一书是战国时人所作,提出的论点“实在都不合逻辑,都不成证据”。三、钱穆的观点是“站不住的瞎扯淡”。前文已作过解说,在此就不重复了。钱穆认定老子晚出的观点,除了见诸其《先秦诸子系年》外,还可见其著《国史大纲》第二编《春秋战国之部》中第六章 《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先秦诸子)》。其观点对后辈学人的影响力不下于梁启超、冯友兰。比如写《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的李零,认为老子对礼的否定必定在孔子尊礼之后,故老子学说晚于孔子。这就是师承冯友兰、钱穆一路上来的。另关于孔子学礼于老子一事,除了司马迁的《史记》以外,《礼记》《孔子家语》《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古籍都有记载,并非孤证,故当可信。《庄子》一书中涉及孔子见老子的记载有8条之多,因《庄子》中的故事多虚构寓言,故这些记载不足为凭,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汉以前的人们,对于老子与孔子的关系认定,是老子大于孔子的。总之,诚如胡适先生所言:“我认为把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弄晚了几百年的那批人的证据,实在不足深信罢了。”(《胡适口述自传》)老子与孔子同时代,同时他还是孔子的前辈。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关于礼的一些问题,尤其是有关“丧礼”。老子自著的《老子》,形成于春秋末期,曾对《孙子兵法》《论语》等书有过影响。当然,今本不免有后人重编时增删或古注羼入的情形。对于这些后人伪增的个别字句,这就需要阅读者来加以甄别了。

后记

后记:给自己的一封信有位读者给我留言说,读懂老子是一种福分。而我想对自己说的是,读懂老子,你会更了解你自己。没有任何事情比了解你自己更重要。了解你的身体。了解你的心性。了解你的勇敢和胆怯。了解你的需求和欲望。了解你的快乐与悲伤。不要总是匆匆地去追赶别人的脚步,静下心来好好看看你这张在岁月中逐渐变化的容颜。你的特质,你的过往,必定是住在你的肌肤里的。你内在的肤浅和强大,都在你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中显露无遗。西方人说,每个人过了三十岁以后,都要学会对自己的容貌负责。内心邪恶的人会看上去越来越邪恶;内心大善的人会看上去越来越善良。老子云:“载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致柔,能婴儿乎?修除玄监,能毋疵乎?”一个人皮相的端庄好看,是和他心智的从容明达分不开的。一个人气场的大小强弱,是和他的内涵风骨分不开的。你曾经喜欢过一些人一些事一些话,走过山一程水一程的风雨旅程。感谢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话,感谢那些风雨兼程中的奇妙缘分。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保持健康的身体,保持良好的心态。懂一分养生,明一分贵生,知道什么最有利于自己的身心。顺其自然,顺势而为。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唐代布袋和尚有偈日:“手执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后原来是向前。”2009年,你从职场退到了书房,从光鲜闪亮的媒体人退到了闭门即深山的读书人。在这个资讯全球化、交流即时化、表达碎片化的年代,念书的、看书的人常有,而真正的读书人不常有。你说,念书的人多是为一纸文凭,看书的人多是为职业所需。充其量都只是修业。而对于古代中国真正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进德,是为了心境澄明,安身立命。在这个众声喧哗、乱舞春秋的年代,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人是有福的。能和世界最智慧的那个老人谈谈是有福的。心定才能气闲,宁静才能致远。才能不迷失,不抱怨,才能有强大的看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得到身心的自由。有人说,在现代的中国,我们赶早回晚,我们制定方向和实现目标,我们坚持与担当,我们卖笑或者卖春,我们忍受与宽容,我们爱与被爱,我们等等等等,最终都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人身自由、感情自由、精神自由……每个人都对自由无限向往,却无时无刻不活在世俗的种种束缚之中。宋代大诗人杨万里有诗曰:“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老子云:上善若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每一个内心强大的人都是一支打不垮的军队。每一个高幸福感的人都懂得像水一样的自由。不与人争与己争,做一个上道的人。保持赤子心态,保持生活与事业的平衡。绝伪弃虑,积德入道。享受快乐,事遂功成。王扉于2011年3月16日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本必读的耳目一新之作本书展现了作者的巧心慧思与博学多闻,而且生动有趣,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未了解老于。让人眼界大开,自见真性。林语堂曾说过,看过《老子》的人,第一反应,便是大笑;接着就开始自嘲似的笑;最后才人悟到这才是目前最需要的教训。——陈淑琬这年头,愿说老子、敢说老子,已经是少数民族,能说得好说得巧,更是稀有动物了。王扉就是这样的一个稀有动物,很少见这样博学又认真的人了。从文学、史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多个角度去说老子,其实有相当的难度,我看了数月下来,有时紧张得捏把冷汗。在作者的刺激下,我不由得再次思考老子与古典中国的身世之谜:我们是谁?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又将走向何方?——陈念萱作者带领读者回到先秦与老子作了一趟跨时空的对话。中华帝国的起源、治理、宗教、文字以及社会心理,也都在本书里一一呈现。没有一个作者像王扉,给我这么多来自经典庙堂和民间田野的智趣体验。他让我对老子和道家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新的看法。——赵曼丽老子的思想,是中国人无法抗拒的修身处世之道。所有的EMBA、决策者、领导者都应该读《老子》,领悟“无为而无不为”、“无事取天下”的帝王术。《破玄:老子的密码》就是这样一本很好的入门书。——方丹孔子曾感慨:“鸟,吾知其能飞也;鱼,吾知其能游也;兽,吾知其能走也。至于龙,吾不知也。今见老于,其犹龙乎!”老子是每个中国人心底隐藏的一条龙。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悦读老子,而不是误读老子。破玄解码,破的第一个玄就是《老于》不足《道德经》,而是《德道经》。这本书是国内首本老子《德道经》的无障碍悦读良品。——王扉

编辑推荐

《破玄:老子的密码(道经卷)》:“让玄秘的《老子》不再费解。十五分钟,让你爱上《老子》……”王扉的《破玄:老子的密码(道经卷)》和市面上汗牛充栋的解老书籍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迷信旧注与权威,在占有大量最新的考古材料的基础上,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为底本,对《老子》一书中存在的大量争论不清、玄之又玄的谜团,进行了全新的有信服力的破解和阐释。作者以古考古,以古论今,全面考察和认识《老子(德道经)》思想价值,阐发了大量耀眼的真知灼见。同时,作者在传道解惑中特别注重贴近大众,视野开阔,笔法灵活多变,使讲解清晰好懂。作者深厚的国学功底和灵动时尚的解经笔法,使得该著作既是严谨的学术著作,又有较强的可读性,可以作为专家学者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普通读者了解中国上古思想的通俗读物。让阅读《老子》成为一趟中国上古思想探秘、解码的趣味旅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破玄(道经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这本书在我买了该作者的《破玄(德经卷)》就很期待的书,现在出版了真是很高兴,但看来还没有人评论,真是令人遗憾。这书写得非常精彩,爱好国学的人千万不要错过。强烈推荐!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   这套老子以帛书为新的辨析依据,对现行的版本做了不少的比较,可以多一些比较分析的角度。
  •   用近代的例子解析老子玄之又玄之道,深入浅出
  •   在书店买了"德经卷",一直在找“道经卷”,终于得偿所愿!
  •   读了他的德经卷,很受启发!再看看他的道经卷如何!
  •   在书店里看到王扉的道德经,感觉写的非常对口味,所以一定要买。
  •   只买到了道经卷,还差一本德经卷。不错的书!
  •   作者解老真是别出心裁,很期待他的其它作品问世。
  •   内容很好,可以学习。
  •   朋友说很好,可是我没看。
  •   道理清晰易懂
  •   千年之误:不是道德经 而是 德道经 也!
  •   这个书和以往的解释很大的不同,感觉有些牵强
  •   无非炒作罢了,道都说不清楚啊!以为有点花头,其实后悔。权当闲书吧。
  •   不难读,写得很好,也比实体书店便宜
  •   总体上还算可以,但此书的论点多是引用河上公的,有点偏颇。不如德经卷精彩,后面的砚池夜话也比不德经。也许写得急一点,积累得不足。
  •   这是读过的王扉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大爱:孝经的密码》,这本书是该书的第二版。作者可以说是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怀着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感情书写了本书。纵观全书,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作者的“大胆”。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老子》是继《圣经》之后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第二大的书籍,目前有一千多种外国译本,是被翻译最多的中国书籍。作为中国诸子百家中最为神秘的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唯一一部传世著作,《老子》或者《道德经》因为年代久远,并且流传版本不同等原因导致后世对于该书的解释和演绎大相径庭。作者根据自己对于不同版本的比对和内容演进,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创想,“破”旧立“新”,使我们对于《老子》有了全新的认识。首先,作者大胆的提出,《道德经》其实应该是《德道经》。作者根据帛书本的《老子》考证发现,在汉代以前,所有的书中都称呼这本著作为《老子》而不是《道德经》直到司马迁的《史记》才称“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而根据帛书本的《老子》却发现整部书是先讲的“德”而后讲的“道”,而伴随着《道德经》转变为《德道经》的是整部书的文章结构的大调整:44章德经放在37章道经之前,也使很多上下文不通、逻辑不通的地方得以理顺,让人解开很多关于《老子》的谜团。其次,作者根据自己对于《老子》的理解,参阅大量的古今译本和资料,提出了《砚池堂本<老子>》,而这个版本...的《老子》在很多语句上做了大胆的增删和调整。比如在德经篇里第一章里面,“故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这四句,《老子》帛书和通行本的每句话“而后”后面的“失”字,而砚池堂版的这一句作者为了上下通顺合乎原意而增加了这个“失”字。一字之差,意义可能谬以千里。类似这样的调整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赘述。“破”了那些玄之又玄、令人费解甚至错漏百出的传统解释,“立”出一些古人原意、顺理成章的崭新观点,同时配以《砚池堂夜话》中一些鲜活的故事、例证,让我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静下心来,倾听老子是如何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洞穿世事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也。”上德之人不把自己的心思花在追求自身之外的东西上面。不把自己的心思花在追求自身之外的东西上面,自己的身体就会得以保全。人没有贪得之心,就能安于本分,保全身心,也就不会心神不宁,不择手段,无欲则刚,这样的人就是有德之人,有福之人,这难道不是我们全力追求物质生活的今天所最需要的安心之法、幸福密码吗? 阅读更多 ›
  •   古人的文字,即使是同一时期的李白、杜甫,也极少有内容上的交集本书据出版商的人说是作者自费书,随意引用中外各种历史典故和名人言论用于联系某一古文典籍,内容驴唇不对马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