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许倬云  页数:187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是我在台大讲演集的大陆版,原书是2006年我访问台大时的两次讲演,加上和同学们的一些讨论,书名是《傅钟回响》,由台大出版中心在2008年出版。我是台大的毕业生,曾经在母校服务过一段时候,后来也多次访问母校。2006年的访问,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回到母校。因此,也可以算是我对母校能稍尽绵力的最后一回。过去访问台大,都是正式开课。这一次访问,经过历史系吴展良主任的安排,却稍微有一点特别:在历史系开课,修习的学生都是研究生;而且除了在讲堂上同学作报告、我加以评论外,下午还另和同学有单独的谈话。在这一学期,实际上我从同学们那里受到的启发,还多于我给他们的协助。甚至可以说,开了一学期课以后,我又一次从母校获得不少进益。为此,我向母校以及吴展良教授和选课的许多同学,致以谢忱。那两次讲演,一次是讲知识分子目前和未来的角色,另一次讲多种多样的现代性,其实都是有感而发。中国长久有学者关怀社会的传统,在过去时代,学者们是士大夫,后来就成为知识分子,或者“知识人”,这些以追寻知识为志业的学者们,曾经发踪指使,也曾经针砭批判;无论书呆子的意见是否适当,至少他们的用心是为社会作一个理性的指引和纠正。在近代,知识愈来愈专业化,知识可以转化为权力甚至金钱。知识分子变成专业人士,他们个人的收益可能相当可观。但是他们往往失去了独立的立场,为政权、为企业服务,而不是为了社会。现在,科技昌明,知识的作用,影响人生既深又广。如果知识分子不具社会良心,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发挥知识的潜能,他们就成为科技世界内的新“婆罗门”。那篇讲演,我正是为台湾学界已经呈现这个趋向而忧心忡忡。另一篇讲演,是有关“现代”的多种多样性。近百年来,中国努力摆脱传统,走向现代,可是,“现代”两个字的含义,似乎都是代表西方文明在近几百年的发展方向;走向现代,几乎就是西方化的同义词。我在这篇讲演中,也特别指明,西方近几百年来发展方向,有其历史特定性;世界各处承受西方压力及因此发生的响应,也有其历史特定性。天下没有真正所谓“现代”,“现代”时时在改变。甚至于也没有特定的西方,因为西方也是一直在改变。如果我们不认清这个问题的内涵,我们将永远赶在人家已经走过的路后面,当人家转方向时,我们还在原路追赶。这一危机,近百年来,中国似乎一直视而不见,近六十年来,海峡两岸种种做法,也脱不开这个盲点。以上两个讲演,是历史问题,但也是未来的问题。我们如果不认识过去和目前,我们将一直在蒙着眼睛走瞎路,知识分子如果不担起社会良心的责任,则这种新“婆罗门”,对社会的进步和预防社会发展的错失,都将无所贡献。本书后半段,每一节都是和某一位研究生研究课题有关系。因此,各节之间看上去相当散乱,彼此并无关联。可是,文化系统是一个整体,政治、经济、法律和意识形态,种种面相,其实彼此相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是种种面相中的一面和一片。有心的读者,大概可以发现,在我的回答中,其实每一段都可以和另一段连接在一起看。人文和社会学科的研究,不容分割为互不相连的学门,如果各科之间互不相干,我们的努力永远只是盲人扪象,抓到了鼻子、抓到了腿,可是抓不到大象的整体。只有理会到,鼻子也是大象的一部分,大腿也是大象的一部分,象肚和象尾也是大象的一部分,我们个别的努力,才可能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的理解。我进入台大读书时,只有十九岁,今天我是八十岁了。回顾整整一个甲子,当年一切,师生际遇,许多细节,宛然在目。尤其怀念到当年的老校长傅孟真先生,他虽然只担任两年校长,但他对台大的贡献,后人无与伦比。他尽心尽力为学术、为社会正义、也为了教育青年学子,呕心沥血,在五十四岁的壮年,劳累气恼,就撒手而去。很少有人在短短的五十四年内,能如他一样,替社会、国家做了这么多的事。最重要的,傅先生树立了知识分子的典型;曾经在一次全校作文比赛上,他出的题目是:“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傅先生的一生,确实是做到了死而后已。台大校园有个傅钟,正在文学院的面前,是为了纪念傅先生而建。我们在那钟声下长大,我一生工作,也时时不忘傅钟代表的激励,原书书名《傅钟回响》,正是表达了我的心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改换了书名,我也理解,大陆上的读者,不明白“傅钟”两个字对我们的意义,可是我必须在此说明,以表达我自己对老校长的怀念和感激。许倬云2011年3月

内容概要

  本书为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母校台湾大学的讲演和讲学的结集。许倬云先生以较为宏观的“中国文化”为主轴,进行专题讨论,引导听者和读者对历史事件做宏观的思考、判断、分析及归纳,其核心旨归则不离知识分子的使命感,文字间不时流露对国家社会与人类文化的关怀之情。
  作为当代卓越的历史学家,许先生视野宏阔,学识渊博,加之为人亲和,讲座与对谈时让人如沐春风,内容又包罗万象,受者从中得到的启发和提示,与一般课堂评论截然不同,诚可谓“与公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希望本书的出版,可使历史研究者及一般社会大众经由先生的指点,得以宏观且多面向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与历史,培养面对未来世界的智慧。

作者简介

  许倬云:1930年生,江苏无锡人。国际著名历史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荣誉博士,“中研院”院士。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社会史、中国上古史,秦汉史。主要著作有《汉代农业》、《求古编》、《西周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万古江河》等。

书籍目录

演讲一 历史上的知识分子及未来世界的知识分子演讲二 多样的现代性
“中国文化教研专题讨论”课程
第一讲 困境与转机
第二讲 知识分子暨民族主义
第三讲 唐宋之变
第四讲 考古与上古史研究
第五讲 荀学暨道教
第六讲 情理与律法
第七讲 理学修身?儒医关怀
第八讲 精英地方化?五四运动
第九讲 斯文?死谏?同心圆世界观

章节摘录

版权页:全球化快速的转变,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的资讯科技,另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市场化的转变把全世界整合成一个联合市场。我们发现,今天既不是欧美核心继续向周围放射它强大的影响力,也不是已经转变的日本、俄国、东欧等国向四周围发射其影响力,目前出现的是一种回流或返回——我不用“反扑”两字。这种回流,是指本来的边缘流向过去的核心,因而改变了它们的相互地位,形成了一种多向度的融合。举例来说,为什么中国能在最近十年变得这么快?因为中国虽没有技术,没有资本,却正好有市场、劳力、土地与资源,结果是生产基地从美国、日本、台湾地区搬到中国大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生产者以其货品来掠夺消费者的财富,现在的情况是生产分散了,分散出去后,消费者反而最有力量。消费者多的地区,是最富有的地区。最富有的地区以其消费力量,朝着生产地区“返回”。而生产本身,也出现了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美国,四五年前尚不觉得,但约从两年前开始,当你打电话到航空公司订飞机票时,会感觉到对方的口音不对,因为对方是印度人或菲律宾人,正在印度或菲律宾跟你对话。在美国,这叫做“外包”(out-sourcing)。生产线的延长,是另一种形态的外包。过去的福特汽车公司,它的生产线是三英里半的一条流线,各做各的工作,在这头摆进钢块,那头生产出来汽车。今天的汽车或任何其他东西,每个生产阶段都被切割成一段一段,产品打开来都是“联合国”,其中大部分是源白中国或印度。

编辑推荐

《知识分子:历史与未来》:如果知识分子不具社会良心,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发挥知识的,潜能,他们就成为科技世界内的新“婆罗门”。中国长久有学者关怀社会的传统,在过去时代学者们是士大夫,后来就成为知识分子或者“知识人”,这些以追寻知识为志业的学者们,曾经发踪指使、针砭批判;无论书呆子的意见是否适当,至少他们的用心是为社会作一个理性的指引和纠正。在近代,知识愈来愈专业化,知识可以转化为权力甚至金钱。知识分子变成专业人士,他们个人的收益可能相当可观,但是他们往往失去了独立的立场,为政权、为企业服务,而不是为了社会。未来的世界,颠覆文化的人很多,却鲜有文化的承载者。知识分子还有没有张载所期许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恢宏志业?

名人推荐

中国长久有学者关怀社会的传统,在过去时代学者们是士大夫,后来就成为知识分子或者“知识人”,这些以追寻知识为志业的学者们,曾经发踪指使、针砭批判;无论书呆子的意见是否适当,至少他们的用心是为社会作一个理性的指引和纠正。在近代,知识愈来愈专业化,知识可以转化为权力甚至金钱。知识分子变成专业人士,他们个人的收益可能相当可观,但是他们往往失去了独立的立场,为政权、为企业服务,而不是为了社会。未来的世界,颠覆文化的人很多,却鲜有文化的承载者。知识分子还有没有张载所期许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恢宏志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知识分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2条)

 
 

  •   实际上,这是海外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传统,其思想渊源可以追随到钱穆,即将中国传统士大夫人为地拔高。其实,中国士大夫传统是官僚专制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本书所弘扬的张载所期许的士大夫恢宏志业,其实就是要建立某种意识形态主导的官僚专制主义。当然,这种官僚专制主义必须要有合法性,而在传统社会,这种合法性只能来自皇权。因此,绝大多数士大夫也毫无独立性可言。

    事实上,作者所诟病的现代社会中的知识专业化,反而具有独立性。我们看一看美国大学的教授,包括作者本人,以独立大的精神,孜孜不倦地推动知识的进展。这就是独立性。现代社会知识人中也有不少为政权、为社会、为企业服务,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问题是,即便他们不这样选择,他们照样活得很好。况且,很多开展这种服务的人,并没有丧失其作为知识生产者的独立性。

    可惜的是,我们很多在海外生活学习工作,并获得巨大荣誉的中国知识分子,对现代社会并没有精辟的体悟。或许是为了他们自身的职业生涯考量,他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赞美中国传统社会。我本人亲耳听到以海外著名中国儒学教授告诉我们,在海外讨生活,绝不能像五四知识分子那样“反传统”。

    五四的反传统主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如果中国知识人不在五四的基础上超越五四,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专制主义要素进行彻底的清理,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依然遥遥无期。

    不要为北京CBD的庞然大物所迷惑,中国需要一个新新启蒙运动。

    这是我购买此书的一点儿理由。
  •   《知识分子:历史与未来》:如果知识分子不具社会良心,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发挥知识的,潜能,他们就成为科技世界内的新“婆罗门”。中国长久有学者关怀社会的传统,在过去时代学者们是士大夫,后来就成为知识分子或者“知识人”,这些以追寻知识为志业的学者们,曾经发踪指使、针砭批判;无论书呆子的意见是否适当,至少他们的用心是为社会作一个理性的指引和纠正。在近代,知识愈来愈专业化,知识可以转化为权力甚至金钱。知识分子变成专业人士,他们个人的收益可能相当可观,但是他们往往失去了独立的立场,为政权、为企业服务,而不是为了社会。未来的世界,颠覆文化的人很多,却鲜有文化的承载者。知识分子还有没有张载所期许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恢宏志业?
  •   许倬云是很了不起的历史学家,他将历史和管理有机融合,将知识分子的命运和时代变革紧密联系起来分析,对每一位知识分子都有很大的启迪和深远的影响。
  •   本书是台湾著名历史学家 徐倬云先生早年在台湾各地演讲稿的整理版,在这几次演讲中,徐倬云引经据典详细地探讨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当代,知识分子应该去做些什么,回顾过去,我们被古代知识分子的热情和才华所感动,冷眼看现在,每一个知识分子,都感觉肩上责任重大,心情沉重,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   许倬云先生身上有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胸怀家国天下的气度,从他的书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一点。对今日世界之思考,对过往岁月的检索与评判,对佛儒的研究,有着恢弘的气质。这样的胸怀古今的知识分子,才最应该被称为知识分子。
  •   尊重许先生这样的知识分子,学问好,还有浓厚的人文情怀。文字之中,蕴藏浩然之气。
  •   许倬云的书,收
  •   如果知识分子不具有社会良心,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发挥知识的潜能,他们就会成为科技世界内的新“婆罗门”诚哉斯言i totally agree to this point
  •   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写自己的书。知识分子,这个词如今已经被滥用,它的意义也已经被改变。从这本书里,可以还原知识分子的本义,让读者对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有了准确的认识。
  •   在该书中,许老师提出知识分子必须达到的三个层次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选其中一个层次,作为我们读书做人的起码原则来执行。达到做人做事的目标。
  •   时代需要、呼唤有担当的知识分子
  •   看看未来
  •   书不错,不过 自己还没读完
  •   大师的作品很是值得一读
  •   初以为这种“评点学生作业”式的文章读不下去,读进去才发现作者史学功底太深
  •   非常好的一本书,六六推荐后买来阅读,启人深思!
  •   是某书中提到的 追来看看
  •   两本书互有补充与侧重,不错
  •   这本书真的很不错,而且物流也很快
  •   内容好,文笔好。
  •   简单易懂,却有大哲理!
  •   有觀點,很淺,易懂,可讀。
  •   在朋友那看了一部分,决定自己买一本来看
  •   难得的好书,我真的很高兴。
  •   许倬云先生的著作,处处透露出宏阔的学术视野和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从知识到学问再到智慧,鲜有人能达到他的高度,本书是他在台湾大学的学术演讲集,精彩而值得阅读和收藏……
  •   每次看这位历史学者的书,中国文化专家,确实不是自封滴,世界级的眼光,超脱狠
  •   需要细细读来
  •   许老师的书,这本书有很多洞见都不错
  •   作者境界阔大,对学生指导深入浅出,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   第一篇讲稿比较好看,后面的有点一般
  •   很浅显易懂!
  •   老先生的拳拳之心值得敬重!
  •   说大问题、大事件,举重若轻、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感觉读来很轻松、很愉快的。这是此书的长处也是此书的不足吧。需要轻松阅读,不愿多怀疑、较真的网友有兴趣不妨看看。许先生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   “如果知识分子不具社会良心,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发挥知识的,潜能,他们就成为科技世界内的新‘婆罗门’”。知识分子不具备天然的道德优越性,如果只是单纯去美化甚至神话“知识分子”这一社会分工,而不去监督甚至督促知识分子对社会责任与公信力的承担,那么知识分子便必然会沦为私利之下自私者。
  •   这本书非常好。作为知识人必读之书。
  •   读《知识分子:历史与未来》
  •   许老师的书
  •   未来也会成为历史
  •   有深度,内容不错
  •   使命感很重要
  •   看书名以为是快餐书
  •   知识分子不具备天然的道德优越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