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殿堂的智者

出版时间:2011-11-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阳  页数:305  
Tag标签:无  

前言

  李华伟,一个在世界图书馆界享有极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响亮名字,在美国东亚图书馆界和中国图书馆界,几乎人人皆知、无人不景仰。这不仅是因为李华伟博士在图书馆事业上功勋卓著,达到了华美图书馆界迄今无人企及的领袖地位,在图书馆学术研究上硕果累累,超越了图书馆学资讯学研究生院一流教授的学术成就与国际影响,而且是因为李华伟博士礼贤下士,平易近人,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具有超乎寻常的亲和力和仁爱心。  我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结识李华伟博士,那时李华伟博士担任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馆长,是华人在美国担任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总馆馆长的第一人。与美国大学图书馆馆长通常称为“University Librarian”或者“Director”不同的是,李华伟博士的馆长头衔前面还有一个十分罕见的特别字眼“Dean”,国内因为传统文化的影响习惯将其翻译为“院长”级馆长,似乎美国大学图书馆馆长的社会地位像中国如今的大学图书馆馆长一样不及学院的院长。其实,美国的大学图书馆馆长更像“职业馆长”,添列“院长”头衔,除了在大学的管理中额外享有院长的“参政”权利以外,更多的是享受一种学术荣誉,一种不同于一般“职业馆长”,而类似于“学术馆长”的荣誉。这正是李华伟博士作为大学图书馆馆长的与众不同之处。  1998年秋,我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UC)图书馆学资讯学研究生院做访问学者。圣诞节期间与同在美国俄亥俄州立肯特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长燕今伟相约一起去拜访李华伟博士,那时李华伟博士即将退休。到俄亥俄大学以后,我们才知道李华伟博士给我们安排的住所是俄亥俄大学年逾百岁的老校长捐献给学校的私人别墅,一栋位于俄亥俄大学校园中心专供学校校长接待贵宾的高级别墅。夜晚观看电视时,当地华人餐馆的广告不断播放李华伟博士和俄亥俄大学校长一起在华人餐馆用膳的镜头,以此招徕顾客。由此可见李华伟博士在俄亥俄大学社区的影响。更令人意想不到和喜出望外的是,俄亥俄大学决定将当时正在建造的俄亥俄大学密集储存图书馆命名为“李华伟图书馆分馆”,作为学校送给李华伟博士的退休礼物,以表彰李华伟博士在担任俄亥俄大学图书馆馆长的21年间对俄亥俄大学做出的卓越贡献。李华伟博士退休以后,俄亥俄大学还将俄亥俄大学图书馆总馆的第一层重新装修,命名为“李华伟国际藏书中心”,以表彰李华伟博士促进俄亥俄大学国际化的杰出贡献。一个美国著名的大学给予一位大学图书馆馆长如此崇高的永久性荣誉,这在美国极其罕见,在世界图书馆界可能也是凤毛麟角。  美国国会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素以执世界图书馆事业之牛耳著称,馆内人才济济。20世纪中国图书馆界的卓越领袖、原北京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袁同礼先生乃中国留美攻读图书馆学的第一代图书馆学家,在任期间致力于中美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与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贡献卓著。1949年后赴美定居,曾于1957至1965年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中文组任职8年,但并不为美国国会图书馆所用,屈居中文文献编目整理之位,一身才能被埋没。李华伟博士退休以后,应美国国会图书馆之聘,继亚洲部代理主任卢国邦(Karl Lo)先生之后,担任亚洲部主任(2003—2008),是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第一位正式的华人主任。由此可见李华伟博士在美国图书馆界的地位和影响。  正因为如此,要为李华伟博士撰写传记性的著作,不仅需要足够的才识,而且还需要足够的胆量。可喜的是,杨阳二者兼具,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十分漂亮。  今年初春李华伟博士同意我负责编辑出版《李华伟文集》时,我曾询问李华伟博士是否可以在编辑出版《李华伟文集》的同时,撰写一部回忆录,或者找人写一部传记性的著作,以记录他的人生历程。李华伟博士言:中央电视台记者杨阳曾在俄亥俄大学留学,做过他的助手,几年前已开始着手收集资料、深度访谈、撰写传记。这令我惊喜万分,因为如此一来则可以与我正在编辑的《李华伟文集》珠联璧合,共同构成全面记录和反映李华伟博士生活、家庭、事业和学术历程的姊妹篇。后来,我与杨阳取得了联系,并且在赴京参加学术会议期间曾与杨阳长谈过有关李华伟传记的写作事宜。今年7月,我得知今年是李华伟博士的八十华诞,于是,我们决定在今年11月正式出版《李华伟文集》,同时举行《李华伟文集》首发式和“李华伟博士图书馆学术思想研讨会”,并电请杨阳务必在11月以前完成李华伟传记的写作和出版,以共襄盛举。  杨阳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白天忙得脚不沾地,晚上还要处理家务照料小孩,每天只有清晨5点以后的大约两个小时写作。按照原定写作计划,杨阳还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才可能完成书稿。在我一月数次“电令”的不断催促下,杨阳放弃了大量难以推却的事务和家务,牺牲了一切休息时间,夜以继日地伏案笔耕,终于在预定日期之前完成了李华伟传记的写作,实在是难能可贵,可喜可贺。  迄今为止,我国出版的图书馆学家传记或者回忆录可谓凤毛麟角,可资参考者寥若晨星。要撰写一部图书馆学家传记十分不易,既要掌握大量的一手资料,还要对传主所处的时代、环境、专业及其各种关系了然于胸,非长年累月刻苦钻研难以成就。要撰写李华伟博士的传记更是难上加难,因为李华伟博士生活、工作过的机构和地方非常多,从中国大陆到中国台湾,从美国到泰国,从俄亥俄大学图书馆到美国国会图书馆,加上常年在国际图书馆界,特别是中美图书馆界往返穿梭,足迹遍及各地,影响十分广泛,资料的收集已经十分不易,而如何把握和取舍收集到的资料、选择写作的角度更是难上加难。杨阳在撰写李华伟传记的过程中,试图以一个图书馆圈外记者的角度去记述和描写李华伟博士,使之成为一部可供大众阅读的传记作品,而不是一部纯粹供图书馆人士阅读的专业著作。这种立意和视野,颇值得赞赏,一则可以用记者的笔触更加生动地描述李华伟博士,二则可以向普通大众宣传知识殿堂的李华伟博士,从而弘扬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术。  杨阳在撰写这部传记性著作中采用了深度报道的写作手法。开篇的“引子”记述的是美国国会图书馆举办的李华伟博士退休会——一场别开生面的李华伟博士荣休盛会,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毕灵顿(James H.Billington)博士、副馆长麦肯博士、国会议员、联邦政府高级官员、国会图书馆同仁等等,群贤毕至,赞美之词连篇累牍,颂扬之声不绝于耳。这种利用“引子”倒叙的写作手法,自然引人入胜,增添了著作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书稿正文共分25章,按照时间顺序,从李华伟博士的童年一直记述到他荣休后的生活,并采纳我的建议将每章的题目统一改为四字格式,言简意赅,清新明了。在正文的写作上,杨阳以女性特有的丰富情感和细腻笔触,娓娓叙述李华伟博士的人生、事业与学术思想,没有晦涩的专业术语,没有深奥的玄妙学理,却详细地解说了李华伟博士的图书馆事业成就与学术思想。在叙述李华伟博士的人生、事业与学术思想中,杨阳用浓重的笔墨去描述与李华伟博士有关的书、人、事、情,通篇文字都洋溢着浓郁的人文色彩,将高居知识殿堂的李华伟博士还原为生活在普罗大众之中的智者和仁者,惟妙惟肖,真实生动。  在书稿的撰写中,杨阳陆续地将完成的章节交给李华伟博士审阅,以避免各种舛误。书稿完成以后,杨阳还在反复斟酌书名,不断与我交换意见,最后确定采用“书籍殿堂的智者”作为主书名,由此可见杨阳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严谨著述精神。  《书籍殿堂的智者》与《李华伟文集》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配合阅读,不仅可以全面认识、理解李华伟博士及其图书馆事业贡献与学术思想,而且可以欣赏智者的高雅,感受仁者的慈爱,享受人生的乐趣。  是为序。  程焕文  2011年10月3日  于中山大学康乐园竹帛斋

内容概要

李华伟博士曾任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馆长,是华裔在美国担任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总馆馆长的第一人。在俄亥俄大学服务21年后退休,由俄大授予终身荣誉院长级图书馆馆长称号。又于2003年受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担任亚洲部主任,亦是唯一正式担任此职务的华裔,2008年第二次荣退。
李博士经历了50年的图书馆生涯。《书籍殿堂的智者(杰出美籍华裔图书馆学家李华伟)》作者杨阳以细腻的情思、晓畅的文笔记述了李华伟生在大陆,长在台湾,深造、成家、立业在美国的一段富有传奇性的人生历程。命运多舛的童年,李华伟饱尝生活之艰辛。在台湾读大学及到美国留学时,李华伟的学术素养和管理才能开始充分显现,同时李华伟亦在美国收获了幸福的异国恋情及令人称羡的福满之家。李华伟的勤勉与智慧、谦和与坚忍让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穷学生开始,历任匹茨堡大学图书馆采访部第一助理,都肯大学图书馆采访部主任兼非洲特藏部主任、技术部主任,宾州爱丁堡州立学院图书馆副馆长,曼谷亚洲理工学院图书馆及信息中心主任,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教授级图书馆副馆长,俄亥俄大学图书馆馆长,直至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聘为亚洲部主任。
《书籍殿堂的智者(杰出美籍华裔图书馆学家李华伟)》记述了李华伟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蕴含其中的李先生的个人精神世界,他“对人性的最温暖的信任,以及他的体面而丰盛的人生”。作为一个在西方获得成功的东方学者,李华伟先生身上体现出了东方人坚忍、勤奋、执着、质朴的高尚品格。传记也反映出李先生之所以能在西方主导的学术及管理领域有所成就的过人之处,这些都将对读者起到积极的借鉴和教益作用。此外,图书馆学界专家、学者的传记鲜有面世,本书的出版可以令读者对图书馆学界和图书馆学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书籍目录

程焕文序
Preface by Cheng H uanwen
吴唏序
Preface by Wu Xi
庄守经序
Preface by Zhuang Shouj ing
董哲潜序
Preface by Dong Zheqian
李华伟序
Preface by H wa-Wei Lee
引子:美国国会图书馆退休会
Prelude:The retirement party at the Library of Congress(U.S.)
第一章 战乱童年
Chapter 1:The war years in his youth
第二章 流亡求学
Chapter 2:His education during the wars
第三章 台湾师大
Chapter 3:The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第四章 留学美国
Chapter 4:Studying in the U.S.
第五章 异国恋情
Chapter 5:Love story in a foreign land
第六章 图书馆缘
Chapter 6:Beginning his library career
第七章 初试锋芒
Chapter 7:Initial success in his early library career
第八章 泰国七年
Chapter 8:The seven years in Thailand
第九章 创新图志
Chapter 9:Endeavoring for innovation
第十章 返美工作
Chapter 10:Returning to the U.S.
第十一章 大展宏图
Chapter 11:Implementing ambitious plans
第十二章 中美津梁
Chapter 12:Librar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第十三章 成功募款
Chapter 13:Successful fundraiser
第十四章 管理理念
Chapter 14:Management principles
第十五章 俄大留名
Chapter 15:The Hwa-Wei Lee Library
第十六章 初到华府
Chapter 16:Arriving at Washington,D.C.
第十七章 亚洲馆藏
Chapter 17:Asian collections
第十八章 机构重组
Chapter 18:Reorganization
第十九章 方便读者
Chapter 19:Everything for readers
第二十章 亚洲之友
Chapter 20:The Friends of the Asian Division
第二十一章 数字资源
Chapter 21:Digital resources
第二十二章 亚裔特藏
Chapter 22:Asian and Pacific American Collection
第二十三章 阳光海滩
Chapter 23:Sunshine Beach
第二十四章 福满之家
Chapter 24:A lovely family
第二十五章 儿女家书
Chapter 25:Letters from the children
附录 李华伟生平大事记
Important Dates and Events of Hwa-Wei Lee
后记
Postscript

章节摘录

  国立中学比一般中学严厉,国民政府在中学“施以严密之训导”,并且着重按“军事管理办法、初中童子军管理办法、青年训练大纲、中等以上学校导师制纲要及中等学校特种教育纲要等严格实施。”对学生思想的控制颇多,比如,要背诵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教育部还编辑了一套“国定教科书”,以“青年守则”和《春秋》、《礼记》为中心,把“三民主义”渗透到国文、史地等科目中去,并以公民科为重要科目。  此外,学校组织安排很多活动,逢到校庆等节日,学校有游泳比赛、球赛,连续几夜的戏剧汇演。差不多每个班都有球队、有自己班级的墙报,学生们都可以参加演戏。高中部有大型的“海韵”歌咏队,初中部有“綦江合唱团”。华侨二中的篮球队和游泳队尤其出色,在附近的几个县所向无敌。吴铁城、陈立夫、张道藩都来过华侨二中看望师生,吴铁城还发表讲话:“大家要努力读书,将来为国家出力,再过两三年抗战就胜利了,大家回到南洋,要对家长讲,祖国抗战十分困难,还设法供侨生读书,大家侨胞爱国,国家就富强了。”  华伟对读书的印象不是很深,好像也没有什么科目特别感兴趣。国难当头,学校里到处可以感受到抗日救亡的情绪,常常可以听到一些歌曲,他仍然记得学生们经常唱的一首歌,是端木蕻良作词,贺绿汀作曲的《嘉陵江上》,唱起来格外感慨:  有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  我便失去了我的田舍家人和牛羊。  如今我徘徊在嘉陵江上,  我仿佛闻到故乡泥土的芳香。  一样的流水,一样的月亮,  我已失去了一切欢笑和梦想。  江水每夜呜咽流过,  都仿佛流在我的心上。  我必须回到我的家乡,  为了那没有收割的花菜,和那饿瘦了的羔羊。  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枪弹底下回去。  我必须回去,从敌人刀枪丛里回去,  把我打胜仗的刀枪,放在我生长的地方。  1944年的抗日战场,中国军队节节失利,日军进入贵州,少数日寇骑兵入侵贵州省独山,直接威胁到四川。学校开始有些骚动,规定学生无事不要离开学校,因为学校随时都有可能西迁逃难。当时,许多青年学生热血沸腾,有一部分学生参加知识青年军,也有人参加中国远征军,打击侵略者。  华伟的大哥痛恨日本人,得知空军幼校在重庆招生,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国民政府在1940年建立空军幼年学校,目的在于培养空军抗战后备力量。当时的中国空军,力量薄弱,直到美国陈纳德将军建立“飞虎队”,开辟著名的“驼峰航线”,为西南远征军运输军备物质,并参与对日的空中作战,日本空军才收敛了嚣张气焰。李华星最敬佩飞虎队,他一直想成为飞行员。  原本父母亲放心不下华伟,指望大哥华星可以照顾他,但华星只读了一个学期就考入空军幼校,离开了国立华侨二中,只留下华伟一个人。当时华伟只有12岁,送走大哥的那一刻,内心惶恐无助,真想喊住大哥,恳求他不要走。但华伟心里很明白,所有以后的日子都必须一个人独自面对,望着大哥越走越远的背影,华伟忍住了眼泪。  五  到了1945年8月,世界大战的局势发生转变,苏联参战,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了原子弹,华伟的家人当时还在重庆。街头的报童们开始天天叫号外,高声喊着战争前线的讯息,兴奋和喜悦在潮湿闷热的空气里传播,路上行人舒缓面容,展露微笑。在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之后,中国人准备迎来他们盼望已久的胜利与和平。  抗战胜利,国民政府从陪都重庆回到南京。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南京全城沸腾,街道上,人群欢呼狂跳,到处张灯结彩,锣鼓震响。  上午9点,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原“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向中国代表何应钦投降。7名日本代表由冈村宁次带领,排成横排,脱帽肃立,向受降席鞠躬。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受降方代表何应钦,当年曾经就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冈村宁次的学生。  日本人向来把中国看成无可救药的古老国家,不堪一击,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不可同日而语。殊不知日本侵略中国,无异于吞下一颗定时炸弹,中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而且中国同样在接受西方文化,民族意识日渐高涨,只是改革起来没有日本迅速有效而已。田中义一认为征服中国是征服世界的第一步,实际上,还是民族眼光短视,胸襟狭隘。  投降的日本军人还没有全部撤退,士兵衣衫不整,排队在码头上走来走去,等待遣返回国。有一天下着大雨,士兵排着队,小孩子们拿石头上去打。他们低头不理,使劲踢他们都不动。过往的百姓高声怒骂,有的甚至冲过去打……而这些还远远不能够释放中国百姓的仇恨!败兵们垂头丧气,站在江边雨中,仿佛成了一具具移动的尸体,日本人的自制力令人印象深刻,日本士兵麻木而冷漠,已经完全没有战争时期的残忍和趾高气昂。面对此般情景,华伟内心所有的仇恨忽然消失了,反而替那群失魂落魄的军人觉得辛酸,他甚至从他们麻木的脸上隐隐看到了一些快意,罪恶的战争终于结束,幸运的是他们活了下来,终于可以回家了。他们不过是日本天皇的战争工具,是军国势力的牺牲品。而真正对人类犯下滔天大罪的,是挑起战争和控制战争的人,他们是人类的恶魔。  在大陆,南京是华伟居住时间最长的城市,他大概从两岁起一直到六七岁都随父母住在南京。抗战胜利之后,李家从重庆回到南京,只停留了很短时间就搬到北京中南海。此时华伟已经进入南京市立第一中学学习,没有随同家人北上,他已经开始习惯住宿学校,而且能够把自己照顾得很好,父母亲也不用为他担心了。  直到1947年,内战爆发以后,李家再次搬回桂林,华伟进入国立汉民中学读高中,并在那所著名的学校里,完成了高一和高二的课程。  ……

编辑推荐

  李华伟,一个在世界图书馆界享有极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响亮名字,在美国东亚图书馆界和中国图书馆界,几乎人人皆知、无人不景仰。这不仅是因为李华伟博士在图书馆事业上功勋卓著,达到了华美图书馆界迄今无人企及的领袖地位,在图书馆学术研究上硕果累累,超越了图书馆学资讯学研究生院一流教授的学术成就与国际影响,而且是因为李华伟博士礼贤下士,平易近人,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具有超乎寻常的亲和力和仁爱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书籍殿堂的智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The author of this biography has done an excellent job in writing this biography. It is very readable and shows the most interesting life story of a world renowned library leader who has devoted his 50 years of active professional career to the promotion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U.S., China, and many of the Sou****st Asian countries.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