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精舍丛书集粹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  作者:袁焕仙 著 李自申 讲述  页数:57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维摩精舍丛书》乃散尽亿万家财、遍参天下诸方、终致大彻大悟的川北禅宗大德、盐亭老人袁翁焕仙夫子(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即其传法高第),鉴于当时之世道日下,人心迷乱,邪说横流,相互诋斥攻伐,是非真宗难明,故不得已而出世维摩精舍,为辟邪说、演上乘而大声疾呼之鸿篇巨著。包括《黄叶闲谭》、《榴窗随判》、《中庸胜唱》、《灵岩语屑》、《酬语》),乃袁翁焕仙夫子口授、笔录,由门人弟子南怀瑾先生、徐剑秋先生、杨光岱先生等诸大德亲身结集汇编而成。此为第一卷。

作者简介

袁焕仙(1887-1966)居士,是民国时代四川的宗门大德,他在成都都设立“维摩精舍”,聚众讲学修禅,度化一方,四众共仰。他门下弟子众多,各有成就。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民国政府播迁台湾后,首在台湾讲《楞严经》,聚众讲学弘法,创立老古文化公司,出版佛教典籍的南怀瑾居士,就是袁焕仙老居士座下的上首弟子。
李自申,生于1921年,四川盐亭人。1947年师从国学大师袁焕仙先生,为南怀瑾之师弟。1956年被划为“胡风反革命集团”同情分子,下放强制劳改。1980年沉冤昭雪后,以家庭私塾、佛学社讲学等方式讲课,积极宣扬国学及中国传统文化。弟子上千,远迄欧美,近及海内数十省市及港台,问道之士不绝于途。先后阐述焕仙夫子之《中庸胜唱》、《黄叶闲谭》等百余讲;捐印《维摩精舍丛书》一函、《维摩精舍丛书》二函。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书籍目录

鹽亭袁翁焕仙夫子事跡概述
維摩精舍簡介
都序
[都序]研讀釋義
告读者
檣窗隨判
黄葉閒譚
中南胜唱
靈巖語屑
酬語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三講
统說莊子·齊物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维摩精舍丛书集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9条)

 
 

  •   维摩精舍 必修经典!
  •   一直想买,这是一本繁体字竖版的书籍,质量很好,内容包括榴窗随判
    黄叶闲谈
    中庸胜唱
    灵岩语屑
    外还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讲,统说庄子齐物论,很好很感谢
  •   实乃禅门之幸,得见袁老夫子真髓,南怀瑾等诸禅大德风采。诸位佛友当细心阅之,可谓明心见性之法眼,验证之指南,感恩,顶礼。
  •   半文言加方言,读起来虽然有点吃力,但袁老先生的风采相当让人神往。非常耐读的禅宗宝典。推荐参禅有入处的人看。
  •   这本书是袁焕仙和南怀瑾的作品,非常好,就是没有注释,本人功力浅薄,读起来很吃力。
  •   大德妙音,膜拜!
  •   近代大德的作品集,值得收藏
  •   值得用心细看思考的好书,感谢袁师门下整理出版。硬壳精装,正文黑体比较大,繁体竖排
  •   大师的师傅如何说……。
  •   值得多年研读的经典,对佛道都有帮助。
  •   且不看书中内容,就装帧看,非常殊胜精美,书中字体虽是竖排,可是很大,阅读起来也不吃力。非常好,值得购买
  •   静得下心来才能读得这本书啊
  •   现在感觉对经典进行评价就是对经典的亵渎,对前辈的蔑视。可以这样说,没看这样的经典,自己都是毕恭毕敬,不忍促读
  •   书很好,就是印刷的版式讨厌,字排得太满了
  •   看了好长时间了,终于便宜了就买了,为什么,因为喜欢
  •   在所有买的书中,这本书是最满意的。
  •   其实只有一本书,图片却显示4本,标价离谱。
  •   有老版,买新版主要是用来收藏的,可供以后反复的看
  •   悟理
  •   甚好甚好!
  •   非常好的书,每次阅读都有不同感受。
  •   没想到真的有这本书,看得我眼睛都亮了,这真的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书啊!没想到会印刷出版,感谢将这本书出版的人。
  •   收藏,书的质量好。
  •   繁体竖排,很好 内容就不用说了。
  •   这么好的书,咋刚买了就没货了呢?啥时再到货?
  •   此书刚入手,南大师就往生了,想来必是缘分成熟所致,必当细细研读,以报四恩
  •   竖列排版,看起来有点累,内容不错,文言文部分需要细读,这本是总纲,应结合系列的其他几本观看。
  •      《维摩精舍丛书》是盐亭老人袁焕仙先生的唯一著作。袁先生生于1887年,逝于1966年,对照一下中国近代史,可称得上是“生于忧患,死于忧患。”先生“少有逸才、倜傥不羁、健谈论”壮岁从军,奋志边疆。中年锐志心宗,散财忘躯,遍参丛林,发明大事。于1943年于蜀中筹建维摩精舍,举扬宗乘,圆通三教。行诸禅七,接引十方,弟子法脉,流布四海。后由门人弟子收集成《维摩精舍丛书》以为流传。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印制不多。
       九十年代,南怀瑾先生的书在大陆发行,风靡巷闾,也由此知道了南先生的老师袁焕仙先生的名字和《维摩精舍丛书》,但大陆一直没正式出版。
       《维摩精舍丛书》台湾版的我没见过,大陆这边,有中国书店1988年出版的影印版,有幸见到,(当年看个不亦乐乎,写过一点文字,留在这里:http://hi.baidu.com/cytzr/item/6bd36510a27681433b176e69 和http://hi.baidu.com/cytzr/item/56b9ac0fdf7cdcc22f4c6b69)导致此书一直长借不还,呵呵。
        后来,有套简体字横版印刷的《维摩精舍丛书》,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在1997年出版的,印刷粗糙,不忍细读。
        如今知道《维摩精舍丛书》又出版了,当即订了一本。书到手后,很是欣喜。首先,印制精良,宝蓝色封面,金色扉页,正文纸张很白细,竖版繁体,正文字号很大,看着就舒服!其次,内容全,包括了《维摩精舍丛书》一册、二册的全部内容。书前又增加了《袁焕仙夫子事迹概述》与《维摩精舍简介》《《都序》研读释义》三篇文章。所憾者,若是能把原来木刻版的谢无量先生的亲笔题签也复制过来就更完美了。
        重读《维摩精舍丛书》,感叹袁先生的音翻海浪,语吐珠圆。儒释道三家在他那里平等相通,毫无挂碍,这是以内在证悟做基础的现量境上的通透直指,而不是文字言辞的含糊圆滑。不似一干管见信徒,依文解义,妄自短长,把横贯古今,包容心物,泯却人我,法尔如是的大道公理,缩水成自己的“正法、正派”,于“诸法无我,诸行无常”的佛祖心印何曾梦见!可以说,凡是“正法、嫡传”等字样充斥的地方,就是是非人我泛滥的灾区。
        话扯远了,在回来的时候,还要说一件关于这版书的事。当年维摩精舍里,有一人不该被遗忘,即是贾题韬先生。贾先生于道家、唯识、藏密都有心得,然悉归禅宗,独标不二。八十年代,受邀于北京佛学院开讲《论开悟》,凡二十讲,轰动京华佛教界。至今,贾先生的《坛经讲座》在我看过的讲解六祖坛经著作中还没有比得上的。
       按《巴蜀禅灯录》里的说法:“袁焕仙翁与傅真吴翁、贾题韬等先生激扬禅宗日久,因合作创建维摩精舍。袁主法部,傅主才部,贾主学部。终因经费不足,内部意见不一而反刍议而已。”“意见不一”者语焉不明,实际原因恐怕在这---“听说贾老认为袁焕仙先生只得解悟,未真证悟。而以冬瓜印子随便印证人,后来因此分道扬镳。我问过贾老袁焕仙如何,赞叹说:“他倒是很有‘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的英雄气概哩。”这段话出自陈兵先生的文章,收在《自在之行》里。
       对此事,冯学成先生的文章里也有透露,言及袁先生与吴梦龄先生有分歧:“几年后我问贾老,贾老说“你明白我为什么会离开维摩精舍了吧,他俩是为悟后修与不修有分歧而搞翻脸的。袁先生是吴先生引进入而且印可的,说实话,若说禅宗,袁先生比吴先生透彻得多,吴先生只是一位本分的学者,尽管后来好禅,却只是学者禅,不是真参实悟类的。袁先生是豪杰型的,敢破敢立,哪怕是师生之间。只不过没有必要多年互不搭理,意气难化啊——你说这里是应修还是不修?我也是在这上面不敢苟同而避之的啊!”原本欲为尊者讳而欲避谈这些事,但近来有一些年轻人不明其中的因缘,对贾老总有微词,我只好道出其中的缘由。”(见冯学成《贾老身边的一些事》)
       总而言之,这都是当仁不让于师的法义之争,惟见性情,不属私心。贾题韬先生在后来的讲课中多有引用袁先生的事迹为例,赞叹溢于言表。南怀瑾先生在1991年回复王雷泉的口信中提及国内若出禅宗典籍,如能请贾题韬老先生顾问,质量才能有保证。南先生送贾老先生的诗云:残棋结局待谁收,千古高人失此筹。我亦旁观袖手客,两难一可便归休。(见《贾题韬讲般若》)惺惺之情满纸。
        宋大慧宗杲痛斥曹洞宗的“只管打坐,静默玄照”的禅法,喻为“默照邪禅”,而曹洞宗的领袖宏智正觉少有反击,临终反以后事相托,后宗杲师作《真赞》颂之曰:“烹佛烹祖大炉韝,煅凡煅圣恶钳鎚。起曹洞於已坠之际,针膏肓於必死之时。善说法要,冈涉离微。不起于座,而变荆棘林为梵释龙天之宫而无作无为。神澄定灵,雪顶庞眉。良工幻出兮,不许僧繇知。虚堂张挂兮,梁宝公犹迷。个是天童老古锥,妙喜知音更有谁。”祖师风范,可见一斑。
        然而,新版的《维摩精舍丛书》里,前言《袁焕仙夫子事迹》不载贾题韬先生,后文《维摩精舍简介》里从发起人到门人弟子共列举的一百多位人名,唯独不见贾题韬三字,此为何也?
       ......我宁愿相信这是一个疏漏。
  •   1.http://hi.baidu.com/cytzr/item/6bd36510a27681433b176e69 2.http://hi.baidu.com/cytzr/item/56b9ac0fdf7cdcc22f4c6b69
    已删除
  •   呵呵,我试了试,没删啊,你得把前面的(1.)删除,就可以了。
  •   恩 没有错删了 你自己可以看到 你让再让一个人试一下就知道了
  •   这是两篇文字,你单独输入http://hi.baidu.com/cytzr/item/6bd36510a27681433b176e69或者http://hi.baidu.com/cytzr/item/56b9ac0fdf7cdcc22f4c6b69 试试
  •   看到了 感谢!
  •   当今世人知道袁焕仙先生和"维摩精舍"的名字,恐怕主要是其弟子南怀瑾的功劳吧,未知先生以为幸否?
    九十年代初,复旦大学出版社率先出版南怀瑾先生的系列著作,由是在大陆掀起一阵"国学热",南先生学问博通诸子,语言风趣幽默,然作风平实,不尚玄怪.所有这些都让被"气功风"."特异功能"风吹得迷迷糊糊地人们眼前一亮,大有如梦方醒,再遇高人之感.
    南先生著作以佛学居多,也自称一身学问与造诣归于禅修,这又促进了大陆的"禅学热",多个出版社或明或暗地争相出版南先生的书,赚了不少钱.南先生在书中提到自己的传法恩师是四川袁焕仙居士,人们才知道袁先生和他主创的"维摩精舍"......
    即使在佛学界袁先生的知名度也不高,南怀瑾书中多次提及袁先生的唯一著作是<<维摩精舍丛书>>,可奇怪地是国内各个出版社一直不出版这本书,让我们曾望眼欲穿.魂牵梦绕......后来一个朋友去北京,在中国书店营业部发现一本<<维摩精舍丛书>>,带了回来.书是精装,木刻版影印,扉页有袁先生像,蜀籍名人谢无量题签,1988年出版,只印了三千册!书为繁体,还夹杂很多异体字,朋友实在难以通读,便借给了我,我抱着<<辞海>>和<<康熙字典>>边查边看,兴奋得不亦乐乎......
    袁先生真是具眼高人,我最喜读其<<榴窗随判>>,一派大师风范,门庭高峻.说一不二,举手不留情,脱口见本心.每曾合书感叹,此等大德为何长时间淹没无闻?
    这个疑问在后来看<<太虚法师年谱>>时晃有所解.在印顺法师著的这本书中,清楚的记有如下文字----"比年,(应是1943年)袁焕仙以禅风耸动川西,集其语为维摩精舍丛书.或以贻大师,大师略评数语,有'掷付侍者''两样畜生''一般假名''一场败阙'诸语.盖恶其狂嚣,轻而勿与.致引起其徒辈林梅坡.寒涵等之老羞成怒,跳踉狂呼!"太虚法师为一代爱国高僧,当时公推佛教领袖,他不认可袁先生,自然,袁先生的影响就难出蜀地了......
    <<巴蜀禅灯录>>之<<近现代人物>>章有"袁焕仙居士"条目,略记先生生平.先生早年从政,曾任二十军夔关监督及军法处长,解放后留在大陆,虽然传闻与朱德有交情,恐怕日子也不会好过吧.书中只记到1947年,先生曾赴台湾讲学,再以后,就是"1966年,文革初起,居士溘然而逝,寿80".
    再无它言.
  •   太虚的评语,恐不当作此解。又闻太虚袁焕仙另有书信往来,故两人关系当不错。且袁公乃虚云大和尚印可者,虚云乃禅宗一代巨擘,其印可岂不如太虚大和尚?南怀瑾有言:我若讲禅宗,门前草深三尺!可知当世宏禅之难。当今之世,或将佛学作学术探研而不讲实证,或流入外道而标榜神通,或虽出家而不守清规,袁公法脉不见重,不也很正常吗?
  •   太虚与维摩精舍丛书
    (摘自《维摩精舍丛书第二函 东方学术界之函讨》)
    抗战初结声中东方学术界之函讨
    成都傅养恬辑
    引言
    引曰:民国三十四年七月二十日,成都佛化新闻社,载释太虚语其侍者赞维摩精舍丛书云云,义近支离,语多闪烁。时宾众云集,都各诧之。冀采至言,乐闻新义。于是共推林先生梅坡,吕先生寒潭,暨养恬等,修函致候。近奉太虚法师命其书记,于答寒涵信中转示云云。紬绎再四,甚可味也。窃谓振聋发聩,必待黄钟大考之声。涤旧维新,更须能仁一音之转。盖正论不申,邪说横行,此世界之所以日寻兵革者也。乃者天河敛甲,牧野休兵,是以武功而轨人心于一,强力而趋众议于同。虽奠一时之小康,非勰永久之太平。倘习焉不察,或察而不精,祸必更始,害尤滋烈。何也?盖未探得根本真实矣。根本真实者,正论也。然则是论也,必依何正?曰:明自本心,见自本性,而论斯正也。不然,物欲交逞,人我竞争,至理衒于诡说,秽德必累胜行。天下恶能翕然同风,社会于焉失驭矣。维摩精舍丛书新诞于世,社会人士多未普闻。月前养恬得初读焉,乃盐亭老人袁焕仙先生平时提持之语,而门弟子所共辑者。私意是辑也,妙叶圆通,雅该孔老,申正论,明是非,正人心,判泾渭,厚风俗,勰万有之和,极人伦之至,明心捷径,见性坦程,诚今社会仅有之说也。忽读上赞,心窃异之。意者法师或有至论,而餍我侪欲壑者欤?众命申候,故欣启请。羁迟至今,乃奉覆章。回环读竟,不禁莞尔。养恬固已嗒焉而自息矣。日前林先生梅坡,吕先生寒潭,又以再致太虚法师函语先后见示,读竟,叹曰:希有哉,至论也。初慊多事,固搁置之。既曰,理以究而明,德因激乃大,于抗战初结,新猷始基之今日,诸方硕德都吝金玉,而是书也独见于时,实开正论,风国人,而及世界之第一声也。若曰启发后来,诱掖初机,抑亦苦海航、迷津筏者欤。爰检各篇,叙其颠末,飨我同仁,敬闻大雅。
    一、释太虚维摩精舍丛书赞
    袁君以维摩精舍丛书托许君呈太虚老人求批判。老人粲然曰:“装印精良,大是不易。”掷向侍者。侍者忍俊不禁曰:“实际地理,那来这些。佛事门头,聊备一格。”继而略一翻阅,曰:“转解转坚,攻入中坚。转辩转渊,深澈底渊。”又曰:“逐人逐物,两样畜生。呼狮呼驴,一般假名。”又曰:“摸着向上关棙,当人直明自心。一大群的恶口,都入地狱如箭。”又曰:“唤甚么作心,为甚么要明?本明何用明,不明何自明?”老人粲然曰:“侍者一场败阙。”
    (养恬曰:是赞也,自云袁君托许君呈老人求批判。而此“呈”字,甚可味矣。且词语何等亲切,身份何等气派。而袁君不书名,许君不书字者,何欤?至词语工拙,义理通塞,则又一事也。初谓奸人捭阖,必非虚法师意。又维摩精舍同人,深感口头道德,纸上文章,概属空拳捏怪,无益于人,有损于己,以故内勤自修,外不问人。诸方伟论报章,或亦间读,而佛化新闻,自本舍成立以来,都未订阅。突该社以函,内贮时方医书一册,此赞语一纸,外书“维摩精舍亲启”六字。同人拆阅之,莞尔而笑曰:“无聊,无聊。殆无赖辈逞奸,市狯者弄诡,将以坐视吾人之肥瘠也。”故搁置。既而众议曰:“虚法师大德也,或独出手眼,而别行一路,其有至论以饱我侪,兼及示众者邪?苟奸人构祸,一书之质,泾渭判矣。”于是而有下函。)
    二、林梅坡吕寒潭傅养恬致释太虚书
    太虚法师法右。顷阅佛化新闻七月二十号载维摩精舍丛书赞一则,涉及法师,不识所载是否事实?苟无其事,敬请即时更正为盼。若有其事,则希广抒宏论。正法攸关,务望慈悲速覆为祷。林梅坡、吕寒潭、傅养恬同拜。三十四年八月五日。
    (养恬曰:此信发已,八月二十日,寒涵先生乃于林先生梅坡寓邸而转下纸。)
    三、释太虚语其书记覆寒涵信转覆林梅坡吕寒潭傅养恬语
    寒涵居士转林梅坡吕寒潭傅养恬居士同鉴。太虚大师接居士等函,口述,令笔答于下:“四月前,老衲于渝寓时,会有许君携赠维摩精舍丛书请阅正。病中不甚看书,叹装印精良,付侍者放外间。闻览之皆赞咏欢诵。登报之赞,当由此出。顷观报载,语虽闪烁,其确为赞辞,难逃明眼。君等如果惊疑,正好作一个话头参究之也。”书记录。八月十二日。
    (养恬曰:斯函阅已,不禁莞尔。彼时固已嗒焉而自息矣。且驰驱两校,教务羁劳,即不嗒焉而自息亦不可得矣。于是默之。林先生梅坡,吕先生寒潭,有下之二函焉。)
    四、中江林梅坡先生致释太虚函
    太虚法师法席。寒涵转到吾师法语,捧读再四,益知菩萨行化,动定皆激于天泽,顺逆悉本诸慈仁。梅坡武夫也,然亦尝侍于大人君子,故知吾师爱人之至,不觉忘情之深。不敢忘,不敢忘。然五浊恶世众生,极难调伏。龙象蹴蹋,独脱群伦者,固不乏人。要多靡靡承虚之士,波波渐进之流,若一味以大斧行之,则我佛虚言十二部教矣。师持躬有令德,抵老尤勤宏化,而于改善僧伽制度等议,事虽未集,文彩已彰。此梅坡心所内仪,神所外向,口所欣诵而尽力不能诵出者也。每自忖曰:今之士夫,佩敬吾师者,梅坡虽不居前,实亦未敢或后。非私也,盖重师即所以重众生,而重三世诸佛一切贤圣者也。而师于维摩精舍丛书一赞,及寒涵转到一函,有三过患焉,不敢不告。其运大斧邪?其不自知邪?愿师开听。此梅坡素心所激,倘认为舞文弄墨,肆口工心,不但显非梅坡意,而师亦自伤其大也。如何,闻仁者能受尽言,今举如次:
    一律己过患。师僧伽也,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凡所有需,皆众生血汗所得,而给之养之。语曰:食人食者事人事。即在平人犹以此律,况所谓僧伽如师者欤?此行者所以重报四恩也。而报恩之切,又莫切于辟邪说,续慧命。故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永嘉觉曰:有疑不决直须争。读维摩精舍赞语,及寒涵转到法语,都云置案未阅,即赞装璜。噫,师果何勤哉!鄙意凡有新著到师案头,义当细阅深镂,是者褒之,非者贬之,所以正人心,辟邪说,续慧命,而报四恩也。今兹搁案不阅,非勤也,惰矣。吾师或耄也,惑矣。乃者邪说横行,四生无所执持,即在贤明,犹悲丝路。所以天下昏昏,二十年间两兴巨战者,是非失经也,大道不明也。狡焉思启,而侵并而肆虐者,于是乎纷然而兴矣。讵有他哉?正论不申,万有之一行未轨矣。梅坡私阅维摩精舍丛书,乃盐亭老人袁焕仙先生平昔提持,门弟子共辑。谓为文失雅驯,艺欠工专或可也。然其言显,其义幽,明是非,正风俗,轨人心,燃千圣之心灯,续四生之慧命,诚孟荀不足以臻其至,程朱不足以趣其玄,今社会仅有之说也。鄙意吾师阅后,必如舒州投子,燃香遥拜曰:西川古佛出世。何也?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孰意今不如古,而师竟搁案未阅邪?若曰是集也,理鄙义邪,自当大辟特正,不令窃符矫命,鱼目比珠,使天下后世的然知向,翕焉归雅。此师之责,亦师之武也。而乃搁而不阅,非君子大人及梅坡等心运所及矣。维摩精舍丛书不求人赞,不拒人评,此梅坡所深知。许君者,不知何许人也,独以此书求师批正。师来教亦云不知许君何人。然许君者,以梅坡度之,古之君子,今之英士也。何也?能以此书值大雅,别缁素,抑亦厚爱国家社会,而重圣道者也。师乃搁而不阅不答,不但显失己位,而亦违许君之请也。然师亦知乎佛不违众生之愿者乎?来教云:细阅赞语,却非诽词。是师已自认为赞也。不阅而赞,非诬即诳。若曰门弟子偶戏为之,则师之门风不谨,郎当行法,又误却人家子弟也。若曰行大斧,则不普也。统如上说,不阅曰偷,不正曰邪,妄赞曰诞,违许君之请曰狭,不谨门风曰惰。师乎师乎,偷也,邪也,诞也,狭也,惰也。所谓报四恩而自律者又何也?如此末世,享大名得大俸而如师者,且云云,夫复何言。此世风之偷,梅坡私谓师之律己过患也。
    二接人过患。礼尚往来,物犹奇响。君子涉世,以身为绳。记曰:笃躬而天下平。是接人以礼,无论乎君子小人也,物且云然。梅坡养恬寒潭等上周共致一函,自谓此心勤也,词语谨也,为法重也。好在此函尚在吾师案右,倘破时一阅,自然洞了,无容赘及。此书师不答可也。既答,且为书记握管,尾署师名太虚二字,一不费钱,而不费事,三不费力,又何不可也。而乃以书记名,于寒涵信中揉杂示之。噫,师亦太尊贵生矣!丁时舍间略有宾客,傅吕两先生皆学纯植厚而无动容。不学如梅坡者,心焉慊之。座中有客忽大骂曰:“太虚无礼!”众诧。客曰:“释迦,佛也,不舍众生。大禹,圣也,犹拜昌言。文殊,智也,不轻末学。彼何如人哉,如是高抗。况傅先生者,历司最高学府教铎,生徒遍国,著述逾伦。而吕先生清流蚤誉,有政在民。即阁下(指梅坡)者,亦班在将领之末,抗战新归者也。彼犹如是狎侮,我此庶众何缘契法。此毁灭圣道、无行比丘也。”梅坡当以手约之曰:“止。止。无躁。无躁。此大匠运刀斧耳。”虽然,崖岸过高,毁尤者众。师僧伽也,彼既毁法,何缘得法。既不得法,长劫沈沦,永没生死。是仁者杀彼慧命也。杀人生命理且论偿,杀人慧命偿当何论?况生命则历尘沙而莫数,慧命亘古今而一灵独存者欤。此君子所有为法惧矣。统上,虽些些一事,以此及余,此梅坡私计师之接人过患也。
    三沛法过患。来教云,前赞梅坡等既惊疑,可作为话头参云云。噫,师耄也。前函尚在,从首及末,实无惊疑二字。又梅坡等自问,此心尚不可得,彼惊彼疑,依何而建?我既未建,师依何法,而知我建?若曰师建,师自师建,何关于我?若曰师我不二,然则我食师饱,讵理事乎哉?若曰寒涵信中有之,果尔,惊疑者寒涵也,何关于我?若曰寒涵恐我等惊疑,寒涵非我,何知我建?师居然以此两字,横加梅坡等分上,是无的而放矢,不但大乖师明,亦伤师厚。且梅坡等分上,一切头衔都安立不著也。又师究以何者为话,何者为头乎?盖未参话头前无话头,既参话头后无话头,正参话头时无话头。请师道一句看,彼话头者,究何居乎?梅坡知师的道不得此一句也。若道得,亦祗口里滑油油的,知见上作活计耳,况道不得邪。又梅坡等揭忱掬敬,求师大放宏论者,批评维摩精舍丛书耳。前函尚在,谁在向师要请话头非话头。师于此书,批判可也,不批判可也,誉之毁之,乃至拭案覆甕,更无不可也。而乃问东答西,语困支离,为师为人,风世章后,皆不可矣。又师或谓学佛者,成佛者,为人者必参话头,乃能跻及邪?然则释迦四十九年,只合说一狗子无佛性,或东山水上行的话头,不合昌言十二分教矣。且我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谬矣。何也?未参狗子无佛性,或东山水上行等话头矣。可乎,可乎?又,师或谓宗下人必须参话头乃能臻至邪?然则达磨不云放汝三顿棒,六祖未参西方日出卯,是二大人者,亦不得言吾家宗祖矣。又可乎,可乎?若可,然则师之一领袈裟,众称为达磨儿孙者,谬矣。统此,语不知顺逆,机不识浅深,梅坡因又私许曰:师之沛法过患也。
    统上种说,皆梅坡内激素心,外勤大法,兼爱及师,肺肝之言,千万望师,把善恶是非等法,人我贡高等情,抛向他方,贬在殊土,降心平气,刻实搜检。如检得过在,知得落处,吾师不必问人,自合开口大笑矣。如检不得过在,知不得落处,那么,吾师吾师,实师显陷梅坡,妄讥僧伽,轻侮大德,远大人,入地狱等等大祸。凡师上所犯过,皆梅坡尽犯,抑亦虚费梅坡如许盐酱矣。再,菩萨兴无缘之慈,众生有同情之感,师宏法多年,究于生死二字有无把握?如有,恭喜贺喜,大事了毕,上犯种过,悉是慈悲,悉属菩提。如无,正好把梅坡此函,朝参夕究,不必经,不必论,不必禅,不必道,更不必上下左右,一切支吾,一朝识尽工忘,瓜熟蒂落,发明大事,乃知个事本自现成,真实不虚也。苟或有疑,梅坡住省陕西街一百二十六号,师一函询,定即剖陈。如函所不能及,笔所不能书,师或俨然赐驾成都,梅坡虽至愚不肖,亦当竭力过从,掬诚供奉。但来书不署师名盖章,复以书记名义,或门弟子头衔,倨而行之,不但不答,当亦如师故套,搁案不阅矣。因风布意,不尽区区。后学林梅坡百拜。三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
    五、华阳吕寒潭先生致释太虚函
    太虚法师法席。由寒涵转到法语,捧读回环,令人百感。师功在圣教,名在国家,谁敢不敬。况抵老犹不忘众生,顺逆都关乎慈爱,此尤寒潭心所至佩者矣。前之赞,此之函,游戏也。大君子于百忙中,破时与吾曹闲磕牙耳。林先生梅坡上函,寒潭亦略参微意。然亦有二因。一,抱桥柱洗脚,恐老人有颠越也。二,要此话大行,博老人一破颜也。师见之,计必拍案大笑曰:孺子其趵跳哉!再,梅坡养恬及寒潭等皆皈依佛源先师,祗以晤教缘悭,未得一见师面,为慊慊耳。大作的侍者或门弟子所为,必非师意,观来书词语,都可了知。不过师年过高,慈心过普,爱儿过切,不知不觉遂兴舐犊之私。事发后,乃为其弥缝耳。然少年喜事固亦人情,盖初生之犊不畏虎,非不畏也,不知也。此后务望吾师严束若辈,力持禁戒,切实用功,不得招摇惊外。国家正多事,大法之不绝者如缕。若辈苟有成就,时节到来,不患不出人头地,而大沛如来法雨也。不然,师老矣,从此多事矣。耑此掬诚,敬候少病少恼。后学吕寒潭百拜。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八日。
    尾声
    (养恬曰:古德云:万法本闲,为人自闹。此些些一事耳,而津津,而谆谆,而詹詹者何欤?得无逞词肆笔,将以希世而自鸣者欤?曰:否否。若亦知乎为人自闹,而亦万法本闲者乎?若知,其庶几乎可与言申正论也。若不知,吾其逞辞肆笔,希世而自鸣者矣。然则是篇之辑也,果何居乎?虚法师固已先乎其言曰:难逃明眼。
    东方学术界之函讨终
  •   然而,新版的《维摩精舍丛书》里,前言《袁焕仙夫子事迹》不载贾题韬先生,后文《维摩精舍简介》里从发起人到门人弟子共列举的一百多位人名,唯独不见贾题韬三字,此为何也?
    ————————————————————————
    1988年,贾老见成都禅宗的学修氛围渐浓,提议办一个“四川禅学研究会”,参与筹办的自然有维摩精舍的诸位老人,还有四川大学的陈兵,四川社科院的谭继和,四川教育学院的龙晦,还有省市党校的一些教授。当时李自申、邓岳高提议恢复维摩精舍——他们已经与南老联系上了,贾老不太同意,说:“如今是什么时代了?维摩精舍这个牌子政府会批吗?如今一个居士林都批不下来。得好好了解政府的宗教政策,不要去谋办不了的事”。李绪恢、杨光岱二老原亦欲恢复维摩精舍,见贾老说明缘由,也赞成了贾老之说。而李自申和邓岳高则保留意见。下来贾老对我还说:“干事要跟上时代,那些教授们都与维摩精舍没有关系,太宗教化会把他们吓跑了,何况南怀瑾在台湾也没有用这块牌子啊!”贾老是四川省佛协的副会长、副秘书长,其三女婿赵立民当时也在省佛协仼职,对宗教政策非常熟悉,所以贾老才有此考虑。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这些老人经过了“反右”和“文革”的痛苦经历,尚心有余悸,当时虽己开放十年,却又处在大震动的非常时刻,哪有今天这么宽松?这就是今天年轻人所难以理解的了。而李自申老人心中只有维摩精舍,而从不考虑其它,其对袁翁之忠可佩,但实欠圆融。日后与贾老的那些不愉快的事皆因此而起,贾老到最后也不知其中的蹊跷——他的心从未放在这个事上。而李自申老人则在这个事上纠着不放,弄出许多是非来,错失了当时成都建立禅宗道场的大好时机,这是李自申老人最终自已也莫名其妙的,业力不可思议啊!
    ——摘自《贾老身边的一些事——记念贾题韬老师诞辰100周年(二)》
  •   是非功过。自有后来人。作为学子。当把时间放在如何将学问光大之事。中国的历史。就是一笔烂帐。研究这个。没价值
  •   过去的人。为一个学术的观点可以翻脸成仇人。甚至永不相见。不代表他们真有仇。无非还是学术观点。有时间多看看书。天下熙熙皆为名利。象是假的。学问才是真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