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潘裕民  页数:269  

前言

  2012年暑期一个炎热的下午,我收到潘裕民老师的短信,让我为他的书稿写个序。书稿的题目很吸引我,但是说起写序我犹豫了。我一时想不好,以怎样的角度和身份切入。潘老师从事区县教师教育工作已有十多年,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上海的教师教育发生了很大的进步,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书就是潘老师在十年多时间里的积累、思考和作为。潘老师用质朴而又温润的文字,将这些尽数呈诸笔端,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  记得一位画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从事艺术者,每天和艺术的实际性东西接近,年深月久,欣赏水平远远把自己的艺术实践水平抛在百里之后。眼光高了,先是看不起同辈的作品,评头品足,最后连自己的劳作也轻蔑起来,干脆什么也不做……看到潘老师的书稿,我在惭愧自己没有作为的同时,由衷地感慨潘老师思想之鲜活,笔触之尖锐,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潘老师谈及教师教育时,脱开了教科书式的线路,完全站位于理论与实践中介的角度,因应教育转型的现实,由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提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文化自觉”,最后落脚到“为师的境界与追求”,做一个有境界的老师。书稿的线索由历史谈到现实,由理论谈至具体的实践操作,无论是对研究人员,还是对一线的中小学教师都是有启发的。  ……

内容概要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立足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结合上海教育转型的背景和区域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阅读、教师继续教育和教育思考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给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不仅有理论引领,还有诸多教师教育和教师成长的成功案例做支撑。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理性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师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对当下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潘裕民,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黄浦区教师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当过中小学教师、校长,并曾在高校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教师教育、基础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在《中国教育报》《中小学教师培训》《教育发展研究》《上海教育》《上海教育科研》等省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百余篇,已出版《中国传统文化概要》《宋诗经典解读》《唐宋词的魅力》《校本研修共同体:构想与实践》等著作。有多个项目荣获上海市、区级教育科研成果奖。近几年,开设了多门上海市、区级教师培训课程,应邀在全国各地作教育讲演百余场。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教师专业发展第一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途径与方法一、问题的提出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第二章 “文化自觉”与教师专业发展一、道德自觉二、理论自觉三、专业自觉四、实践自觉五、思维自觉第三章 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专业发展一、“角色定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二、“专业发展”是新课程对教师的核心要求三、读书与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第四章 教师应以教育创新为最高追求一、教育应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二、教育创新是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第五章 教师学习是提升教师发展的重要方式一、教师为什么需要学习二、让学习成为当代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三、教师学习的主要途径第六章 和谐教育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二、教师要关爱学生三、教师要对学生负责四、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第七章 为师的境界与追求一、由“境界”一词所想到的二、做一个有境界的教师第二篇 教师阅读第八章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一、教师读书的当下意义二、读书是世界性的话题三、如何认识和改变教师的阅读现状……第三篇 教师继续教育第四篇 教育思考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2.工程师论——教师的专制与教育的扭曲  “人类灵魂工程师”据说原是斯大林对作家的称呼,后来人们将其移用于教师身上,于是,至少在中国,“人类灵魂工程师”便成了教师特定的称谓。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隐喻包含了十分丰富而复杂的内涵。它表明教师从事的是一个非常崇高的事业,目的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因为只有人才有灵魂,因此教师的职责是“育”人,注重学生的心灵发展,而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和能力。然而,工程师论是一个“混合型隐喻”,将一些互不相容的形象生硬地并置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牵强、不太协调的图像。首先,将教师比喻为“工程师”,反映的是一种工业模式,似乎学生是一块没有生命、任人摆布的钢铁,可以任工程师按照自己的蓝图塑造成产品。而与此同时,“灵魂”这个概念将教师提升到一个神圣的境地,似乎教师是一个万能的上帝,可以按照自己既定的方案塑造学生的精神。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往往漠视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超越性,把学生视为无生命之物而任意改造,在师生关系中表现出专制倾向,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认同者与遵从者。也许,这个隐喻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方式,即将抽象和具象、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人和宇宙合为一体。  从教师自主权考虑,工程师论也隐含着自相矛盾的地方。一方面,它似乎比较重视教师的能动性,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设计塑造学生、改变学生。而另一方面,它又表明教师缺乏必要的自主权。上级对产品通常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工程师只能按照一定的工艺要求、方案和流程操作,不具备教师所应该具有的主动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教师的工作不能完全被规范,必须享有一定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灵魂工程师”的冠名扭曲了教师的形象,自然也扭曲了教育,它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要知道,人类的灵魂不可能是一个机器,让工程师任意修理,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或者改变。而且,教师自己的灵魂由谁去塑造呢?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