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刀之阴面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麦家  页数:237  字数:148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上部中,国民党特工金深水讲述了他在各种敌对的身份之间转换,在各种纠结的情感中盘旋的心路历程,然而,他并不是一个人在刀尖上行走——下部中,另一位神秘人物的登场,将为日本侵略者这场巨大的阴谋作出全部破解。
这位在“刀之阴面”上行走的女侠便是中国共产党的高级特工林婴婴,《刀尖:刀之阴面》以她的口吻讲述了一场最壮烈的爱情,还原了一段半个多世纪前的真实历史。

作者简介

  麦家
  茅盾文学奖得主。
  新智力小说领军人物。
  中国谍战特情文学之父。
  1983年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
  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1986年至今,著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风语》。
  作品多次被影视改编,口碑、票房、收视率节节高攀,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类型文学风向。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外一章

章节摘录

   第一章   01   我本名姓冯,是上海滩上的航运大亨(以前叫漕帮主)冯八金的女儿。父亲原来的名字土得掉渣,叫八斤,当了老板后才改为八金。父亲是铁匠出身,体格强壮,又从小习过武,练了一身本事。作为上海滩上的一代漕帮主,我家曾经家大业大,而这一切都是靠父亲当初拼命打出来的。父亲有三个儿子,他们的名字都是龙啊虎啊马啊的,而给我取的却是一个轻飘飘的名字:点点。父亲给我取这么个名字大概是希望我永远生活在无忧无虑中,不要去闯江湖,不要有负担,不要吃苦受难。如果不来日本鬼子,我想父亲的愿望是一定能实现的。   但是,鬼子来了……   1937年8月13日晚上,我们全家人聚在餐厅吃晚饭,突然听见远处传来隆隆的爆破声,像天幕被炸开一样,整个城市上空都在抖。厨娘刚把菜端上来,就受到爆炸声惊吓,手里盘子打了斜,菜汤溢出来,洒在桌上,她连连向大家道歉。但接连而来的爆炸声掩盖了她的道歉声,我们都没听见,没跟她搭腔。厨娘觉得很无趣,无话找话地说:“这是什么声音啊?是不是打雷啊?”我们都知道,这不是雷声,这是炮弹的轰炸声。我们都不吭声,只有父亲,接着厨娘的话说:“打雷倒好了,就怕上海的天要变了。”母亲因此责怪他说:“让你走你不走,天真要塌了,我看你怎么办,这么大一家子人。”父亲说:“哼,妇人之见,仗还没打你怎么知道我们一定就要输。”母亲说:“邻居都走了。”父亲咳了声说:“你别拿人家来说事,我还没有老糊涂,不会埋汰你们的。”   母亲没敢再说话。   在家里,父亲是享有绝对权威的,只有小弟才敢顶撞他。我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大哥叫一龙,二哥叫二虎,小弟叫小驹——我们都叫他小马驹。小马驹三岁时上街玩,被一个浑蛋裹进大衣里绑走,要父亲拿两根金条去换人。那时父亲还没有后来发达,两根金条比他的命还值钱,他没有去要人,结果让人家发了狠,把小马驹的两只脚板剁了,丢在大街上。后来父亲发达了,金条多得要砌进墙壁里,可小马驹却永远只能像一条虫一样在地上爬。父亲觉得亏欠了他,所以对他宠爱有加。小马驹用两条残废的脚换来了在父亲面前的任性,家里只有他可以不视父亲的脸色行事。其次,就该是我了,因为我是独养女。外人都说我是父亲的掌上明珠,父亲待我比谁都好。可我知道,父亲给我的特权只是可以在两位哥哥面前耍耍小姐脾气,要在他面前撒野,还得趁他高兴。   就是说,我还是要看父亲的脸色行事的。   比如这天晚上,我其实很想站在母亲一边告诉父亲,这场战争我们必定要输的。这不是说我不爱这个国家,我要诅咒她输,而是我要比父亲更了解这个国家和她的敌人——日本佬。父亲那时在上海滩上是无所不能的,包括那些在上海滩上混的日本佬——有些还是蛮有头面的,都对他恭敬有余,称兄喊大,常来找他办事,对他言听计从。他在南京政府里也有朋友,有的位高权重,消息灵通。也许是受了这些人的影响吧,父亲一直对这场战争的输赢抱有幻想。正因如此,在很多有钱有势的人相继离开上海出去躲避战事的时候,父亲却选择留下来。他多次对我们说:“天塌不下来,天塌下来也砸不到我八金头上。”   那是父亲最风光的时候,白道黑道,陆上水上,都有他的势力,洋人国人都把他当个大佬,他有理由自负,更有理由留下来——他拼搏了一辈子,在上海滩上九死一生,才积攒下如此规模的家业,他不想因为我们战败而毁掉这来之不易的一切。但是战争很快击碎了父亲的幻想,鬼子从海上飞来的飞机每天盘旋在我们头顶,丢下成堆的炸弹,让国民党的军队寸步难行,并且每天都有上万人在死去。小小的日租界,靠着一万多日军的坚守,守得岿然不动,坚如磐石。与此同时,鬼子从海上来的援军日益增多,气焰日益嚣张,飞机越发多,大炮越发响了。到了九月份,鬼子援军开始一次次撕开国民党的防线,日本军队随时都可能压上岸,对国民党的军队实行四面夹击。   尽管南京从四川、广西、湖南等地调来大批部队进行顽强抵抗,把撕开的防线一次次用人墙、用惨痛的代价补上、补上、补上……但是这倒霉的一天,终于还是来了!我记得很清楚,报纸上到处写着:1937年11月5日凌晨,趁我们守部调防之际,日本陆军第十军司令柳川平助中将指挥所辖11万人,在海军第四舰队的运送下,分乘155艘运输船,编成三支登陆队,在漕泾、金山嘴、金山卫、金丝娘桥、全公亭东西长约15里的海岸线登陆。天亮后,上海的天空里到处都在飘鬼子成功登陆的传单,我的窗台上也飘落了一张。我拿着传单下楼去找父亲,最后在大门口的廊房里找到他,看见他瞪着布满血丝的眼睛,在朝街上张望。   02   已是初冬,梧桐开始落叶,菊花蔫了,街上一派秋深气败的凋敝景象。偶尔,有人肩扛或手拎着包裹慌乱走过,一副逃难的样子。我把传单交给父亲看,他不看,当即揉了,紧紧捏在手心里。显然,他已经看过这东西了。父亲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国民党的军队顶不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父亲不理我,一脸肃杀地看着落叶在地上翻飞。父亲虽然已经六十多岁,身板看上去还是硬得很,但硬朗里却透着孤独,是一种又冷又硬的味道,尤其是目光,很少正眼视人,看什么总是迅疾地一瞟一睃,冷气十足,傲气逼人。他看我穿得单薄,对我说:“天冷,回去,别受凉了。”   我回去加了衣服,从楼上下来,看见父亲也回来了,一个人在天井里伫立着。我想上去跟他搭话,只见管家气喘吁吁地从外面跑回来向父亲报告说:“完了,老爷,城里的日本佬开始反击,昨天夜里已经渡过苏州河,国民党的军队开始撤退了。”父亲微微一怔,不作任何表示。管家摇着头唉声叹气地说:“哎哟,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要真是过了苏州河,那可是说打过来就要打过来的。”父亲冷冷地斜了他一眼说:“是吗?”管家说:“那当然,鬼子脚上都是长着四个轱辘的,从那边过来,没遮没挡的,能不快吗?就算从金山卫过来,也要不了两天的。啊哟,真不晓得老蒋养的这些烂丘八是吃什么饭的,一百多万人呢,怎么连那么一小撮小鬼子都挡不住?”父亲面如凝霜地盯一眼管家:“你少说一句不会吃亏的。”说罢,转身走了。没走两步,又回过身来给管家丢下一句话:“大少爷和阿牛回来,叫他们马上来见我。”父亲的声音有些沙哑,那沙哑里有新添的沧桑感,却还是含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蛮横味道。   不一会儿,大哥和阿牛哥相继从外面回来,带回来同样的消息:国军开始全线撤退,上海沦陷在即。吃早饭前,父亲在厢房里召集大哥、二哥、阿牛哥开会。二哥迟到了,我去叫他时他还在睡觉。二哥新婚才几个月,婚房里披红挂彩的喜庆气氛还很浓郁,窗户上的大红囍字仍然红彤彤。父亲平时喜欢和大哥与阿牛哥商量事,对二哥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但这次,父亲非要等二哥下楼来才开会。我预感父亲是要同他们说大事情了。   二哥像只猴子一样,蹦蹦跳跳地从楼上下来,看见阿牛在天井里等他,冲上去照着他胸前背后“嗨嗨”地佯抡了几拳。阿牛哥不跟他闹,说:“快去吧,你爹在等你。”二哥伸出头,冲着阿牛,摇头晃脑地说:“桂芝还在等我呢。是在床上,你没这种福气吧。”桂芝是我二嫂。阿牛哥白他一眼说:“不就是个女人嘛,有什么稀罕的。”二哥说:“当然稀罕,人生两大乐事,金榜题名,红袖添香,你懂吗?”此时突然传来父亲冷峻的声音:“老二,进来!”   二哥听了,立时收住声息,理好衣衫,进去了。   二哥就是杨丰懋,想不到吧。杨丰懋是何等角色,大佬的架势,绅士气派,谈吐优雅大方,而眼下的二哥,只是一个整天打打闹闹、胸无大志的愣头青,经常给家里惹是生非。二哥进屋后父亲让我出去,但我没有走远,就在门口。我要偷听他们说什么!我当时是个心里有秘密的人,我很关心父亲要同他们说什么。我听见父亲说:“看来上海沦陷是迟早的事了,日本人的德行你们是知道的,我们必须作好应付事变的准备。俗话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但走了这一大堆家产怎么办?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走的。可该走的还是要走,我想好了,今天就把妇人和孩子都送回乡下去。”顿了顿,又说:“阿牛,这事你负责,马上去通知他们,准备走。”阿牛应了一声出来了。   接着,父亲对二哥说:“老二,你去找一下杜公子,请他给我们搞一张杜老爷子的宝札名片,让阿牛带上,免得路上遇到麻烦。”二哥说:“桂芝也走吗?”父亲严厉地说:“废话,她是男人可以不走!”二哥低声说:“她怀孕了。”父亲说:“那更要走。我再说一遍,妇人和孩子都要走。”我想父亲这会儿的目光一定是死盯着二哥。二哥说:“好,知道了。”父亲说:“知道就好,我就怕你不知道。”接着父亲问大哥:“你的事办得怎么样了?”大哥说:“都办好了,几笔大款子都转到美国花旗银行了。”父亲问:“找谁办的?”大哥说:“罗叔叔。”   罗叔叔是一家报纸的总编,父亲的老朋友。父亲说:“嗯,找老罗办这事你是找对人了。”短暂的沉默后,二哥像是临时想起什么似的,突然说:“爸,我听说罗叔叔可能是共产党。”父亲问:“听谁说的?”二哥说:“杜少爷。”父亲说:“杜少爷说的就要打折扣,他们两人尿不到一个壶里。”二哥“嗯”了一声。父亲又说:“共产党也好,国民党也好,你们都不要去掺和。”大哥说:“嗯,知道。”二哥笑道:“是啊,乱世不从政,顺世不涉黑,这是爸的处世哲学嘛。”父亲说:“你别光在嘴上说,要记在心上。你们看,还有没有其他事?”大哥问:“小妹走不走呢?”父亲说:“怎么不走?当然走。”大哥说:“她要上学的。”父亲说:“沦陷了学校能不能保住还不知道呢,还上学?”   我心想,我才不走呢。   厨房那边飘来一缕缕我熟悉的桂圆煮烂后特有的香气,那是父亲每天早上要喝的桂圆生姜汤散发出来的。我看见徐娘正往这边走来,她是我家的厨娘,是父亲从老家带来的一个远房亲戚,已经跟我们十几年了。我知道徐娘是来叫我们去吃早饭的,我示意她别过来,让我来喊。我推开门进去,通知他们去吃早饭,同时想趁机跟父亲说说我不想走的事。父亲却不给我机会,不准我进门,说:“别进来了,我们马上来,你先去吧。”   但他们并没有“马上来”,我和妈妈、大嫂、二嫂、弟弟小马驹,以及大哥的儿子小龙、女儿小凤,围坐在餐桌前,安静地等着父亲来吃早餐。小马驹有残疾,只能坐在轮椅上,因此公馆内的诸多地方都专门设有轮椅通道。徐娘的怀里抱着年仅一岁的小凤,正在用汤勺喂她稀饭。小家伙不停地将胖嘟嘟的小脸蛋扭到一边去,一双眼睛滴溜溜乱转,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等了好久,父亲总算来了,却没有带着大哥和二哥,只有他一个人。父亲落座后谁也不看,只说了一句:“吃吧。”   妈妈迟疑地问:“他们呢?”父亲依旧没抬头,呷一口汤,一边说:“不用管,他们有事。”我们这才端起碗筷闷声不响地吃饭。不一会儿,父亲抬头看看大家,直接说:“日本佬可能很快就要进城了,我已经作了安排,吃完饭后你们就回屋去,尽快收拾东西,准备走。”妈妈问:“去哪里?”老爷子说:“回老家。女人和孩子都走,徐娘,你和小兰一道去。”小兰是家里的佣人。满桌子的人都愣住了,面面相觑,但谁也不敢开口问什么。父亲又说:“阿牛送你们去,兵荒马乱的,他可以照顾你们。”我看见二嫂张了张嘴,却欲言又止。   我犹豫一会儿,终于说:“爸,我不走。”   他问:“为什么?”   我说:“我要上学的嘛。”   他说:“你没看见街上的人都跑了,谁给你们上课?”   妈妈也说:“上学就不要去想了,这仗打得人心惶惶的,谁还去上学。”   我对妈妈赌气说:“那也不能说走就走,总要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嘛。”   爸爸说:“晚上走,给你一天的准备时间,够了。”   我撒娇说:“不够。爸,过两天走吧,我学校里还有好多事呢。”   爸爸抬起眼皮瞪我一眼说:“你不要名堂多,现在什么事都没有走重要。”我不敢过多地顶撞他,只好僵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妈妈伸手碰碰我,让我快吃。我不理她。妈妈说:“还愣着干什么,快吃,还要做好多事的。”我瞪了妈妈一眼,干脆起身往外走。“你去干什么?”妈妈在我身后喊。我没好气地说:“我去收拾东西,准备走行了吧?”   03   吃完饭,小马驹在天井里“姐、姐”地大声叫我下楼。   我刚走下楼梯,他便神秘地凑到我跟前,对我嬉笑道:“怎么样?姐,你的白马王子听说你要走了很伤心是不是?”我说:“你说什么呀,别信口雌黄。”他说:“姐,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蒙得了爸妈,可蒙不过我。”说完一脸坏相地冲着我笑。我心里正烦着,气呼呼地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嘛。”   他说:“凡是你不想让爸爸妈妈知道的事,我都知道。”   我说:“我知道你就想来套我的话。”   他说:“那你什么都别说,看我知不知道你的秘密。”   我说:“知道就说,少啰唆。我还不知道你的鬼把戏?凡是算命的人都是骗子,什么神机妙算,就是骗人的把戏。”   他说:“听着,你的白马王子是某部电影里的一个人,你敢说不是吗?”   我一下慌了,十分吃惊地望着他,急不择言:“你……怎么知道?”   他一边嘿嘿地笑,一边说:“天上有风,地上有水,鸟儿会唱歌,鱼儿会说话,你说我是怎么知道的?”说着眼神里和面孔上即刻蒙上了一层缥缈的雾气,整个人都变得虚幻起来。   我敲了一下他的脑门说:“又说疯话了!老实交代,你还知道什么?”   他双手合十放到鼻尖上,闭目沉思片刻,睁开眼说:“我还知道你两个小时后会从后门溜出去。”   他怎么知道的?我还没跟任何人说过呢。这下我真是吃惊了。他把脸凑到我跟前,得意地说:“放心去吧,我会替你保密的。”然后,他竟然将轮椅歪侧着在地上转了一个漂亮的弧圈,“哈哈”笑着,滚着轮椅走掉了。   小马驹,我亲爱的小弟,从小被全家人溺爱,又为世人所伤害。他既天真又孤独,既聪明又傲慢,既自卑又自负。他的生活就是在这个家里、轮椅上,但他通过自己的聪明好学,又走到了别人不可及的远处。外人都说他算命算得准极了,刚才我也算是领教了一回。   听母亲说,她怀小马驹时经常做梦看见白云仙鹤,算命先生说她怀的是个武将,将来一定能够顶天立地干大事。没想到,他却自幼给人砍了双脚,成了一个废人。可除了不会走,他什么都比人强,断文、识字、算命、下棋等等,都是一把好手。尤其是算命,几乎出了大名,经常有人慕名而来。报社的罗总编,就是罗叔叔,是最喜欢他的,说他是个通灵的人,并认他当干儿子。我是不信他的,但有时候又觉得他真是有点神,比如他说我的“白马王子”,这是真的,我确实爱着一个人。我不知道小弟是怎么知道的,可他就是这样,虽然出不了门,很多事情他却都知道。   小马驹给人感觉真有点半人半仙,作为人嘛,他没了脚,不会走,不像个正常人,可他又比一般人聪明,学什么都学得快、学得好。他有一间大屋子,以前是父亲习武的地方,在后院,门前有棵树龄几百年的老柞木树。小弟九岁那年,父亲把房间的门槛锯了,让小弟住了进去。从那以后,小弟白天黑夜都待在那间屋子里。屋里有几千册书,他都看过,有的还能整本书背下来。那时候我们家里有个瞎子,是父亲从街上带回来的,因为他救过父亲的命。小弟算命的本事就是从他那儿学的。瞎子带了他两年,有一天突然走了,据说是因为他算到自己如果不走,总有一天会被小弟气死,所以走了。就是说,瞎子带了他两年,算命的本事已在小弟之下,小弟每天看《易经》,对周易八卦那一套东西了如指掌,让瞎子望尘莫及。   我以前不相信小弟有这么神,直到这一天,我这么秘密的事都被他“算”到了,才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我爱的人就是高宽,他当时是我的老师。   ……

编辑推荐

   《刀尖》是作家麦家最新完成的长篇谍战小说,分为上、下两部,本书是作品的下部。   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国党军密码专家白大怡无意中发现了日军对中国实施的一个险恶计划,为揭穿阴谋,他以故意被“暗杀”的方式将秘密传出去,延安、重庆得到消息后,分别启用了潜伏多年的高级特工林婴婴和金深水。在粉碎阴谋的这场战斗中,金深水被林婴婴成功策反加入共产党。   比起前作,《刀尖》做了许多大胆尝试:在结构上,麦家第一次使用双线补充叙事结构,即上、下部中,分别通过男、女主人公两个第一人称的叙述,来写刀的阳面和阴面;   在语言上,麦家舍弃一些闲笔,甚至不再强调文学性,转而追求故事的流畅、易读、好看,使之成为他作品中故事流畅性最强的一部;   在内容上,不再刻意铺陈谍战专业知识,更易为普通人所理解,同时侧重描写那个时代地下党的“战火爱情”,更为现实和残酷。   为写好这部风格独特的作品,麦家从1997年起花了四年收集资料,两年半的时间写作,半年时间修改,于2011年上半年定稿。   关键词:麦家封笔   中国特情文学的句号——麦家八年撰著《刀尖》封笔之作   这些年来,当他的作品以小说、电视剧、电影、舞台剧等多种形式纷呈、畅销、获奖,以至于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类型文化风向时,无论读者、观众还是评论界,都渐渐明白了一个事实:麦家无疑是中国当代谍战特情文学之父。   但是。   “我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或者一年,或者两年。”麦家说。   所以这句话,不仅标志着他将蛰伏修养,蓄谋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新类型回归,也标志着,中国当代的谍战特情文学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   关键词:写了八年   麦家说要休息,却并不意味着他从前有多衔枚疾走,自始至终,他都是一个缓慢的创作者。历数他的代表作《解密》、《暗算》、《风声》、《刀尖》,全都像路上行舟,日进寸功,尤其是这一部封笔之作《刀尖》,他反复修撰改写,耗时八年。   从2003年夏天,神秘的王亚坤夫妇带着《解密》和《暗算》突然到访成都开始,这个原本无缘见天的传奇,就已做好了水落石出的准备。   王氏夫妇给他带去的除了阔别20年的唏嘘和关切,还有“整整一箱的材料”。虽然箱中之物每一份都直陈枢要、缺漏不齐,但丝毫掩盖不住整个事件的暗流汹涌、激烈澎湃。所以八年前的麦家,花了一个下午时间把材料看完,决定将它写出来,只是他自己也没料到,从当初强烈的创作冲动萌发到付梓出版,竟然耗时整整八年。   关键词:真实传奇   当下已经不乏十年磨一剑的各种作品和噱头,如麦家这样的身份,为什么也要花八年来写一个故事?并且写完之后,在成书的前言处,谦虚敬慎地用“写在外面”四个字来强调本书的作者其实已经不再是他?   因为《刀尖》所说的故事,是取材于真实事件的。为了力求全角度还原这段历史,除了大量的取证和修撰,他还需要争得王亚坤夫妇的认可。而这一关并不好过。   2003年11月,麦家完成了第一稿,取名《两个老牌特务的底牌》,但王氏夫妇并不满意,认为不够真实。单为“真实”两个字,接下来的四年时间,一方面麦家不断地大篇幅修改,另一方面王氏夫妇东奔西走,四处搜集更多的资料和档案,供他参用。   2008年,麦家索性推倒重来,根据庞大的材料和浩繁的档案,重新开始创作第二稿,一直到11月份才完稿,取名《刀尖上行走》。在创作和出版《风声》、《风语》期间,他根据王氏夫妇和有关审读机构的要求,又对作品做了多达数十次的局部修改,终获对外刊发。   2011年,根据出版编辑的意见,他再一次重头梳理补充,将作品更名《刀尖》。由磨铁图书文治品牌出版。至此,无论是王亚坤夫妇在其中的作用,还是所有提供与此事件相关材料和档案的部门和个人,都与这部作品的面世休戚相关。可说是整个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关键词:口语化叙述   也是为了强调真实。麦家首次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全文口语化处理,以确保这是他迄今为止节奏最快,最易读的一个故事。在外观上一改他此前作品字斟句酌的行文风格,全文悬念迭出,故事流畅,环环相扣。   针对一部分文学界专家的质疑,他的理解是:类型小说就是要好看、易读、把故事讲清楚。无疑,《刀尖》做到了这三点。   关键词:向沉默英雄致敬   为什么麦家在这部作品里如此重视易读性?   归结到底,这是为了“向沉默的英雄致敬!”   只有易读的小说,才能让更多的人读懂,才能把这个传奇故事流传出去,才能让这段历史中最沉默的英雄,最残酷的爱情得见天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但他们并不是全都有名节声誉。因为在历史的暗角,总有一些为了理想和正义不惜将自己置于最黑暗之地的英雄,他们知道自己的牺牲将无人问津,即使是多年以后《刀尖》这样的作品,也只在写他们的影子。   他们的故事永远比书更感人,他们的付出永远比人们以为的要彻底,所以麦家或许更愿意记录一段真实的故事,而不是只执着于文学意义上的突破。因此,《刀尖》这部小说,可能是他在终结谍战特情题材的历史时刻,返璞归真的一次努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刀尖:刀之阴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3条)

 
 

  •   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国党军密码专家白大怡无意中发现了日军对中国实施的一个险恶计划,为揭穿阴谋,他以故意被“暗杀”的方式将秘密传出去,延安、重庆得到消息后,分别启用了潜伏多年的高级特工林婴婴和金深水。在粉碎阴谋的这场战斗中,金深水被林婴婴成功策反加入共产党。  比起前作,麦家在《刀尖》做了许多大胆尝试:在结构上,麦家第一次使用双线补充叙事结构,即上、下部中,分别通过男、女主人公两个第一人称的叙述,来写刀的阳面和阴面;  在语言上,麦家舍弃一些闲笔,甚至不再强调文学性,转而追求故事的流畅、易读、好看,使之成为他作品中故事流畅性最强的一部;在内容上,不再刻意铺陈谍战专业知识,更易为普通人所理解,同时侧重描写那个时代地下党的“战火爱情”,更为现实和残酷。
  •   一、突破性。麦家在《刀尖》中做了首次大胆尝试:①在语言上,麦家更加追求故事的流畅、易读、好看,并把真实还原七十年前的档案和资料放在首位,使之成为他作品中故事流畅性和真实性最强的一部;②在内容上,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不再刻意铺陈谍战专业知识,更易为普通人所理解,同时侧重描写那个时代为国家“战火爱情”,更为现实和残酷。二、纪实性。《刀尖》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耗时八年打造的一部心血之作,根据真实历史事件,忠实还原了中共王牌特工尘封七十年的传奇故事。三、可读性。抗战时期,日军“变态”医学专家腾村正秘制一种大规模用于中国儿童的特殊药物,服用者将大脑萎缩,破坏神经组织,心甘情愿被奴役。延安、重庆均获知了这一险恶计划,分别派出高级特工林婴婴和金深水,以粉碎日寇的阴谋。一段残酷的冒险就此展开,从那刻起,一道不合时宜的喷嚏都可能让他们人头落地。他们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情愿生死一线,只为心中不变信念。
  •   在上部中,国民党特工金深水讲述了他在各种敌对的身份之间转换,在各种纠结的情感中盘旋的心路历程,然而,他并不是一个人在刀尖上行走——下部中,另一位神秘人物的登场,将为日本侵略者这场巨大的阴谋作出全部破解。这位在“刀之阴面”上行走的女侠便是中国共产党的高级特工林婴婴。
  •   抗战时期,日军“变态”医学专家腾村正秘制一种大规模用于中国儿童的特殊药物,服用者将大脑萎缩,破坏神经组织,心甘情愿被奴役。延安、重庆均获知了这一险恶计划,分别派出高级特工林婴婴和金深水,以粉碎日寇的阴谋。一段残酷的冒险就此展开,从那刻起,一道不合时宜的喷嚏都可能让他们人头落地。   “左手刀尖,右手女人;左手鲜花,右手鲜血”是主角金深水最真实的写照。他一方面要在工作上周旋于日本反间谍小组、汪伪政府、国统和共产党之间;另一方面,在感情上更要平衡于远山静子、刘小颖、革灵、林婴婴等各色女人。所有理想和情感纠葛,被抑制的爱情、被扭曲的人性、被蒙蔽的阴谋,构成那个特殊年代最危险的工作:刀尖上行走。曲终人散之后,爱情何去何从?阴谋终向何方?金深水——在阳面;林婴婴——在阴面,共同演绎一场史无前例的谍战史诗。他们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情愿生死一线,只为心中不变信念。
  •   说实话,很少看麦家的书,买这套更多的也是源于他的名气。先看了刀之阳面,感觉很一般,说真的,有些部分甚至觉得有些啰嗦甚至粗糙,但是好在我耐心的看完了,随后买了刀之阴面,如书名所示,前者为金深水视角,后者为林婴婴视角。麦家的这种写法在谍战小说领域也许算是创新,但是在小说领域其实已经被广泛应用了,所以在我看来不算新鲜,其中的很多文字部分如我前文所述的,甚至感觉有些粗糙。然而,读完全卷之后,就是这样一本略显粗糙的小说深深感动了我。正如作者所说的,他不是小说的作者,他只是一个编辑。当年轻的我们通过字里行间重新回顾那个陌生却真实的时代,去了解和认识那些发生在那个年代的惊心动魄的故事,文字的是否细腻华美,故事叙述的是否扣人心弦,乃至情节的是否曲折动人……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唯一重要的,是他们的付出,金深水和林婴婴们的付出,那些付出让我肃然起敬,让我泪湿衣襟,让我久久无法平静。我想,也许历史本身就是最动人的小说。
  •   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国党军密码专家白大怡无意中发现了日军对中国实施的一个险恶计划,为揭穿阴谋,他以故意被“暗杀”的方式将秘密传出去,延安、重庆得到消息后,分别启用了潜伏多年的高级特工林婴婴和金深水。在粉碎阴谋的这场战斗中,金深水被林婴婴成功策反加入共产党。
  •   在金深水的每一个生死攸关的当口,都有林婴婴这双神秘之手在为他解围。金深水和林婴婴,一个在刀之阳面,一个在刀之阴面,共同行走在这把插向日本侵略者心脏的尖刀上。为何她会有那么大的能力呢?《刀尖:刀之阴面》详解了林婴婴的真实身份、她复杂的身世和她所经历的最壮烈的爱情。相信读者一定会为她传奇的经历所叹服和唏嘘。
  •   不知道有下册,这本书是计划外临时追加的。主要是看了《刀之阳面》后,实在是让我欲罢不能。下册是以林婴婴的日记为线索展开的故事另一面,仍然写得非常精彩。虽然最后的21页手稿无法再复原了,但金深水最后的出现还是让人感叹生命的神奇。我好有兴趣知道为什么金深水迟到了三十年才去找颜丽,我希望将来有机会再通过麦家老师的书来了解金深水后来这几十年的故事。
    非常好的谍战故事,太精彩了!!同样希望将来故事有机会搬上大荧幕或者荧屏,期待中....
  •   麦家说:“生活中的很多人很多事,远比我们虚构的故事要精彩。”但“精彩”这个词,终究是把故事作为消遣的我们来定义的。我只想说,战争中一定有无数的“高宽”、无数的“林婴婴”,此刻我读到《刀尖》才会发现有情节相似这种小概率事件发生。在此只想感谢作者麦家,以他的方式还原了一场战争和一段战火中最壮烈的爱情。如今听起来如同传奇一样的这段历史,半个多世纪前却曾是我们前辈的生活。
  •   从一个大户家庭衣食无忧的大小姐,走到革命道路的刀刃上,既有迷人的身姿,又有缜密的思维,这些在林婴婴身上却是矛盾的统一体。看完《刀尖:刀之阳面》和《刀尖:刀之阴面》完整的两部,你才会发现,这位传奇的女子才是化解这场阴谋的关键人物。
  •   我极少读小说,尤其谍战小说,但今天一口气读完《刀尖:刀之阴面》,距上次读《刀之阳面》已有一个多月,真是畅快淋漓啊,沉默的爱情,扭曲的人性,三面间谍九死一生。情节跌宕起伏,值得一读。

    里面有一首诗,很好。 清晨醒来/看自己还活着是多么幸福 /因为我们采取的每一个行动 /都可能是最后一个 /我们所从事的职业 /是世上最神秘/也是最残酷的 /哪怕一道不合时宜的喷嚏 /都可能让我们人头落地/ 然而,死亡并不可怕 /因为我们早把生死置之度外
  •   麦家的所有出版作品全部购买,刀尖是在当当预订。阴面是白底封面,从林婴婴的角度重讲同一个故事。手法很新颖。很多素材跟麦家其他的作品是反复利用。的确是本好书。但没有暗算的冲击力大。
  •   不同于麦家以往的谍战小说, 从情入手,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牵动着读者的心。看完刀之阳面, 所以迫不及待的又买了这部: 刀之阴面。
  •   这是个没有头没有尾的故事,就像其实历史上很多事件都是无头无尾的。无论是刀之阳还是刀之阴,都只是历史的节点。和麦家的前作相比真的差异很大,或许就像他说的他只是作了一个整理者。在刀尖的故事中,主人公的身份是平面的,我们只能看见他们的一个面,这样的故事不算精彩,但很真实很深刻。
  •   麦家的谍战小说,这是我看的第一本。个人感觉本书的叙述风格走的是冷硬路线,当事人口述的历史,并不如我想象般壮阔、炫丽。相反,透着一股令人窒息的诡异和危险。我倒是很希望能出现大团圆的结局,可惜,现实总是残酷的。

    本以为做谍报的人,都是一等一的潇洒人物。现在看来,那只是影视作品里的传奇。真正的特工,并不一定要有迷人的外表、高贵的出身、良好的教育。有时候,仅凭对信仰的热爱,或是对敌人的仇恨,也会使一个人迅速成熟起来,变得老辣机警,奋不顾身。

    我一直怪麦家把林和老A的死处理的太戏剧,甚至静子的死也有些离奇。但想到“一个不合时宜的喷嚏都可能是致命的”,便又想通了。

    向所有为了民主自由而牺牲的隐蔽战线的英雄致敬。
  •   金深水——在阳面;林婴婴——在阴面,共同演绎一场史无前例的谍战史诗。他们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情愿生死一线,只为心中不变信念。
  •   在我至今走过的平淡生活中,那位长辈是我心目中能御风御浪的人之一,虽然她的外表看起来是瘦弱的。碰巧的是,她也姓林。至于真实姓名,按她自己的话来说,因为战争年代几易姓名,也因为是诗人的原因,已不重要。她退休于某药物研究所,在91岁的高龄上病逝,最后使用的名字是“林隐”。她病逝后,家人转交给我一本厚厚的英汉词典,虽然纸张已经泛黄,但硬壳的墨绿色封面还很精致,词典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于香港出版的,我随手翻了翻,里面隐约有带墨迹的指纹,还有淡淡的血迹。这些印迹是何时由何人留下的,我已无从得知。翻开封面,扉页上写着我的名字,附加了一句,这本词典赠予我留念。其实那时的我不过是一个在念中学的孩子,因她每年会去外婆家小住,所以在小学时我与这位长辈见过几面。她的字结构工整,但细看其笔画却犹如小虫,会有微妙的抖动。那是因为——她的后半辈子换用了左手写字。她的右臂,因在抗战中被子弹打穿而无法再执笔了。
    她曾是上海滩上的大家闺秀,年轻时结识了作为南社诗人的丈夫,两人是当时文坛上的“诗人伉俪”。抗战全面爆发后,他们带着一箱诗稿逃难至香港。一天,夫妇俩在街头行走,因她丈夫长得颇像当时国民政府的某位要员而被日本人误认,遂而被当街枪击成重伤,子弹穿过她丈夫的身体又射向她的手臂。最终,他的丈夫在她的怀中不治身亡,她的手臂却保住了——写到这里,同样会想起《刀之阴面》中高宽倒在林婴婴怀里的场面。
    她的丈夫临终前的嘱托就是希望能将自己的诗结集出版,所以她带着丈夫的诗稿,以及一些在内地不易买到而在香港购买的的工具书连夜乘坐飞机逃到重庆,我想现在我手里的这部词典应该就是这些书中的一部吧。至于孩子,他们在香港出生的第一个孩子,被她寄养到了一户农户家里。
    抗战胜利以后,她回到了上海。她说常常能在电视上看到那个被寄养掉的孩子,当我们问她是谁,她却微笑不语。
    其他的事,在此不详述。
  •   看过刀之阳面,隔了许久才来买下册,母亲说不错,据说是用了许久的时间才改于真实。麦家写和谍战故事确实不错。
  •   对于麦家的认识,起源于电影《风声》,对于《刀尖》的认识,源于不经意看到的一条的微博,麦家自己简单叙述了这套书创作的历程,酝酿了8年,真实的历史,这些让我对这套书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待到拿到书,仔细的看完故事,内心有一种深深的震撼和感动,正如书中所写的那样,清晨看着自己活着就是一种幸福,生死只在一线之间,只是他们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一段看着有些传奇的故事,却真实还原了70年前我党地下工作者和各方面博弈的风貌,作者的文风朴实,巧妙的从两个人的角度,将这段故事完整的串联在一起,让我们这些生长在新中国不曾经历这些的人们,看到一段惊心动魄的地下斗争。
  •   麦家的谍战小说没有一本落下的。看过阳面之后就一直在期待,现在阴面也拿到了,看了一半,还是更喜欢这本。
  •   这本是从女主人公的视角写的,与“阳面”相呼应。书中女主人公悲惨的命运,不时让我唏嘘。
    麦家的书,结局基本都是悲剧,一次看他做客《小崔说事》,他自己也是这么说的,原因可能与他的性格有关。虽然看着伤感,但只有悲剧才能让人不停玩味、思考。真如书中所说,这些行走在刀尖上的人,一个不合时宜的喷嚏,都会让他们丧命。看完在想,如果时间能倒流,如果这些能挽回,如果……可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生活就是这样,不停的给我们希望、失望,我们被戏弄中间,懵懂未知。
  •   很喜欢麦家的风格,看过了刀之阳面,所以迫不及待的读这本。言语简短传神,不可多得的谍战作品,值得推荐!
  •   听说这是麦家谍战封笔的最后一部作品 老实说 我感到非常遗憾 因为要知道麦家写得真的十分入木 每个人的表情动态都抓得很好 一部部谍战小说都十分出色 希望麦家的作品不会太久之后才出现
  •   抛开政治不谈,不说共党国党谁好谁次,在那个谍火纷飞的年代,地下工作者都是英雄。在机场顺手买下了阳面,四个小时的航行读完了大半,到了酒店就迫不及待的买下了阴面,麦家就是这样能抓着人心,为麦家喝彩,又为主角惋惜。
  •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已经是深夜了,可我一点困意也没有,我的情绪还陷在书里,和主人公同喜同悲,以前经常说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如何如何不容易,可是根本没有进到自己的内心里,看《刀尖 刀之阳面》就有感觉了,可是看完《刀尖 刀之阴面》才真正领悟到这群在刀尖上用智慧和勇气与敌人周旋的前辈们,真是不仅仅能用敬佩来表达的,睡觉也要睁着眼睛,说梦话也不能泄露身份啊,就如同高宽说的:任何一个不合时宜的喷嚏都能让自己送命,清晨起来看到自己还活着,是多美好的一件事啊,我敬佩高宽和冯点点,真正是做到了: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现在的贪官们,应该给他们没人发一套这书,反省反省自己……
  •   麦家谍战封笔之作好看
  •   看了《刀之阳面》之后,一直盼着《刀之阴面》,今天接到新书,迫不及待读起来,真的很难喜欢,感谢麦家!
  •   《刀尖》两个从主人公不同的视角和心理来讲述同一个故事,很好看。支持麦家。
  •   话说 麦家的书一路看下来 都很好看 这本是最容易看懂的!!!终于看一遍就能看懂了!!!
    但是 怎么标题上没写是上下册的呢!!!
    翻到最后一页才知道还有个刀之阴面...之前还以为印刷不同 有红皮版有白皮版呢...
    怎么就不能把那个“阴”“阳”俩字印的大点儿呢!!!眼睛都要掉上面了 还看清楚是阴还是阳>
  •   麦家写的谍战故事确实很精彩,太好看了!非常满意
  •   现在能看的谍战小说越来越少了,麦家的名字就像一个品牌保障,值得一看!
  •   刀之阳面的另一面,林婴婴的故事。因为是女性视角,语言变了个摸样,将解密所有事件比上部更好看!
  •   送给老爸的书,麦家在写谍战的书籍方面真的是有两把刷子,很不错!
  •   刀尖够思巧妙,麦家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故事非常吸引人。

    书里有处硬伤,说到龙泉窑青花瓷,并将龙泉窑归入宋代的五大官窑。这时纠正一下:龙泉窑从北宋开始创烧,一直以青瓷为主,没有青花瓷,青花瓷是从元朝开始在景德镇烧造的。宋代五大官窑是:汝、官、哥、均、定。
  •   看过麦家谍战小说的,尽可以期待这本!
  •   贵在真实。先是出差买了一本,读完发现故事没完,这才知道还有刀尖:刀之阴面。于是这个故事更完整,也更真实。读完不禁掩卷沉思。我们的信仰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
  •   阴面比阳面好,更接近麦家风格!
  •   合上《刀之阴面》,脑海中模模糊糊地出现了一个的奇女子的形象——林婴婴。为什么是模模糊糊的呢?大概是因为我自动把林婴婴与一位长辈联系了起来,以致她们俩部分重合,不分彼此。
  •   麦家的书是一定要看的,没有理由,这次是阳面和阴面一起买的,节日里过下书瘾。
  •   看完刀之阴面才是一部完整的刀尖故事
  •   刀之阴面比阳面更好看,整个故事在女主人公的讲述下真实还原在眼前,不再是遥远不可触及。
  •   买了阳面,发现没写完,只能再买这本。
    内容一般,抛开故事的背景来说,单就文笔,故事情节,麦家可以封笔了!
  •   刀之阴面里的刀尖故事让人感动又敬佩
  •   不愧茅盾文学奖得主,值得收藏。我是先买的刀之阳面,看过了一个月才知道还有还有刀之阴面
  •   先买的阳面,这部感觉比阳面精彩多了。金深水的描写远不如林婴婴丰满
  •   看了刀之阳面。觉得麦家写这书的压力就是蛮大的
  •   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这两本书给予的期望很高,有读过麦家的小说的人都知道,他老人家写这一方面的书写得确实很不错,但是这本打着封笔旗号的书让我大跌眼镜,或许是我一开始期望值太高。书中的内容真正讲到调查日本毒害儿童的篇幅很好,大多都是述说他们各自在这种特务生活中的种种 .,仁者见仁!
  •   刀之阳面早就看完了,觉得和麦家以往的手法大大不同,期待着这本有更多的惊喜!
  •   我是和刀之阳面一起买的 一直很喜欢麦家的书。
  •   这本书也写爱情也写谍战,但是谍战的情节并不是很紧张,也不惊心动魄,就像这本书宣传的,突出的是新中国建国史上最壮烈的爱情!没有离奇的情节,爱情也是战友情也是亲情!读者自己品味吧!!!文中“我”的爱人之死那段有点看不明白!!
  •   如果没有看过暗算第三部分的话,我想阅读起来一定不错。但看过《暗算》之后再看这两本书,总是有先前的影子,这是不适应的地方。
    不过,还是很喜欢作者讲故事的方式,作为谍战作品封笔制作,还是很值得我们一读。
  •   麦家的封笔之作了,很喜欢里面的故事情节
  •   刀尖:刀之阴面值得一读
  •   一下午时间读完,虽说有些潦草,因为期待情节的推进。上部是精彩的谍战,那么下部在悬疑上完全比不上。它充满了浓浓的亲情,不是“同志”之间——他们都有一颗宏亮的心那种,而是一个女儿,一个妹妹,一个爱人,一位母亲。读着读着,渐渐会忘记其中关于政党、战争、谍战等等内容,而是像找到一位遗忘许久的老友。
  •   麦家的这部小说,让我看了以后久久震撼。小说是真实事件改编的,小日本好阴险狡诈啊,我们国人也的确是志气不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这个书要是拍成电视,肯定也是高收视率的。
  •   看完刀之阳面不是很理解男主人公的感情,阴面反而好一些。
  •   刀之阴面是以女主人公的口吻讲述的,整个故事读起来更流畅,更吸引人。
  •   打开书之后才知道原来有刀之阴面和刀之阳面两个版本。这本书有很多人推荐过,我很期待!
  •   刀之阴面比阳面更好看!
  •   已经看完“刀之阳面”写的还行,因此买了刀之阴面这本书。
  •   刀之阳面和阴面他都收藏全了,爸爸喜欢就好。他说是好书
  •   麦家的书读了很多,出一本就很快买到手,急不可耐的阅读,因为他写的那叫一个精彩,耐读!希望他继续写让读者有阅读快感的作品。
  •   也许这才是真实的谍战世界,有必然也有偶然。第一次读作者的书,感一很特别,主人公的述事方式比较接近真实。推荐。。。。两本都不错
  •   看过刀之阳面,还不错,刀之阴面收到先借给同事了!
  •   刀之阳面,刀之阴面,从不同人物心理角度刻画。值得一看。
  •   刀之阴面从生活切入主题,更喜欢这种写法~不像阳面一上来就是76号院…….
  •   看过刀之阳面的一定会忍不住看刀之阴面,否则得不到完整答案
  •   谍战题材的电视看的多,小说看的不怎么多,这套书从两个人的不同角度来讲一个故事,还比较新颖
  •   其实是第一次读麦家的作品~
  •   书是给妈妈买的,妈妈是“麦迷”。书的结构设计很独特,与电视剧的线索不同,个人认为无论是之前的《风语》还是这部《刀尖》,纸上阅读总比电视改编来得过瘾。值得一读。
  •   没有数过已经读过多少麦家的作品,但是真的很喜欢他的风格,可以触及灵魂。。。
  •   环环相扣,语言运用灵活多样!麦家要多出新书,读者需要精神上的享受!更多的历史题材故事在作者手中大放光芒!
  •   麦家的作品一如既往的好,同志们都抢着看。
  •   希望能看到麦家的风语3
  •   麦家的作品就差这一本就齐了,一定要买。
  •   麦家的作品喜欢
  •   一如麦家的作品
  •   才开始读,我比较喜欢麦家的作品
  •   麦家的作品,一直很喜欢
  •   一直非常喜欢麦家的小说,几乎是出一本买一本。看书比看电影更有味道。
  •   麦家的小说没得说
  •   人物刻画非常到位,难得的一部精品谍战小说。强力推荐。
  •   阴面从另一个角度带我们认识在阳面里出现过的每一个人,挺好玩的写法,双线结构
  •   非常好的书,麦家写的真是很好啊
  •   麦家的书,写需要好脑力,看需要好耐力,相互裹挟,看着有趣味。
  •   麦家这本书写的非常精彩。
  •   看完了,很好,麦家的一贯的风格,
  •   翻开小说,仿佛回到那惊心动魄的时刻,小心再小心,胆大心细,就是在刀尖上行走,步步惊心,好书。
  •   麦家的书改编成电视剧都不错,不知这本书什么时候拍成电视剧.
  •   第一次买麦家的书,以后还要买他别的书
  •   但觉得8年才写出来是麦家懒。
  •   向麦家老师致敬!值得购买!
  •   独特的谍战作品,值得推荐。
  •   看的第一本谍战小说,很有吸引力。听说已经改编成电视剧,看完书,很想看一下电视剧的演绎。
  •   好的书,符合麦家的风格,看了这本,又买来另外一本
  •   麦家的书,值得推荐!
  •   这套书是在看过电视连续剧《刀尖上行走》以后买回家的。相比较电视剧,原著更好看!
  •   麦家的书非常非常好!一直都很喜欢!
  •   收藏,喜欢麦家的书,先屯着,希望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   李敖说的很对,女人过于感性容易误事,林婴婴如果不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有些悲剧是不会发生的。地下工作尤其不可感情用事,一个失误就是好多人命。但是这不是林婴婴的错,都是日本人造的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