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设限的人生无极限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钟震玲  页数:220  译者:李成柯 注解  

前言

未来的三到五年内,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一位上市公司的老总这样回答我:“我最关心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说白了,就是我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这位老总的企业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中,经营范围大概占据行业整体的60名以上。但是,他一直在思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们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在未来的市场中,企业最大的竞争力来自哪里?是积累的原始资本?还是已经占有的社会资源?后来,他自己得出结论:企业最大的竞争力是人,包括外在的人脉、社会资源,以及坚强的内心、澎湃的欲望、经营关系的能力、家庭的幸福指数等。    还有一位高管这样回答我:“我有两个最关心的问题,一是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我的收入能不能维持现阶段的生活水平;二是关心我的健康,希望不要发生突发性疾病。”    还有很多朋友,他们关心个人的幸福,这包括物质与精神福祉、家庭与工作的和谐关系、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未来职业的规划,等等。    这是一个竞争不断加剧的年代,这是一个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年代,这是一个喧嚣理想与浮华物质并存的年代,这也是一个摸索前进与反思过去并行的年代。    在崇尚达尔文式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每个人的生存都是不容易的:天天向上的通货膨胀率、令人担心的食品安全、越发频繁的自然灾害、节节攀升的生活成本、日趋加重的生存压力、多元价值观影响下动荡变化了的人际关系(包括职场关系、社区关系、婚恋关系、亲子关系,等等),都成为每位职场人每天必须面对的生存课题。    也许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在这艰难又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活出个人的尊严、活出生命的潜能?如何让每天庸常的生活闪烁着明亮星辰般柔和但坚定的光芒?    当前,一部分激进、浮躁的中国企业人在获得丰厚物质回报的同时,却以整体的身心健康为成本,支付着沉重的代价。一方面,他们在经济上高歌猛进,获取利润、创造财富、享受人生;另一方面,终极信仰和价值观的缺失也在创造着各种可悲可叹的社会怪象。    仅在吴晓波先生的《大败局》和《激荡三十年》中,我们就能读到诸多经典案例。从“健力宝之父”李经纬的黯然离席到德隆系的轰然倒地,还有更多处于现在进行时的企业家正在摸爬滚打中前进。    他们所支付的,不仅是个人代价,也几乎包括整个企业系统中涉及的所有人。尽管他们_直在支付着高昂的成本,可直到近年来,伴随着诸多恶性流血事件的发生,职业倦怠、职业枯竭、过劳死、职业发展与家庭生活不均衡等问题才引起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与思考。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一直没有放弃过对苦难的反省:国学、中医的复兴正是人们在探索之路上留下的脚印。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学,有人开始报考心理咨询师,也不断有机构将国外的心理学和心灵成长流派引入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加各种工作坊与课程,有人接受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有人参加成长团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入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雇员心理支持计划),伴随而来的是各种流派的纷纷涌现:精神分析、行为心理学、人本主义、存在主义治疗、完形治疗、催眠治疗、萨提尔家庭治疗、肢体疗法、加拿大HAVEN学院,等等,甚至还有苏菲营、家庭系统排列、花精等在西方算是非主流的治疗方法。    类似的情形在欧美国家也曾出现过。一旦社会经济发展到某个阶段,经济的发展就成为意识形态急促发展的温床,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的思潮也会涌现出来。但是,不论在怎样的生活状态下,人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内心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革以及物质生活的相对稳定,人们对内心的观照也日益增多。    那么,到底什么能够从深层次契合现阶段中国企业人的心灵需求与人文关怀呢?什么可以与我们五千年的文明交相辉映、照亮我们的内心和眼前之路呢?现阶段的中国人究竟存在哪些典型的心理困境呢?我们又怎样才能找到应对这些心理困境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呢?    本书罗列了多种职场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在参加或者带领的课程、工作坊以及咨询过程中所遇到的。大多数时候,人们习惯将眼光锁定在这些事情的表面,认为“我能或者不能处理它”。可惜,技术并不能提供终极的解决方案。最终被呈现出来的“果”,是金钱、健康、关系、绩效、幸福感等,它们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如果人们没有找到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没有找到真正的关键点与根源,没有从更深层次探索问题的解决之道,类似的问题将再次浮现于人们的生命河流中。这种现象也暗示着人们:技术并非万能的灵丹妙药。比找到一件合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启蒙。尽可能地去成为自己,这是生命非常有意义的使命。    我们也许可以探索更加全面的自己,包括健康、心灵、关系、财富,等等。在这些未知的部分,往往隐藏着巨大的能量与潜力。    对自己的身心保持一份好奇,更多、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才能溯流而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源头。我们出生前,生命是一片黑暗;我们去世后,生命也是一片黑暗。只有在我们存活的几十年间,生命如同火柴擦出的光亮,诠释着存在的光辉与意义。这样的话题不仅回应和解决了人们面对生存问题时的内心困惑,也是人们在解决生存的道路上必须面对的课题。诚实、勇敢地做自己,活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且对深陷问题中的他人有所启迪和帮助,在身边创造出更有滋养性的关系,也许这就是不同生命所共同努力的方向。    可惜的是,尽管理论描述如此简单,一旦真正融入生活之中,我们就会面对许许多多的困扰与困难,内心也会充满不确定、挫折感与无力感。本书旨在向你打开一扇窗口,以情境个案的方式帮助你窥视他人的内心以及他人在应用心理学、心灵成长方面的做法。    同时,个体的差异性永远需要得到尊重与彰显。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是去尽可能地成为自己。所以,在本书中,我不会向你提供确凿无疑的工具与方法。因为一旦剥离了个体的差异,任何的方法和技巧都失去了意义与价值。唯有生命本身才是最值得探索的,唯有你才是你生命唯一的创造者。尽可能地成为你自己,是此生重要的使命。    也许,技术适用于一时一事,而内在成长能带来更大层面的获益。一旦我们放弃了对隐秘内心世界的探索,就注定将失去一些成长的线索与机会。只有抓住这些如珍珠般散落的线索,我们才有机会进入到更隐蔽的内心世界,寻找到那些隐藏的丰富资源:爱、智慧、勇气、力量、信念……    对于企业的领导者来讲,当了解了自己深层次的信念以及这些信念所带来的正向促进作用和局限性、破坏性时,往往能作出更为清明的决策,对企业的外部市场和内部团队也将发挥出更大的领导力与影响力。    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来讲,一旦追溯到自己的内心,不仅可以了解自己,还多了一项向他人提供更有力支持的工具,促使自己真正从事务性工作转向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促使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    对于营销人员来讲,真正的成交障碍往往并不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人们对内部世界的认知,并由此散发出来的“气场”。信念,从最深层的地方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决定着人们的成败。    对所有人而言,身心健康是不可分割的主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身心关系如此紧密而不可分割。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对亲密的向往、对爱和被爱的渴望,等等,共同构筑了生命的河床,并且从最深处决定着生命的流向。    一位朋友,他参与了很多成功的商业项目。奇怪的是,这些成功的商业项目,最后都抛弃了他。他十分困惑,却很难从技术层面找到任何的启迪和答案。直到有一天,当谈及与父母的关系时,他才发现,原来在他心里,他一直认同了父母无意识中传递给他的信息“我是多余的”。一遍又一遍地,他想证明自己不是多余的。但意识层面的力量往往弱于潜意识、无意识发出的信号。    也许就在他意识到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转化便开始启动了。    幸福感、身心健康、意义、自己和他人的亲密感……这些都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我相信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生命寻找答案,希望可以创造性地完成生命交给我们的课题。让我轻轻划亮火柴,告诉你:在路上,我们一起。    同时,我给这个启蒙加上了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限制,似乎这和普遍认为的“成长需要长时间积累”的观念相左。但是,仅仅是“成长需要长时间积累”的这样一个假想,就已经成为一个限制、一个门槛,它往往会给我们造成新的心理压力。为了不面对这一份压力,一些朋友会选择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拖延:“最近太忙了,等我有时间了一定好好了解。”“这是件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我还是先处理那些紧急的事情吧。”“心理学?心理治疗?心灵成长?这些概念听起来就很沉重,一定不是仓促就能完成的,我再等等吧。”这是拖延清单上排在前面的一些理由。    其实,真正的成长往往来自于一个简单的顿悟,或者是一小段安静的内心旅程,甚至可能是清风拂面后的灵机一动。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一旦我们发现了内在成长赋予的力量与意义感,成长就成为个人的爱好,而摆脱了外在要求所造成的新压力。    另外,关于本书的呈现方式我也进行了很深的思考。仅仅是形而上的理论,似乎很难引起共鸣,往往是那些寄身于同一大时代下对他人命运的思考更能引起我们情感层面的共鸣,而一些技术手段只是用理论的方式进行说明。所以,我采用了情境案例的方式对处理过程进行了描述,其中包括个案咨询、成长团体、艺术性疗法、肢体疗法等。但凡涉及他人隐私及不希望与人分享的部分,本书均已处理。你所读到的每一个故事,可能是几个故事的整合,还有可能是一个故事的拆分。对于我所接触的人们以及他们对我的期望与要求,我想这是必须要说明的部分。    从小到大,我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大部分沿承着严谨而系统的教学方式。可是,它们好像没有和我的生命经验发生任何关系。所以,对我而言,它们只是某些正确但无用的知识而已。这些年,我参加了一些国外导师带领的工作坊,才发现理论与自我生命实践整合的重要性。我必须要通过一己的身体力行,才能真正将理论与我的个体感悟融合在一起,“悟”到什么对我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我觉得这才是成长真正的关键点。    所以,我并不企图在本书中告诉你一些高、大、全的知识体系。或者我的经历提醒我:人们一直在寻求一个面面俱到的、理论化的理念来满足人类心理上和情感上的需求,正是通过这个悠久的历史,我们得以追踪人类这一永不停息的诉求(摘自《东西方心理治疗的历史》)。可同时,这个面面俱到的、理论化的理念从来不曾真正降临过人世间。因为,个体的生命历程充满了复杂性、不可复制性与不可取代性。在尊重个体的前提下,我只想轻轻推开一扇门,以情境个案的方式陪你探头看看美丽的新世界。我们共度的这段心灵之旅,我希望它是轻松的、愉悦的、有益的。    你阅读一个故事的时间大约是十五分钟。十五分钟,你可以享受一杯泛着浓香的咖啡、两首带来放松的轻音乐、一段酣畅淋漓的有氧运动、一场带有甜美梦境的午后小睡,抑或一次前往内心世界的旅行。    也许你会在我所提及的事件、案例、问题、情境或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是因为我们都是“人”。在这个共同的主题下,相异的地域、角色、面具、阶层、性别、情感需求、健康问题等慢慢融入生命的背景。爱、认同、觉察、亲密、压力、焦虑、孤独、意义、死亡,等等,这些平时看起来如此抽象的概念会慢慢浮现出来,它们是生命的天空。尽管当风雨骤来时,我们看不到天空,只看得到千变万化的气象,然而,我们必须要学习成长:历经风雨,不改变初衷,才能清晰地洞察到“天空”的存在——那些历久弥新、从不曾停止的真正的心灵成长诉求。

内容概要

  世界如此强大,生活如此艰难,许多人还没有成长就开始成熟,围绕着物质和金钱开始画地为牢,开始放弃梦想和拒绝变化,对他人的成功充满了羡慕嫉妒恨。
  带着自我疼惜的心欣赏自己吧,停止无休止的自我批评和内耗,开放自己,寻找心灵赋予外在一切的意义,从而活出生命的潜能,开拓不设限的人生。这种内在的成长往往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的自由,让人们更有力量去追求并身心一致地创造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本书旨在向读者打开一扇窗,以情境个案的方式帮助读者窥视他人的内心及他人在应用心理学、心灵成长方面的立场与做法,引导读者身心一致地创造美好生活,对时下人们的身心灵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

  EAP人本经营模式研创人。已出版有《小白领的职场幸福树》(合著)等著作。她曾服务过金融、电信、房地产、航空、冶金等不同领域的多个企业,如中国银行、中国移动、华为、联想集团、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福田区企业家协会等。
  她以工作坊、课程和沙龙等方式支持企业发展和职场人的身心灵成长,尤其关注心理健康对企业发展的正向推动作用。

书籍目录

前言 新经济背景下的心灵成长之道
第一章 成长不设限,打开生命的另一扇窗
 内在成长创造外在成就
 重新编辑故事,寻找成长的方向
 打开梦的邀请函
 梦,成长的契机
 开放自己,释放成长能量
 
第二章 情绪不设限,有阴影的地方就会有光
 接纳情绪,与情绪做朋友
 探寻负面情绪的正面动机
 有效表达情绪,避免内耗
 接纳自己,充分体会情绪
 培养建设性心态,与压力共舞
 
第三章 健康不设限,为心灵找到一个出口
 自我疼惜让你对自己更满意
 巧用量表为心理健康把脉
 解读病症背后的心理
 建立心理预警机制应对危机
 停止心理游戏,地图不等于疆域
 
第四章 团队不设限,在关系中修行
 觉察式参与让团队关系更融洽
 适应企业与个人的关系发展周期
 让浪漫期的企业与个人关系良性发展
 让权力争夺期的团队在激励中成长
 人本管理让新生代员工主动融入企业
 
第五章 亲情不设限,在家中引爆幸福能量
 学会示弱,在关系中享受爱的滋养
 接纳父母,以爱联结亲子关系
 孩子,家庭的镜子
 建立界限,保持敏感关系
 观照“内在孩童”,放下恐惧
 
第六章 人生不设限,成为最好的自己
 直面死亡,活在当下
 满足内在缺失,抵御职业枯竭
 自我弥补,建立关系联结
 勇敢迎接不确定,在冒险中走向成熟
 改变扭曲观念,开拓不设限的人生
 
附录 企业中与“心”有关的三个典型迷思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内在成长创造外在成就我特别向往成功,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尽快成功?当张力说出这个问题时,我看到这张年轻的面孔上呈现着憧憬而急切的表情。很多时候,我都会措手不及地与这样的面孔和问题相遇,如在沙龙、课程、工作坊或是线上。如果我不能及时回答这个问题,对方往往会接着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作为这个问题的补充,比如:“心理学可以帮我看穿别人的心、掌控别人的思想吗?能使我做生意和谈恋爱更顺利吗?”“你定义的成功是什么呢?”我用问题回答问题。“我定义的成功?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成功啊,就是我所追求的。”张力回答道。“那什么情况出现了,你才觉得自己成功了呢?”我换了一种方式接着问,这是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经语言程式学)中的一种提问工具,“毕竟,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很可能就和你的成功失之交臂了。即使成功出现了,我们可能并不知道。”“我?当所有人都认为我成功时,我就成功了。”张力好像开始有一点儿明白我的意思了。“所有人是谁?你父母吗?还是你同事?现在的老板抑或你女朋友?”张力的答案让我想起了投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我们常常把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投射到他人身上,认为这是他人对自己的要求,所以自己“必须”完成,以免伤了他人的心,令他人对自己失望。因为他人对自己失望意味着“我对不起他人,没有实现他人的期望”,更真实地说,其实是自己没有符合自己的期望,所以自我价值受到了贬损。“父母吧!从小到大,他们对我有着各种各样的期望,并付出了很多努力。在学校时,他们希望我是好学生,并尽力为我支付各种学习和生活费用。进入社会后,我觉得我要成功,否则就对不起父母这么多年的付出;如果不成功的话,也从侧面证明了我的无能。”张力答道。随着一个个提问,“成功”这个虚无抽象的概念开始与当事人的生命体验结合起来,也被赋予了个人意义。只有当事物从表征进入到具象,我才能为它负起责任,也才有力量去更好地达成目标。“根据你刚才的表述,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当你的父母认为你成功时,你就真正成功了’,你同意吗?”“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可是,好像一直以来,我父母很少跟我提及成功。他们总是说‘要注意安全、要注意健康、要快乐开心’。”“那你的成功究竟是什么?”绕了一圈,我们好像又回到了原点。“我想要赚钱。”张力终于坚定地给出了答案。其实并不是回到了原点,每排除一个看起来像是“真”的假命题时,我们就离真正的“真”更近了一点儿。起码来讲,当事人不会再把自己的内在需求、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强加到父母身上。而一旦当事人认为自己是为了他人而努力时,他们往往在潜意识里希望他人看到自己的努力并及时给予正向回应,如鼓掌、欢呼、加油等。但现实状况却因为他们和他人的关注点不同,落差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了。当得不到预期的情感认同时,他们就会产生深深的失落感,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如珍珠蒙尘,受到了贬损。“这次听起来很有力量。”我及时给予张力反馈,“而且似乎这个答案听起来也简单明了多了。”“赚到多少钱,你会觉得自己成功了?”我再次抛出问题。“当然是越多越好。”说到自己的目标,张力显然有点兴奋,他舔了舔嘴唇,但当他碰触到我充满疑问的眼神时,立刻明白“越多越好”这个不具体的数字是过不了关的。“我想就是获得在这个城市的立足资本吧!如用两百万元买套房子、二十万元买辆车,再加上其他开销,分摊下来,现阶段每年收入大概十五万元是比较合理的,也算是有支付能力的吧。”“如果,现在你就拥有了想要的收入了,”我强调了“现在”,“那么,你的感觉是什么?”张力闭上眼睛,似乎在充分感受这种物质的满足。“我觉得很有安全感、很放松、很舒服,这就是我要的生活。”张力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微笑的表情。“我现在送你一首歌,周杰伦的《蜗牛》。伴随着歌声,希望你记得现在的这种感觉。在以后的日子里,当感到疲倦时,你可以听一下这首歌,你会想起今天心里涌起的安全感、放松感和舒服感。没有人可以拿走你的目标,除非你自己放弃。只要你在正确的路上坚持,你就会得偿所愿,最终实现你的梦想。”

编辑推荐

《不设限的人生无极限:送给职场人的身心灵成长30课》通过分析身边事、身边人的方式,帮助读者窥视他人的内心及他人在应用心理学、心灵成长方面的立场与做法,引导读者身心一致地创造美好生活,对时下人们的身心灵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不设限的人生无极限:送给职场人的身心灵成长30课》提供了一些心灵探索的工具与技巧,读者可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行尝试,可操作性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不设限的人生无极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质量不错 ,速度也很快
  •   说得不错,确实,只要做到不设限,解除那些非理性信念,为身心松梆,就能打开生命的能量,而生命的能量是无极限的,可以把人生的自我实现发挥到极致,加非油,为我自己~~~~~~~~~~~~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