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性·融通(套装共2册)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杨奇瑞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2-10出版)  作者:杨奇瑞 编  页数:632  

内容概要

  《2012杭州第三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论文集:智性融通(套装上下册)》收录了一百多篇论文,可以说是关于当代美术教育的精髓。与会者是来自两岸三地,马来西亚、菲律宾、匈牙利、法国、美国、英国等重量级的学者专家。大会可以说是美术教育的群英会。通过与会的学者、教育家、艺术家、行政决策者等的共同讨论可促进各界对艺术及其相关创造力的广泛理解,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全球与地方的动力。艺术具有感染人的力量。通过这次在人文荟萃的中国杭州的研讨会,让各界更了解艺术的人文及教育力量。唯有艺术扎根,才可加强培育富有创造力的人才与促进文化之发展,以建立21世纪互助合作、充满希望与和谐的全球社群。

书籍目录

《智性融通:2012杭州第三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论文集(上)》目录: 序一 序二 一 全球化、视觉文化和艺术教育 当代艺术教育文化和数字化转折点 心灵的行者——审美教育重塑吉卜赛文化认同 国际视野中的当代艺术教学 支持交互:通过交互式展览学习博物馆知识 儿童中的艺术文化 艺术中的隐喻:解释和创造力 学校与美术馆的互动——在日本的研究成果和课题 有关工艺教育之伦理研究——阿伊努族(Ainu)的口琴传统制作工艺的教材化 当代生活和传统——日本高中生的艺术写作 关于美术教育国际档案化方面的研究 视觉图像理解对我们的影响 家庭培育艺术:在家庭艺术工作室里寻求创造力 二 重塑艺术的智性——以艺术之“象”作为方法 美术课程背后的文化选择 视觉艺术智性模式的教育价值思考 问题的认知与发展——基于美术教育的媒介性与媒介教育的研究 视觉及其思维:感性与理性 我国师范美术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与认识问题 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多元与综合性毕业展示探究 浅议两种知识论对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启示 艾斯纳美术课程论思想对美术课程标准的启示 浅议当代美术教育的“逻辑思维”和“人文想象”——以中国画为例 地缘视觉艺术教育与其支持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对韩国全州个案的研究启示 跨媒体时代的数字媒体高等教育——浅谈巴黎第八大学超级媒体系硕士阶段数字媒体教学改革 审美的神经机制研究——美育的新视角 内隐认知视域下的儿童视觉文化学习成因解读 从愚昧时代到半熟时代——由蔡元培美育思想联想到当下的艺术治疗 清末中小学美术教育与教科书的编写 民族素质与美术陶养——新中国的大众美术教育 传统与现实——对俄罗斯现实主义美术教育的再思考 近现代中国画传统派与西化派的分歧和共勉 浅谈师徒(父子)授受制美术教育培养模式 三 谈谈高等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接轨的问题 当代艺术教育的省思——小区取向与统整课程 关于我院推进“博士引领计划”的思考和探索 如何设计浙江馆 关于公共艺术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的思考 亚洲地区中小学美术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比较研究 雨淋墙头月移壁——意笔人物画的思维视角切换 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文化自觉 强化基础重在引发——美术院校招生与教学要尊重艺术教育的规律 对当下中国美术教育的四点思考 美术教育的国际视野——从NAEA美国全国美术教育2011西雅图暨 2012纽约大会看新世纪美术教育趋向与省思 从东西方社会政治文化传统谈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 高校设计专业珠三角远程实践平台的构建及其意义 名校新址校园公共艺术规划创作的探索与创新——以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新址校园公共艺术规划方案为例 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学科评估——基于学科组织形态要素的多维发展性艺术学科评估 高职艺术教育发展的问题剖析与对策 对学院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当今中国美术教育发展及其得失 …… 四 五 后记 …… 《智性融通:2012杭州第三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论文集(下)》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其次,美术概念上的媒介更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成分,所涉及的工具与材料具体而多样,比如,用来画水彩画的专用笔就有几十种不同型号与制作材料的,4概括地说,它具有更为行业与专业化的标签;相反,教育行业中往往会曲解其中的根本差异,忽略了作为传承载体的教育环节中的媒介认识与不同利用,应该注重对媒介利用中文化因素的解读,增加选择与组合的合理性,跨越不同学科与不同界定规范,提高“介入物”与传授内容的正效率。 第三,现代美术中媒介的范围与形式的扩展很广,主要表现在对新型材料与媒体的选择利用,并有了实质性突破,同时涉及对综合材料(compositive material)的探索与创新,从不同层面上表现出其对于电子系统与综合媒体的依赖性正日益加强。作为教育中的媒介,就其广义上来讲,它的内涵与外延是立体交错的,除了美术专业层面的界定之外,甚至包括诸如教学教具、环境硬件(空间媒介)、教学语言(情表语言与肢体语言)、图片、作品、戏剧、学习计划、电子媒体、视听媒体、技术媒介、大众传媒等。 第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二者也有较大的差异。对于美术专业学习本身而言,学习者与操作者都被视为一个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是一个相对协同的应用系统,在材料、工作者、作品、展示、研讨、仿摹、学习等环节中不停切换,以达到其目的与要求。在美术教育中的媒介,它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既体现人与物的协同性,也体现了人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对应与反映关系,“任何互动与交流,即包括各种教学的和教育的过程——都与媒介有关”,是为综合运用的动感过程。 上述几点问题的辨析,是从美术专业发展的背景上加以剥离认识的,作为进入美术教育领域的媒介性,还可以作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 (1)它具有与其专业并存的双重身份性,并通过教育属性表达出来; (2)在持有专业的特质之外,并存有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特征; (3)在教育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大众性与开放性; (4)操作者,更能在媒体环境中展示自我与周围世界。 在教育与教学行为中,巧妙地运用相互之间有机因素,发掘作为辅助工具以外的功能,以顺利实现最终目标。 除此之外,深度认知美术教育层面的“媒介性”,还需从其独特的现代分类上认识它。在超越了原来早期概念的桎梏约束之后,其定义的内涵得到了现代教育专家的重新定位,在新的理论与经验的研究基础上确立了其类型趋向与价值取向,用科学的形式加以区分利用,发展了今天美术教育的新走向。现代分类的倾向大致如下: (1)以专业与学科理论为基础的取向,具体区分教学技术目标设置以及作为教与学过程的工具性,是优化教学的有机部分。比如:使用的媒介范围有美术专业的传统性用具、教学工具、机械性、电子性、学习工具性等。

编辑推荐

《智性•融通:杭州第3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论文集(2012)(套装共2册)》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与学术水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智性·融通(套装共2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