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供应链管理实务”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胡建波  页数:122  

内容概要

  《高职“供应链管理实务”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系统分析了物流管理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人才规格、知识、素质与技能,分析了高职“供应链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形成了《“供应链设计与优化”课程标准》《“供应链设计与优化”学材》等研究成果。提出并解决了高等职业教育中供应链管理教学的难题,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注意与本科供应链管理教学的区别。教学设计贯彻“以学生为主体,行动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内容“实务化”、教学过程“任务化”,实践实训“实战化”,这些都是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其教学方法与实施手段,实训基地建设各方面,均具有鲜明的特色。

作者简介

  胡建波,男,四川汉源人,1969年11月生,副教授,工商管理硕士,“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ILT)中国区认证培训师、“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CIPS)中国区认证培训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物流师认证培训师、“中国物流职业经理”(CPLM)认证培训师、“中国采购与供应管理”(CPS)认证培训师。“四川省社科专家库”成员、“四川省高职高专精品教材建设工作专家库”成员、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供应链管理实务”负责人。获国家级奖4项。主要研究方向:现代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方向)、战略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职业教育方向)。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并完成3项部级重点科研课题。出版著作2部,编著、主编、副主编经济管理类高等学校教材9部。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及职业能力分析
 1.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面向的职业岗位群
 1.2 典型的供应链业务流程分析
 1.3 供应链管理典型工作过程分析
 1.4 物流管理职业能力分析
2 课程定位
 2.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2.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3 供应链设计与优化课程定位
3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3.1 设计理念
 3.2 设计思路
 3.3 教学模式的创新点
4 教学内容与组织
 4.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4.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5.1 教学方法
 5.2 教学手段
 6实训基地建设
7 课程实施效果与评价
 7.1 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
 7.2 社会认可度
8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比较
 8.1 本课程在建设理念上已与发达国家流行的职教理论接轨
 8.2 国内同类课程目前所处的水平
 8.3 本课程与国内同类课程的区别
 8.4 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方向
 附录一:供应链设计与优化学习领域描述
 附录二:供应链设计与优化课程标准
 附录三:供应链设计与优化学材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逐步实行JIT系统  在公司供应链上、中、下游各环节上,要逐步实行JIT系统,即采购、配送、门店上架等的准时制。其目标是在订货(供应商运送商品)、配送中心在向门店运送商品、门店上架时,正好是公司的库存为安全库存、门店急需销售之时,形成既无延迟,也无积压的情形。  具体来讲,要做到这点,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从上游、中游来说,对供应商的送货时间要采取定时制,即公司根据商品在下游门店销售、物流配送的时效,对供应商的送货时段进行合理的设定,使对各供应商的送货时间能够有效地控制,能与门店的销售进行衔接。供应商送货到配送中心时刚好是在该商品的库存必须订货时;配送中心将该商品送到门店时,门店刚好要上架。要达到这一目的,对于配送中心来说,要形成有效的准时配送。这就要求配送中心在收货、上架、拣货、集货、运输等各环节都要建立科学、严密的衔接制度,否则就不可能达到准时的目的。  同时下游门店要建立自动补货系统,使门店要货之时恰好在其安全库存之临界点,这样,使商品在供应链中产生连续同步的运动过程,缩短在各环节的运动时间,同时库存逐级从下游往上游移动,缩短了门店订货的前置期,减少公司整体的库存水平。公司这样实行后既能消除商品积压造成浪费,加速资金周转;又能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运营成本。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高职“供应链管理实务”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