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学

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游浚 编  页数:246  

内容概要

《质量管理学》是为适应普通高校管理专业教学需要而编写的教材,本书的宗旨并不在于讲述统计过程控制,而是产品“质量”。
满足社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需要组织中所有主要部门的积极努力。目前,将公司主要职能部门中的质量活动汇集起来组成的职能部门,称之为“质量职能部门”。质量职能部门的成功管理要求更专业的知识、更多专业化工具以及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使用这些工具并应用这些知识。
全书在继承传统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注重质量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结合当前各行业的发展动态,培养既掌握质量管理理论基础知识,又实践应用知识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本书选择的论述顺序是:第一部分首先介绍质量管理的发展史,以及质量管理理论的重要贡献者,包括戴明、朱兰、费根堡姆、石川馨和克劳士比等;然后介绍质量管理的基础,包括概述、质量成本、,服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指出认为质量管理仅适用于制造业的错误观点。
第二部分是应用统计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主要包括抽样管理、统计工具的应用、统计过程控制(包括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的应用)、实验设计(主要介绍田口方法)、质量功能展开。统计概念涉及本书许多章节,本书无意讲述统计学的高级知识,因为许多优秀书籍已包含了有深度的统计知识。本部分立足于如何应用统计知识来进行质量改进。
第三部分是质量管理的发展篇,介绍了质量管理体系与ISO
9000的关系和六西格玛的基本概念与使用方法。
本书适用于全国各高校,特别是与通信相关的技术、管理、市场等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也可作为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参考书。本书所有章节都结合了运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要求使用面对客观事实,提出设想,从实践中得出结论。

书籍目录

1 质量管理概述
1.1质量管理发展简史
1.2质量理论的重要贡献者:戴明
1.3质量理论的重要贡献者:朱兰
1.4质量理论的重要贡献者:费根堡姆
1.5质量理论的重要贡献者:石川馨与菲利浦·克劳士比
2 质量管理基础
 2.1基本概念
 2.2质量成本
 2.3服务质量管理
 2.4全面质量管理
3 统计学基础和数据
3.1概率的相关术语
3.2统计参数
3.3正态分布
3.4其他分布
3.5数据的类型
3.6质量因素
3.7质量数据的整理与图示
3.8在工作中统计工具为何有时会失灵
4 抽样检验
 4.1质量检验
 4.2名词术语
 4.3抽样检验概述
 4.4抽样检验的方法
 4.5计数抽样原理与方案
 4.6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
 4.7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
 4.8计量抽样方案
 4.9监督抽样检验
5 统计过程控制
 5.1概述
 5.2统计过程控制图
 5.3过程控制图
 5.4计量值控制图
 5.5计数控制图
 5.6计点控制图
 5.7控制图的选用
 5.8流程过程控制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5.9过程能力
6 质量改进
 6.1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
 6.2质量管理的新工具
 6.3其他质量管理工具
7 试验设计
 7.1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
 7.2常用正交试验设计与分析
 7.3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设计
8 质量功能展开
9 质量管理体系与IS0 9000族标准
10 六西格玛
附录GB/T 2828.1-2003中的抽样检验用表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1.1 传统质量管理阶段 20世纪以前,由于产品相对简单,生产规模也比较小,生产方式以手工操作为主。那时候的产品质量基本是依靠操作者本人的技能和经验来保证。产品从头到尾,都由同一人负责制作,有了质量问题,也由同一人来处理。他们既是操作者,又是质量检验、质量管理者。如果说有什么质量标准的话,那就是他们的经验,他们把这些经验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延续下来。因此,有人把它称之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消费者对操作者生产的产品质量的信任成为大家接受该产品的依据。 1.1.2 质量检验管理阶段 从20世纪初到3C年代末,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机器工业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作坊式生产,劳动者集中到一个工厂内共同进行批量生产劳动,使生产中的分工与协作变得越来越复杂。过去那种操作者的管理方式由于“质量标准”的不一致和工作效率的低下,已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1918年前后,美国出现了以泰勒(F.W.Taylor)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主张将全部工作划分为若干职能,强调工长在保证质量方面的作用,于是把执行质量检验的责任从操作者转移给工长,即所谓的“工长的质量管理”。后来,在一些工厂为了保证产品的正确生产,开始设立专职的检验部门,利用一定的检测工具来鉴别产品的质量,区别合格产品与不合格产品,保证合格产品出厂,因此检验工作是这一阶段执行质量职能的主要内容,而形成所谓的“检验员的质量管理”。 这种做法的实质是在产品中挑废品、划等级。这样做虽然对保证出厂产品质量方面有一定的成效,但也有不可克服的缺点:一是出现质量问题容易扯皮、推诿,缺乏系统的观念;二是只能事后把关,而不能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作用,待发现废品时已经成为事实,无法补救;三是对产品的全数检验,有时在技术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如破坏性检验),有时在经济上是不合理、不合算的(如检验工时太长、检验费用太高等)。随着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其弊端就突显出来。

编辑推荐

《质量管理学》适用于全国各高校,特别是与通信相关的技术、管理、市场等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也可作为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质量管理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