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札记

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作者:[日] 吉川幸次郎  页数:273  译者:李寅生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读杜札记》是日本著名汉学家吉川幸次郎研究杜诗的成果,作者研读了杜甫的1400余首诗歌,以一个日本人对中国文学的理解写成,其研究杜诗的新颖角度令人感叹。《读杜札记》包括:《读杜札记》正编、《读杜札记》续编等内容。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吉川幸次郎 译者:李寅生吉川幸次郎(1904-1980),号善乏,日本神户人。1923年考取京都帝国大学中国哲学文学科,选修中国文学,1926年毕业。1928年在北京大学留学,1931年回国。1947年以《元杂剧研究》著作,获京都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67年吉川幸次郎在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任内退休,改聘为名誉教授,获国家文化勋章。曾任国立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东方学会会长、日本艺术院会员、日本中国学会评议员兼专门委员、曰本外务省中国问题顾问、京都日中学术交流座谈会顾问、日中文化交流协会顾问。是日本著名的中国文学和历史研究家。著有《吉川幸次郎全集》二十四卷。李寅生,男,汉族,1962年7月27日生。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1992年在陕西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0年在四川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1年9月一2003年8月,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广西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日本语言文化硕士生导师。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术委员会主任。

书籍目录

《读杜札记》正编自序先天元年家系壮游长安七言歌行胡马画鹰夜宴左氏庄何将军山林胡尘奉先白水《读杜札记》续编慈恩寺塔金虾蟆崔翁高斋天宝遗事先帝贵妃骥子贼中元日宦者悲陈陶《读杜札记》改版跋语解说附录一 那一刻,我想起了吉川幸次郎先生附录二 吉川幸次郎先生其人与其学问附录三 关于吉川幸次郎先生《读杜札记》之我见附录四 《读杜札记》版本异同比较研究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宣读敕书的宦官到了潼关之后,先把封常清叫来,向他宣示了敕书。封常清知其用意,便把自己草写的遗表交给边令诚呈送玄宗皇帝,然后就刑而死。总帅高仙芝回到官署后,宦官对他说:“大夫亦有恩命。”高仙芝来到封常清行刑的地方,对前来的士兵说:“我于京中召儿郎辈,虽得少许物,装束亦未能足,方与君辈破贼然,后取高官重赏。不谓贼势凭陵,引军至此,亦欲固守潼关故也。我若实有此,君辈即言实;我若实无之,君辈当言枉。”士兵皆呼:“枉。”声音震天。高仙芝从任职到被处死,还不到一个月。作为高仙芝的后任,朝廷仍然起用了西北边陲的宿将哥舒翰。这个人物的父亲是突厥人,母亲是胡人;而安禄山的父亲是胡人,母亲是突厥人。两个人的情况正好相反。在一次宴会上,安禄山曾提出改善二人的关系,但受到哥舒翰的反对,二人为此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从此之后,二人的关系一直不和。朝廷下达了这次任命之后,由于二人不和的关系被人利用,加之哥舒翰好纵酒,姿情声色,又受了风寒,他只好回到长安,在家养病不出。由于封常清、高仙芝失败被杀,玄宗无奈不得不拜哥舒翰为皇太子先锋兵马元帅。哥舒翰接收了高仙芝的旧部,辞别长安,率众二十万,向东奔赴潼关的险要之处。病后的哥舒翰,浑身乏力,因此对部下的统制也不甚理想。到达潼关之后,官军与贼兵在东西两个战场处于对峙的状态,此时已到了天宝十四年的年底了。

编辑推荐

《读杜札记》由凤凰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读杜札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装帧很好的,比想象中的干净很多。内容当然很好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