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风云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深圳市海天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王金年  页数:283  字数:3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如果说我的《百年匪王》(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年1月)、《大脚姥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年4月)是历史小说的话,那么这部描写义和团的《义和风云》就更属于这个范畴了。  我写小说是因为对生活有了深刻的感悟,是一种不可遏制的冲动。如果到了该写的时候不能写,或不让写,那还不如杀了我。  对于肇起于100年前山东大地上的义和团运动,历届政府及历代学者均有共识。但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范文澜《中国近代史》、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牟安世的《洋务运动》等著作,对洋务运动的全面否定起,对清王朝的看法也开始往左转,对义和团的看法更是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至“文革”时,义和团更是成了“反帝爱国”的典型。实际上远不是这么简单。  我之所以把笔触伸向义和团,是觉得任何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作家,尤其是山东作家,都不应回避这一题材,而且这是个重大题材。我非常同意鲁迅的观点:题材占一半。选择好的题材,已经成功了一半。  实际上,这部小说的创意早于已经出版的《百年匪王》、  《大脚姥姥》。肯定是因为后两部小说所反映的年代更接近于我们,我反倒先写完了后两部。只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当这部《义和风云》姗姗来迟时,却正好赶上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不能不说是件幸事。感谢命运。  我特地把李大钊和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对义和团的评价放在封底,完全不是拉大旗作虎皮,只是想告诉你这部书的基调:真实、客观、全面、全景、全程。目的只有一个,促使我们对历史反思。如果我们到现在都不能对100多年前的事做彻底的反思,就遑论面对现实,面向未来。  故事应该说很精彩。山东鲁西县杨家镇的士绅杨炳怀是传说中的北宋爱国名将杨家将的第33代孙,当年清军入关,杨家也曾做出过泣鬼神的悲壮之举,此举甚至令杨家镇改名为“剃头镇”。转眼问,200多年过去,物是人非。杨家已经成了清朝的忠实顺民,毅然举起了“扶清灭洋”的大旗。杨炳怀及自己的七个“各怀绝技”的儿子全都参加了义和团。然而,自袁世凯接任山东巡抚,一改几届前任的态度,对义和团严厉镇压。杨炳怀全家只好率全镇的义和团北上京、津。此后,他们几乎经历了京津地区的所有重大事件,直至其中的一位甚至跟随慈禧太后“西狩”。最后,杨炳怀本人及其六个儿子,除未成年的七儿子外,全部“战死”,而且是一人一个死法,一个死法一个故事……  请放心,所有的大事件及时间、地点均属实。在确保这一前提下,是我的无限虚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必须利用这个机会顺便提一下《百年匪王》、《大脚姥姥》的影视改编问题。几乎所有看过这两部长篇的读者都向我提出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不拍成电视剧?我笑答,这个问题不该问我,应该去问影视公司。可以这么说,几乎不下20家影视公司先后找过我。而且在一开始,都是信心百倍,但最后都没了后劲。注意,都不是因为钱的问题(版权转让费)。一个老总曾意味深长地告诉我:因为作为小说,您写得太好了!太真实!在电话里,我只是会心一笑。同时,这位老总告诉我,有些所谓的热播剧“偷了您的小说……”。我说我知道,他们照着我的结构和框架来编,只不过颜色涂红了些,或是变成了土匪奶奶、土匪母亲、土匪老爸等。有一部今年一月播出的类似题材的连续剧更甚,里边的“两个儿子”居然也是“一个为共产党,一个为国民党”。这些“借鉴者”中不乏一些所谓的名编剧,有的甚至是我的“好朋友”,我鄙视他们。  事实上,在影视改编的问题上,我一直认为,关键是个操作问题……《亮剑》不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吗?果不其然,有眼光、更具魄力的一家北京的公司终于找上门来;更可喜的是,时间窗恰恰是在这部《义和风云》即将完稿之际(2010年12月16日),他们一并“打包”同时买断了《百年匪王》、  《大脚姥姥》的改编权。感谢命运(此时距《百年匪王》出版已是整整5个年头啦)。目前,根据《百年匪王》改编的30集大戏进展顺利,如无意外,今年8月份开机。《大脚姥姥》的剧本改编也在进行中。他们是我的知音,我谨祝愿他们一切ok。  在一些写手一天可以敲一万字的今天,我写一部这样的长篇至少要两三年的时间(主要麻烦在搜集资料)。我唯一可以做到的是:拒绝浮躁。我21年没进北京。我可以半月不出家门。写作是我的爱好,更是我的生命,而且我将继续写下去。  我每天都会(或准备)写作,就像我每天都会定时去喂楼下的流浪猫。  谢谢大家。

内容概要

1900年春,义和拳重镇山东鲁西县,拳民教众火拼,仅是为了一块耕地?
杨家将后代揭竿而起,中国功夫遭遇西洋火器,一路北上,最终命归何处?
慈禧对义和团的态度为何从观望、利用到镇压?
百年后我们再看这段历史,是沉重?还是荒唐?是喜剧?还是悲剧?

书籍目录

前言
第1章旗杆上一颗洋人头
第2章围攻教堂
第3章至尊莫若主
第4章朝廷也是无奈呀
第5章剃头镇,金钱鼠尾也
第6章少林轻功:水上漂
第7章禽兽行,当凌迟
第8章义和如天,长幼有序
第9章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
第10章也为主和中国而死
第11章海佑此亭古,名士多忧愁
第12章攻打教堂
第13章福兮祸所伏
第14章深夜,两个鬼影
第15章太后天天针扎小洋(面)人
第16章北上抗洋,从军吃粮
第17章孤月寒窗:朕不如汉献帝也
第18章神助拳,仙下山
第19章无仁无义,无义难立
第20章硬气功难敌洋电功
第21章大沽口炮台,龙旗飘扬
第22章抓阉定京、津
第23章拳民忠贞,神术可用,刀枪不入
第24章奉旨造反,深夜进京
第25章廊坊大屠杀
第26章月晕风石润雨,春分不杀人
第27章京城,头裹红巾之辈盈街
第28章炮台失守,一溃80里
第29章岭南,雨打芭蕉
第30章华勇营士兵立奇功
第3l章杨二虎命殒老龙头
第32章仪銮殿,御前会议
第33章神秘的锦囊盒
第34章日杀千人,德使遇害
第35章太后宣战:礼义干橹,人人敢死
第36章懿旨不出紫禁城,促东南互保
第37章帷幄中,一泡鲜粪
第38章半部《论语》陷天津
第39章北京,末日的疯狂
第40章炮弹、西瓜攻使馆
第41章清宫第一盏电灯,灭了
第42章联军破城,太后只剩十两银
大结局最后被杀的杨五虎及其他
后记

章节摘录

  清庚子年间,阳春三月,天气乍暖还寒。自去年秋冬开始的大旱始终未有缓解,整个隆冬,片雪未下、畿辅荒芜、赤地千里,路边时有饿殍倒地。  这天半晌时刻,山东鲁西县的黄河故堤上,一匹洁白如雪的快马从县城方向疾驰而来。骑手三十岁上下,国字脸,圆下巴,浓眉阔嘴,天庭饱满。骑手手持一杆三丈高余的旗杆,旗杆上端是一面三角形的猎猎作响的黑旗子,黑旗子下方赫然挂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人头为金发,金发上沾满了鲜血和污泥。人头双目圆睁,似有满腹怨气、怒问苍天之意。被利刃砍过的脖颈处,白骨凸现,一滴滴鲜血从刀口处滴下,滴在了骑手赤裸裸的臂膀上。骑手拼命地拍打着马臀,试图让马跑得更快。由于用力过猛,骑手浑身上下汗气腾腾。而快马似乎也用尽了最后的力气,四蹄奔腾,如同行云驾雾一般。这匹马是镇子上最好的一匹马,在整个鲁西县也算得上上乘,人称白龙马。  骑手一边驭马奔跑,一边大声疾呼:“县城攻打大教堂喽,县城攻打大教堂喽 ”同时,奋力摇动手中的旗杆,旗杆顶端的黑色三角旗在寒风中更加呼呼作响。  所有听到骑手呐喊的村庄,立刻敲起刺耳的铜锣:“发兵喽,发兵喽 ”。于是,所有的村庄都是一阵骚动,那些头裹红布巾正在练武的人们都自动排好了队伍。  骑手是附近杨家镇的破落大户杨炳怀家的老五,人称杨五虎。杨家共有七个儿子,从老大排起至老七,名均带“虎”。更为显赫的是,在当地人的眼里,杨家是北宋著名忠君爱国将领杨家将的后代。据说,传至今日,已是33代。至于真假,无从考证。反正不仅鲁西县的杨家这么说,鲁西县的其他姓也这么说。毕竟杨家是名门后代,大家都觉得脸上有光。  骑手杨五虎今天身负重任,前往县城观察其他坛子的义和拳的动向,一旦他们动手攻打城里的大教堂,便骑马返回报信,以便这边好同时发兵。  此刻,杨家镇西门外的大校场上亦是锣鼓喧天,旗帜翻舞,刀枪林立,人头攒动。全镇的义和拳近千余勇士已经全部集合完毕。这个大校场很大,平时能并列跑起16匹快马,如今成了镇上义和拳的最大的坛口。不远处,就是镇上的那座具有哥特风格的大教堂,此时的大教堂正处于众多拳民的包围之中。坛口的正中,是个搭起的大戏台,大戏台的正中央,挂着幅太上老君的画像,画像上方是八个大字: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这太上老君便是这支义和拳的总统领、总偶像,但这位吹胡子瞪眼的太上老君,却没有保佑这支近千人的队伍。半年后,这支队伍的残存人马在遥远的北京被清政府一个个砍脑袋时,这幅画像仍然完好无损。唯一的遗憾是,它无意中被年仅12岁的杨七虎撒了一泡童子尿。  在这幅太上老君的画像下,端坐着这支队伍的总舵主杨炳怀,他六十来岁的样子,不胖不瘦,不高不矮。他与众不同之处,是他的一条长约过膝的辫子,这是镇上梳得最长,也最讲究的辫子,洗这条辫子要三个丫鬟同时上手,要用去三四桶水。  这会儿,他一边用猫抓老鼠的眼神审视着不远处的教堂,一边正焦急地等待杨五虎的到来,他的一只手不停地拍打着屁股下太师椅的扶手,扶手的一角被齐刷刷地砍去了一个角。这个被砍了角的太师椅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二百多年前清军入关时候(崇祯十七年,即1644年)。当时,新统治者下达了“剃发令”,引发了杨家惨烈的故事 因这个故事,杨家镇有很长一段时期叫“剃头镇”。  “大哥,少安毋躁,不必过于着急。我猜是一同起事 ”这时,站在杨炳怀身边的一个干瘦老头发话了。  “神机贤弟,说不着急是假的。”杨炳怀仍在拍着那个缺了角的扶手,“说到底这是咱们这些年来对洋教的一次最大的行动。”  ……

编辑推荐

  王金年编著的《义和风云》讲述了辛亥革命前一场历来备受争议的草根起事,全书注重细节和社会底层的研究,对义和团的社会基础,外国传教士的渗透,神功护体仪式的传播途径,已经政府对地区的掌控能力都有详细的分析。透过此书,能了解以前农民起义的一些模式和社会背景,以及19世纪末外国势力进入中国的影响过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义和风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书还不错,自己很喜欢这段历史···
  •   一直想买 找了很久 终于在dd找到
  •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义和团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该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
  •   从一个侧面了解那段历史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