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读书课 第三卷-世界的影像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作者:严凌君  页数:31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你有没有想过,所有的文学名著其实都是我的生活?亲近文学名著,就是进入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为博大的人类的心灵世界,它是世界的影像,更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影像。窥探文学魔镜的魅力,体验人性的深邃和活力,理解社会的复杂多元,了望人类追求理想生活的心路历程,为你进入浩瀚的文学海洋扬帆导航。文学的理想,正是揭示人间的真善美,表现人类丰富的痛苦、喜悦与希望。

书籍目录

上编 我生活的世界
 献给爱斯美的故事
 献给爱斯美的故事【美国】塞林格
 傻瓜吉姆佩尔【美国】辛格
 王佛脱险记【法国】尤瑟纳尔
 围城
 围城【中国】钱钟书
 橄榄油坛子【意大利】皮兰德娄
 好兵帅克【捷克】雅?哈谢克
 最蓝的眼睛
 最蓝的眼睛【美国】托尼?莫里森
 动物庄园的寓言
  【英国】乔治?奥威尔
 皇帝与小姑娘【英国】萧伯纳
 安定之邦【法国】尤瑟纳尔
 狮王与蝇王
 狮王【法国】约瑟夫?凯塞尔
 蝇王【英国】威廉?戈尔丁
 鼠疫【法国】加缪
 勇敢的心
 武林盟主【中国】金庸
 武松【中国】施耐庵
 老人与海【美国】海明威
 日瓦戈医生【苏联】帕斯捷尔纳克
 ……
下编 我的精神家园

章节摘录

献给爱斯美的故事——怀着爱与凄楚    6年之前的一次缘起,是战争时期,在阴雨的乡间,安宁的小茶馆,一位喜欢写作的年轻美国士兵与美貌的英国小姑娘的一次邂逅。她自然优雅的态度、不经意的羞涩以及可爱的敏感,都与我心灵的某处暗暗契合。不相熟的人之间有一种让人会心微笑的腼腆,像这个小姑娘,总是担心头发淋湿了不好看;他也总是想掩饰自己没补好的牙齿,所以一直要抿着上唇笑。本来只是偶然相逢的陌生人,可是因为气质相近,简短的谈话也这样温暖,抚慰人心。还有她的自称有着“橘红色眼睛”的小弟弟,因为自己的好谜语而得意着的顽劣又可爱的小孩儿。人间的故事愉快又美好,如果,仅仅停留在这里,如果没有随之而来的一场人为的灾难,让我们从中体会着生活的悲哀。    战争临近结束,他亲手逮捕的纳粹女军官在书页上写:“敬爱的上帝啊,生活是真正的地狱”,而他补写道:什么是地狱?我坚决认为那是由于无力去爱而引起的痛苦。在残酷的战争之后,在亲历了鲜血淋漓的杀戮和死亡之后,在身体和精神都饱受摧残伤痕累累之后,我们还有没有能力去爱,还记不记得小女孩儿的真切祝福“好好保存你的全部才华”?还记不记得小男孩儿企盼沟通的谜语:“这面墙对那面墙说什么了?——墙角见!”……怀有亲近的感情的人们,如果真能再见,还能不能再像原来的样子,还能不能再为你写一个故事,而它正像你所想要的那样凄楚?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却是一首忧伤的人性赞美诗,一曲凄楚的生命恋歌,一个苍凉的青春美的祭礼。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1919~2010),美国作家,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九故事》等。    最近我收到一封航空信,邀请我参加于4月18日在英国举行的一个婚礼。参加这样一个婚礼正是我巴不得的事情,在刚收到邀请时,我想我或许真的能坐飞机出国旅行一趟,至于花费问题,则统统不在话下。可是,在我和我的妻子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权衡之后(她这姑娘脑子清楚得要命),最后我们还是决定放弃这个旅行计划。因为,别的且不说,我岳母还正盼着我们4月份最后两周的时间和她一起度过呢,我把这件事已全忘在脑后了。我实在不很常见到格兰彻妈妈,岁月不饶人,她已不年轻了,已经58岁了(正像她未等你开口就会首先承认的那样)。    但是,无论我在哪里,都不会白白叫一场婚礼平淡冷清的。因此,在婚礼举行前,我草草写下了一些有关新娘的笔记,其中透露了些我约6年前与她相识时的事。假如这会给那位我尚未见过的新郎多少带来点不快,那样也好。此时此刻,谁也不想去哄他人高兴,不仅不想哄他人高兴,而且还有心给他人一些启迪和开导。    1944年4月,我们60名美军士兵,在英国德文郡接受英国情报机构组织的特别进攻训练。现在回忆起来,我们这些人的性格似乎很独特:60人中一个善于交际的也没有。我们大体都属于那种老喜欢写信的人,大家谈话的内容除了公务以外,就总是互相询问是否还有没用完的墨水。我们如果不写信,也不进行训练的话,那就各干各的。我自己的活动是在天气晴朗时,到景色优美的乡间去散步。在阴雨天里,我一般就找个干燥的地方坐下读书。读书的地方又十有八九与乒乓球台相距咫尺。    特别进攻训练一共进行了3个星期,在一个阴雨的星期六结束。那天晚上7点,全体人员将按计划乘火车去伦敦,正像小道消息中传说的那样,我们将被派到为D日登陆而集结在那里的陆军空降师中去。下午3点时,我已经把所有的物品装进了背囊。其中包括一个我从美国带来的帆布防毒面具袋,里面装满了我从大洋彼岸带来的书籍。记得我那天站在半圆形活动房子的最后一个窗子前,看着窗外那令人心烦的雨从天斜落下来,隐隐地感到右手食指有点发痒。此时我可以听见自己背后那许多支钢笔在印有“胜利”字样的信纸上,刷刷写字的声音。忽然,我漫无目的地从窗口走开,穿上雨衣,围上开司米围巾,穿上套鞋,戴上毛线手套和海外制帽(时至今日,还有人告诉我说,我完全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戴帽子:把帽子两侧稍稍拉下,盖住耳部)。然后对了—下手表,就沿着长而潮湿的鹅卵石山路下了山,向镇中走去,全然不顾周围的雷鸣电闪,遭雷劈也好,不遭雷劈也好,我都听天由命了。    教堂里正有10来个成年人在那里坐着,其中有几个人膝上放着小号橡胶套鞋,这些鞋都是底向上放着。我一直朝前走,在前排座位上坐了下来。只见讲台上,有大约20个孩子坐在三排排椅上,坐得很挤,他们大多数都是7岁到13岁的女孩子……    孩子们的歌没有乐器伴奏。或确切说,是没有任何东西搅乱他们的歌声。这歌声音调优美,感情也不过火,如果他们不是尽力提高嗓门的话,几乎可以使一个比我更笃信宗教的人都感到飘飘欲仙了。他们中有那么两三个年纪最小的孩子把音节稍稍拉长了一点,但就这错误的程度来说,大概也只有作曲家的母亲才会去吹毛求疵。我从未听说这首赞美诗,可当时我满心希望它的诗行能有10来个或是更多。在听圣歌的当儿,我仔细地审视这些孩子们的面孔,其中有一张面孔,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这孩子离我最近,坐在第一排最后的一张椅子上。她大概13岁左右,留着齐耳的浅亚麻色直发,长着一个秀美的前额,她的一双眼睛流露出厌倦的神色。我想可能她那时正在数着在场的人数吧。这孩子的歌声显然与其他孩子的没有唱到一起。这不仅是由于她坐得离我很近的缘故。她的高音区,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唱起来自然流畅。不过这个年轻的女孩子似乎对自己的演唱艺术有点厌倦了,要不就是对自己所处的这个时间和这个地方厌倦了,在唱圣歌的间隙,我看到她打了两次哈欠。这纯粹是女士们打哈欠的方式,嘴唇紧闭,但你还是看得出来。她那翕张的鼻翼泄露了她打哈欠的秘密。    圣歌一唱完,那个合唱指导就开始了她哕里哕唆的总结。说什么这个孩子坐着腿不老实,那个孩子在牧师布道时嘴不闲着。我推想合唱练习大概已经结束,于是趁那合唱指导的刺耳声音还没有把孩子们的歌声的神奇魔力驱散之前,我便起身出了教堂。    雨下得更大了。我沿街继续向前走。透过红十字娱乐室的窗子,可以看到一些士兵正三三两两地站在屋里的咖啡柜台前。我虽说同屋里隔着玻璃,但也还是听到了另一问房里打乒乓球的“乒乓”声。我过了马路,走进一家茶馆。里面除了一个中年女招待以外别无他人。看那女招待的样子,她好像更愿意招待一位身上雨衣已干的顾客。我尽量轻手轻脚地把雨衣挂在衣架上,然后坐下来,要了茶和肉桂面包干。这是我一天中第一次开口同人讲话。我翻遍了所有的衣兜,连雨衣的口袋也翻了一遍,最后终于找到几封信可读,这些都是很久以前的旧信。其中一封是我妻子写的,另一封是我岳母写的。我妻子在信中告诉我在斯卡拉夫特第88号街的那个机构是怎样垮台的。而我岳母则是要我一旦有机会出军营,就去寄给她一些开司米毛线。    P3-5

后记

关于《青春读书课》    《青春读书课》缘起于我在深圳市育才中学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时值1999年,当时可能是中国内地中学开设的第一个成系列的语文选修课。原本定位于人文精英课程,由于得到众多学子的喜爱,于是校方慷慨决定印制教材。开课的同时,教材陆续印制出来,并且不胫而走,成为一套民间流传的人文读本,引发了网友和媒体的新奇关注。2003年,百年老店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套教材,《青春读书课》遂成为公共话题。有教育学者认为“青春读书课”这几个字就有很高的时代价值;香港媒体称之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私人编著的语文教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人员表示要向海外推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央电视台、深圳读书月等机构将此书列为推荐书目;中语会专设“课外语文”课题组持续研究推广相关理念;国内上百所中学选择作为语文课校本教材正式开课;更多的学校推荐为学生常备课外阅读书籍;甚至有一些大学和小学分别选用其中的某卷作为教材。    关于读本的编辑理念,早已向芸芸媒体告白,不再饶舌。    《青春读书课》人文读本,一套七卷十四册,近五百万字,导读文字就有四十多万字。十年磨一剑,“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在这个漫长而快乐的岁月中,仿佛与自己心仪的古今中外的人杰约会了一遍。有的匆匆而过,有的侃侃而谈,有的悄声细语……我遥望他们远去的背影,期待着以后的再次约会;我记住了其中一些深情凝注的眼神,一些万语千言的叮咛,一些柔肠寸断的长叹,一些热血沸腾的激情……这些高贵的灵魂,将继续滋养我的生命,因为有了他们,我的人生才不虚此行,并且幸运的是,通过我,给中国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传递着巨大的柔情。    孩子们的反馈是对我的最大激励。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初一学生丁梦琪给我来信:“严老师:我是你的书的新的读者,我今天读了你的《成长的岁月》,真是激动得想跳楼。真是太好看了!!!!”我回信:“非常理解你阅读时的欣喜之情,老师编读本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好好活。”深圳大学一位学生偶然读到《白话的中国》,其中尖锐的思想刺激得他彻夜难眠,第二天跑来自费购买十余册,说是要送给他的同学好友,让朋友们能够在一个共同的精神层面对话。我的学生赵真、高薇等留学国外,在超重的行囊里,依然塞着读本,一份关爱伴随游子走四方。    学生的评价是最本真、最重要的。请允许我引用几句他们的感言:    杨建梁:青春读书课,可以说是一门给你自由,教你自由的课。    程羽博:原来精神也有家园,也需要归宿。于是,我也开始寻找并构筑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一切从《白话的中国》开始。    于乐实:每次上完读书课,都会有一种海阔天空的感觉……    谢予:在读书课上,我肯定了许多问题的价值,文学的价值,思考的价值,,想象的价值,而在以前,我都是有所怀疑,或是轻视的。    南昌外国语学校是最早引进《青春读书课》教材开设选修课的学校之一,听听这些可爱的声音:    唐嘉辰:年轻的心是躁动的,本以为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制服它,遇到了“青春读书课”,它却出乎意料地平静了下来,滤去一切繁杂。我们真的沐浴在中国文化的精髓中,我甚至站在了前人文化的高峰上看中国的文化遗产……    钟鸣:这里没有陈腔滥调的教化,没有任何强制接受的压迫,毫不经意之中,实现了思想的交流、沟通和碰撞。站在此处再回首,蓦然发现思想真的可以如苍鹰般展翅飞翔。而青春读书课就是将我们送上天空的风。当我们的灵魂一次一次地经受洗礼与升华之后,我看见了自己稚气未脱的脸庞上那无比坚毅与坚定的目光。    肖旭:《青春读书课》是对我青春生命的救赎。    因为《青春读书课》,听到许多志同道合的声援,体会到“道不孤,必有邻”。早在读本正式出版之前,蛇口工业区的创始人袁庚先生,看到读本后约我见面,并流利地背诵韩翰咏叹张志新的短诗:“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听说,他向许多人推荐这个读本,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都有人慕名找到学校来。数年之后,年近九旬的袁老,在我再次拜访他时,竞然向我这个编者推荐我编的读本——他已经不认得我了,但还惦记着这个读本,并关心它的出版。广东省语文教研员冯善亮在听课后肯定:“以往我们总说语文课脱离时代,严凌君老师的读书课就贴近了时代脉搏,把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变得博大精深。”珠海市语文教研员容理成多次带领珠海的老师不下百人前来听课研讨。四川的李镇西老师在K12教育网站率先推荐:“从这本教材中感到了中国语文教育的一点点希望!”山东的王泽钊老师在联系出版自己的教材时,从中青社某编辑手上获得《白话的中国》,自言“如获至宝”,并千里迢迢前来深圳会晤。国编《语文》教材主编顾之川先生告诉我:“人教社新编《语文》教材,从《青春读书课》读本中吸收了不少东西。”并邀请我参与人教社高中《语文》的编写。《读写月报》副主编漆羽舟引着编辑部全体成员来到育才中学召开第一次“读本研讨会”,随后亲自在南昌外国语学校操鞭执教。善良诚挚的摩罗先生积极为我联系出版,并建议增补“小说”一卷,这就是后来的《世界的影像》;远在美国留学的梁讯,欣然加盟《世界的影像》一卷的编写。还有那么多我的同仁,在全国各处发出呼应:新疆的冯远理老师撰文支持;北京的赵谦祥老师将读本引进清华附中作选修课教材……我从老一辈教师身上感受到庄重大气的品格。师心纯厚的钱理群先生闭户半月,为读本欣然挥笔写下2万多字热情洋溢的长序;虚怀若谷鹤发童心的商友敬先生甚至说:“你编的读本后来居上。”这两位前辈都是《新语文读本》的编者。在徐州参加“中国青年教师论坛”,初识《那一代》的几位作者蔡少阳、干国祥等人,他们正在热烈聚谈,一见我,立即没头没脑地嚷道:“严老师,你说你说。”那些热血纯真的年轻面孔,让我感受到万象更新的“五四”氛围……这些相互感应的人们,还有那些素昧平生的使用读本的老师们,他们都是我的同道、我的族人,也是像我一样为书本所蛊惑、为理想而痴迷、为教育而揪心的书痴吧?    我怀着温情在这里记下三位素昧平生的朋友:两位青年和一名工人。    2004年2月,《南方周末》发表记者徐楠对我的采访——《严凌君:还语文教师以尊严》。全国各地问询的、支持的电话不断,有学生家长,有记者,也有教师。一天,我的办公室来了一位青年,先拿出学生证给我看,证明他是贵州警校法律系学生,然后拿着本子,上面写着一些问题,非常认真地一一提问,话题集中在“青年的精神家园”。不是采访,是他心中的困惑。交谈中蹦出一句:“老师就像当年的鲁迅先生一样。”让我突然感到巨大的悲哀!21世纪了,我们的青年多么需要真实的精神资源,他们一旦看见好东西,就如此轻易地矮化自己,我们的社会没让他有机会成为自立的人。我惶恐辞谢,转告他鲁迅先生的话:“不要寻什么‘乌烟瘴气的乌导师’,自己从荆棘中闯出一条路来。”    有一天,一位瘦高的青年来找我买书。自我介绍是山东潍坊人,大学园林专业毕业生,在深圳工作。因为是独子,要离开深圳回老家了。说是在走之前要“带回去一点能够代表深圳的精神和文化的东西”,浏览深圳的报纸和网站,知道了《青春读书课》这套书,就来了,说是要送一套给他在老家当老师的女朋友,要我签名题字,还说自己的学生时代没有这样的书、这样的老师,希望女朋友拥有这样的书,当这样的老师。临别,我伸手与他握别,他突然后退一步,给我一个毕恭毕敬的九十度的鞠躬,让我惶惑不安。    2004年3月的《南方周末》,载文反驳我的一些观点,说语文就是技术,不同意我的“尸检说”。这是在意料之中的:这恐怕是目前中国教育界的“主流声音”,一些一线教师正在成为教育变革的第一阻力。6日子夜,接到一通电话,来电者自称是黑龙江佳木斯市的一位下岗工人,他声音激动地表示要著文反驳,并说:“你给中国教育带来了曙光……”这样的期许,让我惭愧难当。其后,又接到他的深夜来电,表示自己水平不够,已经请当地一位教授代为撰文。    这三位特殊的友人,我至今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那位工人甚至说:“你不需要知道我的名字,我只是一个支持你的中国人。”是啊,只要是关爱中国的中国人,这就够了。    关于修订本    《青春读书课》初版至今8年,此前作为校本教材使用至今已经12年。这些年,读本在教学实验和公众阅读中,得到众多师生及各界读者的积极反馈,他们为读本的修订提供了诸多智慧的建议。我也在一边教学一边进行修订,于是就有了这个修订本。    与初版比较,修订版共删除文本56篇,新增文本89篇。删除的基本原因:用更合适的文本替代,使主题更为结实有力。增补的一般理由:发现更佳或更新的文本,对诠释主题更有代表性。修订版较之初版,全套书更为经典和新鲜。    下面逐卷简介修订情况,重点提示一些“欣喜的发现”。    《成长的岁月》卷,删去6篇诗文,新增文本10篇。增加了两本可爱的童书:《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和《芒果街上的小屋》。还增加了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致全世界儿童的一封信》。小说《受戒》用全本替代了节本,《小王子》则增加了章节,新增《小毕的故事》,补充了男孩成长的主题。    《心灵的日出》卷,原《悲壮的两小时》一文,经读者提醒并查实,是一篇虚构的航天故事,删除。增加了几篇精品文字:台湾作家张大春的《小说稗类》一篇,大陆文字高手阿城的短篇小说《遍地风流》三篇,另有诗人海子的散文以及关于时间妙想的一本奇书《爱因斯坦的梦》。    《世界的影像》卷,根据教学实践,对多个栏目做了重组。删除了7篇小说;增加了《有人弄乱了玫瑰花》一章,集合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等后现代文风的作品,让学子亲近当代大师,一窥新小说风光。新增王朔的《我的千岁寒》,鼓励一种有活力的汉语书写探索;而《肖申克的救赎》,是小说电影俱佳的作品,喜欢该电影的读者再读原著,或有鸳梦重温之快。巴别尔是重新出土的俄国文学大师,尤瑟纳尔是罕见的智慧型女作家,都有新作入选。    《古典的中国》卷,是我私心最爱的一卷,导读就写了13万字。除保留余冠英和萧兵二先生的《诗经》《楚辞》译注之外,对全书译注做了全新修订。散文的译注力求准确生动,诗词曲的注释新鲜发散,倾情展示中国文学中韵文强项的独特魅力,以注释而论,几乎是一本新书了。本书散文部分,为适合学生阅读,特别邀请刘曦耕先生注释并白话翻译,对老友的智力支援,不敢言谢。感谢钟叔河先生慷慨提供多篇笔记小品译文,这种不同于传统直译的串读式译述,本身是别具情味的小品文风;感谢台北“中央研究院”的华玮教授提供清代才女吴藻的《乔影》一文,为《书生意气》一章补充了女性题材和女性视角,被漫长历史遮蔽的男一半书生有机会崭露头角;感谢素昧平生的热心读者冯良遵先生提供的校对建议,使本书更为完善。得与素心人谈诗论文,不亦快哉。    《世界的影像》与《古典的中国》两卷,初版的疏漏较多,修订版改用原稿重新排版;两卷都补上了受读者喜爱的彩页插图,保持全套书体例统一。    《白话的中国》卷,删除25篇,增补38篇,是全套书中文本调整最大的一卷。多个栏目面目一新,重新认定了各位作家的代表作,以求更全面地反映当代白话文的成就和华语文学的新收获。“启蒙者鲁迅”主题,用陈丹青先生的《笑谈大先生》替换了王晓明先生的学术文章,便于学生读者亲近鲁迅。“诠释中国”主题,在李敖解剖国民性的犀利之外,扩大阵容,增添对书生风骨的温情回顾,于是有了魏晋风度和苏东坡的话题。原“文化随笔”改名“重读古典”,文本大幅增删,确定为对中国诗史的全面扫描,入选的都是妙不可言的名家名篇。《当代诗抄》与《海外中文诗》两章,重新增补了当代华语诗人的代表作,替换较大。其中雷平阳《杀狗的过程》,是我近几年读诗最震撼的发现。而木心先生的“横空出世”,为当代白话文增添了高雅的文化含量,我通读其全集寻章摘句,收拾起一地碎金,编辑成一个语录体文本以飨读者。    《人类的声音》卷,与其他各卷以放为主不同,这一卷主要是收,删去了不够经典的篇目,长文压缩节选,让青少年读者容易进入文本。较好的发现在《话说中国》主题,新增一篇传播(《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篇吸收(《唐代的外来文明·胡风》),呈现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面貌。    《人间的诗意》卷,删8首,增24首,增补较多。这要感谢河北教育出版社等近年来致力于引介外国诗歌的出版机构,使多语种的外文诗进入中文读者的视野,也让我们的新选本更为精粹,主题更为丰厚。比如《我是谁》一章,扩展了自我探寻的精神领域;《亲爱的母亲》一章更名为《我的父亲母亲》,让诗歌中较为少见的父亲主题得以出现。另外在多个主题补入了上佳的诗作,连我自己也愿意不时重温一下。    读本的整体装帧设计,三个版本三套封面:作为校本教材的16开本,精美大气,现在还是许多读者的珍藏品;商务版,被迫添加了较多商业元素,有点杂乱;这一回的修订本,采用赤橙黄绿青蓝紫阳光七色,清雅可人,体现了海天出版社的出版品位与对读者的关怀。

媒体关注与评论

引导中学生感悟汉语之美,感受正确而自如地用汉语表达自己的快乐,建立与母语的血缘联系,将母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根扎在心灵的深处,并在此基础上构造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根本,也是严凌君这套读本的归结点:这里充溢着思想之美、文学之美与语言之美,相信孩子们会喜欢它,成年人,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也能从中受到许多启示。    ——北京大学教授  钱理群    假如三十五年前我能读到这样一套书,我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现在我读了这套书,依然感到内心深处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作家  莫言    《青春读书课》是难得的阅读宝库。这套书文化视野开阔,编选者身手不凡,志向远大。作为一个求学者,无论将来固定于什么专业,都需要这种广博和扎实的阅读,如果仅仅为了应试而读书,机械地读几篇课文,那就会错失精神上成长的良机。在一个声像网络时代,这套书的出现显然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作家  张炜    纵观全部选文,主编者很好地把握了中学生生理、心理成长过程中对文化、思想的特殊需求,这种素质教育方式的成果,在未来的几年里就能显现出来。    ——北京大学教授  曹文轩    来自民间的声音最为宝贵。如果一个人能在最想读书的时候看到这套书,他们的读书世界里就有了生气,你一生都会怀想这段时光,因为它使你的人生充实和明朗。    ——学者  谢泳    “青春读书课”是一门教你精神自由、让你心灵自由的课。    ——深圳育才中学学生  杨建梁

编辑推荐

青春读书课,滋养一生的语文课。呵护你成长的岁月,守望你心灵的日出,拓展人文视野,构筑精神家园,打造一代“新青年”,为民族的未来播种。    严凌君主编的《世界的影像(文学理想启蒙读本第2册修订本)》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和自己赖以生存的世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青春读书课 第三卷-世界的影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8条)

 
 

  •   青春读书课 第三卷-世界的影像:文学理想启蒙读本:第二册
  •   青春读书课 第三卷-世界的影像,好书应该多出的
  •   很素净,选段也有层次,确为文学理想启蒙,但还是适合高中及以上的读者。
  •   以一斑窥全豹,节选名著名篇,了解世界的影像。
  •   世界的影像开阔眼界
  •   都是些很经典的小说啊文学著作啊 可以丰富见识
  •   值得一读的好书,加强文学休养。
  •   严凌君老师的书侧重于引导孩子们喜爱上读书,慢慢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而且书中的语言都很优美饱满,有深深的民族情结,指导着孩子们心灵的前进方向。虽说是针对学生,但是我们这些成年人也可从中感悟到一些人生的启示!所以我推一个,再赞一个!
  •   不能给孩子最好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但可以给孩子最富足、最高洁的心灵!
  •   本来是给儿子买的,其中的内容却把我深深的吸引了……其中的内容是编者精心挑选的名著章节,非全文。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
  •   这套书确实是难得的阅读宝库,不仅适合学生,还很适合成年人阅读,是对心灵和生命的诠释
  •   这本书有助于孩子了解世界,很好的一本书
  •   拿到书简单翻看下里面的内容,爱不释手,内容丰富,视野广阔,是现在孩子正用的课本无法比拟的。希望我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能喜欢。
  •   买了前三卷,正在阅读中,很不错的书
  •   看到读者介绍,买来全套和女儿一起读,真正读书的感觉,值得一读
  •   值得每个人读的书
  •   精彩的编选读本,非常适合学生。
  •   我事先看了看,不错不错,让孩子看看长知识也长见识,家长也希望孩子们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道理
  •   在阅读好书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编者编辑这套书的初衷,也是这套书的价值所在,真心希望爱思考的孩子们都能看一看这套书。同时也很羡慕深圳育才中学的同学们。
  •   希望我买的不算迟,建议与孩子一起阅读。
  •   真希望语文教材也能这样好
  •   七卷十四本就这一卷还没翻看,但是整套书都非常喜欢。
  •   这是朋友推荐的好书,一直想买来看看,如今好书在手,我会勤阅读
  •   书很好,可惜以前买过1本,再买成套的浪费,只好单册买
  •   知识面广大,内容丰富多彩。老师推荐
  •   之前买过一本白话的中国,发现严凌君的书很棒,里面的好文章真的很全面,不像是外面的什么所谓散文集,收集的只是一个作家!快递很给力!
  •   好书总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作为一名老师,我极力向学生推荐这一套书,文章选得好,导语写得棒,是学生初中到高中补充语文养分,提高语文素养的好书。这一套书分门别类,总有你喜欢的,但最好是全套都买,因为它是一套值得一读再读的书。我也有一套,还准备给学生们买一套,大家同乐。
  •   好书,给很多人推荐过。
  •   书朴实无华,思想深刻,都是散发着芬芳的文字。
  •   学生时代值得拥有的一本好书。
  •   值得推荐 好书一本 书很新
  •   选择的文章很好,很典型,适合青少年阅读,也适合成年人找回记忆。
  •   值得一看,很有思想
  •   老师们的推荐。
  •   老师推荐给孩子看的
  •   好 老师推荐
  •   我们非常喜欢该套书,孩子看得津津有味
  •   在书城看到的 大概看了一下 觉得内容不错 觉得对我这个高中新生应该很有帮助~
  •   买了这书的全套,小孩子说很好。
  •   很强大的书 浓缩了很多经典在里面
  •   选编的都是经典作品中的篇章,有助于孩子提高阅读欣赏水平.
  •   一下子帮同事买了好多本,让孩子多看点书
  •   一套有高境界的文选,适合中学以上的学生和成人读
  •   给儿子买的,老师要求读的,看着不错
  •   比语文课本好的语文读物
  •   其实一开始是老师要求我们买的其中几本,拿到手中后最初是觉得封面简洁、不花哨。细细阅读后,感觉对自己的人生阅历都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应用到作文上也十分方便。“世界的影像”两本里有着世界著名的文学名著,对我们选择阅读有着不小的作用。
  •   精选的文章,很多是孩子成长需要阅读的。
  •   青春读书课:世界的影像(第2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