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华古文明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罗新慧 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2-03出版)  作者:罗新慧  页数:166  

内容概要

  人类历史的发展由蒙昧时代经野蛮时代而迈进到文明时代,这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段。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文明,中国为进入文明时代进行酝酿的时期正是考古学上所命名的“龙山文化”时期。  以分布区域广泛,文化内涵丰富为主要特色的龙山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县龙山镇的城子崖而得名,它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最有影响的典型文化,考古资料表明,龙山文化已经遍布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区域,在龙山文化以外,其他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也扩大了分布范围,这是社会生产力和上层建筑迅速发展的结果。  举世皆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屈原老夫子曾经慨叹“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从认识它的源头开始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滥觞 一、大河源头的文明曙光 二、步入文明的门槛 三、中华文明的形成 第二章 中华文明的兴盛 一、古道秦风 二、汉代昌盛 三、魏晋风度 四、隋唐盛世行 五、宋元精神 六、明清嬗变 第三章 丰厚的中华物质文明 一、源远流长的农业文明 二、东方城市 三、长期领先的科技 第四章 意境悠远的中华文化艺术 一、汗牛充栋的史学 二、瑰丽的文学 三、和谐完美的艺术 第五章 博大精深的中华精神文明一、百家争鸣——精神的觉醒 二、两汉经学与魏晋玄学 三、宋明理学 第六章 中华文明与世界 一、中华文明的魅力 二、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 跋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人类历史的发展由蒙昧时代经野蛮时代而迈进到文明时代,这期间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段。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表明,中国为进入文明时代进行酝酿的时期正是考古学上所命名的“龙山文化”时期。 以分布区域广泛、文化内涵丰富为主要特色的龙山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县龙山镇的城子崖而得名,它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最有影响的典型文化。考古资料表明,龙山文化已经遍布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区域,在龙山文化以外,其他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也扩大了分布范围。这是社会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比过去迅速发展的结果。 考古资料所见新石器时代后期金属器具出现最早的地区多在齐家文化分布的地域。“齐家文化”得名于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在甘肃以及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地广泛分布,其时代约在距今4000年左右。齐家文化的制陶业比较发达,当时已掌握了复杂的烧窑技术,这与齐家文化颇具特色的冶铜业的出现很有关系。 认识这些考古文化,对于我们了解中华文明的产生有什么作用呢?其作用在于,这些材料告诉我们当时的物质文明进展到了何种程度,让我们能考虑到一种文明的出现应当以物质生产水平的高低为基础的问题。关于这方面的情况可能大家了解得比较多,然而对于文明时代的降临所进行的精神方面的准备,则所知甚少。这就是我们下面所要重点探讨的内容,即通过对于那些个时代艺术、宗教等情况的分析,了解进入文明时代前夕我国境内的远古先民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我们先来看当时文化观念与原始艺术发展的情况。 在中华文明中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艺术中,用彩绘、雕塑、刻画等手段创造出生动而古朴的动物和植物形象,这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色之一。仰韶文化的陶器内壁多绘有鱼、蛙、壁虎、鹿和鸟类的形象。半坡遗址的一个陶盆绘有四只构图简单的小鹿,充满跳跃奔突的情趣。临潼姜寨所出陶盆内壁绘有一只正向盆沿踽踽而行的笨拙的大蛙,瘦弱纤细的腿爪与满背圆斑的肥硕颈腹相映成趣。河姆渡文化雕刻精细的象牙制品中有双翼平展滑翔飞行的蝴蝶、引吭鸣啼的双鸟,陶塑作品里有略显肥胖的憨厚小猪,陶器往往饰有稻穗、叶子等图案。当时他们所创造最多的是在人们印象中属于善良、温顺型的动物,它们或比例匀称、或憨态可掬、或色彩艳丽、或鸣啼昂首,总是给人以亲切可爱的感觉。这个时代,特别是其早期和中期,极少见到凶残、丑陋的动物形象出现在艺术作品中;虽然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饕餮纹之类的狰狞形象,但那是行将来临的新时代的文化在旧时期里的萌芽,从本质上看它并不是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东西,对善良、和谐和美的追求才是新石器时代艺术的主题。这与当时人们的原始民主平等观念和和谐、乐观的精神面貌是一致的。

编辑推荐

《探索中华古文明》编辑推荐:举世皆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屈原老夫子曾经慨叹“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从认识它的源头开始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探索中华古文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