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的故事

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林文力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12-02出版)  作者:林文力 编  页数:182  字数:12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改革开放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硬”的主导思想。在过去的30多年里,具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经济上确实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然而,许多具有科技含量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如电脑、电视、手机、汽车等。这些外企不仅可以轻松地得到高额回报,而且还具有充分的话语权。开拓创新,掌握知识产权,才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今还有少数人或企业受利益的驱使,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昧着良心干出一些伤天害理之事。比如“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文凭造假”等事件,损害了人民的身心健康,毒害了社会风气,引发人们对诚信问题的关注和热议。    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民族,一个缺乏诚信的民族,势必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时刻,我们特别策划出版了这套爱国、奉献、创新系列丛书。此套丛书遴选了当今最具有代表性的近现代科学家,包括地质学家李四光,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物理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邓稼先,气象学家竺可桢,生物学家童第周。他们是新中国科学技术的旗手,他们是钻研世界难题的佼佼者,他们是专业领域的带头人……他们牺牲自我享受的优越的生活,以国家前途为己任,在吃不饱、穿不暖,工作环境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以高度的爱国热情,持之以恒,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攻克了一道道科学难关,取得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些可歌可泣的大科学家们,为了祖国的发展,为了人民的幸福,无私无畏、无怨无悔,专心致志于造福人类的科学事业,永远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仰。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崇高品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们感天动地的光辉事迹让世人铭记。    我们出版这套丛书,是为了让青少年能汲取老一辈科学家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发现真理、淡泊名利、戒浮戒躁、坚持真理的崇高品质,从而培养和树立献身科学事业、谋求人类幸福的伟大理想,为祖国富强和全人类的福祉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内容概要

  陈景润给了世界一个奇迹:一位屈居于6平方米小屋的数学家,借着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6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孤独的追风少年
他自小瘦弱,继而形成孤僻的个性,外表柔顺而内心坚强,生性懦弱而执著坚定。对数学的情有独钟注定了他今生的跌宕起伏,他的心指向最高殿堂里的明珠。
第一节 体弱多病的童年生活
第二节 内向受欺,独爱数学
第三节 厦门大学艰苦学优的生活
第四节 初诊肺结核
第五节 重回厦大充电
第六节 接触数学家华罗庚
第二章 攻克世界难题的辛酸历程
他是幸运的,被华罗庚于茫茫人海中挑进数学研究的最高殿堂;他又是不幸的,那些不认亲疏的年月在他身上打下了痛苦的烙印。他没能逃脱这碾压的阵痛,然而,他是一粒“铜豌豆”,爆裂的响声,震撼了整个世界。
第一节 数学研究所里的艰难奋进
第二节 一心一意搞学术
第三节 简单的生活圈
第四节 良师益友闵嗣鹤
第五节 痛苦心酸的“牛棚”生活
第六节 艰难的征服之路
第七节 成功攻克“哥德巴赫猜想
第八节 成就显赫,学风严谨
第九节 成功后的冷漠与惶恐
第十节 纯粹数学家的政治误差
第三章 成功者的光环背后
他终于成功了,恰逢1978年这个大好时机,他顺理成章地被推上了神坛。然而,他却在偷偷逃避。他不想在众人的仰视下生活,心中唯一的执念还在催促他更加奋进。
第一节 给领导的表态信
第二节 好事接踵而至
第三节 全国人大代表
第四节 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效应
第五节 访学欧美,传闻不断
第六节 用执著和严谨感染学生
第七节 重回母校,师生情谊浓
第八节 关键时刻知难而退
第九节 面临数学分家的局面
第四章 数学家的爱情故事
很自然,他还是站在了神坛上,于是招来了众多异性的青睐。何其有幸!他年近半百,才遇上了心中的感动;他老来得子,终于在苦涩中获得了些许安慰。数学家的爱情也是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
第一节 陌生的求爱者
第二节 爱神降临
第三节 中年结婚
第四节 幸福的生活
第五节 节俭的生活
第六节 “不谙”人情世故
第七节 平凡而伟大的妻子
第五章 逝者如斯的追忆
他的别具一格,他的与众不同,最终不可避免地要被时间蚕食鲸吞。他过早地消耗了自己的生命,过度支出了自己的能量,“油尽灯枯”不外如是。他想尽力挽留,却已不能;他想延伸停滞,而力有不逮。最后,他选择了紧握妻子的手,安详地离去。他应该安息,因为他是世界数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第一节 在美国的日子
第二节 回到家乡福建
第三节 感激之情
第四节 情深义重,宽厚忍让
第五节 难忘的六十二周岁生日
第六节 最后的岁月
第七节 与世长辞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陈元俊毕业于一所教会创办的八年制中等学校——福州英华书院,其学历和文化程度并不低,并且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他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一生为人谨慎,克勤克俭,安分守己。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他花每一分钱都小心谨慎,从不乱花一分钱。他的节省习惯在陈氏家族众所周知。陈景润长大后也继承了父亲的这种优良品格。 凭借长兄的提携,陈元俊当上了月收入100大洋的邮政局局长,安家在福州市内。因收入颇丰,陈元俊在家乡买了七八亩地,出租给农民耕种;同时开了一个杂货铺,交由长子陈景桐经营。 陈元俊把子女的教育摆在首位。他曾教导子女说:“我没有能力给你们留下财产,但我要尽力让你们受教育。”新中国成立前,女孩接受初等教育的少之又少,但陈元俊不羁于世俗,让长女陈瑞珍在八年制的教会中学完成了学业,此等做法绝非一般家长所能企及。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家贫穷落后,政府腐败无能,列强侵略宰割,中国正处于最黑暗时期,大多数中国人挣扎在生死边缘。陈元俊依靠自己顽强的精神和勤劳节俭的品质,使一家八口有幸存活下来。 和当时大多数人一样,陈元俊夫妇也信奉多子多福的信条。夫妻俩总共生下12个孩子,其中一半不幸早早天折,只存活了6个。景润便是有幸存活下来的其中一个。 陈景润的兄弟姐妹中,年龄从大到小有哥哥陈景桐、姐姐陈瑞珍、弟弟陈景光、妹妹陈景馨与陈景星。他们年龄都相差无几,陈景润位处中间,父亲又成天在外忙碌,很少过问,因此常常被父母忽视。过多的生育和繁重的家务,也使母亲的健康每况愈下,自然无暇对所有孩子都照顾周全。大部分家庭中,父母都对较大的和较小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怀,陈元俊夫妇也不例外,他们将更多的精力花在照顾三个更小的孩子上。陈景润幼年时当然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思,觉得父母冷落了自己,也因此滋生了一种莫名奇妙的自卑感,以致寡言少语,平时很少与兄弟姐妹交谈嬉戏。当其他兄弟姐妹在堂屋里玩耍打闹时,他便一个人躲在木板房二层,像出家人一样静静打坐,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似乎他生下来就习惯于独立思考似的。 平日里他也不与邻居小朋友一起玩耍,偶尔有小朋友邀他一起玩捉迷藏,他便无声无息地躲进一个角落,让他们难以寻觅,之后便在那里进人了梦乡。长此以往,别的小朋友就不再找他一起玩了,陈景润更加孤独了。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陈景润和兄弟姐妹们的性格差异越来越大。他沉默寡言,性格内向,行动迟缓,日益孤僻。而他的兄妹们则生性活泼,有说有笑。上学以后,陈景润便日日与书本为伍,更不喜欢和兄弟姐妹们交往。他似乎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但依旧安于独处。40年后,他还感叹道:“我从生下来那天起,似乎已经被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一个多余的孩子。” 他的脑袋大大的,瘦小的身躯上裹着哥哥穿旧了的过于宽松的衣服,更显其弱者的形象。他常常遭到一些调皮的小朋友无端的捉弄和攻击,虽然这些捉弄和攻击并未伤及筋骨,但却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也更加重了他那与生俱来的孤僻性格。试问天下哪一个父母会觉得自己的亲生骨肉是多余的呢?他们仅仅是因为孩子过多,无法都照顾周全罢了。父亲对陈景润寄予了深切的厚望,努力让他接受高等教育。父亲曾预言:“老九将来会有大的出息。”可见父亲对陈景润是非常重视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  ——陈景润

编辑推荐

《爱国奉献创新系列丛书:陈景润的故事》是为了让青少年能汲取老一辈科学家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发现真理、淡泊名利、戒浮戒躁、坚持真理的崇高品质,从而培养和树立献身科学事业、谋求人类幸福的伟大理想,为祖国富强和全人类的福祉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陈景润的故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名人故事很适合孩子阅读
  •   书很好 快递很快。。。。。。。。。。。。。。
  •   喜欢,孩子看,能激励孩子。
  •   不错的书!字迹清晰,语言通俗,是学生的励志读本。
  •   陈景润与其他数学家非常不同,他用生命置换数学定理,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   帮别人买的,有没收到,质量怎么样不太清楚。不过一直在当当买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