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鸬鹚堡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刘先平 著,李珍英 摄  页数:196  

前言

  叽里咕,叽里咕  ——童年片断  我的童年应到故乡的沙滩、草滩、芦苇丛中去寻找。  我的故乡是巢湖北岸的一个小村,在长临河镇西,叫西边湖村。家门一开,湖面上浩渺的滔天波浪、蓝天上悠悠的白云、姥山岛上雄伟的宝塔以及浮在湖中的孤山都会映入眼帘。  村里的乡亲们多以种菜为生,偶尔也会通过打鱼捕虾来补贴家用。旧社会的苦难、父亲的早逝以及连年的水灾,使我的童年生活充满了不幸。然而在那里,还有着另一个世界,一个带给我欢乐、也引导我开始思索的世界。  小时候,我一直以为夏天是被南风吹来的。风卷着堆雪般的浪涛,日日夜夜地轰鸣着。人还末走到湖边,飞溅的水花已像蒙蒙的细雨一样洒来,惬意极了。  波峰浪谷也是我们嬉戏的运动场。敢于跳浪,是会令同伴竖起大拇指的。当山岳般的波浪压来时,我们都纵身跳起,探身波峰,再稳稳地落到浪谷。这是一件多么冒险而又舒心的事!说是冒险,一点儿也不夸张,因为从波峰落下时,身子要稳稳当当的,否则,如果脚一歪,细沙一抽,整个人就会跌入水中,被大浪卷走!不过,凡是玩过跳浪的人都不怕晕船,都敢于在狂风巨浪来临时驾着一叶小舟出湖!  细软的金色沙滩,简直是我们这帮孩子的魔毯。我们不仅可以在沙滩上寻找甲鱼-上岸的踪迹,从沙堆中捉住它们,还可以展开一切稚嫩的想象,用沙砌起城堡、亭台楼阁,开掘河流,布防攻战。等到大浪来抹平一切,我们也累了,随身一歪就躺到沙滩上。看着白云在湛蓝的天空中悠悠地飘动,我仿佛感到了母亲的爱抚,听到了外祖母推着摇篮时的低吟。  我对于建筑和雕塑的最原始的印象,大概就是从沙滩上得来的。我从中体会到了创造的快乐!  冬天,湖水退去,裸露出来的褐色湖滩便成了大雁的居留地。翌年,经过几场软软的风、细细的雨,蓼叶吐红,柳条发青,芦笋冒尖儿,平展的湖滩上又铺了层茵茵绿草。悠然自得的放牛伢子骑着牛来了,扎着红头绳的小丫头挥着竹竿把鹅群赶来了……湖滩就成了别具情调的牧场,也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的乐园!我们在这里捉蟋蟀、挖茅根、拔茅翎、闯关、打仗……对我们最有诱惑力的是找云雀的窝。云雀二边婉转地叫着,一边打着旋往天上飞。这时,我们总会拍着小手,和着它的叫声,唱道:  叽里咕,叽里咕,  我在烟囱理个窝,  大姐烧火燎了我。  叽里咕,叽里咕,  我在芦柴缝理个窝,  只怕大风刮翻窝。  叽里咕,叽里咕,  我在树洞理个窝,  又被蛤蟆占了窝。  叽里咕,叽里咕,  只好在草窠理个窝,  担心害怕放牛哥。  叽里咕,叽里咕,  ……  我们那一双双小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目光紧紧追着那飞旋的云雀。等到它变成一个小黑点儿,我们的脖子就酸得撑不住了,眼睛也涩得难受极了。然后,一个恍惚,那小黑点儿消失了,只有云雀的叫声还在湛蓝的天空中,犹如轻梦一般飘荡着。  不久,那银铃般的叫声像是融入了云霄,我们只能听到风拂过湖面时的低语。突然,从蓝天白云中掉下一个黑点儿,愈来愈大——啊,是那美丽的云雀!是它唱累了,还是那悠悠的白云散了?眼看它就要砸到地上……就在我们为它的命运担忧得心都要蹦出来的时候,云雀却一下子张开翅膀,掠过柳梢、芦尖儿,贴着低低的青草,消失在绿茵中。我们像是被湖滩弹了起来似的,立即向云雀跌落的地方跑去,想在那里找到云雀的窝。可哪里有什么云雀窝?就连云雀也不见了,难道它钻进了土里?抑或是它仍然留在茫茫的天际,而跌落的只是它的影子?  这个美丽而又神出鬼没的精灵,不知牵动了我多少情思!直到我四十来岁的时候,见到一位在内蒙古草原上捕鸟的人,才解开了在我脑海中存留了几十年的谜。他告诉我,找云雀窝,应是“看起不看落”。也就是说,人们在云雀起飞处的附近才能找到它的窝,而当云雀要降落时,它便会制造种种假象,迷惑对它心怀叵测的敌人……  这或许就是吸引我观察鸟类的原因吧。  只要是闷热的夜晚,我总会死乞白赖地要跟随隔壁的大爷去“罩生”。  浅浅的湖滩是鱼的产卵场。当夜幕降临时,在湖滩的粼粼波光中,鱼群来了。鲫鱼一路噼里啪啦地撒着欢儿,而鲤鱼则沉稳得多,只是冷不丁地打了个响响的水花。最有趣的是胡子鲇,别看它平时张着大嘴专吃小鱼,这时却温顺极了。它翻转过来,将蛋青色的肚皮露出水面,摇摇晃晃的。  我帮大爷提着马灯,他则提着篾罩,在刚刚没过脚面的水里追着鱼群。我们有时一罩能罩住四五条胡子鲇。有一天,天太黑了,还飘着蒙蒙的细雨,大爷不想带我去,就给我讲了很多“鬼打墙”的故事,以及他能想得起来、编得出来的关于湖滩的恐怖的故事。于是我犹豫了,畏惧了。  第二天早上,我看到大爷用绳子拖回了一条20多斤的大青鱼,当他叙说着如何和大青鱼搏斗了几小时,终于罩住它的时候,我懊恼极了——真后悔没有亲眼看到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机会看到那样壮观的场面,只能将它作为永远的向往和懊悔留在心里。  这个充满生机、熙熙攘攘的湖边世界,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撒了无比深厚的爱的种子。此后,我常常去崇山峻岭、大漠戈壁、雪峰冰川以及江河湖海,寻找生出的绿叶、开出的紫色小花、飞出的鸟群、起航的白帆以及五光十色的幻想。  或许这就是我在写作时,为何笔端常常含有对故乡的深情以及希望寻找童稚的原因……

内容概要

海上的鸬鹚王国正在列队迎接哪位贵宾?  红唇烈焰,这到底是哪一种濒危动物?  树龄长而树高却低,香榧王的奧秘在哪里?  山里的大熊猫为何闯进村寨,“登堂入室”?  新登基的猴王为什么要向猴群中的幼崽下毒手?

作者简介

刘先平:
  他曾经两次走进帕米尔高原
  他曾经三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他柠经四次探险怒江大峡谷
  他曾经五上青藏高原
  他三十多年致力于大自然文学创作
  他的作品九次荣获国家级奖项
  他被誉为“我国现代意义大自然文学的开拓者”
  他被推选为2010年国际安徒生奖候选人
  他就是“人个子探险家”——刘先平
  刘先平,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三十多年来跋涉于大自然中,致力于大自然文学创作,已出版四十多部作品,共荣获国家级奖项九次: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被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列为国际安徒生奖候选人。2010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并授牌“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工作室”。

书籍目录

拯救大熊猫 有惊有险 大熊猫亲戚 大自然的奖赏 藏在深山里的教堂寻找香榧王海上鸬鹚 初探青藏高原 金银滩上的情歌 探寻鸟岛 海上鸬鹚堡 奇特的哺育方式 寻找猎物 围猎寻访红艳艳的厚嘴唇初探白头叶猴王国 初探白头叶猴王国 遭到猴群围攻 原来是暗算 初探白头叶猴 新猴王的行为

章节摘录

  有惊有险  宝兴县盐井乡傍河而建,乡内有一片错落有致的藏式房屋,房屋中间夹着一幢幢现代的楼房。走过晃晃悠悠的铁索桥,听着脚下东河的咆哮,我们就进了邓池沟。说是“沟”,其实是个峡谷,峡谷两边是万仞高崖,人在谷中行走时,抬头只见蓝天如一湾江水。其实,从县城出来,直到后来到达的泥巴沟的沟口,我们经过的就是一个大峡谷,严格地说,邓池沟是这个大峡谷中的一条小岔沟。  何以称它为邓池沟呢?宝兴地处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地带,与外界隔绝,人们很难吃到从外面运进来的盐。有对姓邓的父子决心解决当地人的困难,找到了此处,打井、砌池、煮盐。人们为纪念他们,就把这条小岔沟命名为邓池沟。我们已计划明后天去拜访邓氏父子煮盐的旧址。  沟边正在修公路,原有的山间小路已被炸坏,而新路又未修好。我们只得在乱石中东一脚、西一脚,像踩梅花桩一样走着。脚板心被尖尖的石头硌得生疼,耳边轰响着不间断的开山炸石的炮声。不仅如此,我们还得时时提防飞石的袭击,真够心惊胆战的!  正走着,胡教授看到山坡上有竹子,要我们在下面等他。我们却都跟着他,气喘吁吁地往上爬。从下面看,山坡上的竹子离我们并不远。路虽不长但走起来就难了。宝兴县境内海拔最低处约750米,最高处约5338米。海拔如此悬殊,使得宝兴的地形特别复杂,这就造就了宝兴的深峡、幽谷、悬岩、崇山、峻岭。  胡教授两三步就爬上了一块布满绿苔的石壁,可是我刚爬上一点儿就滑了下来。胡教授趴下,伸出手来要拉我,可我不服气,看到有条石缝,就把手插进石缝,做引体向上的动作。等到肩部上去了,天哪!看到一条黑色的蛇正昂着头,伸着血红的舌头。只要我松手,就会跌下去。因此,我只得一咬牙,努力往上蹿。胡教授一见情况有变,立即就势把我拉了过去。  我被吓出了一身冷汗。王鸿嘉找了根树枝想把蛇挑出来,可它已钻进了洞里。胡教授说:  “算你走运,那蛇像是条烙铁头蛇。它大概也是被突发情况闹蒙了,所以才没有攻击你。其实,毒蛇很少主动向人进攻,大多是自卫。”  难怪我将手伸进石缝时,手背上感到有股凉气!  这片林里的竹子长势旺盛。宝兴竹子的种类较多,有箭竹、慈竹、华桔竹、斑竹、白夹竹、方竹、苦竹、观音竹和罗汉竹等等。胡教授仍然专注于考察箭竹,这里的箭竹都只有五六厘米高,但我们一数枝权,却发现这些箭竹已长了七八年了。若想长到大熊猫能取食的程度,没有十多年的时间是不行的。  过去,邓池沟的大熊猫是比较多的,也就是说,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箭竹是丰富的,而因为箭竹生长在森林的下层,所以可以推断这里的森林也是茂密的。尽管今天下午的时间非常紧,胡教授仍然注重对箭竹的考察,对此,我们是能理解的。  从山坡上下来后,胡教授加快了步伐,我们只得一路小跑跟上。  刚拐过山嘴,前面突然响起一阵刺耳的哨声,在约20米远的地方,有人从拐弯处慌忙站起,吹着哨子,举着一面小旗快速摇摆。  “要放炮了!赶快找块石壁躲一下。”王鸿嘉大声喊住我们。  我们刚靠到石壁处,哨声就停了,只听砰砰砰几声惊天动地的炮声,接着是乱石飞击,山谷轰鸣……两三块碗大的石头,就落在我们刚才走着的路上。  “好家伙,这样欢迎我们呀?”胡教授耸了耸肩。  王鸿嘉正要提腿往外蹿,胡教授一把拉住了他,“等哨声,看炮放完了没有?”  哨声刚响起,王鸿嘉就蹿了出去,跑到那个举旗的吹哨人跟前,“你们干啥子的?想要我们的命?”  真够悬的!按理来说,修路时若要放炮炸石,应在安全区域的外围设警戒线。那吹哨人吓得也不轻,一再向我们解释、道歉,他以为在这个时间点,在这样的深山里,不会有行人出现,而近处就有石壁好躲,于是就偷懒了。  我一看,炸开的大石已将这路堵得严严实实的,炸松的碎石还在往下滚动,心想:坏事了,今天恐怕过不去了。一打听,果然,修路工人说,要等到明天才能将路清理出来。  我们又都为断路而焦急不安。胡教授说:“既然路被堵了,我们只能翻过这座山了!”他之后又征求了我的意见,显然是担心我吃不了这份苦。我把胸一挺,说:“没问题!”  正待我们准备翻山时,王鸿嘉却乐滋滋地跑回来了。原来,他穿的那件衣服帮了大忙。修路工人中有人看到他上衣袖子上的图案标志,经过询问之后,知道我们是抢救大熊猫组织的成员,就连忙去找工长。工长听说了此事后,立即找来了技术员商量此事。商量的最后结果,是无论如何也要保护好我们这一行4人,让我们安全通过。  于是,工人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爬到上面去撬松动的石头,有的在下面用钢钎撬开大石,有的还给我们拿来了安全帽、箩筐等。  于是,就有了这样奇特的行进方式:我们每人头上顶了个箩筐,从箩筐的篾缝里看着前面引路的向导。监视炮口周围石头动静的工人控制着监视哨,引路的向导就听从着监视哨的引导,在刚清理出的可以落脚的地方,心惊胆战地往前挪步……  我们也跟着向导往前挪着。碎石不时地砸在我们头顶的箩筐上,那声音特别响。  过了落石区,我们全都松了口气,这才发现所有的危险区域里都站着工人,一旦危险降临,他们将挺身而出,来救护我们。  我们一再感谢。工长说:“为抢救大熊猫,这是应该的!我们加班清理道路,留人在这里守着,一直等到你们晚上回来……”  真是托了大熊猫的福。  这段有惊有险的小插曲,令我们很感动。在大熊猫的故乡,生活着如此多的有着强烈的自觉保护大熊猫意识的人们。我们从中不难看出:这些年我们在保护自然方面的宣传是深入人心的。

编辑推荐

  《大自然探奇系列:海上鸬鹚堡》为“大自然探奇系列”之一,是继“我的山野朋友系列”之后推出的又一套刘先平大自然文学书系,是作者在大自然中跋涉三十年留下的珍贵笔墨,辑录了作者多年来探险生活的奇闻奇遇。讲述了大自然的奇珍异宝,内容多为纪实小短篇,侧重真实性、报导性和瞬间的感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海上鸬鹚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看完这本书,真的很想当一名探险家。
  •   帮侄女买的,她觉得还可以,应该不错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