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

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楠  页数:278  字数:250000  

前言

他为官五十余载,一直两袖清风,没贪过国家一分银两,一件器物;他一生廉洁奉公,处处从人民利益着想,深受百姓爱戴;他衣着简朴,粗茶淡饭,他最爱的食物是煎饼卷大葱,可是当黎民有难之时,却倾其官奉,自己却甘愿清苦一生;世人把他与宋朝的包公相比,称之为“刘公”;他不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书法家,是帖学之集大成者,是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他也是个官迷,为了升官,几造“文字狱”,成为清廷进行思想控制的战线的急先锋。他就是后世传颂的“罗锅宰相”——刘墉。刘墉,出身于山东诸城刘氏家族,这个家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人很多。刘墉的曾祖父刘必显为顺治年间进士,祖父刘綮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父亲刘统勋更是一代名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为官清廉果敢,乾隆帝说他“遇事既神敏,秉性复刚劲,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刘墉就是生长在这样一个书香之家,而且更多的继承了他先人们优良传统——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清廉正直,刘墉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在其为官之初,曾经踌躇满志,几经挫折,漂泊四方,几经沉浮,甚至丢官下狱,虽终究性命得保,然始终未能如其父一样官至显赫,后来,转换策略,虽依旧保持清正,然藏其棱角,凡事以模棱之态处之,终得皇帝之欢心,而官至一品。刘墉的一生真可谓是“漂泊半生稳半生,艰辛坎坷仕途中。”刘墉是一个好官,他既有才华,也有历史功绩,至于他做的一些事,勿宁说那是时代的产物,是身不由己的行为,不能把全部责任都堆到刘墉一个人头上。但是,在民间的传说之中,他又是一番风貌,广大人民群众因对其爱戴,儿对他的作为进行艺术加工,允许虚构、夸张,甚至移花接木,而不拘泥于史实,刘墉的形象更加高大。然而“民间故事”不是历史。所以这就更容易引起求知的欲望。要了解刘墉的传奇一生,请走进本书。

内容概要

他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他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最多;他衣着简朴,粗茶淡饭,他最爱的食物是煎饼卷大葱,可是当黎民有难之时,却倾其官奉,自己却甘愿清苦一生;世人把他与宋朝的包公相比,称之为“刘公”;他也是个官迷,为了升官,几造“文字狱”
,成为清廷进行思想控制的战线的急先锋。他就是后世传颂的“罗锅宰相”
——刘墉。刘墉是一个好官,他既有才华,也有历史功绩……要了解刘墉的传奇一生,请走进本书。

书籍目录

前言
上篇 史事篇
第一章 身出名门
第一节 山东诸城刘氏之谜
一、刘氏之先祖
二、书香之家
第二节 刘墉之父
一、不畏权贵
二、仕途坦荡
三、“三立”得宠
四、举贤不避亲
五、积劳而逝
第三节 传说中的少年刘墉
第二章 步入仕途
第一节 科考入仕
第二节 受株获罪
第三章 漂泊为官(上)
第一节 清廉为民
一、督学安徽
二、督学江苏
三、大兴“文字狱”
第二节 太原知府
一、初到太原
二、为民做主
第三节 冀宁道台
第四节 充军赎罪苦中乐
第五节 江宁知府
一、因父而荣
二、智惩贪官
三、巧闹寿宴
第六节 驿盐江西
第七节 归里丁忧
第四章 漂泊为官(下)
第一节 重返仕途
第二节 三到江苏
第三节 一方大员
一、与民为便
二、兵剿咽噜
第五章与虎相伴
第一节 重回京畿雪泥戏和珅
第二节 三通总裁
第三节 国泰案
第四节 再为京官
第五节 奉敕修辟雍
第六节 署理直隶
第七节 赋诗千叟宴
第八节 临雍大典
第九节 言语不慎失宰辅
第十节 一辑遭参
第十一节 与虎相伴
第六章 忠事新君
第一节 高宗内禅
第二节 冒死争“大宝”
第三节 终至宰辅
第四节 充满期待
第五节 扳倒和珅
第六节 身为帝师
第七节 与佛伴老
第七章 刘墉的书、友
第一节 刘墉的书法
第二节 刘墉之友
一、刘墉和纪昀
二、刘墉与铁保
三、刘墉与赵翼
第八章 刘墉之一生
第一节 罗锅考
第二节 刘墉评
第三节 盛世怪圈
下篇 轶事篇
第一章 刘墉与乾隆
一、讨封罗锅
二、赤背下楼
三、巧写字贴
四、观风听月
五、万蚁庆寿
六、体恤百姓
七、出入生死
八、诗社争斗
九、三清殿的传说
十、跳湖见龙王
十一、天下第一家
第二章 刘墉戏和珅
一、智逗和珅
二、巧惩和珅
三、替兵求饷
四、智告贪官
五、计杀和珅
第三章 刘墉的才智
一、真趣寓馆
二、白河鲤
三、刘墉解字
四、大义灭亲
刘墉年表
附表一
诸城刘氏家族进士一览表
附表二
诸城刘氏家族举人一览表

章节摘录

一、刘氏之先祖刘墉出身于山东诸城,被乾隆皇帝称赞为“海岱高门第”和“国史之表”的文化世家——刘氏家族。关于刘墉家族的史料和传说很多,尤其是在清朝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六朝期间,由于刘氏一族,訇然而起,大放异彩,在短短的一百六十多年间,一门之内出了十一个进士,三十九个举人,尤其是刘统勋、刘墉、刘鐶之这祖孙三代更是“祖孙三公二宰相”。这使得刘墉及其家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更加富有传奇色彩,一时间关于刘氏一族的崛起众说纷纭,但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刘氏祖先原本是逃荒而来的平民百姓,后定居于高密逄戈庄,刘氏家族的发迹是因为其祖先葬在了“风水宝地”老龙窝,是沾了老龙窝好风水的光。刘墉的祖籍原本是安徽省砀山县刘家庄,此地清朝时期隶属于江苏省。明孝宗弘治末年(1510年),安徽砀山一带发生灾荒,连续三年大旱,又加上蝗灾,赤地千里,庄稼颗粒无收,致使灾区百姓饥饿难耐,无法生存。为了寻求生路,当地灾民四处逃难,不得不纷纷离开世代生活的家园,流落他乡异地。在逃荒要饭的人群当中,有母子二人,男孩子面黄肌瘦,名叫刘福,那蓬头垢面的妇女就是刘福的母亲。母子二人一路向东北方向走去,以讨饭度日,受尽了别人的白眼和冷遇。这一日,辗转来到山东省高密的西南乡逄戈庄,看到这里的人心地善良,乐善好施,母子俩便在村头的一座破庙之内暂住了下来。逄戈庄有一户地主,姓逄,因为老当家的与人为善,人们尊称他为“逄老善人”。为了维持生计,刘福就给逄家放牛,而刘福的母亲则给逄家洗衣做饭,逄老善人还把一间看菜园的小屋腾出,让给娘俩居住,从此,刘福母子便在逄戈庄定居下来。逄戈庄前,有一块数十亩的荒草地,地势低洼,每年夏天,当雨季到来的时候,四面的雨水都汇流到洼地之内,因此,这片洼地常年积水,但是,这里水草丰茂,郁郁葱葱,刮风时野草随风摇摆,极像一条条巨龙盘旋起舞,所以,村里人便把个这地方称为“老龙窝”。刘福自从雇给逢家后,每天到水草茂盛的老龙窝去给逄家放牛。有一天,刘福看见一个从外地来的陌生人,形迹可疑,就偷偷地跟在后面。只见这个陌生人站在老龙窝边的高处东瞅瞅西望望,然后就悄悄走进老龙窝里,挖了一个坑,把两个鸡蛋放进坑里,撒上草盖严实了,站起来看了看,又悄悄地离开了。藏在草丛中的刘福在一旁看了个明明白白,回到家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他母亲说:“以前,我在老家时听老人们说,南方人会看风水。他们把先人的骨灰装在瓦罐里,随身带着,到北方来找风水宝地,如果找到了,就把自己先人的骨灰罐埋上,他们的后代就会升官发财。”然后,刘福的母亲又嘱咐他,你明天一早,早些起来,带上咱家的两个鸡蛋,到老龙窝去看看,若是那个陌生人埋的两个鸡蛋孵出了小鸡,说明老龙窝就是块风水宝地,你就把你带的两个鸡蛋换上。第二天,刘福早早地来到老龙窝,扒开杂草一看,两个鸡蛋果然孵出了小鸡,刘福忙用自己带去的两个鸡蛋把那两个已孵出小鸡的鸡蛋换出来,重新撒上草盖好了,就像没有动过一样。然后,急忙躲进旁边的草丛里。不一会儿,那个陌生人匆匆忙忙地走来,他找到放进鸡蛋的地方蹲下看了看,看见两个鸡蛋一个也没孵出小鸡来,站起身来,长长出了一口气,又疑惑地转身看了看,就慢慢地离开了。到了傍晚,那个陌生人又来了。这一次他带来了两根柳木棍,看看四处无人,又偷偷把木棍插进了原先埋鸡蛋的地方,围上土,撒上草,伪装好了,又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一次,又被躲在草棵后边的刘福看了个明白。刘福回家后又把傍晚的事对他母亲说了一遍。他母亲说:“老人们也说过,插在风水宝地上的柳木棍,一夜之间就能发出新鲜的嫩芽”。他母亲又嘱咐了刘福一番。第二天早晨,刘福起得比昨天更早,他急急忙忙跑到老龙窝,看了看那陌生人插的两根柳木棍,上面果然都发出了嫩嫩的新芽。于是,刘福把新芽掰了个干干净净,又在新茬口上搽上土,一点被动过痕迹也看不出来。刘福刚躲进草丛里,那个陌生人就急急火火地赶来了,他走近柳木棍一看,柳木棍上一个新芽也没有,立即显出很颓丧的样子,喃喃自语道:“这里明明是一块风水宝地,怎么成了一块不发科的死地呢?”他喟然长叹一声,又说道:“难道这是天意,如若不是先人没积下阴德,就是后人没有福气啊!”说完,就垂头丧气地走了。从此,刘福的母亲知道老龙窝是块风水宝地,并嘱咐儿子:“千万不要把老龙窝的事说出去,要辛勤劳动,多攒钱,把老龙窝这块宝地买下来。等我死后,就把我埋在老龙窝里,以后咱们家就能够飞黄腾达,我们的后人也会做大官的。”再说这老龙窝原本就是逄老善人家的地,只是由于逄家土地甚多,再加上老龙窝常年积水,这里才一直没有开垦,久而久之,就成了荒草丛生,放牛牧马的最好去处。而刘福自小就在逄家做放牛娃,后来,刘福逐渐长大,开始为逄家干庄稼活,种地、种菜等又脏又累的活计,但是,由于刘福既勤快又诚实,逄老善人对他很有好感,所以每年发工钱的时候总是给刘福多发一些。几年以后,刘福手中攒了一些钱,一天,他独自来到逄老善人的家中,对逄老善人说:“老爷俺……俺……俺想求您一件事。”刘福是一个忠诚善良的老实人,要买下老龙窝这块风水宝地,在心里总是觉得对不起逄老善人,总有一种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罪恶之感。再说这么多年以来逄家对刘福母子一直不错,不仅收留他们,而且每年都会在工钱上或多或少的给刘福一些照顾。然而,母命难违,更何况刘福还是一个大孝子呢!只是觉得这些话实在是难以出口,所以原本口齿伶俐的刘福居然结巴了。逄老善人见他有些难为情,就说:“年轻人说话怎么吞吞吐吐啊?有什么事情,尽管说出来,能帮助你的我一定会帮你的。”刘福说:“这么多年,俺们娘俩一直漂泊在外,多蒙您老的收留,才有我们娘俩今天,可是,现在俺娘年纪大了,一旦有个好歹,连个安葬之处都没有。所以,俺……俺看老龙窝一直荒芜,没有耕种,所以俺想把老龙窝这块荒地买下来,日后也好作俺娘的坟茔地,让他老人家死后也能够入土为安,俺这做儿子的也只能为俺娘尽这一点孝道了。”P3-7

编辑推荐

《刘墉》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从清代弹词《刘公案》,到小说《刘罗锅传奇》的出版,再到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的闪亮登场,相貌丑陋、机智幽默的大学士刘墉,在广大观众和读者之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那末,历史上的刘墉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呢?从历史上看,出身名门的宰相刘墉,才华横溢,清廉正直,一生保持乃祖乃父尽职、耿直的家风,在地方官任上风风火火,很有一番作为,号称包龙图再世,而在京师任官的二十多年却默默无闻,沉迷于禅学、书法而不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刘墉》将根据一位历史研究者对刘墉的研究感受,对历史上的刘墉真实的一生进行解析,试图给你一个相对满意的答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刘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