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都市郊区新城社会空间研究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卡  页数:20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运用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总结了我国大都市郊区新城社会空间的发展演变规律,《我国大都市郊区新城社会空间研究:以南京市为例》重点探讨了居住空间、行为空间、空间感知三个方面的发展、演变和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

  杨卡,女,1980年生,河南南阳人,人文地理博士,现任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和城市地理研究,在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绪论一、我国新城发展的背景与实践二、研究思路与框架三、概念诠释第一章 国内外新城社会空间研究进展第一节 世界新城开发及其规划的历程一、新城的起源二、新城的发展和演变三、新城的建设与规划第二节 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进展一、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兴起二、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主要内容三、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多元化第三节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进展一、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二、市民行为空间研究三、城市住房与迁居研究四、城市贫困群体及其生存状况研究五、城市生活质量研究小结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一节 城市空间的内涵一、社会空间辩证法二、沃斯理论第二节 城市社会空间的变迁理论一、城市生态学理论二、居住流动模型三、城市经济学解释第三节 城市空间的目标视角一、人本主义地理学二、城市意象图说三、城市便利论四、新城市主义第三章 南京市人口扩散与新城社会构成的变动第一节 南京市城市空间的扩展一、从边缘扩展到新城建设二、南京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内容第二节 南京市新城的建设和发展一、江北新城二、东山新城三、仙林新城第三节 南京新城的社会结构变迁一、居住流动与新城迁入人口二、新城的社会构成及其变化第四章 南京新城居住空间的发展与演变第一节 南京新城居住空间的建设模式一、周边发展式二、依托城镇式三、新区建设式第二节 南京新城居住空间的发展阶段一、起步阶段二、快速发展阶段三、逐步成熟阶段第三节 南京新城居住空间形态的演变一、居住空间的社会演变二、居住空间的密度演变第四节 南京新城居住空间的微观形态与结构一、居住空间演变中的微观形态二、南京新城居住空间的社会差异第五节 新城居住空间的外部环境一、环境卫生二、人文环境小结第五章 南京新城的行为空间第一节 新城通勤行为空间一、新城相关通勤行为的构成二、主城和新城之间的通勤行为三、新城内部的通勤行为空间四、新城通勤行为的空间分异第二节 新城购物行为空间一、新城内部购物空间的建设现状二、新城居民日常购物行为特征三、新城居民日常购物的行为选择规律第三节 新城其他行为空间与外部环境一、新城居民的休闲行为空间二、新城内部的教育医疗空间三、新城居民行为空间的其他环境小结第六章 新城空间的社会融合与居民感知--南京新城的邻里、社区与感知第一节 新城居民的邻里交往和社区参与一、南京新城居民的邻里认知与交往现状二、新城居民邻里交往的主要影响因素三、南京新城居民的社区参与及其相关因素第二节 新城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一、新城居民的社区归属状况二、影响社区归属感的相关因素三、社区归属的空间差异第三节 居民对新城空间的评价一、新城居民的主体评价状况二、主体评价的相关分析三、主体评价的因子分析四、新城主体评价的空间差异小结第七章 新城社会空间的响应机制与政策导向第一节 新城社会空间子系统的响应机制一、新城居住空间系统的响应机制二、新城行为空间系统的响应机制三、新城空间感知系统的响应机制第二节 新城社会空间系统的内外响应机制-一、新城社会空间子系统之间的响应二、新城社会空间系统与外部的响应-第三节 新城社会空间系统的主要问题一、新城各类实体发展的不同步(配套)二、新城各类空间发展的不均衡(人口、产业)三、新城空间权力分配的不公平(生态)四、新城空间的边缘化(空间权力)五、新城建设中的住房空置问题第四节 新城社会空间的政策导向一、基于空间结构的政策导向二、基于时间结构的政策导向三、基于社会结构的政策导向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问卷设计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国大都市郊区新城社会空间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