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音乐教育活动研究

出版时间:2006-12-01  出版社:吉林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板俊荣著  页数:19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陶行知:音乐教育活动研究》是对陶行知音乐教育活动的研究,也是课题组所选首批课题之一。《陶行知:音乐教育活动研究》的研究,将具体从音乐教育史学、音乐学科教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对陶先生在大众的社会音乐教育的研究,对他在晓庄学校和育才学校的音乐教育活动的梳理,再结合对他创作的部分诗歌的分析,以及他的四子陶城先生赋予这些诗歌的歌唱性的分析,以期对今天的音乐教育、教学有所裨益。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夙愿得偿——南京晓庄学院与陶行知的“归国三愿一、智勇“小和尚”的出生二、大学前的求学经历三、大学阶段的学习及活动四、留学美国五、回国后推行的教育改革活动六、开展平民教育活动七、创办晓庄学校八、普及大众教育及参与革命活动九、出访二十六国并在国际上宣传抗日十、创办育才学校十一、抗战胜利后,陶行知的教育活动第二章 大众的音乐和音乐的大众——陶行知生活时代我国音乐的发展状况一、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和陶行知时期的状况(一)宫廷音乐(二)文人音乐(三)宗教音乐1.佛教音乐2.道教音乐(四)民间音乐1.民间歌曲2.歌舞音乐3.传统器乐4.说唱音乐5.戏曲(剧)音乐二、西洋音乐的传人及对我国音乐生活的影响(一)西方音乐文化初步传入我国(二)新式学堂与以学堂乐歌为主要内容的学堂音乐教育(三)陶行知青少年时期的音乐教育环境三、陶行知的音乐思想(一)陶行知的大众歌曲观(二)陶行知眼中的大众歌咏运动(三)最伟大的音乐是战斗的音乐1.战斗的音乐的功用性2.变“恋歌爱乐”为“战斗的音乐3.“战歌”的一种--工歌4.同命运、共患难的“天才”追求大众歌曲的艺术性5.陶行知对当时大众歌曲创作情况的论说A.供中小学校音乐教学所需的学校歌曲的创作群体B.工农革命歌曲和根据地群众歌曲的创作群体C.城市群众歌曲的创作群体6.“大众唱歌之前途A.给歌咏团“改个名字B.大众唱歌“越多越好C.大众要开口唱歌D.唱歌团选歌的四个标准E.探求歌词和曲调的意义和识字的兴趣F.大众唱歌团的全民性建议G.“军歌要换H.大众歌唱团下乡I.给大众歌曲的创作者的建议……第三章 摸着石头过河第四章 文学天才的诗歌与音乐天才的曲合第五章 为了幼苗的音乐才能不致枯萎

章节摘录

  陶行知是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的,创作诗歌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诗人,他要让每一个受教育的心灵都饱含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真善美。陶先生的学生方明说:“陶行知的诗朗朗上口,一听就懂,但又富有哲理。他生前留下600多首诗。每首诗写好后,都会念给老太太听,如果她们听不懂,先生就会把它丢到垃圾桶里。”[1]在方先生看来,陶行知在诗歌创作上与唐代诗人杜甫好有一比。  古往今来,人们对“诗”、“歌”、“谣”的界定和理解不同,它们三者即模糊又有区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普遍认为:诗是出自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诗人或文学家之手,其结构和意境是经过创作者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的,诗更强调文学性;歌则是可以和乐的,结构较诗略自由,风格朴实,即兴性较强;谣则侧重世俗性、口语性,不要求和乐。事实上,它们之间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界限,尤其在歌和谣之间。梁启超认为:“韵文之兴,当以民间歌谣为最先。歌谣是不会做(作)诗的人(最少也不是专门诗家的人)讲自己一瞬间的情感,用极简短极自然的音节表现出来,并无意要他流传。因为这种天籁与人类好美性最相契合,所以好的歌谣,能令人人传颂,历几千年不废。其感人之深,有时还驾专门诗家的诗而上之。,,[2]可见,梁启超是将歌、谣合一来论说的。  在陶行知看来,这些诗歌不仅仅是用于诵读的,如果把它们配以曲调唱出来,则会更加深入人心,其诗教的效果会更加明显。他的许多诗歌就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歌词,如《乡下姑娘两难歌》、《改黄金时代歌》、《好了歌》、《儿童年献歌》等歌曲。陶行知也希望将他的歌词(诗歌)配以音乐曲调而使它们流传更广,使人们在歌唱中接受它们,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比我国传统的诗教更进一步,让诗歌和音乐结合,把诗歌的诵读上升到歌唱的高度,从而使这些教育诗歌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所以,陶行知的部分歌曲(诗歌)中也体现了他的音乐思想及音乐教育思想,对他创作的部分歌曲分析归纳,会使我们今天的研究工作更加客观和全面。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陶行知音乐教育活动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