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间俗曲音乐研究

出版时间:2007-01-01  出版社:吉林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板俊荣,张仲樵著  页数:310  

内容概要

  《南京民间俗曲音乐研究》是我国传统俗曲研究的一本新作,它以宏阔的理论视野与丰富的口传音乐及史料的有机结合,整体宏观照与个案细密分析的辩证统一,彰显出本书的独特风格,实现了作者寻求探索俗曲新路的研究预想。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古老的丐歌——莲花落(一)【莲花落】的历史渊源1.【莲花落】的起源2.早期文献中的【莲华乐】3.早期戏曲曲词中关于【莲花落】的记载4.【莲花落】的早期乐谱(二)【莲花落】的称谓及演变(三)【莲花落】的特点1.【莲花落】的词格特点2.【莲花落】的曲调特点3.【莲花落】的表演特点4.古【莲花落】的表演形式(四)【莲花落】的流变1.【莲花落】在流传中的演化形式2.戏曲、曲艺音乐中的【莲花落】 3.存在于其他曲牌(调)名下的【莲花落】(1)歌代调名的【莲花落】(2)【春调】与【莲花落】(3)【孟姜女调】与【莲花落】 4.关于【莲花落】中的“淫词滥调” 第二章 三个古老的源流相近的俗曲曲牌——【寄生草】、【马头调】和【南京调】 (一)俗曲在市民阶层中产生的背景(二)【寄生草】 1.【寄生苹】的名称来源2.【寄生草】的称谓与部分曲词出处3.早期【寄生草】乐谱的译配与研究(1)《九官大成南北词官谱》中的【寄生草】曲谱选译(2)《纳书盈曲谱》中的【寄生草】曲谱(3)《借云馆小唱》中的【软平调】(4)《白雪遗音》中的【马头调】(连板) (5)吴畹卿传谱的【寄生草】4.【寄生草】的基本特点(1)【寄生草】的词格特点(2)【寄生草】的曲调特点(三)【马头调】 1.【马头调】的名称2.关于【马头调】的早期文献3.【马头调】的词格与音韵特点4.【马头调】的音乐特点5.【马头调】的早期曲谱6.【马头调带把】与【岭儿调】的关系7.【马头调1与【寄生草1的关系8.近代流行于江南的I码头调】(四)【南京调】 1.【南京调】小史2.早期的【南京调】曲词 3.【南京调】的早期曲谱4.【南京调】的特点第三章 南京新时调——【梳妆台调】和【泗洲调】 (一)【梳妆台调】1.【梳妆台调】小史2.【梳妆台调】与其他曲调的渊源……第四章 南京白局第五章 晓庄山歌秦淮余韵第六章 南京的山歌和号子结语后记谱例索引谱例凡例

章节摘录

  以上是曲牌【满江红】的三个段落,第一段与后两段区别较大。第一段的第一句落在商音上(第17小节),并用完整的过门再接第二句,第一句近似一个独立的结构或曲调,因此老艺人称【满江红】的结构(不计后面的【叠落板】)为“三板半”(这里“一板”指的就是一个段落,“半”指的是第一句)。第一段(10-55小节)速度较慢,重在抒情,与唱词中的“闷闷不乐”、“精神不爽”、“无有心肠”等情绪非常吻合。九曲回肠的旋律下配一字多韵的曲词,就更体现了主人公的矛盾心态。4个小节过门后进入第二段(60-93小节),第二段后再以相似的过门进入第三段(98-131小节)。这两段属于平行段,唱词全以排比句来展现金陵不同地方的景观;曲调相似,结构相同;体现了金陵美景使人应接不暇,美不胜收。第二、三段速度加快,描写了主人公身临其境时的激动心情,与第一段的“沉闷”形成对比。  这里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南京民间俗曲音乐研究》收录的白局曲谱均由民族音乐学家俞保根先生记录,他特别强调乐谱的细节方面,为遵照白局声腔原貌,将许多装饰性成分记录得相当细致,如实地反映了演唱者对曲调的润色结果。这是非常可贵的,尤其对说唱音乐来说,能够详尽地记录其曲调和韵腔是很困难的事情。前人利用工尺谱记录音乐,由于受记谱法自身缺陷所限,他们只能记录一个大概轮廓,所以今天留存的工尺谱乐谱,都是只能表示大体形态的框架谱或轮廓谱[1]。而今人可用非常精确的简谱和五线谱,我们再不能如实反映声腔原貌,就是很遗憾的事情了。  【满江红】三段之后便是插入的曲牌【川心调】。它在调式上的新颖感使得与【满江红】的风格对比明显,【川心调】有些类似【叠断桥】的风格,间奏与歌唱完美呼应,唱词中加入了衬字和衬句,由【满江红】多用的商调式转为宫调式,速度再次加快,更体现了一种喜悦和满足。(限于篇幅,曲调这里略去)可参照《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川心调】曲调。《金陵遍地景》【川心调】的唱词如下:  香火桥去看宝塔尖,(哎哟呵)雨花台去看永宁泉。报恩寺去看石贡妃娘娘的殿,(哎哟哦子)普德寺五百尊铁罗汉站在两边。百鸟朝凤万竹园,(哎哟呵)莫愁湖荷花出水鲜。清凉山落照亭去看长江边,(哎呀哦子)龙蟠里四松园内去看花园。朝天宫出冷泉,(哎哟)卧佛寺有个睡佛眠。皇城里面去看金銮宝殿,(哎呀哦子)五龙桥紧对着白玉街前。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南京民间俗曲音乐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