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治转型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出版时间:2010-07-01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景岚 著  页数:289  

内容概要

  《台湾政治转型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以台湾政治转型与两岸关系发展的互动关系为研究视角,综合运用了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对台湾政治转型的进程、转型对岛内政治生态变迁的影响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系统揭示了台湾政治转型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特别是对转型给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带来的冲击进行了系统探讨。  台湾政治转型不是孤立的历史事件,特别是两岸关系的特殊性决定着台湾的政治转型与两岸关系发展是密切关联的。转型的成因有哪些,转型给台湾岛内政局带来哪些影响,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从哪些方面入手分析更客观和准确,本论文将对这些问题做系统的阐述。

书籍目录

前言一、基本思路与主要观点二、台湾政治转型问题研究现状述评三、从台湾政治转型视角考察两岸关系发展命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章 台湾政治转型的成因一、台湾政治转型的经济前提(一)工商业发展和私营经济强盛:经济结构转型(二)中产阶级和市民社会崛起:民主政治的民众基础(三)都市化的加深和公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思想价值观的多元取向二、台湾政治转型的政治与社会因素(一)民众政治评价体系的变迁(二)“中华民国”的“法统”危机(三)党外势力“权力再分配”的政治诉求三、台湾政治转型的外部因素(一)“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二)大陆改革开放对台湾威权体制的压力(三)美国等国外因素(四)联合国驱蒋与国民党政权的“合法性危机”四、国民党与台湾的政治转型(一)国民党“宪政体制”的调适弹性(二)国民党组织的调适弹性第二章 台湾政治转型进程与新政治体制的构建一、六次“修宪”:政治转型进程的启动(一)“解严”、“解禁”等“政治革新”举措(二)“宪政改革”的推进……第三章 台湾政治转型引发的岛内政治生态衍变第四章 台湾政治转型对两岸关系的影响第五章 台湾“民主化”观察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伴随着政治转型,台湾的政党政治大体经历了几个大的发展阶段。  一是不完全竞争的两党体制阶段(1986-1993)。1989年解除党禁后,台湾岛内形成了一股组党热潮,岛内政党数量急剧增加。除民进党外,同期登记注册的新建党还有中国自由党、民主自由党、中国民主正义党、工党、中国民众党、劳动党、和平统一党、自由民主党等,还有仅有招牌但无党员活动的中华民族党以及众多未正式登记注册的夫妻党、父子党等等。在这些新建的政党中,除民进党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外,其他多为不具备政党规格和完整形态的小党,没有实质的政治影响,因此这一时期的政党体制可称为国民党与民进党一大一小的两党体制。在这个两党体制下,因为国民党掌控主要的政治资源,竞争目标不开放,政党竞争只能称为不完全的竞争体制。主要表现在“国大代表”与“立法委员”的选举都只是局部的增额选举,新增选的委员、代表并不真正进入政策主导层,同时若干职位包括“总统”、“副总统”、省长、北高市长都未开放选举,因此选举结果对国民党掌控绝大多数席位的事实不产生真正的影响,因此我们称这一时期的政党竞争体制为不完全竞争体制。  二是两党体制受冲击阶段(1993-2000)。1993年,国民党少壮派赵少康、郁慕明、李胜峰等愤然脱离国民党宣布组建新党,在国民党内部和台湾政坛引起极大震动,使台湾的政治生态发生了一些变化。最突出的变化是有了新党之后的台湾选举,在局部地区出现了国、民、新三党的竞争。例如,1994年的台北市长选举、台北市议员选举和1998年的台北市议员选举,这种竞争的事态非常明显。1995年的“立委”选举和1996年的“国大代表”选举中,新党也都赢得超过12%的选票。但由于新党是“都市型政党”,主要支持者都分布在台北市,这种选举成绩也仅局限于台北市,力量并未扩散到全岛的其他地方,因此总体上说,全岛范围的选举仍然是国民党和民进党之间的竞争,新党的出现,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台湾国、民两党竞争的格局。而且在1997年后随着新党的内斗和分裂,新党的力量急剧下降,并逐渐走向泡沫化,因此新党对两党格局的冲击不仅地域有限,而且时间也很短暂。新党的骤起骤跌,对这一时期台湾的两党体制只能说是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冲击而不是改变。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台湾政治转型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