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中外经典名著阅读丛书·经典名著类

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穆中华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2出版)  作者:穆中华 改编  页数:122  

前言

悦读,阅快乐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而名著更是人类文化精粹的积淀。    名著给人的影响是深远而长久的,读名著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积累文学知识,提高文学素养,还可以震撼孩子的心灵,净化孩子的思想,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完善孩子健康的情感,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愉悦情绪,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然而,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名著原文或因冗长,或因晦涩,不适合其阅读而被束之高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基于此,我们出版了这套《悦读》中外经典名著丛书。    这是一套专为6—15岁孩子量身打造的中外经典名著系列丛书,它在内容及版面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这一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在内容上,本套丛书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对原著进行了改写,在改写的过程中,保证情节完全忠实原著,在减少文字量的同时让孩子更好地领略原著的故事情节与文化精髓。在版面设计上,每本书都根据情节搭配了精美的插图,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原著内容,缓解阅读疲劳,体验阅读乐趣。另外,在每本书后还附印了读书卡,孩子们可以用它来积累书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抒写阅读感悟;家长或老师可以根据孩子填写的读书卡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进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    一本好书就是一粒好种子,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就会发芽,开花,结出好果子。《悦读》就是这样的书,它不仅会给孩子带来遐想和乐趣,也会给孩子带来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    如果你爱你的孩子,就让他/她读《悦读》吧,为他们打开嘹望世界的窗口,让孩子在这内心感到温馨和安静的时刻,品人生如棋,看花开花落,静静地让自己的心在文字的时空里穿梭行走,走过亘古走过蛮荒,走过森林走过雪原,走过硝烟走过血与火,与那些高尚的、智慧的人们进行心灵的对话,让孩子的思想插上书籍的翅膀飞翔,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体会快乐!

内容概要

  《悦读·中外经典名著阅读丛书:科学家的故事》给人的影响是深远而长久的,读名著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积累文学知识,提高文学素养,还可以震撼孩子的心灵,净化孩子的思想,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完善孩子健康的情感,《科学家的故事》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愉悦情绪,帮助孩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书籍目录

张衡发明地动仪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地质学家李四光气象大师竺可桢裴文中划时代的发现“万婴之母”林巧稚“数学泰斗”苏步青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华罗庚钱学森万里归国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钱伟长钱三强的故事“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数学家陈景润最早的华裔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科学之祖”泰勒斯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的故事为科学献身的布鲁诺“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科学巨星”牛顿瓦特和蒸汽机“电机之父”法拉第“炸药大王”诺贝尔达尔文的环球考察爱迪生与电灯“镭的母亲”居里夫人“世纪伟人”爱因斯坦实现人类飞天梦想的莱特兄弟坚强的霍金

章节摘录

张衡发明地动仪    东汉时期,中国出了一位创制候风仪、地震仪的天文学家张衡。    张衡于公元78年出生在河南南阳,他家境贫寒,但他自幼喜欢读书,成年后曾在南阳郡做了几年文官,后来辞职回乡,潜心研究天文。中国汉朝先后出现了三种关于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的学说,这就是“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盖天说”认为,天在上,地在下,天像一个半圆形的罩子,大地像一个倒扣着的盘子。“浑天说”主张天是浑圆的,日月星辰会转入地下,早期的浑天说认为大地是平的,改进的浑天说认为大地是球形的。“宣夜说”认为天没有一定形状,而是无边无际的充满气体的空间,日月星辰都飘浮在气体中。张衡根据自己对天体运行的认识和实际观察,认为“浑天说”比较符合观测实际。他还制作了一个能够精确演示“浑天”思想的“浑天仪”。    张衡的另一发明是制作了水运浑象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用水力发动的天文仪器。水运浑象仪实际上是个天文钟,通过它的等速旋转,可以报告时刻。世界上第一个可以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也是张衡发明的。张衡还在《灵宪》等天文著作中阐述了无限宇宙的思想,解释了月亮反射阳光和月食发生的原因。他对2500颗恒星的观测记录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的计算结果,和近代天文学非常接近。    毕舁发明活字印刷术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    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隋朝,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人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业发展到全盛时期。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异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制成了胶泥活字,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毕舁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笔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胶泥活字,以备同一版内文字重复时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做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    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刷墨,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的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毕异的胶泥活字版印书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本,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的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平民发明家毕异功不可没。P6-8

编辑推荐

《中外经典名著阅读》是一套专为6—15岁孩子量身打造的中外经典名著系列丛书,它在内容及版面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这一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在内容上,本套丛书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对原著进行了改写,在改写的过程中,保证情节完全忠实原著,在减少文字量的同时让孩子更好地领略原著的故事情节与文化精髓。穆中华改编的《科学家的故事》是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悦读中外经典名著阅读丛书·经典名著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