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栓疗法-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出版时间:2006-7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翠兰  页数:292  

内容概要

  本书分为凝血与纤溶系统、血小板、血管三篇,主要介绍了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的分子生物学、血小板的超微结构、血管壁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
  本书以简明、通俗、实用为编写宗旨,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心、脑血管血栓学方面的研究动态。全书共分凝血与纤溶系统、血小板和血管三篇。本书适用于临床神经科、心血管专业等医师、医学院校学生以及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参考应用。

书籍目录

第一篇凝血与纤溶系统
第一章凝血系统
第一节凝血蛋白
第二节凝血过程
第二章凝血因子的分子生物学
第一节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
第二节对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
第三节接触凝血因子
第四节其他凝血因子
第五节抗凝调节蛋白
第三章蛋白c、蛋白s和血栓调节蛋白的生化和生理
第一节蛋白c
第二节蛋白s
第三节血栓调节蛋白
第四章蛋白酶抑制剂
第一节a2一巨球蛋白
第二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第三节抑肽酶类抑制剂(kunin)
第五章纤维蛋白溶解及调节新概念
第一节纤溶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第二节纤溶系统的生理性调控
第二篇血小板
第六章血小板的超微结构
第一节血小板的表面结构
第二节溶胶一凝胶区
第三节细胞器和内含物
第七章血小板膜糖蛋白
第一节血小板膜糖蛋白ib-复合物
第二节血小板gpb-a复合物
第三节整合素家族(integrin)
第四节血小板的各种颗粒膜糖蛋白
第五节其他血小板膜糖蛋白
第八章血小板的脂质代谢
第一节花生四烯酸代谢
第二节血小板活化因子
第九章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第一节血小板的初期止血功能
第二节血小板的二期止血功能
第三节血小板与炎症、免疫反应
第十章血小板功能的调节
第一节磷脂酰肌醇的代谢及其意义
第二节血小板信息传递
第三节血小板蛋白磷酸化
第三篇血管
第十一章血管壁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血管壁的结构特点
第二节血管内皮的生化、免疫和细胞生物学
第三节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
第十二章内皮源血活性因子
第一节内皮素
……
附录

章节摘录

  (4)科学选择阿司匹林的服药时间、服药间隔和剂型:  ①服药时间:肠溶阿司匹林最好能在早餐后服用,这样可以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  ②服药间隔:在临床实践中,不建议间隔2天以上。经常服用的好处在于增加耐受性,同时减少其对前列环素的抑制。  ③服药剂型:为减少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应长期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对某些急诊病例如心梗,可使用水溶阿司匹林或将肠溶阿司匹林含化或嚼服。  (5)减少阿司匹林治疗不良反应的措施: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黏膜损害,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出血,与剂量增加有关。大剂量阿司匹林会使胃肠道出血的危险加倍,但致命性出血比较少见。对于有出血倾向或存在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尤其应该小心谨慎,特别是阿司匹林同时与其他改变血液流变学的药物合用时(如抗凝药)。降低阿司匹林剂量并不一定减少出血的频率,但能降低出血发生的严重程度。  (6)改善对阿司匹林耐受性的方法:应用小剂量(75~150mg)阿司匹林;最好服用肠溶剂型;清除胃幽门螺杆菌,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药;测定患者血小板以及其他实验室指标。  那么性别对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是否有影响?总体来说,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文献报道阿司匹林药代动力学的性别差异。以前的研究曾怀疑阿司匹林对女性的保护作用不如男性,最近的一些研究未能证明这一点。  (7)停用阿司匹林后,发生血栓的危险是否会增加(停药后反跳):目前还没有证据支持停用阿司匹林后发生血栓的危险会增加。如果机体在阿司匹林抑制血栓烷合成的同时,增加血小板上血栓烷受体(这一现象称之为上调),那么停用阿司匹林后,发生血栓的危险就会增加。研究资料表明,健康人应用阿司匹林2周后,血小板血栓烷受体的类型和数量未发生变化。  (8)阿司匹林与哪些物质间存在相互作用,从而能影响抗血小板效应:  ①抗凝药:同时应用可增加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因此,二者的合用仅限于有特别危险因素的患者。  ②ACEI:关于阿司匹林与ACE抑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文献报道结果不同,因此不能得出结论。  ③酒精:健康人饮酒后会增加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和延长出血时间的作用。  ④抑酸药/牛奶:同时服用抑酸药或者牛奶不影响阿司匹林的吸收速率。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抗血栓疗法-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