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震害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编  页数:174  

前言

  据不完全的统计,20世纪全球发生破坏性特别大的强地震有近20起,其中我国有3起,地震中死亡人数最多的是我国唐山大地震。21世纪始,仅在8年中,全球发生破坏性特别大的强地震就有6起,其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仍在我国——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是我国面临的,而且是必须解决的大难题,我们必须从已经发生的历次巨大震灾中寻找抗震救灾的经验和教训。作为一名在桥梁抗震学科研究工作四十余年的科技工作者,我深感自己职责重大,面对在汶川地震中死亡的同胞们,深感歉疚。  任何一次地震灾害,世界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有:一是强烈地震;二是地面上工程结构的安全质量;三是社会缺乏抗震防灾的意识。永远要记住,汶川地震中,四川安县桑枣中学能在3分钟内全校师生全部撤离教室,到达安全地带,这一抗震救灾零伤亡的范例。  面对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力,纵然人为设计的工程不可能确保万无~失,但从实际调查中可以看到,还是有不少工程经受住了地震的考验。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同济大学先后数十次派出考察调研组,在地震灾区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工程震害的晾因,对震区建(构)筑物提出设计、施工和使用等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它的安全隐患,为今后的工程抗震学科提供初始宝贵的震害资料,亦为今后灾区重建,提高城市抗震能力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同济大学师生在灾区调研后,经过多次讨论,编写了调查报告。由于时间紧迫,仍难免在各个报告中有一定重复的内容,但它反映出各调查组对灾情的分析观点和见解。读者们可以从中通过比较分析,获得更为科学辨证的观点和结论。不可避免,报告中的不足之处,希望读者们阅后提出宝贵意见。

内容概要

为了从惨痛的地震灾害中较为系统地了解地震破坏的规律和总结经验教训,世界各国相关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普遍重视和加强了对破坏性地震震害的考察和总结。以抗震救灾工作中所积累的震害资料为基础,同济大学科技处组织学校多学科的震害考察工作,由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联合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派遣师生分批赴地震灾区进行了灾害实地考察。本书是同济大学师生在抗震救灾工作和震害考察中所积累的部分震害资料的初步总结,以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和亲自拍摄的照片,从不同侧面反映震害的严重性,并从各自的专业出发提出自己的思考。

书籍目录

序言1  概述 1.1 我国近百年的大地震 1.2 汶川地震概况2 工程地质震害调查 2.1 地震区域内宏观地质特征 2.2 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 2.3 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2.4 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对建设工程的影响 2.5 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防治思考3 房屋建筑震害 3.1 广元市青川县 3.2 什邡市 3.3 江油市 3.4 都江堰市 3.5 汉旺镇4 基础设施震害 4.1 213国道都江堰至映秀段震害 4.2 桥梁震害 4.3 隧道震害 4.4 生命线系统震害及恢复5 环境、生态和卫生设施震害 5.1 地震引发的环境危害 5.2 地震对生态破坏 5.3 灾后卫生防疫情况 5.4 结论和建议6 历史文化遗产震害 6.1 受损状况调查 6.2 历史文化遗产修缮建议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汶川地震震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内容很丰富,充实,不过,排版有点不够精致。
  •   都是些照片,这钱也来的太容易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