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能力视角下城市贫困与反贫困研究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春萍  页数:232  

前言

  当前,贫困现象不仅表现在农村,随着经济与社会体制转轨,城镇新贫困人群正在形成。政府、社会各界均已意识到城市贫困问题的治理已迫在眉睫,中国扶贫事业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本书正是对骤然而至的城市贫困问题进行多视角的深入考察和系统研究,力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城市反贫困体系,希望能有助于缓解当前城市贫困的蔓延,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在城市贫困问题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而且,基于对以往反贫困的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新的概念、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理论不断涌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Amartya Sen(阿马蒂亚.森)。他基于对经济学研究贫困的历史梳理,发现从古典经济学到当代经济学关于人的研究和人文关怀精神已经逐步地丢失,对涉及人的贫困问题及其治理,主流经济学建树并不多。因此,Sen针对主流经济学的残酷发展将人类引入伦理困境,提出直接着眼于人类的自由和生存的可行能力理论,为思考贫困、饥荒、失业、不平等、社会排斥等广泛的现实问题给出了一种新的理念与认知方式,科学地分析和深刻地洞见了社会贫困存在的根源,提出了解决社会贫困的制度变革方式,在这方面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财富,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跨学科边缘交叉分析的理论框架。本书以系统分析的观点,结合Sen的可行能力理论对城市贫困与反贫困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将一般性的系统分析架构应用于贫困研究中,把贫困研究划分为贫困的一般、发展和行动研究三个层次。

内容概要

本书以系统分析的观点,结合Sen的可行能力理论对城市贫困与反贫困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首先将一般性的系统分析架构应用于贫困研究中,同时对Sen的可行能力理论进行了综括性探讨。在此基础上,本书从市场机制、社会保障与人类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城市贫困的成因,提出以开发性反贫困为主、救济性反贫困为辅的城市反贫困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作者简介

王春萍,女,1963年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西北工业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西北工业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省高校政治经济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西方经济学经济理论研究,国际金融与金融政策分析,贫困理论与反贫困政策研究。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4部,主持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1项(2004R60),横向课题多项,获全国及省部级教材奖3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社会背景及其贫困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贫困研究综述    一、贫困的一般研究    二、贫困的发展研究    三、贫困的行动研究  第三节  贫困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结构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与结构第二章  可行能力理论评析  第一节  Sen对主流经济学的批判    一、薄弱的信息基础    二、对人类行为的误解    三、忽略个体间比较与价值判断    四、目标与手段的混淆  第二节  可行能力理论及其核心概念    一、功能性活动    二、可行能力    三、可行能力方法的数学描述    四、可行能力方法的特点  第三节  可行能力理论的启示    一、可行能力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思想    二、可行能力理论与社会系统理论    三、可行能力理论对中国的启示第三章  城市贫困的一般研究  第一节  作为能力缺失的贫困    一、Sen对各种贫困观的批评    二、可行能力与贫困    三、可行能力与社会排斥  第二节  城市贫困的可行能力分析    一、城市贫困的现实背景    二、中国城市贫困的可行能力解读    三、城市贫困人口的能力现状透视  第三节  基于可行能力的城市贫困度量    一、可行能力视角下贫困识别    二、公理化方法与权重结构    三、城市贫困指数的构建第四章  城市贫困的发展研究  第一节  以自由看待发展    一、批判财富发展观    二、人类发展及其基本原则    三、全面自由的发展观  第二节  基于可行能力建设的反贫困理念    一、可行能力建设的目标是人    二、可行能力建设的内涵是全面的    三、可行能力建设的范围是普遍的    四、可行能力建设包括适当的价值观    五、可行能力建设是一个友善的过程  第三节  可行能力建设的多元制度途径    一、市场机制    二、社会保障  第四节  中国城市贫困成因分析    一、市场机制的不完善    二、社会保障的缺失    三、低下的人类发展水平    四、系统观点下城市贫困陷阱解读  第五节  中国城市反贫困战略与模式选择    一、城市反贫困战略原则与目标    二、城市反贫困模式选择第五章  城市贫困的行动研究  第一节  完善市场机制,加强宏观调节      一、创造有利于缓解城市贫困的宏观经济环境    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四、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政策框架  第二节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强保障功能    一、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    二、构建综合性的社会救助体系  第三节  充分扩大就业,增加人力资本积累    一、可行能力视角下促进就业的再定位    二、促进就业的政策组合    三、增加人力资本的政策设计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社会背景及其贫困研究的意义  在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贫困与反贫困问题既与过去紧密相连,又面临不断涌现的新矛盾与挑战,同时还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约有2.5亿人。经过20多年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大规模扶贫计划逐步实施以来,贫困人口下降到2003年底的约2 900万人。  但是,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机制的转换及竞争机制的逐步增强,给贫困群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造成排斥弱势群体的极化效应,同时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又可能使对弱者的保护程度有所降低。这些变化与其他社会历史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城市一部分人口陷入贫困的经济社会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日渐凸显。截至2002年11月,中国3亿城镇人口中,大约有1 998万人处于极度贫困状态,被称为“城市贫民”。2002年12月12日,在首届“中国城市反贫困论坛”国际研讨会上,民政部也首次在公开场合正式使用“城市贫民”这一概念。而2001年,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关于“社会稳定问题跟踪调查与对策”课题组的问卷调查也显示,在对“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问题分析时,城乡居民的前五项选择都包含了“失业下岗人数增加”与“贫富悬殊”。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可行能力视角下城市贫困与反贫困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用来做课题,很有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