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畅  页数:247  
Tag标签:无  

前言

  社会学在中国内地恢复重建已将近30年了。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社会学学科也在不断探索和研究中国社会的过程中一天天发展进步。正是急剧的社会变迁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最大的舞台。社会学也在这个舞台上大显身手,在帮助人们认识社会规律、制定社会政策、解决社会问题、创建和谐社会等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进入社会学领域以来,笔者就深深地被这一学科的独特视角、研究方法以及丰富多彩的研究领域所吸引,20多年来一直在大学醉心于社会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80年代中期在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5年中,笔者就从一些国外的和国内早期的社会学教材中获得了许多的收益。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初在华中理工大学(现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任教的几年中,曾出版了《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独著,1996年初版,2001年第2版,2005年第3版)和《社会学导论》(主编,1997年)两本专业基础课教材。出版社反馈的信息表明,这两本教材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已发行12万册。  正是在这样一种基础上,出版社盛情邀请笔者组织编写一套“大学社会学教材”。这对笔者来说,无疑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因为一方面自己才疏识浅,对社会学的许多领域了解不多,难以胜任这一工作;另一方面,自己日常的教学、科研以及指导研究生的任务也比较繁重,时间和精力上也有一定困难。虽几次推托,但终究经不住出版社的盛情邀请,只好勉为其难地担当起这套教材总主编的重任。  客观地说,目前国内的社会学教材已有不少。但除了“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研究方法”、“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社会统计学”等主干课程的教材版本相对较多外,其他分支社会学的教材往往很少。同时,许多教材由于编写和出版的时间较早,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另外,相对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中社会学教材种类繁多的状况,国内社会学教材可选择的余地实在太小。这些状况为这套教材的编写提供了现实的需要。

内容概要

本书是社会学专业使用的教材。全书以“三农”问题为主要理论框架,围绕农民、农村和农业这三个基本要素,以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发展指导思想的调整、创新和农村变动较大的一些领域为主要线索安排章节和结构。本书从社会学理论视角出发探讨了“三农”问题,吸纳了现阶段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十一章,分别阐述了农民与农业、农村社区、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社会文化、农村的婚姻与家庭、农村的经济制度、农村的工业化、农村社会的分层与流动、农村的社会保障、农村教育等。本书理论扎实,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作者简介

刘畅,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与管理学院副教授。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农村的社会调查与研究工作,发表《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制度排斥与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村外出务工妇女的自我重塑》等论文。此外,亦在其他研究领域发表《关于流浪儿童的需求及其服务模式的评估报告》、《电视传媒与儿童社会化中的性教育》等论文多篇,出版《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智慧》等十多种书籍。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家庭社会学、农村社会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农村社会学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农村社会学    一、农村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农村社会学的定义  第二节 中国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产生    二、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三、l949年以后的农村社会学  第三节 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社会学研究方法简介    二、农村社会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思考与讨论题第二章 农民、农业  第一节 农民及其社会地位的变迁    一、农民的定义    二、农民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 农业    一、农业的基本概念    二、农业的特点    三、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 发展现代农业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含义及特点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三、建设现代农业的政策和措施  第四节 “三农”问题及其战略意义    一、“三农”概念的由来及其研究意义    二、“三农”问题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思考与讨论题第三章 农村社区  第一节 农村社区的含义    一、社区的概念    二、农村社区的含义    三、农村社区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农村社区的类型与特征    一、农村社区的类型    二、农村社区的特征  第三节 农村社区发展    一、社区发展的含义    二、我国的农村社区发展  思考与讨论题第四章 农村组织  第一节 组织概述    一、组织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二、组织的分类    三、农村组织  第二节 中国农村政治组织    一、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发展历程    二、村民自治组织    三、农村群团组织  第三节 农村的各种社会组织    一、农村社会经济组织    二、农村文化组织  思考与讨论题第五章 农村的社会文化  第一节 农村文化概述    一、文化的概念    二、什么是农村文化    三、农村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功能    四、农村文化变迁  第二节 农村的习俗与民间宗教    一、农村习俗    二、民间宗教  第三节 农村生活方式    一、什么是生活方式    二、农村生活方式的表现  ……第六章 农村的婚姻与家庭第七章 农村经济制度第八章 农村工业化第九章 农村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十章 农村社会保障第十一章 农村教育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1)普查  普查也叫全面调查,是指对较大范围的地区或部门中的每一个对象都进行调查,以便全面掌握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普查常用于农村行政统计的工作,如全国农业普查、农村人口普查等。普查的长处在于,获取的资料准确性和标准化程度高,可进行统计汇总和分类比较;普查的结论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和普遍性。但是普查能够调查的项目较少,资料缺乏深度,同时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人力和资金。在我国农村社会学发展历史上,以陈达为所长、李景汉任调查主任、戴世光任统计主任的清华国情普查所,就中国的人口、农业、劳工问题进行过较大规模的现代化普查,尤其是对人口的普查和研究,为以后全国性的人口普查提供了经验和帮助。  2)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人或单位作为样本,并以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状况的方法。所谓总体,就是所要研究的社会现象的所有单位。抽样调查的目的是以“点”概“面”,以部分样本来说明总体。因此,抽样的方法是否得当,抽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抽样调查中,应该考虑到非抽样误差,统计内容的大小、时间、人力、物力等因素。当样本容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样本的总体特征就较好地代表了总体的特征。因此,应从使成本最低而又不至于损害样本代表性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抽样。抽样调查的优点是:抽取样本比较客观,排除了人为的主观干涉;推断总体比较准确;省去了普查那样大的费用;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抽样调查常与问卷调查方法相结合。  社会学家陈翰笙在早年作农村调查时,就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他的调查选择的样本区容量较大,对每个样本区又都是进行全面调查。如他早期进行的无锡农村土地调查,就选择了22个村庄作为样本区,并对1204户农家进行了详细调查;对广东番禺农村的调查也是如此,先抽出10个代表村,再对1209户人家进行了详细调查。  1979年社会学恢复以来,农村社会学的研究经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目前,抽样调查在农村人口、社会、经济、农业、教育等研究领域已经被广泛使用。  3)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若干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系统调查的研究方式。典型调查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地“解剖麻雀”,以少量典型概括或反映全部,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典型调查的调查对象是有意识地主观选取的,具有典型性,但是典型调查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适用于总体或全局。典型调查的长处是节省时间、人力、资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农村社会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书的质量还不错,打算好好读一读
  •   速度超快。书也不错。是我想要的。
  •   专业书,值得参考!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