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中国近代建筑史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邓庆坦  页数:230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所要介绍的中国近代建筑史,是指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建筑历史。与源远流长、绵延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相比,一个多世纪的中国近代建筑史,似乎显得过于短促,但是,她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却是古代建筑历史所无法比拟的。作为“石头史书”的中国近代建筑,见证了政治风云的变幻沉浮,映射了社会思潮的潮起潮落,凝结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一部中国近代建筑史,就是中国近代社会沧桑巨变的缩影。  在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政治上有20余个王朝的更替,文化上有多次的东西方交流,但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基本上是超稳定的一元连续文化。1840年,中国建筑进入了近代历史时期,西方建筑文化的输入与冲击,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延续与复兴、现代建筑的兴起与高潮……可谓跌宕起伏、异彩纷呈;在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进程中,建筑文化潮流之开放多元、建筑风格之频繁更替,为中国建筑历史所仅见;近代建筑历史遗产对现代、当代中国建筑的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更是古代建筑史所无法比拟的。  历史进入19世纪,经历了“康乾盛世”的满清王朝,还沉醉在天朝上国的幻影中,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则凭借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而迅猛发展。以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为标志,中国步入了半殖民地的近代社会,帝国主义列强强行开辟租界、租借地和铁路附属地,染指矿山、铁路……西方建筑体系作为列强政治、经济侵略的物质工具也输入中国,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开端,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进程在西方建筑文化的被动冲击下展开。首先,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纵向延续被西方建筑体系的横向传播所打断,新式工业建筑、行政办公建筑、交通建筑、金融建筑、医疗建筑、文化教育建筑、体育建筑以及新式城市住宅等前所未有的建筑类型大量涌现。

内容概要

  作为“石头史书”的中国近代建筑,见证了政治风云的变幻沉浮,映射了社会思潮的潮起潮落,凝结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一部中国近代建筑史,就是中国近代社会沧桑巨变的缩影。

作者简介

  邓庆坦,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以第一著(译)者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十余部。主要专著《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整合研究论纲》:主要译著《国际著名建筑大师·建筑思想·代表作》。主持完成大中型建筑设计与规划项目十余项,其中,在建项目山东蒙阴国家钻石博物馆,为亚洲唯一的专业钻石博物馆。

书籍目录

第一讲 外力揳入:列强势力入侵与近代城市转型一、帝国主义列强开辟的租界区、租借地与铁路附属地二、租界占城市主体地位的开埠城市:上海三、租界占城市主体地位的开埠城市:天津四、租界区与旧城区平行发展:武汉汉口五、局部发展的租界区:广州沙面与厦门鼓浪屿六、铁路附属地城市的典型:哈尔滨七、沙俄、日本先后侵占的新兴城市:大连八、德国、日本先后侵占的新兴城市:青岛九、铁路附属地城区的典型:沈阳满铁附属地十、结语第二讲 内力主导:官方与民族资本主导下的近代城市建设一、20世纪初:城市早期现代化起步二、古都北京:城市的早期现代化改造三、与租界区相抗衡:《大上海计划》四、新的政治中心、南京的《首都计划》五、1922-1937年: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时期的青岛六、结语第三讲 住宅转型:近代城市集居住宅的的发展演变一、石库门里弄住宅的产生与演变二、新式城市住宅:新式里弄住宅、花园里弄住宅与广式里弄住宅三、现代城市集合住宅:多层、高层公寓住宅四、其他近代城市集居住宅类型五、近代城市住宅风格:向现代主义演进六、结语第四讲 1840-1900年:中国近代建筑初始期——西方建筑体系的早期输入一、租界的早期西式建筑与殖民地式建筑二、教会建筑的兴建三、洋务运动与早期工业建筑四、结语第五讲 1901-1927年:中国近代建筑发展期——西方建筑体系的全面输入一、历史的转折点:清末政治变革与建筑体系整体变迁二、现代建筑技术体系的初步建立三、正统的西方历史风格主导:西方建筑文化全面输入四、前奏与萌芽:向现代建筑风格演进五、结语第六讲 1901-1927年:中国近代建筑发展期——教会主导下的传统建筑文化复兴一、在华西方教会的本土化运动二、教会建筑学的转向三、西方建筑师的多元化探索四、结语第七讲 1927-1937年:中国近代建筑兴盛期——“中国固有形式”的兴起与演变一、内忧外患:现代化进程中的危机与挑战二、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第一代建筑师与建筑学家三、“中国固有形式”兴起的社会根源剖析四、从“宫殿式”到“现代化的中国建筑”:“中国固有形式”的演变五、结语:中国建筑师对“中国固有形式”的反思第八讲 1927-1937年:中国近代建筑兴盛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与高潮一、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传播与观念体系的形成二、在华外国建筑师的现代主义建筑实践三、中国建筑师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与实践四、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各地的传播五、结语第九讲 1937-1949年:中国近代建筑凋零期——建筑活动的整体停滞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高涨一、战时大后方的建筑活动二、租界“孤岛时期”建筑业的短暂繁荣三、日本主导下的“兴亚式”建筑四、战时中国建筑界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五、现代主义城市规划思想的传播六、结语:战后——汇入国际现代主义建筑潮流第十讲 1949年之后:一个时代的终结与新的开端——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的连续性一、现实国情决定:现代主义建筑的自发延续二、“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主流建筑文化方向的确立三、红色经典:政治导向下的三种经典建筑风格模式四、现代性与地域性:立基传统建筑文化新探索五、“文革”时期:建筑文化的政治化六、另一种政治化:台湾的传统建筑文化复兴七、改革开放新时期:当代建筑的多元探索八、结语: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不可分割的历史连续性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讲 外力揳入:列强势力入侵与近代城市转型  如果说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历史是中国近代建筑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背景;那么,跌宕起伏的近代城市变迁构成了近代建筑嬗变的历史舞台。正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西方建筑思潮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碰撞交融,整合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近代城市建筑文化,也正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中国城市的早期现代化进程在步履蹒跚中艰难起步。  著名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可以分为内源性现代化与外源性现代化两种。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内源性现代化转型不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在外部力量的被动冲击下开启的。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外力的不断冲击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被动性、外源性特征相似,中国近代城市转型的契机首先来自列强势力的强行揳入,集中体现在列强以武力为后盾开辟的租界区、租借地与铁路附属地城市。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以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为开端,中国社会内部出现了推动现代化变革的动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图解中国近代建筑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