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反叛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地域建筑学术委员会 编  页数:248  
Tag标签:无  

前言

  十分高兴看到有这样一本反映地域建筑的最新书刊出版,这是建筑师同行们最近对地域建筑思考和努力的缩影。有两个大背景不可忽视。第一是全球化时代势不可挡以及对多个领域的冲击:第二是中国建筑行业的蓬勃生机。这两个方面对中国建筑师的影响是巨大的。交通的便捷,信息平台的迅速传播,使原来相对封闭的中国建筑师们看到了大干世界的多彩光环,令人眼花缭乱,也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建筑师的创作,大家笔下的建筑也变得多样纷飞,新潮澎湃;另一方面,大量的建筑项目等着建筑师,要求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构思、深化、出图这一全过程,许多设计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历史经验证明大凡在潮流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但我们还是要提问:有没有可能留出时间,理性冷静地做一些构思?有没有可能对项目作了专题研究后再动笔事实上已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师在为此努力。  地域性建筑是一个老课题,也是一个新课题。“老”在于一代代的建筑师在探讨,已有很长时间了,可谓“前赴后继”,而“新”在于时代在变迁中,新的设计、新的信息、新的思潮在不断“加入”,对于地域建筑的思考和创作也在不断深化。地域建筑,顾名思义是和“地”有紧密联系的,但这里的“地”不应该只限于地理上的“地”,而应该“广义化”:不应该限于目光扫射到的有形体,而应该扩展到无形的采集中去。建筑的艺术属性在地域建筑的创作中是显得最为充分的,就和其他意识领域一样,从“感官”到“感觉”要有一个质的飞跃和升华。“感觉”是十分抽象的,但又无时无刻地存在于每一个空间、角落,因此地域建筑师也要从“感觉”着手去分析,整理、创造的作品也要使人能“感觉”得到。越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觉”会越有价值,会越持久,也是我们要极力追求的。本人长期生活、工作在苏州,众所周知,这是一个极富文化底蕴的城市,十分有幸能经常体验历史上一代代文人、巧匠留下的地域建筑瑰宝;也有幸能经历和学习到本地和各地建筑师在各个时期对苏州建筑文化的创作探索,得益匪浅。我总感到城市是一个活的机体,能一代传一代,生生而不息。我们能经历到的只是历史长河中十分渺小的一部分。如果超脱来看,当今大家辛勤努力的成果,最终有多少能不被后人所遗忘呢7今天创造的一切,会不会像许多历史建筑一样最终湮灭在尘土之中呢7每想到这些,悲观油然而生。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相信对历史的尊重,对一个地域文化的传承,绝不会因为全球化的进程而终止,由此来评价我们今天对土}b域文化的创作努力应该还是有价值的。

内容概要

  十分高兴看到有这样一本反映地域建筑的最新书刊出版,这是建筑师同行们最近对地域建筑思考和努力的缩影。有两个大背景不可忽视。第一是全球化时代势不可挡以及对多个领域的冲击:第二是中国建筑行业的蓬勃生机。这两个方面对中国建筑师的影响是巨大的。交通的便捷,信息平台的迅速传播,使原来相对封闭的中国建筑师们看到了大干世界的多彩光环,令人眼花缭乱,也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建筑师的创作,大家笔下的建筑也变得多样纷飞,新潮澎湃;另一方面,大量的建筑项目等着建筑师,要求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构思、深化、出图这一全过程,许多设计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历史经验证明大凡在潮流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但我们还是要提问:有没有可能留出时间,理性冷静地做一些构思?有没有可能对项目作了专题研究后再动笔事实上已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师在为此努力。  地域性建筑是一个老课题,也是一个新课题。“老”在于一代代的建筑师在探讨,已有很长时间了,可谓“前赴后继”,而“新”在于时代在变迁中,新的设计、新的信息、新的思潮在不断“加入”,对于地域建筑的思考和创作也在不断深化。地域建筑,顾名思义是和“地”有紧密联系的,但这里的“地”不应该只限于地理上的“地”,而应该“广义化”:不应该限于目光扫射到的有形体,而应该扩展到无形的采集中去。建筑的艺术属性在地域建筑的创作中是显得最为充分的,就和其他意识领域一样,从“感官”到“感觉”要有一个质的飞跃和升华。“感觉”是十分抽象的,但又无时无刻地存在于每一个空间、角落,因此地域建筑师也要从“感觉”着手去分析,整理、创造的作品也要使人能“感觉”得到。越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觉”会越有价值,会越持久,也是我们要极力追求的。本人长期生活、工作在苏州,众所周知,这是一个极富文化底蕴的城市,十分有幸能经常体验历史上一代代文人、巧匠留下的地域建筑瑰宝;也有幸能经历和学习到本地和各地建筑师在各个时期对苏州建筑文化的创作探索,得益匪浅。我总感到城市是一个活的机体,能一代传一代,生生而不息。我们能经历到的只是历史长河中十分渺小的一部分。如果超脱来看,当今大家辛勤努力的成果,最终有多少能不被后人所遗忘呢7今天创造的一切,会不会像许多历史建筑一样最终湮灭在尘土之中呢7每想到这些,悲观油然而生。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相信对历史的尊重,对一个地域文化的传承,绝不会因为全球化的进程而终止,由此来评价我们今天对土}b域文化的创作努力应该还是有价值的。

书籍目录

综论象征陕西富平国际陶艺博物馆假日海滩水世界改造工程成吉思汗纪念堂宁乡服务中心大楼中国南通珠算博物馆变异拉萨火车站北湖玖苑规划方案A地块承德市避暑山庄碧峰门文化旅游区概念性建筑方案福建永定客家圣殿洪坑景区配套工程关山福地苏州大学生创业园(旅游实训基地)昆明市博物馆西双版纳傣园酒店阿庐古洞洞外景区个旧市和田娱乐城保留德胜尚城安阳殷墟博物馆西安唐西市及丝绸之路博物馆贾平凹文学艺术馆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内蒙古集宁师专图书馆毛坪村浙商希望小学19叁川老场坊壮歌水乡——广西民歌广场综合改造项目古泉人家修补凉山民族文化艺术中心马文化博物馆万达广场商业综合体山西省地质博物馆仙女山假日酒店湖南吉首·世纪铭城新雅艺墅A座粘贴太湖度假区知湖轩度假酒店苏州新港名墅花园东苑鸿茂澄园休闲度假村c幢会所山西省图书馆怀化市中方县电力局绍兴“润和天地一都市水景”住宅区三亚南山休闲会馆二期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蓝顶艺术中心访谈作者信息

章节摘录

  据说两相冲击的潮流附近必有丰饶的渔场。全球化和地域主义的相互斗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方面受全球化的影口向,文化与社会不断趋向同化:另一方面尊重地域文化,推崇地域主义的呼声也日趋响亮。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加速发展,商品市场的日益国际化,城市化不断向外扩张,在世界范围内文化的地域性已渐渐陷入了朝不保夕的困境之中。在建筑领域,以欧美为主导的主流文化作为一种强大的同化力量,已经渗透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许多地方的所谓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传统的价值体系和审美观念,在主流文化的不断冲击之下,早巳灰飞烟灭,荡然无存了。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作为一种“补偿性的意识形态”,出现了地域主义’。尽管有多到数不清的地方特色,但我们对于地域主义相关的知识却一直没能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1979年,美国的评论家德瑞克斯勒指出,在诸如阿尔托布劳耶与诺依特拉等人的作品中,可以发现现代主义受地域影Ⅱ向已形成一种重要的趋势。自此之后,对于地域的感受性经由诺伯格舒尔茨,弗兰普顿以及柯蒂斯等人的文章不断地加以开拓与倡导。柯蒂斯指出“有一股力量在抗拒那些不够真诚的国际形势,转而与地方传统相互结合。这是一个好的时机,建筑的价值取向可以跳脱那些枯燥无味而唾手可得的功利主义与假冒历史主义的赝品。”。在中国,梁思成曾说过“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于是乎,在建筑发展的各个时期就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抗拒与反叛,以维护自己的艺术特性。正是在趋同与反叛的战役中,对地域建筑的苛求更深入人心,对其理解也不断更新突破,或者可以说在历史上重要的文化融合过程中,各种创新可能都是当地对于外来实物加以重新诠释的结果。地域建筑作为反叛一切主流文化最有效的也是最坚韧的武器,是用来打击与反抗现代主义国际式样的先锋。尊重地域的环境(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一直是建筑界所关注的焦点。贝幸铭认为:一个建筑师如果想要创造,那他必须先熟悉他所在的场所及历史,如果对此无所作为,那他的建筑就将枯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永恒的反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