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利益诉求统筹兼顾与社会管理创新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郑杭生  页数:376  字数:495000  

前言

  总序  南海历来是改革创新的热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南海敢为人先、创新创造,从一个传统农业大县蜕变成为现代化工业强区,开创了全国闻名的“南海模式”。早在1987年,南海就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多年来,南海围绕农村发展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在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土地股份合作制等领域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为东部沿海地区乃至全国农村改革探索出许多宝贵经验。  近年来,针对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南海始终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进行探索和解决。实施“中枢两翼,核心带动”发展战略,打造三大国家级产业发展平台,实施城市更新计划,加速产业转型和城市升级;深入实施农村体制综合改革,探索“政经分离”,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深入推动行政体制综合改革,践行网络行政理念,利用网络倒逼行政服务流程再造,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入推进文化体制综合改革,凸显岭南文化魅力,创造区域竞争优势。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实践,南海有效突破了发展的局限,挣脱了体制机制的桎梏,迈入了新一轮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南海综合改革系列丛书》系统描述了南海在农村、经济、社会、行政、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具有以下特点:  一、内容广泛。这套丛书以综合改革为主线,以实地调查为基础,以理论研究为辅助,内容涵盖经济建设、社会管理、文化改革和体制创新等主题,每本书围绕其中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整套丛书前后呼应,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内容连贯。  二、视角独特。丛书既有理论探索者的思考与建构,也有实际工作者的概括与归纳。将南海改革置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从不同专业领域、不同利益群体、不同管理层级人员的思维和视角,对当前南海转型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对南海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三、方法整合。丛书整合了多种研究方法,对南海改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分析。在资料收集方面,采用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力求从多角度剖析南海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全方位挖掘南海发展的现状。在资料分析方面,根据研究主题的不同,分别运用了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有效满足了研究需要。  总而言之,丛书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典范,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来自高校的理论工作者与身处改革一线的实际工作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互动、讨论与合作,南海的改革实践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理论研究也对南海改革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南海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社会矛盾和问题具有先发性。丛书虽然着重写南海,但意义决不仅限于南海,南海遇到的问题很多都具有普遍性,南海改革经验对其他地方的改革同样具有普遍借鉴意义。中国农村问题是一部百科全书,农村综合改革博大精深,钻进去用心读这本书,既是为自己长见识、做学问,更是想为中国农民做点事情,这是我所坚持的学以致用的治学态度,也是许多前辈和同行们的治学态度。我相信,在南海各级党政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南海综合改革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新突破、迎来新希望,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改革发展探索出新的路径。  陈锡文  2012年8月

内容概要

郑杭生主编的《多元利益诉求统筹兼顾与社会管理创新——来自南海的中国经验》在深入研究和剖析的基础上,对南海的三元化特征的社会利益格局,身份一权利一待遇的三个世界,“熟人的陌生社会”与“陌生人的无序世界”,社会利益诉求的秩序化建设,以及南海区居民城乡一体化社会权益指标体系等给予了思考和探讨。上述内容也是南海的实践探索为“中国经验”添加的新元素和作出的新贡献。

作者简介

郑杭生,浙江杭州人.1936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长、北京市社会学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学科评审组第三届、第四届成员,国家哲学社会基金社会学评审组组长,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书籍目录

上篇  核心研究报告
第一章 多元利益诉求的中国:“中国经验”的南海挑战
一、改革开放的一个逻辑演进:利益分化与利益诉求多元化
二、围城中的农村:新城市化过程的利益诉求困境
三、“金苹果”、“红苹果”:土地经济与集体经济之惑
四、三元化社会利益格局下的多元利益诉求困局
第二章 三元化利益格局下的社会秩序化建设
一、走进“深水区”:南海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的系列发力
二、“南海经验”的启迪:在完善服务中创新管理
三、“南海经验”的思考:以持续改革应对挑战
四、余思:迈向“新南海”的“新南海人”
下篇 专题研究报告
第三章 “政经分离”:南海社会管理创新的破局
一、南海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历史沿革与实际状况
二、村集体经济分配与管理:农村利益群体分化的困局与症结
三、“政经分离”: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战略阶段
四、“土地经济”模式的尽头与南海发展的新机缘
五、农村集体经济体制变革的前景:风险评估与对策建议
第四章 “走向一线”的新型社会管理:责任主体与管理格局
一、社会管理创新: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
二、“走向一线”的关键:责任主体与党委政府
三、“走向一线”的依托:社会协同与治理格局
四、“走向一线”的机制:公众参与与基层民主
五、服务基层与创新管理:“以人为本”的南海体悟与实践
第五章 城乡统筹过程的南海区社会管理创新
一、南海区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的基本历程
二、“村改居”: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的里程碑
三、统筹城乡:南海社会管理创新的框架与平台
四、讨论:社会管理视角下的农村综合体制改革未来
第六章 利益纠纷化解:“情法”交叠的南海基层治理
一、利益多元与利益纠纷: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与基层治理新形势
二、资源整合与合作共治:南海基层治理体制创新
三、送法下乡与能动司法:“情法”兼顾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第七章 从村落到社区:南海城市基层社区的管理创新
一、融入城市的村落:南海区基层社会的重大变革
二、“村改居”与南海区基层社区体制及组织建设
三、创新社区服务:基层治理的坚实基础
四、“共建共享”:“新南海人”的融入与权益
五、讨论:南海城市社区管理的难点与建议
第八章 走向积极社会政策:南海社会管理创新的推进方向
一、积极社会政策的发展取向
二、南海区社会政策创新中的人力资本投资
三、南海区社会政策创新中的社会资本投资
四、南海区社会政策创新中的市场机会开发
五、南海区社会政策中的福利多元主义
六、南海区社会政策的评价与建议
第九章 社会管理的专业化
一、“两工联动”新模式:南海区社会管理的专业化探索
二、“社工+义工”的“三个一”与“七化”目标
三、以社会组织为载体的“两工联动”
四、基层一线的“两工联动”服务体系
五、南海区特色专业化社会管理的进一步思考
第十章 南海区创新社会管理的系统效应分析
一、南海区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先导作用
二、南海区社会管理中的体制创新
三、南海区社会管理中的机制创新
四、南海区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的思考与建议
第十一章 南海社会管理创新的持续推进与未来走向
一、从宏观管理到基层治理:南海社会管理创新的特征之
二、从政府管理到多元共治:南海社会管理创新的特征之二
三、从利益分化到利益整合:南海社会管理创新的特征之三
四、从解决问题到谋求发展:南海社会管理创新的特征之四
五、南海区社会管理创新持续推进的困难与建议
第十二章 南海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案例
一、桂城街道
二、罗村街道
三、丹灶镇
四、西樵镇
五、里水镇
六、大沥镇
七、狮山镇
八、九江镇
附录
附录A 总结南海经验,创建南海模式
一、要站在“中国经验”全局的高度看待南海社区改革
二、南海改革是符合社会管理科学化的要求的
三、需要进一步在理论上加以提炼
附录B 深刻认识南海社会管理创新经验的意义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多元利益诉求的中国:“中国经验”的南海挑战  理解当今“中国经验”的南海挑战,首先需要把握南海社会现状发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宏观脉络。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中国社会变迁,在几十年中展开了几乎是齐举并进的两个侧面:一方面,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迅猛推进,国家实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另一方面,社会利益发生了明显分化,不同利益群体相继崛起,利益诉求不断呈现差异化、多元化、多样化且动态变化。也因如此,对公平正义的关注越来越成为社会焦点,对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合理配置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些现实提醒人们,中国社会已逐渐进入了社会利益的不断分化时期,我们必然面对社会利益多元诉求的现实。在广东和南海,如何应对社会利益分化时代的新挑战,如何对多元利益诉求做出统筹兼顾的回应,无疑是“中国经验”面对的一个最新挑战。  一、改革开放的一个逻辑演进:利益分化与利益诉求多元化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社会快速变迁的历史帷幕,进入了空前未有的巨变时期。这一过程蕴生了多方面的始料不及的结果。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重要的逻辑演进,这就是社会利益的分化和利益诉求的多元化。所有这些变化,都使得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面临各种新的问题。2011年,基于对当前中国社会的最新研究,笔者指出,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正处于向新形态过渡的关键期,亦可称为“历史的拐点”。这个过渡时期出现的多种因素,对于当今中国(以及南海),很可能成为导致社会失谐、失调、失衡的复杂变量。  (一)社会巨变过程的突出变量  在社会的各种变化中,内含着一些明显的变量,对社会变化的进程注入了极为复杂的因素。从不同层面对这类因素进行剖析,有助于我们探查这一过程中更为纵深的意涵。  在社会结构的变化中,社会组织结构一直保持了显著转变的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的组织化过程形成了独特的单位制结构。通过“单位”的组织运作,国家可以集中计划、管理的各种社会资源,因而“单位中国”也被视为中国社会结构的标志性特征。研究者指出,单位化程度最高的依次是党政机关、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农村各类集体经济单位。  不难理解,单位制度的转型和解体成为了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伴随“去单位化”而来的大规模结构性变迁,以往的“单位人”变为了“社会人”,最终成为“社区人”沉淀在基层社会,单位制曾经的社会管理功能也在很大程度上被消解了。面对如此规模巨大、多元异质、快速流动、在社会中呈点状分布的个人,如何提供直接的、适宜的、人性化的社会服务,在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方面尚无先例可循。  社会身份体制的变化也十分显著。传统上,中国社会身份体制带有封闭和固化的特征。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多元利益诉求统筹兼顾与社会管理创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书封面看起不错,设计的很好!是正版
  •   还没有开始看,不知道怎样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