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代表作品评述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辽宁大学出版社  作者:屠锦英  页数:18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随着录音技术和广播电视等行业的产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生产方式越来越多渗透到大众文化领域后,流行音乐作为承载着人们艺术消费需要和思想意识存在而衍生的商品化音乐形态,从叮砰巷的风格化时代曲,迅速萌芽发展并成为世界性共通的艺术形态,成了一种顺势而为应运而生的产物。《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代表作品评述》介绍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及其代表产物。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流行音乐在中国一、流行音乐与通俗音乐二、中国流行音乐与内地流行音乐第二章 从大上海开始一、中国流行音乐鼻祖黎锦辉的创作(一)“毛毛雨”润物细无声(二)“中华歌舞团”时期的流行歌曲创作(1929年—1936年)1.爱情家庭歌曲一百首2.30年代后商业化的更进一步尝试二、“后黎锦晖时代”的大上海流行音乐(一)乱世中的极乐场——流行音乐大行其道(1937年—1949年)1.流行音乐的多元传播(1)音乐与电影的紧密结合(2)小型流行音乐经纪机构的建立与电台传播(3)其他传播途径2.快速崛起的一批流行音乐人和作品(1)作曲家(2)歌手(3)主要风格和代表作品第三章 流行音乐大迁徙时期一、从上海到香港(1949年—1969年)(一)流行音乐的新变化1.电影音乐的新变化2.歌曲创作和演唱风格的新转变3.西曲填词的兴起(二)音乐人及主要作品(三)60年代后期国语流行音乐的颓势1.欧美音乐大量侵入2.粤语歌曲逐步兴起3.台湾流行音乐逐步壮大的冲击与创作力量的陨落二、从香港到台湾(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后期)(一)台湾时期的新特点1.清新明快之风2.浪漫诗意之境3.亲日文化和哭腔唱法4.电视传播成为新阵地(二)音乐人及主要作品1.创作力量2.著名歌手3.代表作品第四章 摆脱大上海的影子(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一、台湾民谣运动(一)三大标志性事件1.杨弦的《中国现代民歌集》2.《夏潮》与“淡江事件”3.金韵民歌大赛(二)作品特征1.题材更加广泛2.风格自由清新(三)校园民歌的没落和影响(四)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1.代表人物2.代表作品二、香港粤语歌兴起(1974年—80年代初)(一)开山之作1.许冠杰的《鬼马双星》和《双星情歌》2.顾嘉辉的《啼笑姻缘》(二)这一时期粤语歌流行曲的特征1.本土意识觉醒2.中西合璧3.以曲度词4.多声道录音5.各式娱乐形态的繁荣(三)这一时期其他著名音乐人和作品第五章 八九十年代的流行音乐——三地并起一、内地(一)80年代1.背景(1)抒情歌曲的盛行(2)港台流行歌曲的传入2.从“乡恋”萌发3.兴起——百名歌星的“宣誓”4.三股风潮(1)摇滚风——《一无所有》(2)乡土风——“西北风”狂吹(3)港台风——好大的一把火5.大风之后(1)流行音乐市场的冬天(2)流行音乐的低俗化倾向——囚歌与俚歌(3)卡拉0K的兴起6.80年代其他主要代表人物和歌曲(二)90年代1.概述2.90年代的关键词(1)红歌翻唱(2)亚运风潮(3)签约制和包装(4)94新生代(5)电视晚会和公益歌曲(6)影视音乐(7)MV和音乐排行榜(8)城市民谣(9)校园民谣(10)中国摇滚乐高潮(11)“新纪元”音乐二、台湾(一)商业化时代的到来——滚石唱片成立(二)新时代的标志——《之乎者也》与《搭错车》(三)蓬勃繁荣的商业时代1.黄金时期2.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四)表面繁荣背后的调整期1.表面繁荣背后的困惑2.代表人物及作品三、香港(一)辉煌一代1.商业化包装和造星模式的完善2.唱片销量屡创新高、演唱会风起云涌3.创作和表演人才辈出(二)从绚烂到衰败1.概况2.衰败的内因3.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第六章 迈进新世纪一、概述二、内地演出市场与国际接轨三、大中华地区市场全面融合(一)国际唱片公司抢滩内地市场(二)出现众多跨地区发展的歌手,歌手发展以内地为主要基地(三)多地合作制作唱片四、“韩流”带来的冲击与思考(一)一批韩国歌手、歌曲在中国开始走红(二)翻唱韩国歌曲风潮流行(三)全方位的文化输出五、网络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一)音乐庶民的胜利(二)传播和消费方式的改变六、全民选秀与贫民偶像七、新风格新气象(一)R8LB(二)中国风(三)都市抒情歌曲(四)梦幻流行(五)轻摇滚(六)电子舞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代表作品评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