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

出版时间:2008-2  出版社:陕西师大  作者:萧让  页数:429  
Tag标签:无  

前言

每个人都是自己历史的见证人,然而不是每个人都会为历史作证。为历史作证,现在属于一个特定的人群,一般叫做历史学界。如今的历史学界是一个专业,是一个职业的圈子。从业者经过漫长的专业教育,博士之后还有博士后,四年、六年甚至十多年。这样的教育历程,把这个圈子牢牢地锁定,加上那些只有圈内人才能看懂的用语和词汇,文章艰涩得让意志力倍感煎熬,于是这个圈子让外人看上去神秘而遥远。近代以来,史学职业化和史学功能社会化本来应该同步前进。在中国,前一个进程很快完成,而后一个过程的完成却是姗姗来迟。史学职业化,一个史学界迅速组建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史学与文学分家很彻底,民间史学正式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在现有的史学圈子里,再也没有民间史学的容身之地。史学与文学分家,民间史学归类于文学,所以民间史学差不多被彻底消灭。一方面,历史小说化泛滥,这类作品中再也看不到历史的影子,民间对历史的需要完全不能指望这样的作品。另一方面,非小说的历史通俗写作,在中国长期处于空白状态,除非专门写给孩子看的历史故事也算在内。社会对史学的需要,本来应该由史学界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来的,因为史学的职业化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史学界满足社会的史学需要是分内职责。但是,因为两个原因导致史学职业化的同时,社会化的职能没有跟上,一是史学没有清晰地脱离原来的政治化传统,二是读书为高的社会意识依然顽强存在。史学圈子宁愿被孤立,也愿意保持象牙塔的自我崇高。最近的一些文化现象呈现出很不同的景观,史学的社会化正在史学圈外大踏步地前进。随着网络的兴起,社会上的史学爱好者得以在网络世界一显身手,不仅爱好者的史学网站层出不穷,网络推崇出来的历史写手也拔地而起,冲进传统媒体攻城略地。历史学应该提供给社会的非虚构历史描述作品,如今正在被历史学界之外的业余爱好者攻占,不仅如此,网络上的历史研究也蔚然成风,很多业余的历史爱好者,正在中规中矩地展开历史研究。他们属于业余选手,却有业余选手的优势。他们是爱好,是兴趣所致,他们对历史比仅仅因为读了历史博士、无法别处择业的历史圈内人更有信心,更有信念,甚至更敬历史学之业。当然,他们更少历史学圈内的规矩,更自由奔放,更随心所欲,更能表现历史学应有的辽阔空间。网络世界的历史写手,应该以当年明月最有影响,他的《明朝那些事儿》系列,出售的数量已经超过了近现代明史研究出版物的总和。未来一代从事明史研究的学者,最初对明史的印象一定不是从孟森开始,也不会是从郑天挺先生开始,他信一定是从当年明月开始。历史研究同其他研究一样,兴趣理应成为第一动力,而尊重历史的历史描述性作品,正在如此这般地为未来的历史学界培育社会基础。萧让也是从网络世界拼杀出来的业余历史研究者。她和她的朋友们因为对唐代的历史文化有浓摩的兴趣,创办了“沉醉唐风”网站,朋友们一起收集唐代资料,讨论唐代问题,撰写唐史文章。萧让也在“天涯”网站的谈史栏目中当版主,发表相关的帖子,点评别人的作品。她撰写的《武则天——女皇之路》,本来也是网络作品,受到了网友的热情追捧,点击率表明人气甚旺。大约用了两年的时间,这部研究武则天的著作终于完成,如今要走出网络,正式出版。其实,网络作品夭折者是绝大多数,没能坚持,或者很少支持,都会导致网络作品尤其是这类长篇的研究性著作半途而废。网络世界的读者都是隐身的,他们批评起别人的作品来,向来刺刀见红。所以,一旦经受住网络世界魔鬼式的考验,著作的基本面就可以宣布大功告成了。知道网络世界正在流传这部《女皇之路》已经有些时候了,但对于作者却一无所知。有一次蒙曼跟我说,萧让是一个学金融的女生,我才多少知道了一点。不过,由此可以证明,网络世界以外的人,也在暗中关注萧让。最初,我在网上阅读过《女皇之路》的部分内容,本来以为是历史小说,看了以后才知道原来是部很认真的研究著作。但是,我并没有一口气读完,因为网上阅读有一些问题。在网上发表这种长篇著作,其实是连载性质,阅读的时候必须长期在跟帖的汪洋大海中跋涉,这不仅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也在时间上需要更多地投入。所以,一直以来就希望读到《女皇之路》的全本和净本。我最近也在进行相关的阅读和研究,想读《女皇之路》是希望不要错过其中的精彩。没有想到,一次偶然的谈话,竟然让我宿愿得偿。陈静是人民大学的毕业生,学的是新闻,但听过我的课。一次闲谈,我说到萧让的《女皇之路》,不想她竟然也是“沉醉唐风”中人,并且是萧让的朋友。这可真有蓦然回首的味道。我很快读完了这部四十万字的《女皇之路》书稿,十分舒服,如沐春风。近代史学职业化以后,考据式的研究成为史学主流,描述性的著作边缘化,与此同时是文史分家。到后来,史学追求科学化,研究的文字越发艰涩,甚至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反正阅读量有限,都以小圈子为对象,所以如同暗语一样的研究文体,真是让人想爱都难。《女皇之路》是写给朋友的,首先是网络世界的朋友,所以文字风格爽朗,简明轻快,有的时候又调皮又时尚。这是二十一世纪的文字,因为倒退十年,这样的文字不可想象。问题意识当然有时代性的问题,文风难道没有时代性?多少年以后,人们总结二十一世纪的史学著作,就文风而言,有没有可能举证《女皇之路》为代表呢?不是没有可能。首先在文字上让人容易接受,这是史学社会化的必备前提。为社会服务,但是民众却读不懂,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史学的一个很大症结。萧让的《女皇之路》是否由此开辟了一条史学新路呢?对此,我甚有期待。历史研究必须面对历史资料,这是人所共知的。看得出来,萧让研究武则天,阅读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比较各种史书记载的文字,选择更合理的解释,提出自己的分析,这些萧让的研究与其他研究者没有不同。我看一些网络的史学研究,经常能发现他们因为十分强调自己的独特观点,甚是不免强词夺理。其实,我们已经远离了唐朝,唐朝对于我们没有切身的利益问题,所以保持从容不迫,不仅是风度,也应该是心理。萧让的研究,就是很从容的。她一点都不极端,摆事实讲道理,温文尔雅。历史是公共的,历史人物是公共的,面对着大家共同的研究对象,如同参加一次盛宴,为什么要急不可待呢?萧让的研究风度,让人感觉到她的研究心态,细雨微风,润物无声。浮躁病在史学圈子内部同样流行,每年论文数量不断增长,但是研究质量却无法同比例增长,因为研究工作,数量从来不代表品质。扪心自问,萧让这样平和的研究心态,即使在职业历史学内部,也应该属于凤毛麟角。或许,正是因为她是业余研究,没有考核压力,才能够如此。想想近代以前,那么多今天可以称作学者的人,当时不都是业余的吗?萧让的《女皇之路》是十分专业的。所谓专业,这里是指在讨论问题时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一般描述性历史著作,在业余爱好者中间,最缺乏的就是对前人研究的缺乏了解和尊重。历史在中国实在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很多问题前人都有过讨论。初学者研究一个问题,往往就史料说话,而忘记别人的研究。其实,历史的研究,不仅需要解释史料,还需要跟同行对话。衡量一部史学著作,史料掌握是基础,研究信息的掌握是前提,否则根本谈不上研究。历史爱好者的研究,最大的缺憾通常不是史料问题,往往是对前人研究信息的掌握方面的问题。如果从心里就漠视别人的研究,那就根本丧失了研究的基本立场。萧让的《女皇之路》让我最感意外的是她对前人研究的熟悉和尊重。她的著作中,到处都在讨论,都在跟同一领域的研究者讨论。她的著作是有专业注释的,而从她的讨论到她的注释,都表明她对于武则天的研究,已经站在了专业研究的前列。比较《明朝那些事儿》,萧让的《女皇之路》一定会更让历史学界惊喜。当年明月的明朝作品,主要还是描述性的,其中所讨论问题也多数属于自我设定的问题。《女皇之路》不同,研究武则天的著作很多,萧让不想绕过这些研究独自发言,所以她的著作每有学术回应。对于武则天的研究,我也有一些心得。萧让的观点,有的我同意,有的也不敢同意。但是,我却从内心里感到高兴,有这样的业余研究者出现,至少是对历史学的一种肯定。随着《女皇之路》的出版,萧让的历史研究成功,是否能够带动网络的历史研究呢?我想一定会的。而作为历史从业人员,我十分希望以网络为代表的社会史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因为从此以后,业余的研究和专业的研究就会更好地互动和弥补,这对于史学研究的健康发展,无疑是大有益处的。对于近代以来中国史学的社会化问题,我以为,萧让可以成为一个代表:社会等不及历史学界的社会服务了,他们自己动手了。前不久,蒙曼在百家讲坛的讲稿以《蒙曼说唐——武则天》为标题正式出版发行,现在网络世界的史学明星萧让又推出《武则天——女皇之路》。两个年轻的女学者,围绕着古老的女皇话题,观点交织缠绕在所难免,学术的刀光剑影,异彩纷呈。三个女人(武则天、蒙曼、萧让,哈,有一点八卦的意思)一台戏,现在开锣。我们且等着鼓掌吧。

内容概要

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经过多少粉饰和修改?在等级森严的中古时代,以商人之女成为一国之后;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王朝,以女子之身君临天下。武则天,她的名字就是一段传奇,一个神话。她是大唐那个沧海般恢宏大气的时代的弄潮儿,也是唐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的典型代表。她的从政之路血腥残忍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留下各种真真假假的记载和传说。本书将试图拨开重重迷雾,追寻这个非凡女子的一生,带你领略从李唐到武周时代变幻的风云。对高宗李治、太平公主、上官婉儿、狄仁杰等历史人物,书中亦有全新解读。

作者简介

萧让,本名戴可,川籍人士,现居加拿大。主攻金融,然未能忘情于文史,尤对李唐王朝情有独钟。2004年与朋友一起创办的沉醉唐风历史文化论坛(http://www.tanghistory.com),已成为网络上标志性的唐史论坛。现为沉醉唐风论坛管理员,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版主。

书籍目录

序:业余爱好者的专业研究前言:谁主沉浮第一章 并州女子 一、青史谁书 二、则天家事 三、初入宫禁第二章 九重宫阙 一、狮子骢事件 二、推背图之谜第三章 古寺春深 一、禁宫情劫 二、感业寺之谜 三、再度入宫第四章 血影·泪痕 一、后宫情报网的建立 二、安定公主之死第五章 舅甥之间 一、贞观故事 二、太宗立储 三、永徽之治 四、高阳公主谋反案第六章 正位中宫 一、冲击后位 二、李义府登场 三、君臣对决 四、母仪天下第七章 长孙失势  一、人彘事件 二、政坛清洗 三、长孙无忌之死第八章 二圣争锋 一、打倒门阀 二、初学权力滋味 三、李义府之死 四、上官仪事件 五、泰山封禅第九章 天后临朝第十章 挡我者死第十一章 逆天强者第十二章 武周革命第十三章 女主天下第十四章 金轮垂照第十五章 亢龙有悔第十六章 逝水东流后记:无字碑歌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并州女子: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可以鉴兴亡。”大唐二任帝太宗皇帝如是说。这话当然很有道理,然而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照的不是哈哈镜?史家纵或力图做到客观公正,在史料鉴别和取舍之际,也难免因自身的立场而有所倾向,再加上执政者有意无意的影响,镜中人纵然有着相似的眉眼,气韵和神采也可能全然不同了。太宗皇帝可谓对自己这套镜子哲学身体力行,不仅表现在他的确从历代的兴亡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教训,也表现在他把风月宝鉴背后的兴亡——争夺话语权的战争,毫无顾忌地搬上了前台。是有心?是无意?是不屑顾及还是无法顾及?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事情就这么发生了,而且沿着这样的轨迹一路发展下去。时隔千年,唐代的实录及国史,如今已经全部佚散,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现存史料的只言片语中,隐隐查知书写青史背后的那只翻云覆雨手。众所周知,唐代《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是由房玄龄监修的,其间发生过著名的“领导亲切关怀”一事,据传着眼点主要在于玄武门事件的定性问题,原有记载在太宗御览之后按其要求重新修改。尽管中国史书一向有为尊者讳的传统,而有改史之嫌的帝王也非他一个,然而官方明文记载且详述经过的他还是得算头一个。连作弊也敢开天下先,难怪惹了那么多的话题。而太宗朝后期的历史《贞观实录》,则由长孙无忌监修,其后许敬宗有过篡改。此外,许敬宗也负责《高宗实录》的撰写,但在许敬宗死后,高宗突然表示事多失实,命宰臣改正。而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高宗的形象,极其心软仁厚,完全是在许敬宗的挑拨甚至恐吓之下,才含着泪贬杀了于他有大恩的舅父长孙无忌。果然,事隔不久朝廷便下诏为长孙无忌平反昭雪,归葬昭陵。以武则天对于长孙无忌的仇恨来看,很难说这次事件得到了她的衷心支持,别忘了她直到临死之前才原谅了王皇后、萧淑妃和褚遂良等反对她做皇后的人。由此,我们不能不怀疑武则天在高宗朝后期对于朝政的掌控程度,以及当初那个真正想除掉长孙无忌的人究竟是谁。然而,时间是站在武则天这边的,她很有耐心地等到了高宗去世,自己完全而直接地支配朝政之后,亲自监修钦定《高宗实录》一百卷。和太宗高宗多少会有些避忌不同,她很直接地自己亲自出马操作,——《新唐书*艺文志》及《旧唐书*经籍志》均明文提到,《高宗实录》为“大圣天后”所亲撰。这一番龙争凤鸣,不由得让人想起奥维尔《一九八四》中的经典句子“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她关注的不仅是高宗朝的那段往事,也包括武周朝自我形象的塑造。在她当政期间,有宗秦客撰《圣母神皇实录》,长安三年,在她生命已进入垂暮之年的时候(当时已80岁),又下诏特进武三思等修唐史,只是书尚未成已然遭遇政变,被迫退位(见《唐会要*修国史》)。

后记

关于武则天的传说有很多,最出名的大概要数无字碑了。郭沫若曾经猜测是否武则天自己所立,意为千秋功罪任由后人评说。因为完整版的武则天遗诏尚未发现,这一说法很难得到证实,倒是可以找到不少反证。说来中国帝王陵寝按例是不立碑的,武皇破例为高宗李治树立述圣碑并亲自撰文,述圣碑也由此成为中国帝王陵墓建筑中最早的歌功颂德碑。但这一做法并未被宋元时代沿袭,而是从明代才开始继承、发展、定型,以至于完善。然而帝王身后事多由继位者评述,鲜有自己生前拟定的,因此无字碑为中宗李显所立的可能性最大。据说碑上原本已经打好了格子,但由于中宗对于母亲的复杂心事,以及神龙年间诡谲的政局,难以对武皇做出定评,终于还是以不置一词作罢。不过郭沫若的这个说法却是流传最广的,也许在普通大众心里,也只有“功过是非任君评述”的气魄,才能配得上这位空前绝后的女皇传奇性的一生。兴亡千载事悠悠。的确,尽管世易时移沧海桑田,武则天这个名字从未被人淡忘过,关于她历史地位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即使在唐代,人们对她的认识也不统一。中宗复国登极之初,对于母亲余悸犹存,且碍于母子孝道,不愿受以“五王”为首的亲李唐派大臣挟制等原因,官方论调对武皇仍然极为尊崇,承认周朝是正统王朝,武则天的地位是皇帝,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在武皇生前,公开为武皇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宣称武皇“在朕躬则为慈母,于士庶即是明君”。二、武皇去世后,李唐太庙中以武皇配高宗,题名依然是“天皇圣帝武氏”,并且按照为帝王修实录的旧例,诏令武三思魏元忠等亲附武周的大臣修成《则天实录》二十卷。三、中宗原本以光武自比,富国后下令在全国各州设置大唐中兴寺、观各一所,后有人提醒他这表示对武周的否定,中宗便立刻改“中兴”为“龙兴”,统一了认识。而至睿宗时代,情况又有改变,对武皇的称呼先后有“天后”、“大圣天后”,以及“天后圣帝”等,大抵在皇后和皇帝之间摇摆。毕竟睿宗和当时权势极盛的太平公主都是武皇亲生子女,不会做得太绝。直至玄宗践祚,才开始大规模的拨乱反正工作,先后毁天枢,改明堂,李唐太庙中的“天皇圣帝武氏”也由此变成了“则天皇后武氏”。至天宝八载,玄宗上尊号自称“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又把祖宗八代全部封了个遍,所有唐代皇帝都称为“大圣皇帝”,如高祖谥为神尧大圣皇帝,太宗谥为文武大圣皇帝,高宗谥为天皇大圣皇帝,等等,搞到后来皇帝的谥号越来越长,只好改称庙号或年号。但玄宗对于皇后的称呼却非常吝啬,除废后外,统统改称“顺圣皇后”,表示她们都是李家的媳妇,也仅仅只是李家的媳妇,其中便有曾纵横一世的武皇——“则天顺圣皇后”。这个称号就此成为武皇的定称,也就是说,从这时起,她在唐代官方的地位是皇后、太后,而非皇帝。而到了唐代晚期,武则天不仅被摈出皇帝之列,她的以周代唐也被视为篡夺行为,武周成了伪朝。盛唐时李白诗云:“中国有七圣”,指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七帝。而到唐末黄巢之乱时则有“十八叶天子”的说法,指上述七圣中武则天以外的六帝,再加以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和当朝皇帝僖宗等12位,共18位。唐后期已然如此,极重礼法的宋代史官自然更不客气,宋代修成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提到武皇一律统称为“武后”或者“太后”,其他皇帝则称为“上”或者“帝”。宋人汇编的唐代文献《唐会要》《册府元龟》等,口径一致,凡帝王部分一概不收武则天,只当她君临天下十五年的史实不存在。至于武周政权,中宗倒是认可武周为合法政权,只是周唐一体,武周即是李唐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个家有时候父亲当家,有时候母亲当家。后世则认为武周是伪朝,而“上不斩唐祀,下不绝唐嗣”,因此也不能算独立王朝。这是说,武皇宣称帝位来自于李唐三帝,自己为代子临朝,就算她做了皇帝,李唐太庙的香火也从未断过,后来又把帝位交还给儿子,自称为李家媳妇,要求归附陵寝,所以不能视为独立王朝。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见仁见智吧。而比武则天的历史地位更具争议的,是她的政绩。略过封建史家基于“牝鸡司晨”对她的种种辱骂不谈,现代史家对她的评价也很不一致。持肯定意见的1980年代前有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汪钱、韩国磐等,80年代后有赵文润、王双怀、胡如雷等。汪钱认为“一、她帮助了普通地主的兴起,进一步打击了大地主、豪强地主;二、基本上消灭了关中地区的军事贵族的部曲、佃客制,为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凭这两点,就可以充分肯定武则天”。胡如雷也认为武则天是个应该基本肯定的历史人物,因为她在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确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肯定中也应当掌握分寸,不能评价过高。因为,武氏的消极政策和措施(主要指酷吏、贪官、奢侈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进步起了拖后腿的作用。而持否定意见的人也绝对不少,80年代前有吕思勉、岑仲勉、熊德基等,80年代后有黄永年、雷家骥等。黄永年发表的《武则天真相》一文,对她“得到高宗信任”、“得到人民拥护”、“知人善任”、“对唐代文化的高涨大有贡献”等说法,一一驳斥,全盘否定,最后干脆来了一句:不要因为她是女的就特殊照顾。那么该如何评价武则天呢?她究竟是郭沫若笔下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杰出女政治家,还是岑仲勉口中“实无丝毫政绩可记”、只是捡了个馅饼吃侥幸没饿死的篡位者?每个人的着眼点不同,看重之处也不同,实在是个很难说清的问题。但既然写了这篇文章,说不得也只能加人到这场口水战中。要评价一个帝王,私德不影响其政绩,故此武氏杀子杀媳及养面首之类此处略而不论,主要论述其内政和外交。其掌控天下的时间可从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废太子贤为庶人开始算起,至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中宗复国为止,大约25年左右,其中独立掌政21年(自弘道元年12月高宗病逝算起)。在政治方面,武氏掌权后中央集权程度大大加强,主要表现在削弱相权和加强监察力度两方面。由武皇开始,太宗开创的以门下省为中心的政事堂制度改为以中书省为主。按唐制,中书省出旨,门下省负责封驳,并有权驳回帝王所下的圣旨,因此门下省的地位下降,也就意味着相权对于皇权的牵制能力减弱。也是从这个时代开始,尚书省的左右仆射未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的称呼,不得进入政事堂,不再成为真宰相。武皇更大力提拔资历较浅的小官上位做宰相,首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称谓,以进一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这是唐代宰相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监察力度方面,她完善了十道巡查制度,每年定期派遣特使巡视地方各州县,所到之处震慑官吏,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力度。酷吏和铜匦也是为监察百官而设。酷吏是武周开国的大功臣,但对社会来说自然是一大弊政。而铜匦除了告密之外,还兼具自荐、直言等功能,这些在武周后期已经得到发挥,因此人亡并未政息,匦检制度一直有延续下去,最为出名的受益人大概就是杜甫了。对于武氏加强皇权的种种举措,很难以进步与退步来一言判定,只能说这些措施对于她巩固帝位有很大帮助,而皇权的稳固客观来说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武周时代的政局当然比太宗高宗时代动荡,但考虑到女主代唐江山易位的冲击,又觉得区区一个扬州之乱,实在不算什么了。武氏对于全国的掌控力可以从很多方面看得出来。比如穷乡僻壤间也在推行应用她所造的新字,再比如《大谷文书·集成》载武则天长安三年(公元703年)三月括逃使牒并敦煌县牒,记载了敦煌县收到括逃使牒所作的处理,一日办完,没有差错,可见偏远地区官吏的办事效率。而她对于相权的削弱,也必须看到这是在封建皇权一路走强的大趋势下,故此扣上一个破坏三省六部制的帽子未免太过。玄宗时代倒是权相秉政,地方失于监控,但也由此引发了极具破坏性的安史之乱。用人方面,史界对于武则天的评价已渐趋一致,即尽管她有种种失误,任用了如来俊臣之类的酷吏、杨再思等的谄媚之辈,杀了黑齿常之等不少能臣名将,但总的说来,她很善于利用各式各样的人才为自己服务。酷吏作打手,小人拍马屁平衡心态,执掌中枢的主要还是李昭德、狄仁杰、魏元忠、姚崇等才学之士,虽然她常常定期更换清理从她三番四次任用武家人为相,但过不了几天就罢相来看,在亲与贤之间,她还是能把握好分寸的。她在位期间,大力提倡科举制,破格用人,科举出身的宰相上升到27人,几乎占到宰相人数的一半,打破了高祖太宗时期宰相基本由高门士族把持的局面,是贵族制向官僚制过渡的重要阶段。通过自荐和试官,大量出身庶族的地主和新兴商人也加入到官僚行列,扩大了统治基础。这也是武周政权能维持多年不坠的原因之一,而造成的严重后遗症则是滥官,宰相最多时达到了十几个,政事堂都坐不下了。武氏对于科举制的影响是怎么评价也不为过的。开殿试、开武举,首创糊名、誊录,独重进士科,以词赋文采作为录取标准等举措,无一不为后世借鉴沿用。唐代科举入仕者自武氏立后以后成倍增加,拜相人数自她登基以后大幅度上涨,因此无法否定武则天时期的政治是以科举出身者为中心。不过她在大兴科举的同时,轻儒学,废学校,也造成了一定负面后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对奴婢部曲制度的打击。唐代奴婢和部曲属于贱民,按《唐律》的规定地位等同于牛马,贵族王公占有大量家僮奴仆。武氏以法令形式限制了奴婢的数量,同时规定不许人杀害奴婢部曲,奴婢死亡也要禀告官府,地位有所提高。汪钱先生认为武氏统治期间基本上消灭了关中地区的军事贵族的部曲、佃客制,不仅是对门阀制度的冲击,也解放了大量劳动力,是有助于社会进步的。经济和文化方面个人认为是武氏得分最多之处。武氏对于农业的重视,即使封建史家也不得不认可。做皇后期间她便多次主持劝课农桑的亲蚕仪式,上书建言十二事里也着重提到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并以她的名义编写删定了一本名为《兆人本业记》的农书,颁发全国各地,这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本由最高统治者御撰的农书。登基为帝后她重视兴修水利,修建的大型水渠达20多项,在唐代诸帝中仅次于统治天下45年的唐玄宗,南至江苏、广西,北至青海、内蒙古,有的能灌溉田地9万亩之多。尤其以洛阳为中心的关东地区,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商业手工业等均进步显著。全国人口自永徽三年的385万户,增长至神龙元年的615万户,这是太平盛世的人口增长率,反映出高宗武皇的统治时期基本社会稳定,没有大的天灾人祸。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表明武周时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跌。有学者认为武周的经济发展是初唐的马鞍型低谷,因其发展速度不及贞观,经济规模不及开元,但这本身就表明武周时代的经济有继续向前发展,以此来表明武则天的统治不力,是不恰当的。武氏经济方面的失分一在于逃户,二在于恶钱。史书上有“天下户口,亡逃过半”的说法,虽不免夸大,但武周时存在严重的逃户问题应是事实。只是不能单纯地认为是政府放任土地兼并等苛政引起的,也有可耕地减少引发人口自然迁徙的因素,武氏对逃户采取了宽容态度,允许他们在新乡落地生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逃户带来的压力。然而无可否认,户籍的疏于管理对于均田制、府兵制的衰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至于禁断恶钱不力,倒是武周弊政之一,到了玄宗时代,还令宋璟头疼不已,直接导致了他罢相。此外,武周晚年生活渐趋奢靡。广建宫室,修明堂,立天枢,铸九鼎,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据说府库为之耗竭。考虑到老太太毕生心血注定一朝而亡,想在临死前过把瘾,这心态也颇可理解,毕竟天下哪有那么多大公无私的帝王。不过不管怎么花钱,武氏始终注意不超越最后的底线,她会去敲诈胡商,向僧尼收税,甚至要求京官减两月俸禄来筹钱,但决不去动用为赈灾而设的义仓,不去卖官鬻爵,比她儿子还是强多了。文化建设则是武氏的强项。《全唐诗》将有唐三百年风骚归功于太宗名下,但文艺之盛实始于武周时代。贞观仍处于南北文风交融的时期,君臣致力于淳风俗教化,将文学视为点缀升平的余事,虽然喜爱,却并未全情投入。而武氏对于文学的醉心自非贞观君臣所及,由她开始科举取士的标准明文变成了词藻文采,带动文风大畅,名家辈出。先后出现了初唐四杰,文章四友。号称“燕许大手笔”的张说,首位史学理论批评家刘知几等等,沈宋奠定律诗雏形,陈子昂高举建安风骨,上官婉儿引领宫廷诗人,可谓星光熠熠,开盛唐时代文坛繁盛之先声。这期间的书法、音乐、舞蹈、体育等,也极一时之盛。这可从唐人的诗文笔记中看出,当时的社会开放而宽容,男女都很喜欢户外运动、歌舞及宴饮。宗教方面,佛教大盛。直接受到武皇扶持的有华严宗、禅宗和律宗,隋唐八宗里就占了三个宗派,其间出现的译经大师有实叉难陀、义净等。道教的地位虽比李唐时有所下降,但她并未着力打压,反而肯定“老子化胡”为事实,道士马元贞等也颇受她的重用,和道士郭行真、明崇俨的关系更是为人熟知了。域外宗教如摩尼教也在这个时候传播于中原。综上所述,武则天时期的内政治理还是比较成功的,说功大于过应不为过。个人认为其最大弊政在于法制和社会风气的败坏,虽然这些不能以国计民生的硬指标来衡量,但影响深远,诚为憾事。军事外交方面是武皇最受人诟病之处,岑仲勉便尖锐地指责她“突厥横行于北地,吐蕃跳梁于西陲,对外族侵凌,全乏对策”,以此否认她的政绩。比起太宗高宗时代天可汗对外战争中的咄咄逼人威风八面,武周的对外战绩的确不理想,但也不像有些网文渲染得那样夸张。以她最为人指责的契丹营州之乱为例,从头到尾也就扰攘了一年左右,只是老太太喜欢改年号,东一个万岁通天,西一个万岁登封,好端端的一年里就改了三四次,不知道的还以为打了很久。对付吐蕃的战绩也不算差,安西四镇在垂拱年间失去,但也是在她手里夺回来的,并力排众议派驻军队常驻四镇,从而结束了四镇建立以来一直不稳定的局面。又于长安二年(公元703年)设立北庭都护府,统领天山北麓,与安西分治天山南北,唐代西陲军府二元化的管理体制自是形成。自她收复四镇以来,至安史之乱爆发,西域一直牢牢掌握在唐军手里,不仅有效地阻止了吐蕃的野心,也遏制了后突厥帝国的势力扩张。因此日后突厥无法南下侵唐,也无法染指西域,终至渐渐败亡。然而她对付后突厥一直束手无策,默啜可汗老奸巨滑,又有一个中国通暾欲谷做军师。对于不谙军事的武皇来说,的确很难搞定。这些一时的胜负其实并非关键,武皇对于大唐国防军事方面的负面影响,主要在府兵制的衰落和马政的弛废上。一般公认武周时期府兵崩坏的速度骤然加剧,虽然目前学界对于府兵在对外战争中的实际作用有所争议,但府兵制作为唐前期的重要军事制度,其败坏的影响仍然不可低估。而战马则在冷兵器时代的交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唐开国时相当重视,高宗麟德年间有马76万匹,为唐代的极盛时期。当武皇当政时期,或由于管理不善,或由于蛮族劫掠,到了玄宗即位时已只有20多万匹,数量下降非常惊人。经过几十年的恢复,也不过40多万匹,难以再现麟德时的盛况。兵源枯竭,马匹缺失,直接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因此武周时的军队战斗力不佳,也就不足为奇。武皇当政时的内政外交大致如此,很难给予一个简单的评价。她有惊世之才,却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巩固帝位上,一定程度影响了她的政绩。或者可以这么说,在她执政的几十年里,同时播下了唐朝繁盛和危机的种子,是幸运也是不幸,二者都被她的孙子李隆基发挥得淋漓尽致。另外,我们在评价她的功过是非之时,还需要注意两点:其一是当时的历史环境,其二是她的性别因素。无论宰相职权的削弱,科举制的兴盛,还是府兵制的败坏,都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武则天只是起到了一个加速的作用,并没有改变历史的走向。也就是说,即使没有武则天,帝王对相权的限制仍会越来越严,庶民阶层迟早会取代贵族政治,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府兵制仍会衰落下去,只是不会有那么快而已。但这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已足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甚至,一个帝国、一个时代的命运。此外,武则天之所以受人瞩目,很大程度上在于她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帝。不少人因这个原因无条件地支持她,也有不少人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反对她,特别在女权运动方兴未艾之际,她更被视为妇女解放的象征,一个男权社会的反叛者和挑战者,以致武周政权的终结也因此被赋予某种悲剧色彩和象征意义。但征诸史实,很难说明她是个积极主动的女权主义者,她旨在提高自身地位的举措也很难上升到妇女解放的高度。女巡按谢瑶环和开女科举的故事,只是民间传说和文人的妙笔生花,历史上的武则天从未任命女子出任宫廷以外的职官。一代才女上官婉儿只是她身边的女秘书,远没有中宗时期女中宰相的风光。而她被女权主义者津津乐道的一些举措如延长为母亲的服孝期等,应视为提高被儒家孝道包容的母权,而不是女权,其主要的目的是借助母亲的身份来压制儿子,而不是被歧视被迫害的妇女反抗男权。在这方面,甚至韦后都比她更具自觉性,韦后有打算将安乐公主立为皇太女,彻底改变封建社会的嫡长子继承制,但武皇却似乎根本就没想过可以把太平公主作为皇位继承人。她以女子之身登临帝位,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很多女子的偶像,但她本身却并非一个女权主义的旗手。但个人认为,这可能正是武则天能成功登上皇位的原因,无论她的举动有多激烈,始终不超越当时人们所能接受的最后底线。她建立了武周王朝,却宣称帝位传承于李唐三帝,于是在朝臣们的心中,她终究还是以高宗的嫡妻、皇帝的母亲身份君临天下,在他们可以接受的伦理范围之内,而不是一个来自于外姓武家的篡夺者。而无论她心里怎么不甘,她还是将帝位还给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以李家主妇的身份归附李唐太庙,从而避免了被视为乱臣贼子反攻倒算的命运。性别,使她得以凭借枕边人的身份取得李治的信任掌控朝政,也使她能以孝道为名压制儿子不便反抗从而独掌乾坤,也是她最终不能不终结武周还政李唐的决定性原因。武皇才华盖世,性格坚忍卓绝,运气也好得出奇,各种偶然的、必然的因素,最终将她推上了帝国的巅峰,达到了常人难以想象、也无法复制的极致,但毕竟还是不能超越于整个时代。她纵然强悍得可以战胜自己,战胜命运,战胜世间所有人,但终究还是无法以一己之力,与历史和时间对抗。个人与历史,瞬间与永恒。每个人都有他的角色要扮演,然而每个人也只能扮演他的角色罢了。时光悠悠,千年转瞬即过,一朝而亡的武周显得那么短暂,尽管那是她为之奋斗一生的心血。在无尽的时空中,她的努力,她的挣扎,她的辉煌,她的悲欢,也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断而已。然而历史终究记取,她来到,她付出,她拥有,她获得,历史选择了她,她也在推动着历史。华夏千年的歌谣中,也吟唱着她的名字,至今仍在流传不歇。正所谓:天命自我有,无字碑在、任尔评说千载;素手握乾坤,紫宸殿上、女帝惟我一人。

媒体关注与评论

空前绝后的女皇,武则天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是时代预备好的条件,还是特有的灭绝人性?一千多年了,这个问题如同妖怪一样折磨着历史学家。今天,一位功夫了得的业余历史爱好者挺身而出。萧让,她要用女性特有的知觉摸清武则天的所有底细,追究细节,叩问本心。你肯定没有想到过,原来研究可以如此妙趣横生。   ——盂宪实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看人亦然。女皇武则天这么独一无二的出位人物,当然更是聚讼纷纭,人言人殊,现代史学大家郭沫若与岑仲勉的意见,就水火不容悬如霄壤。萧让写出了她心目中的武则天及与之伴生的初唐时代风云,文采、见识均臻上乘,精彩纷披,引人人胜。   ——梁由之

编辑推荐

网友热捧三年、“煮酒论史”美女版主的超人气热帖,历史学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孟宪实教授作序,大腕作家、天涯社区著名版主梁由之鼎力推荐,尽在《武则天女皇之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武则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3条)

 
 

  •   值得一看的一本历史书。看完这本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武则天。
    她这一生似乎都创造奇迹,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以女子之身而在男权之上的中古社会登基称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而她所付出的代价,世问有几个人付得起?
    胜则正位中宫,败则粉身碎骨。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完全理解她何以做出这样的选择。要有怎样强烈的自信,怎样旺盛的企图心,怎样冷静到冷酷的决绝,才有胆量拥抱则样的人生!这是--——疯狂。
    武则天还一直只是一个能把握命运的人,而不是命运的本身。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王朝,最终能以女子之身君临天下,必有非常之手段,整个帝国在她的脚下葡萄颤栗。这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女皇。
    站在历史另一个高度来看待武后,无能怎样辉煌的成功也免不了有一丝悲凉的色彩,看着她以一己之力挑战人们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伦理准则,如此信心十足全力以赴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对抗着看不见的敌人,如同在追逐着永不停歇的风。我们知道这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紫宸殿上的叱咤风云终会化为上阳宫里形影相吊的刻骨凄凉,然而走过的足迹不会消失,历史终将铭刻她的名字,没有谁能够抹去。
  •   尽管时代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过去的事情依然在人们的脑海中回荡,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一生在此书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   这本书我之前在图书馆里借来看过,没有想到一本写历史的非小说类书籍居然可以写得这样吸引人。所以便买回来收藏。
    作者对武则天这个人物有着特殊的情感,或者说是中国大多数女情对这个历史人物都怀着特殊的情感,但是作者没有把自己的个人情感和个人观点彰显在书中,她研究的武则天历史让人感觉角度很公正严谨,而且作者阅读研究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各种相关文献,尽其所能的还原武则天其人其事。
    感谢作者为我们奉献的这本书!
  •   萧让写的很精彩,把一个时代、一位伟人给写活了,让人读着仿佛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
  •   武则天—女皇之路 不错
  •   武则天—女皇之路,比电视剧好看多了
  •   晚饭后,一杯清茶、在躺椅上细细地读这样一本书,习习细风……实在是太好的享受。喜欢作者的行文风格,稳重智慧,有心胸有气度有思考。其实这本书当年在天涯上是追着看完了的,两年后再看这样的白纸黑字,闻淡淡的墨香,彷佛也嗅到书中那丝温情和残酷。很奇特的感觉。历史与真相本难考量,你可以当它是电影,也可以当它是真实,一切只取决于个人的心境。但是无论如何,我都从书中学到很多东西,感受命与运的盛世浮沉,很有点荡气回肠的感觉。看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心事,面对自己的命运人生,十字路分岔口,困惑与挫折,唐的精神面貌,唐的磅礴气势,给了我前行的精神支撑与指引。很佩服作者,作为金融专业的历史爱好者,能写出如此流畅、大气、冷静的文字。推荐给所有喜欢文字喜欢故事喜欢历史的朋友,不论你处于人生的得意处还是低谷时,读读这本书,一定会有所得,有所思。
  •   语言比较诙谐易懂~~而且比较客观,对一些历史遗留的不解之谜有自己的见解,并且有相关的历史记载证明~~是一本了解武则天的一生的很好的书籍~!
  •   很喜欢武则天这个历史人物,是一位我喜欢的女中豪杰!这本书是我了解她的途径!感谢作者!
  •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武则天,以女子之身而在男权之上的社会登基称帝,看她所付出的代价,看她的辉煌与落寞!
  •   按照作者对于唐朝历史的认识来写出对于武则天的认识,并且参考过许多历史书籍,并非有些小说一般,胡编乱造,给读者刻画出一个全面的武则天。
  •   武则天,历史上成功的女人,学啦。
  •   一直喜欢看关于武则天的书,看到当当上这本书比较便宜,我是我需要看的,收到书后感觉非常值,书挺厚的,里面的内容写的也很客观,和现在演的电视剧<<武则天秘史>>内容很相近。我喜欢,顶一个
  •   和朋友一起买了两本关于武则天的书打算交换着看,后悔没有要这一本,因为实在太物有所值。三十多块的书才十一块就可以了,而且内容非常丰富详细也写实,很不错,可以比较完整地了解武则天的一生
  •   把武则天的成长之路,心路历程都描述的惟妙惟肖.是本很有启发的书.
  •   分析得很透彻,看完之后会让人更加欣赏武则天的一本书。
  •   原来我买了很多本有关武则天的书这本最经典很幽默让我爱不释手,买到了真激动
  •   写的很出彩,对武则天一生有很独到的见解。
  •   因为最近武则天秘史的热播,所以想对此人物的深一部了解,
  •   这本书写的很全面,使用的是白话文,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武则天的伟大!
  •   很客观的评价了武则天,很喜欢。不过现在还没看完,要慢慢看,不过书里面的那些文言文的字要查字典才能读懂
  •   带着我读史,回想大唐的风骨。和煮酒的帖子比少了些作者的感慨。因这本书燃起了对初唐史的兴趣。
  •   这本武则天里的讲解和分析很精辟,很透彻.它的文字具有现代化气息,很轻松易懂并且很幽默.在看过之后还会引发人们的深思^真是本不错的书~
  •   很厚实的一本书。
    包装很好。这个价钱,超值!!
    内容就不用说了,如果想了解武则天的话,看看这本书。
    它不是像小说一样写武则天怎样怎样的人生。这本书结合了作者生平多阅历的风格,有许多作者读过的书引用其中。
    感觉还是挺权威的。佩服作者
  •   佩服武则天,从上高中到现在已经买过好几个版本的武则天的传记,各有收获
  •   买了很久了,她说一天就看完了,很爽..还想买其他武则天的
  •   精彩的一部唐史书籍,值得一读,甚至有此作者的所有书著都值得收藏的欲望。只可惜目前为止仅此一部。读完后推荐异地的朋友,一买连带买,雪球似地滚大,共买了三本。从人性的角度,逻辑事理的角度分析这个时段,处于大帝国中枢的每一个人。作为一名业余作家有此热爱唐史的心意,以及治世严谨的态度,厚积的功底,真的很不容易。
  •   关于武则天最好的书
  •   帮同学买的 他整在看“武则天秘史” 想看看关于武则天的书 看看和电视剧差多少 哈哈
  •   我本来就特佩服武则天,一直想深入了解一下。
    这本书较为客观地讲述了武则天的一些经历,以及对武则天有个客观的评价。
  •   看了电视剧武则天秘史采想买这本书的
  •   书籍不错,描写的也很好,比较切近实际,语言很好,了解了武则天的毒辣与能力,佩服
  •   让我们了解了不一样的武则天。
  •   写得非常好!在天涯和唐风连载时就追着看了,写得很好!没有主观YY的内容,立场基本比较客观公正,没有明显的人物偏好,分析得很透彻,角度比较全面,论证材料也充分,文笔很好,看得很过瘾!
  •   第一次读是05、06年时候在沉醉唐风里
    后来不更新了

    现在买到书了
    还蛮喜欢

    不过如果注释放在每页的下面而不是每章的最后
    年号纪年的同时附上公元纪年的话就更好了
  •   一直都喜欢萧让MM的文笔,其实在网上已经看完了整书,但还是忍不住又买了一本,放在床头细细看
  •   很喜欢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人物形象很非满,比较符合一代女皇的形象。
  •   一代女皇~
  •   女皇一生没的说,功过自有后人评论
  •   追着天涯的帖看完的,很佩服萧MM的眼光和见识,文笔一流
  •   这本书适合业余历史爱好者读,作者对历史事件做了解析,观点公正
  •   书的质量还不错,很厚一本,正在看,有点像百家讲坛,目前没看到错别字。
  •   作者的语言很真实,而且不像其他历史学家一样,他虽然有自己的观点,但,是客观地发表出来。不错,我挺你!!!
  •   手段毒辣,心狠无比,历史上独一无二。
  •   选了几本传记,目的是想让女儿更好的了解历史。
  •   我觉得,很好!喜欢作者的文笔,在天涯追这个帖子追了几年之久,很是值得购买的!!
  •   一直都喜欢在当当买书 这本书挺好的,纸质也非常舒服。字体也周正。内容也好 现在成了我每晚睡前必须的宝贝。
  •   喜欢看新生代非科班出身的发烧友写历史,视角更宽阔,思维不老旧,非常值得一读
  •   作者把一个书面上的人物写出了真实感.
  •   帮同学买的,同学说很不错。我自己也翻了翻,觉得书写的就是好,语言上不是那种学术的晦涩,也不是故作低姿态的简单,总之就是让人忍不住想看下去,写的像小说一样。小标题也很有特色哦
  •   推荐 很好的书
  •   价格公道 语言幽默 但不失真实 很好的一本书
  •   朋友推荐的这本书不仅仅觉得很好看,还觉得对自己的人生有很多启发!
  •   这本书,是在网上查找了好久后大家推荐的,综合很多家的看法且提供作者自己的见解,比较客观。
    总之看过之后觉得很好。
  •   很好,言辞流畅,客观描述武后。
  •   书中有作者写的解释。很好
  •   绝对算得上是一本学术性和趣味性都很强的好书.这本书也相当出名不多言.
  •   作者诙谐的语言让人读起此书更加有乐趣
  •   很值得,这么少的钱就能买这么好的一本书,值得一买,以后还会买
  •   书的质量很好,然后因为考试刚看一半,内容方面用的是插叙吧(我觉得)……写的也不错、值得一读!
  •   包装很好,书本身也很好~
  •   人人都有自己的历史观,作者的某些观点很与众不同,很多是从站在女人的角度推理出来的,其实我觉得那些还是靠谱的。只不过不是完全认同,但我觉得多看看几个人的观点挺好的。
  •   很好的数早就想买了!
  •   挺好的,正在慢慢欣赏
  •   每天看一段,很过瘾
  •   很精彩的故事!
  •   本来想是网络作品,但是超出想象.
  •   第二次买了,第一本送给朋友,觉得还不过瘾,再一本,每次看都有新的收货。
  •   国学人人要学。
  •   已经用过好几次了,满意,还没发现质量问题。
  •   书很好,只是一直没时间去读,有时间会好好看看的
  •   书质量一般,看了一年多了,内容都忘得差不多了,惭愧
  •   一直在当当上买书每次都非常满意
  •   质量不错,很好看的一部书
  •   书内容很详实,印刷质量也不错
  •   书印刷质量很不错,纸质也好。
  •   不错不粗,值得一看,看一个女人如何主宰世界
  •   很不错的一本书,正在看。。。
  •   语言轻松流畅,很值得看的一本书。
  •   有自己的观点,有看头。。。。。。
  •   感觉不错,适量不错
  •   将此书送给公公,他钦点的,喜欢
  •   好,有深度
  •   很好买了很多只了
  •   看了不错,很受启发
  •   好书价格公道
  •   吸引~~~~
  •   评论得很深入,有内涵,需细细阅读
  •   印刷包装还不错,但还没时间细看
  •   之前因为有点好奇才买的 还没有完全看完但是觉得还不错
  •   质量还不错,正准备看
  •   货真价实,方便快捷
  •   了解女强人,学习女强人
  •   书还没看,不过看起来不错,很厚,质量也不错
  •   很精美!!
  •   古代版女强人升职记
  •   感觉作者的文字很不错 内容很有意思
  •   字斟句酌,荡气回肠,值得一读再读
  •   果然很不错
  •   不愧是天涯煮酒斑竹,文笔非常出色,而且确实是读尽了唐一朝的大小史料和论文才有这样的功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