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多鹤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严歌苓  页数:316  字数:259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离奇而又平实,冷酷却是温暖,丑恶酝酿善良,憎恨变成爱恋,是事出有因还是无辜灾难?不共戴天本来就难分难解。生离死别,呼天抢地,却是娓娓道来。疯狂的历史。强暴了自自然然与普普通通。我们与你们是怎么样被劫持、被污辱与被蹂躏的?什么时候才能够醒转过来?是小说还是生活?竞如此横蛮荒谬!本来可以

作者简介

  严歌苓,著名旅美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0年入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攻读写作硕士学位。严歌苓二十岁时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创作了《少女小渔》《天浴》《扶桑》《人寰》《白蛇》《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赴宴者》《霜降》等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她的作品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具有强烈的故事性、画面性,其生动流畅的语言,细腻准确的描写,引起了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深受各界好评。

章节摘录

  台子上搁了十多个麻袋,从轮廓一点看不出里面装的是人是兽。吆喝的人说要买就论斤两,一角钱买一斤日本婆子,大肉也没这么便宜。斤两是预先约好的,最重的一个口袋也不过七十斤。穿黑制服的县保安团派了一个班维持秩序和买卖公道。小学校操场上从一早就挤满了老乡,不少光棍都是看得起买不起。七十斤的日本婆也要七块大洋,有七块大洋的光棍,就娶得起中国媳妇了,好好地弄个女鬼子回家干什么?  清早下了第一场雪,通向安平镇的大路小道已经给踏黑了。还有人陆续赶到,若是三五成群的小伙子,仗人多势众敢把脸皮一厚,大声问:“买得不合适,保换不?”回答一律是:“不换!”“花那一大把银子,买个不适合的咋办?”人群中会有条嗓门喊:“有啥不适合啊?灯一黑,全一样!”或者:“合不合适的,狗皮袜子——反正一样!”  人们就笑。  笑声大了,也挺吓人的,最靠台子边沿的麻袋们蠕动了几下。  前天保安团跟一伙胡子接上了火,胡子给打死几个,大部分跑了,扔下十多个日本黄花闺女,胡子们还没来得及受用。被逮住的一个腿挂彩的胡子招供说,他们这回没有为非作歹,不过是打了千把个逃难的小日本——多少年前学生们不是说“抗日不分先后”吗?胡子们的胜利果实是胡子头目兜里半兜子的金首饰,都是从小日本?首上摘的。后来他们子弹打光了,就把剩下的八九百小日本放生了。保安团拿这些十六七岁的女鬼子不知该怎么发落,她们个个饿得只剩一张皮一副骨架,加上一双张着无数血口子的脚。保安团没闲钱余粮养活她们,昨天通知了各村保甲长,让老乡们买回去,好歹能推推磨。一头驴也不止七块大洋。  保安团的人不耐烦地喊道:买晚了,该买个冻死的回家了!  学校门口的人群动了动,把三个人让进来。他们是一对老夫妇和一个年轻男子。认识他们的人和旁边的同伴说:“张站长两口子来了!他家二孩也来了!”张站长是火车站的站长。火车站连职工带站警带站长一共就一个人。小火车是勃利到牡丹江铁路上的一条支线,在安平镇只停靠一分钟。张站长一身绿制服在一片黑袄子里很出众。人们知道张站长用火车投机倒把,靠火车停靠的一分钟又是上货又是下货,不时还塞上个把没票的人,因此他家底不薄,买分量最重的日本婆也不在话下。站长媳妇矮矮小小地跟在站长身后,不时停下,朝落在五步远的二孩跺跺小脚。张站长只管这个儿子叫二孩,可谁也没见过他家的大孩。  张站长和二孩妈走到台子下,朝十多个麻袋看看,叫保安团的老总帮个忙。他们指着中间一个麻袋说:“给这个扶直了,让我看看。”  保安团的班长说:“扶不直,你没看麻袋不够大吗?”他见二孩妈还要?嗦,便说:“别耍奸了,你不是就想看看她多高吗?告诉你们实话:能够上你家锅台刷碗!小日本是倭寇。倭寇都是倭寇婆下的!”  人群又是笑。  天又开始飘雪花。人们看见二孩妈跟二孩说了句什么,二孩把脸一别。人群里有和二孩熟识的小伙子,这时吆喝起来:“二孩你不是有媳妇吗?给咱省着呗!”  二孩对这句话连眼睫毛都不抖一下。二孩非常沉得住气,不爱听的话全听不见,实在把他惹急了,他也可以很驴。二孩长了一双骆驼眼睛,对什么都半睁半闭,就是偶然说话,嘴唇也不张开。这时他扛着宽大的肩膀跟上来,嘴唇不动地说:“挑个口袋好的,回家还能盛粮食。”  张站长坚持要中间的那个口袋。保安团的班长叮嘱他们不准当众打开口袋,验货私下里验去。不然一见里头的日本婆子,不管她是俊是丑,都会弄得他们下面的买卖不好做。“七来块大洋,不瘸不瞎就行了。”班长数着张站长的大洋时说。  人们闪开一条很宽的道,看着二孩和他父亲把口袋里的日本婆子搁在扁担中间,步子轻松地走出去。  张站长这个头带得很好,没等他们把口袋装上车,两个口袋又给人从台上拎走了。等张站长的骡车到家时,十多个日本婆子全卖了出去。人们不再胡扯取笑:张站长一家子半点胡闹的样子也没有,就是来办一桩正经买卖的。  张站长家的骡车停在小学校对面的驿站,这时骡子已经给喂饱了水和料。他们把口袋搁平整,口袋里是个活物肯定没错,虽然她一动不动,但你是有感觉的。二孩怕累着骡子,让父母和口袋坐车,自己溜达着把车赶上路。雪片稠密起来,一片片也有了分量,直接给一股劲道从天扯到地。学校到小火车站有三里路,其中有不少是张家的庄稼地。  秃秃的原野眼看着肥厚雪白起来,人和车就这样走在一九四五年十一月的大雪里。人们后来说那年的雪下得晚,不过是一场好雪,好威猛。人们对那一年事事都记得清,讲给后人?时把每件事都讲成了征兆,因为鬼子投降了。也因为男鬼子们跑了,剩下了大群孤苦伶仃的女鬼子和鬼子孩儿。连张家人也觉得这段路走得像个征兆:突然间大雪就把路下没了。其实大雪帮了所有口袋里的人的忙,人们不忍心台上一个个口袋被大雪覆盖,就匆匆把她们买回了家。连此刻盛在张站长家口袋里的人也觉出这场雪的威猛以及这段路的艰辛。不过她还不知道,这一带的人的父辈们都这样,一辆车、一头牲口从关内来。那时只要谁活不下去,就往北走。正如口袋里那个小日本婆的父辈一样:谁活不下去,就往西走,跨过国界,去强占那里人父辈们开垦的大荒地。于是,这个被叫做关东或“满洲”的地方,成了他们冤家路窄的相遇点。  ……

媒体关注与评论

  离奇而又平实,冷酷却是温暖,丑恶酝酿善良,憎恨变成爱恋,是事出有因还是无辜灾难?不共戴天本来就难分难解。生离死别,呼天抢地,却是娓娓道来。疯狂的历史。强暴了自自然然与普普通通。我们与你们是怎么样被劫持、被污辱与被蹂躏的?什么时候才能够醒转过来?是小说还是生活?竞如此横蛮荒谬!本来可以 不这样的嘛。这怎么可能?怎么不可能?唉,严歌苓的新作《小姨多鹤》!  ——王蒙  小姨多鹤》很好看,但是读这部小说却不仅是一次消遣。我们不得不把自己放进去,把我们的记忆和情感放进去,把我们恨的能力和爱的能力放进去,我们不可能无动于衷。这样的一部小说,它会感动人、触动人,会让我们想——不是置身事外,而是设身处地地想,想的时候或许是矛盾的、困难的,但正是在这矛盾和困难之中,我们免于僵硬和干涸,我们发展出更为充沛的道德想象力。  ——李敬泽  中国式伦理文化中的“恕”与“亲”,被创作惯性遮蔽了近百年,却被这部作品艺术地激活,并赋予恤暖与柔情的光晕。《小姨多鹤》浑然地带有我们久违了的经典文品:读来多趣、精微、活泼,不失紧凑;思之开阔、雍容、庄重,甚至高深。如此意蕴丰盛迷人、襟怀爽朗阔气的长篇小说,是我们今天对汉语文学持有坚定信心的理由。  ——施站军  我是一口气读完《小姨多鹤》的。我不得不说这个作品是严歌苓的又一部巅峰之作。作者对人性的深悟使她的作品总是具有极大的魔力,沉重而不失娱乐性,读来如身临其境,如亲密结识其中人物,如一气走过那一段历史——既是个人的也是民族的一段历史。  ——陈冲  书在我这儿分好看不好看。《小姨多鹤》就是本好看的书。书中无处不见鲜活的细节。独到的人物刻画,丰富的视觉画面。由此可见作者对于生活的留意,对于他人经历的同情,以及对于我们民族经验的思考。  ——姜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小姨多鹤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5条)

 
 

  •   小姨多鹤与第九个寡妇堪称严歌苓的巅峰之作 必须推荐 值得一读
  •   严歌苓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从最初在手机上阅读,到买来收藏,很多书都读过两三遍。就自己而言,很少有作家的每一部作品都读得这么投入。这样的灵气和文字驾驭能力,一贯的高水准不是每个作家都有的。
  •   很喜欢严歌苓的作品!
  •   借别人的陆犯焉识,感慨严歌苓的文笔同时对历史事件描写的入木三分,心灵上的震撼。毅然决然的买了好几本严歌苓的书。
  •   买给初中的女儿的。这应该是她第一次一口气读完的小说,连我都很惊叹。随后她又要求买了严歌苓的其它的几本。
  •   当当的快递不是一般快,很喜欢的书,质量也很好,严歌苓的书不容错过
  •   精装版,喜欢,不错,继续关注严歌苓
  •   太喜欢这本书的版装了,很精美。看过电视剧版本的,很好看,所以就买了书来看。严歌苓的书应该很赞的~
  •   认的估计就是作者吧。因为你是严歌苓,所以就买了。看主要简介,确是一个能感动自己的故事。
  •   很好看。很喜欢。严歌苓的代表作
  •   影视剧、有声读物都有看过听过,真的喜欢严歌苓,想买全集。。。贵啊。。。
  •   严歌苓的书一直好质量。
  •   严歌苓总是能直指人心,只要看到她的书,必定是一口气读完
  •   结局,好郁闷啊。怎么可以这样。觉得多鹤最后跟小环精神上相互依托。值得看的一本书,
  •   看了电视剧之后才买的这本书,开始的时候觉得很一般,后来渐渐的被书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喜欢多鹤,喜欢小环这本书,值得一读
  •   之前听长辈提起过的一部电视剧的名字,在网上看到封面后就果断的购买了。多鹤是一名坚强的女子,对于生活的执着和任性,需要我们很多人的学习。
  •   之前看过电视剧,很喜欢孙俪演的多鹤,听说与原著还是有一点差距,所以想看看在原著里能不能找到更多的精彩……
  •   故事写得十分触动人心 把多鹤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
  •   从另一个角度诠释那个时代的故事。日本小女人的细节写的相当到位。
  •   只是为了收藏用,才买的精装本
  •   非常值得收藏的一本好书,包装很漂亮,可是里面却有些破了,应该是装钉不好,但不影响翻看
  •   看了又看的一本书然后把她的作品全部买了
  •   因为电视剧才买的书,不错喜欢严老师的作品
  •   精装的,质量不错,一次买书的太多了,内容还没来得及看。
  •   看完电视,再去看小说原著,觉得最深入人心的还是小说本身,最难去进入的也是小说,或许这就是小说所本质拥有的魅力吧
  •   书的质量很好,很喜欢这部小说
  •   多舛的命运、善良的性格、坚强的人生!
  •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创伤,终其一生,不得治愈。善良和爱还有对生命的热爱,是我们活着的最好礼物。
  •   包装很漂亮,适于收藏,看到后面被感动到了
  •   老妈居然说看过了……不过这本装帧我很喜欢的,就算收藏吧!
  •   装帧设计很精美,很有女人味
  •   回望历史,今天的幸福生活应当珍而惜之。
  •   历史厚重感直戳我心棒
  •   精装版的书,挺不错的,就是纸张摸着粗糙了点,我喜欢光滑的。。。
  •   好喜欢她的书,可以买回来看了又看
  •   很满意,之前认为那个花色封面不好看,结果收到货后,发现原来那花色可以去掉,不错
  •   包装不错,里面的印刷也不错
  •   她喜欢就好 还没看过 应该不错
  •   很好,速度快,包装好。
  •   包装不错,纸页不错
  •   还没有看,但排版和封面很是喜欢。
  •   很精彩,废寝忘食的看完了
  •   非常漂亮的封面,非常好看的内容.
  •   一气呵成的看完 完全颠覆想象中此书的内容 看完纸质书籍 我又满怀期待的看了下翻拍电视剧 还是原著值得一看
  •   在书店看后很喜欢,于是在当当找的,和书店的一样,而且质量还不错,很好
  •   包装很漂亮,性价比很高。
  •   这次当当周年活动,淘了好多书哦,每天抽时间慢慢品。
  •   内容未读,单封面就已大爱。
  •   书很棒,非常喜欢!
  •   非常好的书~!包装精美~ 封面很漂亮!
  •   好书。包装很精美
  •   还没看呢,是因为看了电视才想再读一下原著。
  •   刚看完 很喜欢这本书
  •   很好、、严的书都喜欢
  •   纸张、印刷都很好
  •   唯美,轻松,悠扬
  •   视角很有意思,对人性有很深的刻画
  •   书本装潢很好,纸张也很不错
  •   文笔细腻,深入人心的心灵独白、独特的历史背景,给人以不可消除的震撼力!
  •   帮同学买的。包装,封面都很漂亮。
  •   作者很好
  •   还没拆,但包装看起来不错。
  •   听老公说超好看的 所以买了 期待
  •   原来看到一半,这次可以细细品读了
  •   冲着作者和演员去看的,包装精美,内容没读完
  •   从来都不点评的我,真的要说一下,当当的书质量太差。刚打开就有一摞纸散掉。而且纸质超差,发黄、、、、、下次还是去书店买书吧。当当的书也便宜不到哪里去、、、、、、
  •   刚买过书就又便宜,搞这个活动有点虚啊。
  •   额,给同事买的,据说不错
  •   书还算好看
  •   冲着电视剧买的
  •   活动很好,多多益善.好书低价不亦乐乎
  •   推荐好书哦
  •   经典,为朋友选的,作为收藏吧
  •   包装精美,内容精彩
  •      看了很多评论,都是极力推荐的,可从我看小说的角度,真只能说还行。不喜欢故事所发生的背景,那刺疼着我的神经;也说不上喜欢严歌苓的文笔,单纯读小说的话,我更喜欢华丽的辞藻,而不是入骨三分的心理描绘,那同样刺疼着我。
      
       上班的百无聊赖中,断断续续翻完,合上的瞬间,却还是忍不住的酸涩难耐。我反复地回味着小环在知道他们的“偷亲”后伤心欲绝的场景,竟然也能感同身受,甚至,是那样地恨着他的背叛。
      
       多鹤无疑是很有吸引里的吧,那是一朵精致的花,即使是在沙砾中,也开得鲜艳妖娆。这样的女子,被张俭爱上,原是顺理成章的事,甚至,我都喜爱她,可在小环的眼泪里,忍不住就想期待能有一份一心一意的爱。
      
       或许,这是我一直没戒掉言情的原由吧,那些在现实中破碎掉的美好,希望能在那些虚拟的女子身上得到圆满;期待被忘却的一心一意在别人的身上能实现。
  •      很多人把重点放在中日关系,宽容啊,美化日本人啊之类的,其实我感觉那都不是重点。就像严歌苓笔下的《扶桑》《铁梨花》《第九个寡妇》都是在写女人的故事,《小姨多鹤》因为一个特殊的设定,流落异国战败国遗孤是这个故事更有传奇性,其实重点还是在写女人。一个命运如此悲惨的人,命运完全不由自己做主,她却坚持做着她自己,让人丝毫不觉得她有任何可怜,反而令人敬重。
       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朱小环,她是语言的大师,每次看到写她的部分,心里就爽的不得了。表面风趣泼辣,内心深明大义。
       活着,就是最好的事情,为什么要选择好死呢,好死不如赖活着。你说你的尊严更重要,但是尊严不在于别人对你做了什么,在于你自己怎么看待自己。
       不想讨论什么国际问题,因为这本书本来就是中国人(美籍华)写的。
  •      美人颈,流水肩,十指如葱白,朱小环在左腮笑出一颗酒窝,扭着让人艳羡的黄鼠狼腰,从严歌苓的《小姨多鹤》中走出来。
      
        她是朱家屯中上等人家的女儿,家里有三十多亩好地,还做些油料生意。虽然不是上乘的美人脸,但看顺了也不失风流。朱家四个女儿她是最大的,因为被家里惯得没样,能闹腾,没人敢娶她。虽然泼辣,利嘴如刀,但为人女儿,朱小环是顺从的。父母怕她剩下,把她的年龄改小了两岁,嫁给了张良俭,她倒也就嫁了,成全了父母的爱女之心。
        小环在书中的出场,是张良俭和母亲去朱家屯接她回家,虽然嘴巴扔着飞镖,暗地却听母亲的话收拾好了行装。她也没有把张家买个日本婆回来生孩子的事情哭诉给父母听,只是把一肚子可能引发家庭战争的委屈化成了普通的夫妻怄气。她用自己恰到好处的胡闹和收场,成全了两家人生活的安宁。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三四十年代的农村,生孩子俨然是为人儿媳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责任。小环很争气,嫁到张家两个月就有了身孕。可她此生最大的悲剧也随之而来。为了躲避日本兵的追赶,她爬上耕牛,又从牛背上摔下来,提前临盆。
       医生问张家要大人还是要孩子,若留大人,大人已经无法生育。公婆说要孩子。张良俭冲医生发了狠,留下了从此不育的小环。
        张家买回了抗战流落中国的日本遗孤竹内多鹤,让这个日本婆为张家传宗接代。小环的性子依然很大,一气回了娘家。但她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后来反到顺梯子下,回去和日本婆同住一个屋檐,尽管和公婆还是吵吵闹闹,她却没拦着张良俭忤逆公婆的意思,让丈夫和多鹤圆了房,以成全公婆要儿孙的念想。
        
        小环是朱家长女,可她作为姐姐的角色并不只是出现在朱家。为了瞒住外人的猜忌怀疑,她自称是多鹤的姐姐。并且在离开东北后的大半生里,她真心是像个姐姐护着妹妹那样护着多鹤。
        离开东北,改名为张俭的丈夫带多鹤出去并把她丢掉,小环把丈夫骂得狗血淋头,说他这是蓄意杀人,自己像丢了亲妹妹一样发疯似地寻找;多鹤流浪回来,小环像姐姐疼爱自己的妹妹一样给她洗了三遍澡;小彭和小石对多鹤有非份之想,小环像长姐一样给他们俩警告;张俭和多鹤都丢了工作的时候,享受惯的小环就像长姐一样挑起了一家的担子;长大后的两个儿子时时处处嫌弃自己的生身母亲是日本人,也是小环变着法儿收拾俩小白眼狼,保证妹妹不受儿女的委屈。
        她是多鹤的姐姐,也是丈夫张俭的姐姐。张俭常常挨着小环躺下,头抵着她的腰,小环就像疼爱自己的兄弟一样撸撸张俭的头发,让满腹心事的他睡一个短沉却满心清明的觉。
        小环用她长姐一般的豁达和悲悯,成全了日本孤女竹内多鹤的亲情,也成全了这个家庭一夫多妻的平衡。
        
        除去夭折和流产,多鹤给张家留了三根苗子,但小环却是这三个孩子的“妈”。不是自己生的,对孩子不疼不爱似乎才显得合乎常理。可小环却将他们视如己出,甚至对孩子的疼爱超过了他们的亲妈。
        丫头抱在手里的时候,她显然是需要去适应这个借腹得来的女儿的,她挣扎过排斥过,但抱上手了就疼了这个闺女一辈子。婆家冤枉过她妄图把孩子摔死,她说,她天天抱着孩子出去,是为了有一天多鹤被丢弃的时候,孩子不会觉得自己少了个妈。从那一分钟开始,她就真正成为了一个母亲。
        小环算得上是个地道的泼妇,她不怕的东西很多,头一样就是不怕丢脸。尤其面对所有欺负她家孩子的人,她都可以拿嘴当凶器,杀人于无形。张俭揍丫头的时候,小环是一头护犊子的怒牛,她骂张俭在厂里舔领导屁眼做小组长,回来捡最嫩的肉捶。为了赶上楼安置流产的多鹤,双胞胎儿子们的儿童车被偷,她一边扫楼道的血迹,一边诅咒偷车贼的孩子满腚长毒痈,一痈八个头,还要“流脓淌血淌死”,她说要把女人的脏血泼到偷车贼家去,让对方晦气一辈子,生儿子没鸡儿生女儿没眼儿。
        孩子出息,她能光彩得去每家每户显摆,孩子有个好歹,她能比亲妈还着急,她能在医院闹腾,把医生的前襟揪成抹布。她用自己的刀子嘴,为孩子筑起最好的防护,她也用自己的豆腐心,给了孩子比正常家庭多一倍的母爱。
        作为母亲,与其说小环在成全别人,不如说她是在成全自己。战乱剥夺了她做母亲的权利,她用尽全力去爱丈夫和多鹤生的儿女,成全他们为社会不容的爱情,也成全自己做为女人的那颗想为人母的心。
      
        朱小环这个牙尖嘴利的角色出场的时候,我本以为是全书的大反派登场。一个存在于现代社会的一夫多妻家庭,一个无法生育的凶悍女人,一个强烈的民族矛盾,太容易让人联想到从夺夫夺子上升到民族战争的故事路线了。
        可这个作者是严歌苓,她讲故事,不谈政治。她讲家,不谈国。她讲凡夫俗妇,不谈仙风道骨。
        朱小环从头到尾都不是高尚无私的圣母,偷窥刚为张家生完孩子的多鹤洗澡的时候,她和所有女人一样满心的羡慕和嫉妒,甚至,还有恨。她羡慕多鹤黑丝绒般的诱陷,她嫉妒这个和她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日本婆有生育能力,她恨自己的两腿间从此是片枯黑的荒地。
        可为妻的她依然在成全。她把张俭轰出自己的被窝,说富余的种子别往自己这不出苗的地上撒。她也会在周末带着孩子们出去,给张俭和多鹤留出时间和空间继续为张家开枝散叶。朱小环一直笃信着张俭对她的感情,对多鹤只不过是张家生孩子的工具深信不疑。直到张俭和多鹤的电影院事件东窗事发。
        小环不是不知道,自己笃信了多年的爱情,瞬间分崩离析。尽管伤透了心,小环还是冲到保卫科,把事情揽了下来。相顾无言时,这个泼辣强硬的女人只剩眼泪,可她却没让眼泪流下来,只因为此刻,她觉得自己被划成了这个家庭的外人。
        和如水的多鹤比起来,朱小环就像是粗糙的水泥。她做饭粗糙,说话粗糙,做人粗糙,她的一辈子就是在“凑合吃吧”,“凑合过吧”,“凑合活吧”里面度过。可为人妻的她,爱丈夫的心从来没有粗糙过。
        她放下每个女人都有的嫉妒,容下非妻非妾的多鹤。她嚷着不去一无所有的鞍山,结果还是跟丈夫去了,这个北方悍妇甚至跟着张俭一路又下了江南,她的大半辈子时光里,只在父母过世的时候回了东北两次,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张俭工作事故砸死了小石,小彭乘人之危,朱小环撒泼说下流胚子小彭的那段话,字字句句都有着清晰的逻辑判断。再到后来张俭坐牢。从死缓,到无期,到出狱,到割爱让张俭去日本治病,她由始至终都在努力,为丈夫奔波。她爱张俭太多太多。可她自己却一直觉得从电影院那件事开始,自己的身子和张俭彻底生分了。
        多鹤的爱是文艺的,是每晚九点和张俭同时想着对方,而朱小环的爱是实在的,是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毛孔里的。她从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土窝子里的娇闺女,蜕变成能支撑并且聚拢住一个家的糙妇人。她是水泥,但她一句句凑合的言语中,从来没有表达过凑合的爱。
        她的爱不是凑合,而是成全。新社会的特殊家庭,靠着朱小环一个人的成全,赢得了三个人的幸福。
        
        汉代《大戴礼记》有“七去”的条例:不顺父母,无子,口多言,盗窃,淫,妒,有恶疾。朱小环占了前四条。她抽烟,犯懒,嘴利,聒噪,在小是小非上得理不饶人,不育,还在张俭入狱后为了节省家里的开支坑蒙偷盗。她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旧时代被夫家休妻一百次或者在新社会离婚一百次的理由。
        纵她有一身的缺点,仍然堪称中国式的地母。她充满了阳性的气质,泼辣硬挺的外壳下,藏着岩浆般火热的善良。在苦难的巨浪袭来时,像老母鸡一样保护着一大家人。这样的女人就是生活本身,就是中国无数地母的元神,所以生活永远击不垮她们。
        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又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可见,无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不是悲剧,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才是悲剧。
        朱小环没有被毁灭,可她的结局却是顺应时代潮流不折不扣的悲剧。年迈的双亲离世姑且不说。多鹤作为战争遗孤回了日本。三个孩子在中日恢复邦交后,有两个投奔生母多鹤去了日本,其中最不争气的大儿子要去日本,小环还拼了老命给他攒机票钱。心头肉小儿子就像当年的张俭,在遥远的地方娶妻生子过自己的幸福生活。丈夫张俭被多鹤接去日本治骨癌,病入膏肓死在日本,小环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他。
        前后半生的强烈反差正是悲剧的所在。小环的大半辈子都是在吵吵闹闹中度过,老景凄凉,却只有一爿裁缝店,一只白内障的黑狗相伴,偏偏这只狗还是当年被她从楼上扔下去的黑子。一无所有的多鹤沉默寡言安安静静得生活,不争不抢几十年渐渐什么都有了。应有尽有的小环叽叽喳喳热热闹闹得生活,不争不抢几十年渐渐什么都没了。
        朱小环在张俭死后第三年读了张俭的遗书,对黑子说了句“咱心领了,啊?”她到这个时候还在成全张俭当初想要病愈后再摆平两个女人的小心思。
        她是地母,是一棵根深蒂固的树,扎下根,拽住动荡岁月里一波波巨浪侵袭下这个家的每一粒沙土,伸出铁杆虬枝荫庇每个家人的安危苦楚。她成全了父母,公婆,丈夫,多鹤,还有一群孩子,甚至是那个全新的时代,成全了每一个她记挂着、疼惜着的人的幸福,她一生的清静与欢乐,都为了一个词——“成全”,可那些被她成全过的人,却都忘了去成全这个爱热闹的妇人一个热热闹闹的晚年。
  •     这是我在图书馆度过的最美好的一个下午了,午睡刚醒来,有书看,有苹果,有阳光,有冷气不充足的温暖角落。小姨多鹤真是本奇书,男人永远不会懂女人的世界,只要他们双方都存在,这个世界将永无宁日,永无宁日。
      
      道是故人心易变啊。小彭曾经那么隐忍地爱着多鹤,将近十年的美好时光,为了多鹤不惜和父亲反目和妻子离婚,可是后来还是从木然到告发诬陷,最后变成连多鹤都害怕费解的“阴气袭人的怪物”。
      
      可我喜欢这本书里的所有女性,多鹤,小环,久美……这本书写的是关于女人的秘密与故事——这是两个女人的史诗。
      
       写于浸大图书馆
       28/09/2012
  •      一口气读完了《小姨多鹤》。
       这是一个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一个小家庭的“悲欢离合”。小环,多鹤,张俭三个人撑起来的这个家。如是放在现在,张俭算是坐享齐人之福,小环精明干练,美丽妖娆,多鹤天真纯雉,但是发生在这样一个老实人身上,的确令三个人都痛苦不堪。这不是选择的问题,因为这个家少了一个人都是残缺不堪的。张俭的喜爱最初只在小环身上,到后来恋上多鹤,他并不是移情别恋,只不过是一颗心被分成了两半,这也是多鹤从隐形人到“小姨”身份的一个转变。
       从看这部小说开始我就没有想要预测它的结果,一切就跟着作者走好了。但是当看到结局还是会有些抑郁,这三个人经历了这么多苦难,相伴了这么多岁月只为了这么个结局吗?但是又有什么更好的结局呢?这不是浪漫爱情小说。生活一点也不浪漫。多鹤一开始的存在只是为了借腹生子,张俭和小环的婚姻没有她插足的地方,多鹤对这一点一开始就很明白“这两个人已经好成了一个人”。文中多次提到多鹤对张俭的回忆,最初的回忆只是看到了朦朦胧胧的大概,“这是个大个子”,到后来回忆中张俭的面目逐渐清晰“一双半闭半睁的骆驼眼”“好看的男人模样”,多鹤原本生活在自己建造的代浪村中,因为爱上张俭,她才融入了这个家。
       文中多鹤有三次自杀的念头,一次是被张俭遗弃后回来想和孩子们一起死,一次是和张俭相爱后被张俭冷漠相待,最后一次是张俭被判死缓。多鹤每次有自杀的念头的时候,都会想到“要做好样的日本人”,这三次死念都是被小环个磨灭的。小环就是这样一个有神奇魅力的人。再苦再难的日子都能“凑合”过下去。看到小说的后半部分,我简直要为小环喝声彩。这样一个乐观坚强才会是生活中的赢家呀。在小环看来,脸皮算得了什么?再苦的日子也能给她过得甜起来。小环一辈子的委屈的都在那句“她恨自己的命苦,苦在自己跟两个更加命苦的人绑在一块。谁也不要他俩,谁也不疼他俩,不就轮到小环头上了吗?”可不是吗?孩子们嫌弃自己的家庭,只有他们三人互相扶持。
      
  •     特别喜欢这个书名
      多鹤,多鹤,真是好听
      看的时候想到很多《活着》里的故事
      都是主人公在与命运抗争、和解、共存,都是那个年代到文革又到这个年代
      也因为作者性别的不同而导致描述口吻的对象有很大区别
      严歌苓将很多是与非都素描描写出来,从一个在中国长大的日本人眼里,从一个子宫乳房到爱人的女人嘴里
      看完后还是格外疼惜和喜欢起小环来,她和多鹤就像地与天的关系。一个需要踏实倚靠着、踩着,才能有生气;一个需要高高望着、揣摩着,才能有点灵气。而对于张俭而言,两个女人他都很需要
      
      看很多女作家写的小说,都会发现他们笔下女子的硬气,而男性往往会在关键时刻显示出其懦弱、薄情和无能
      张俭把多鹤抛弃,不敢承认对她的感情,不能保护她。反而是小环,拿出了点超于人的智慧,单单属于她的生存智慧,来保存多鹤
      李碧华笔下的许仙等等也是这样
      
      最近适逢自己低落期,看完后有点开朗得便是,人家都这么苦逼地与命运做斗争然后还能淡然了,自己那点事情又算什么呢
      
      余华那段前言写的真好
      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     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小姨多鹤,这其实是两个女人的故事,一个日本女人、一个中国女人。主角是多鹤,看着看着却越来越心疼小环。在这样畸形的家庭关系里,其实最关键的人物是小环。多鹤,高贵而蒙昧,即使在中国,也像是在人群之外的一个遥不可及的国度里。小环似乎就亲近得许多,即使其泼辣而世故,却像是实实在在在身边的一个女子,好像能在身边许多中国普通妇女身上找到她的影子。
      严歌苓写着写着就偏爱起小环来,让我也不由得越来越心疼起这个女子。小环又何尝不是可爱,爱憎分明,重情重义。
  •     最近很少看书看到快要把自己陷进去了...这本书,其实我看了将近半年,断断续续,直到书那么淡淡结了尾,我才慢慢将几个人的一生拼凑起来——一个沉默却爱的无比深厚,同时又在和自己的爱作斗争的男人,一个背负着不可告人身世,大半辈子都活的不清不楚看似柔弱却倔强无比的日本女人,还有一个看似泼辣没心没肺却善良坚强的东北女人,爱恨纠葛几十年。
      说不清这是个怎样的故事,只觉得,所有人都爱的很彻底也被现实伤的很彻底,却又搅拌夹杂着彻骨的幸福。那一条大坡,那一排排一摸一样的楼,伴随着这样一个不寻常的家庭,完成了一个故事和几段人生。那些触不到看不见的,或许,才是真实的最现实的感情吧......
      刚开始,不太喜欢小环的性格,张扬,跋扈,矫情,越到后面却越发喜欢这个女人了,到最后,觉得她才是个真正伟大的女人,为了自己爱的男人,为了和她毫无血缘关系的几个孩子,为了捍卫家庭,直至为了本来该是敌人的多鹤,她牺牲了一切......
      我想最后多鹤是矛盾的,一方面很想回到自己的祖国去,一方面又舍不得自己这个真正的家,甚至,我觉得她最终对小环的感情远远超越了对张俭的,一如小环对她一样.....
      张俭或许从头到尾都活在矛盾里,他的爱和他的理智从多鹤被买回来那天开始,从未在一条战线上,沉默内敛如他,却还是为多鹤疯狂过,直到显示将他折磨得体无完肤。我相信他到死爱的都是多鹤,却只能那么看着那个他爱的女人在他的生活里飘进飘出。
      看到张俭和多鹤约定,每晚9点互相想念,彼此在脑子里画出对方的轮廓,就可以见面了,眼泪突然流下来,我想,他们是守着这个约定,才支撑着彼此活下去了吧...
      不喜欢的是,这个家庭的孩子们,经历了那么多,虽然性格各异,却好像没有一个对这个家有真感情....
  •     朱小环是我目前为止看过严歌苓的作品中,最喜欢的女性角色。
      
      在严歌苓自己的论述中,常常流露出对弱者的“同情”——不是compassion,是sympathy。即她的立场是不喜争强好胜的,认为柔弱和善良至不畏牺牲,才是最有女性特质的美德。
      
      多鹤无疑是一个“小美人鱼“式的带有古典气质的美德化身。她的生存、生活、爱情和归宿,都是楚楚可怜的,让人忍不住想欺负,在欺负的过程中深深着迷,因为她竟然不可摧毁甚至无法改变。
      
      而朱小环正相反,牙尖嘴利,从不吃亏,你看她懒洋洋地咬着烟嘴,眼睛一眯毒舌一句,把对手噎得只好笑起来。这个人嘴贱心热又护短,好像一只昂着头的猫,偷懒没正形也能靠傲娇得到大家的宠爱;在家里受委屈了无伤大雅的小闹一场,把不爽发出来就算完了;要是哪个外人胆敢踩了她的尾巴——伤害她的家人(她甚至真心把多鹤当家人),可就没那么轻饶了,一定上来给你狠狠一爪子。难得的是她分寸把握极好,多鹤也觉得像她这样热爱吵闹又善于吵闹的人,肯定不会想着自杀或者杀别人。
      
      她老公张俭也说,她是这么”胡闹、收场都恰到好处“。
      
      足够了解才有如此精准的形容,这对夫妻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难得的真爱了。朱小环被日本兵追赶的过程中受伤,肚子里的孩子保不住了。她公公表示要是母子二人只能选一个的话,就保住张家的孙子。张俭一把揪住医生的脖领逼他保大人:”你听谁的?!我是孩子他爸,是朱小环的当家的!“张俭并不是个感情细腻的人,甚至都不记得他当时说了这话。后来他一遍遍想,这说明他喜爱小环,是宁肯冲撞父母、冒着张家绝后的危险、巴心巴肝的喜爱。
      
      其实很常见的情节,但是莫名让我心尖酸软的,朱小环的第一个爱情瞬间。
      
      解放以后不允许买小妾,日本人的身份也捉急,多鹤一直以小姨子的身份生活在他们家。可是多鹤怀了三胎,没有名义上的丈夫在身边的情况下,邻居发现会起疑心。于是张俭决定迁到南方去,小环从来没有离家那么远,头一次感到害怕。
      
      小环闹了,也无法动摇张俭的决心。夜里她躺在炕上,无法想象将来的日子。可是她想活不了也得活,一会儿”她感到一只手伸进她的被窝,准准地摸住了她的手。她的手乏乏的,一点性子也没了。过了一刻,他把小环的胳膊也拖进他的被窝,接下去,是小环整个身子。他就那么抱着她。他知道她是没见过世面的土窝子里的娇闺女,他也知道她有多怕,怕什么。“
      
      不曾宣之于口的默契才是爱最美的样子,我一直这么觉得。这是第二个瞬间。
      
      后来张俭爱上了多鹤,他们想尽办法偷情,终于有一天被抓奸在床——其实并不在床,在某个剧院的后台,多鹤跑了,张俭被抓住审问作风问题。张俭并不承认作风问题,那是他的爱人,爱意让他有一种悲壮的坦荡。小彭偷偷跑去找了小环告诉她发生的事,小环看着他事关重大的脸,突然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她说那个人是她,她说还以为张俭跟着她跑了。
      
      小环跟一屋子审问的人东拉西扯开黄腔,皮厚得男人都脸红,保卫干事没法子,自己去调查他们夫妻感情了,把他们俩单独留在屋子里。
      这一对相隔七八米坐着,一句话都没说,连姿势都没变过。小环的鼻子红了,她抬起头去看天花板,不愿意眼泪流下来。小环不愿当着外人流泪,女人只爱在为她动心的人面前流泪,现在小环被划为外人了。
      
      张俭知错了。他伤了她的心。对于任何人他理直气壮,只有在小环面前他觉得自己狼狈。
      
      这是第三个瞬间。爱情死了。我很伤心,因为和他们俩一样,明白变心这件事是那么无理却无可挽回。
      
      最后的最后,在一切可称之为命运的故事平息之后,张俭病逝了。死前他跟多鹤在日本治疗。这以后第三年小环才看他的最后一封信。说着近况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说挣钱以后接小环来日本。“他们三个缺了谁也不行,打打吵吵一辈子,但都吵闹成一块骨肉了。”
      
      这封信没写完。他写着写着就靠在摞起的枕头上,想着小环嫁给他时的模样睡了。小环这样想象着。
      
      这是第四个瞬间。感情还活着,不管它最终是什么样子。可是到了一方死去的时刻,也就永远停在那里了,活成了一个标本。
      
  •      我爱小环,虽然她不那么高雅,不那么沉静,她泼辣,世俗,懒惰,但是她睿智,大气。最后看到小环孤零零一个人,心是那么痛。他们三,谁也离不开谁。
       多鹤,更多的是同情吧,看到多鹤说自己在世上已经没有亲人了,她的亲人都是自己一个个生出来的,很难受,那种血脉相依骨肉亲情,当妈后体会更深刻。
  •     初中历史课,南京大屠杀。教历史的男老师说,因为职业的关系,他算这辈子很难对这个拿“卫生巾”做国家国旗的民族,有好感了。那时里,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80后哈日。
      
      高考结束后的暑假,我开始看日剧。虽然自己一直对“死党”喜欢滨崎步这种事情,耿耿于怀。诚然我也喜欢《灌篮高手》,迷恋上杉达也,并对着《贝克街的亡灵》一度的膜拜。
      
      可也是从那个暑假后,我觉得我的女神就该是《电车男》里的伊东美咲,我的男神就该是身高不高、传说有狐臭的木村拓哉。一度泽尻绘里香、户田惠梨香、上原里美、绫濑遥沾满了自己的图册。我问自己,喜欢小日本的什么?是漂亮个姑娘,当然不容否认这是重要的一点。
      
      工作一年后,去了日本。近距离感受了,这个人多的地方永远在排队、这个人多的地方都不会有喧嚣、这个人多的地方常有鞠躬、这个人多的地方长者会对没规矩不认识的小辈训话、这个就算人再多的地方厕所永远是异常干净的民族,赞叹不已。我甚至觉得他们真的比韩国人,更值得我们尊敬。当然在办酒店入住时,他们依旧对着我们几个中国人面有鄙夷。我知道其实前台会讲中文,但他依旧用了日腔的英文,和我们说——他不能讲中文。
      
      在日本,我真的很开心,因为他们的准时、细致,真的真的是我喜欢的。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手边经常会有写日本的游记,自己读得不多,但总想如果有机会就放到版面上,给那些想去、好奇、憎恨、厌恶的人,看一看。甚至真有机会的话,走一走。
      
      读杂志时,不止有专家,说在那块弹丸之地的艰苦,和行业创新的困难。听说,在日本即使在细小的环节,都有了在这个层面上赚钱。而且等级制度决定了,日本的年轻人远不如我们幸运。
      
      钓鱼岛事件后,一切似乎又上升到了民族问题。问我的态度,我说我是党员,可从人性角度说,我只希望一点——不要有战争。
      
      严歌苓,美籍华人,没读她的书前,就已经久仰大名了。《小姨多鹤》的序篇,就让我不禁地赞叹,那块东北的土地上,她该到底生活了多久,才有如此深邃的记忆,可供记录和描写。
      
      读着读着,我开始想她到底有多了解,远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痛楚。读着读着,我开始想一个民族劣根性到底如何藏掖着,到底控制多少人宁可选择这心灵上的黑暗。读着读着,我开始想多鹤的苦难日子是从狗屁民族大义开始的,也是从张俭打开买她的麻袋开始的,也是从小环的心痛以及同情的基础开始的。
      
      爱和不爱,都不重要,因为生活的价值,超越了这个选择。
      
      我真的不喜欢,小说里关于文革的那几章,可确实这是每个小说家梦想中一定要描摹的。他们的描摹是带有情绪的,是带有愤慨的,是带有这个时代该给出的忏悔却最终没给出的控诉。
      
      可是我们对文革的记忆,又有多少呢?
      
      本或许真的写得好的人,是不会出书的吧。
      
      我最近喜欢干的一件事情,是忘记。忘记她是谁,忘记她干了什么,忘记她曾经的对与错。就如同多鹤般,从不开口的刹那起,大家说她就是个温婉的姑娘,她就是个懂得知书达理、长得干净的姑娘,她就是能按着性子循着习惯做着她能吃苦耐劳的事……没有人知道,她是日本人,没有人知道,她的同胞杀了多少人。
      
      “忏悔”这件事情是高尚的,并且遵从信仰的。人在做,天在看,这话不是对谁都有用的。
      
      我记得我去日本时,当地的公务员也在抱怨,抱怨生活的不如意与压力。可他们身上的西装依旧一丝不苟的。
      
      同行的旅行社老板说,“终于到了这一天,狗日的小日本也要求我们中国人。”他说得特带劲。
      
      我始终不知道随性的公务员,他的中文程度到底如何,因为每次做翻译的都是JTB的中方员工。她和我们说,到了日本已经二十多年了,再努力几年后,她就可以享受到和当地人一样的医疗保障。
      
      我透过翻译,问公务员,“你们日本的信仰是什么?”
      他用中文说,“什么都信,杂神合一。”
  •     很多人把这本书当成了一本介绍对比中日民族性格的小说,多鹤有个不幸的开始,中国人“无后为大”的思想,让她留下了一条性命,暂居在一个家境还不错的传统人家,为这家很传统的男主人生下了3个子女。当然她是不能有名分的,大家都把她当成一个生子机器,但是也有很多人不这么认为,她自己,小环。人如果没有感情的话,与牲畜何异?
      她渐渐在适应这边的生活,学中国话,爱自己生下却叫她小姨的子女;她也保持着自己国家民族的东西,干净的地板,礼仪,并影响到他人。
      动荡的世界让人把每个人的人性看得更加明白,面对大孩在仇日、文革时期的六亲不认、以有个日本母亲为耻,而在中日友好时期却亲热有加的嘴脸,读者看到的这个故事的主角中,是否会想到现在的人?更进一步,现实中的自己呢?人性的丑恶,作者却没有花太多的笔墨去批判,只是留给读者自己去反思,也许一点点笔墨变已经足够敲醒至今仍麻木的心灵。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与日本有着难以抹去的隔阂,但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优秀的东西,我们要去学会赞赏,比如说他们的井井有条和守规矩。
      战争留给人们太多痛苦,动荡也是,人只是社会中的一颗小粒子,无法阻挡滚滚的洪流。
  •      东北人对“日本”的态度比较特别复杂,既因为惨痛的历史而深恨,又有小部分被伪满统治之后的同化。还有因为中国人的善良,隐忍与实际,而收养容纳了的日本移民与遗孤,这一批遗孤是值得书写的一代,然而我孤陋寡闻,所见这方面的作品并不多。《小姨多鹤》是,但严歌苓志不在此。
      
       我看到的严歌苓,有两条。
      
       一是女性作家充满感情的对于女性及其周遭的细腻描摹。
       个人偏好问题我不大喜欢张爱玲那一套自以为看透世事利损之后的冷并且着力于此。我欣赏的是罗曼罗兰的“认识这个世界,然后爱它。”
       而严歌苓的描摹是暖的,是理想化的,无论是朱小环的刀子嘴豆腐心还是多鹤的隐忍与长久的坚守,都是带着文人气的天真与理想的。
       但她究竟还是能把笔触碰到冷。比如开端。开端几章很好看。“中国人来了”,“苏联人来了”与“日本人来了”,时间的差异与恐惧的相同,成为一种特殊的印记,战争从来都是肉食者的游戏。
       又比如张俭的两次恶念。严歌苓没有正面去写,她写连张俭自己也只是被潜意识驱使一般去丢弃多鹤,去杀死小石,她弱化了张俭的罪,于是间接的,也弱化了朱小环与多鹤,属于女性的罪。严歌苓是仁慈的。
      
      
       二是生而无常,然后“凑活着”的人生。
       中国人对于“凑活”这个词是很熟悉的。不知从何时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血性渐渐埋藏起来了,日本人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华,多少是带着沾沾自喜,为了接下去阐述大和民族才继承了大国气魄与智慧的,他们承认的从来都是曾经作为东方盛国的中华,而不是后来越来越凑活的中国人。
       于是代浪村人的性格是这样的:尊严,野性,决绝,与严歌苓笔下的凑活的鲜亮的实际的中国人做着触目的对比。
       而相同的是东方人骨子里的骄傲与不屈。前者常常用死亡来表示自己的不屈,后者则用强劲的只要第二天天还亮着,就一定能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的这种生命力,来表示自己的不屈。
       这种原始的生命力让人动容,却又感到叹息。
      
       它原本是一股高尚的力量,然而在“凑活”之下,它又显得如此卑微,与蒙昧。它在肉食者或者时代之下,仿佛螳臂当车一般,在渺小的一粒沙尘中奋力探出头来,它只有一个目的:活下去!让我自己活下去!让我的家人活下去!让我的儿女活下去!
      
       然而它终究是在之下的。于是小彭与多鹤之间的吸引,随着那个仇日或者说算账年代的结束,俩人曾经所做的一切坚持都显得如此可笑。连那个曾经尴尬却熨帖让俩人明白了彼此的心的夜晚的一切回忆,也都模糊了。小彭消失了,无论是故事里,还是多鹤的心里。多鹤退而转向了张俭,然后多鹤第一次对朱小环与张俭爆发了愤怒。我想那时她身体里留存的温度便已经开始消亡了。在她从日本回来见到张俭的时候,严歌苓十分冷静的描述着张俭的外貌与神态,在那描述之下的多鹤,心中最后的一滴爱情也都死去了。
      
       但那又如何呢?就像最开始被卖到张家一样,多鹤继续安安静静的在日本做着清洁工作,继续照顾着张俭直到他死亡。长年的中国生活,多鹤已经在朱小环身上学会了如今的中国精髓:凑活。
      
      
      PS:看这本书的后半部,会想到《活着》,想到《许三观卖血记》。
      
       2013/11/26 逍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15d2b20101nuu2.html
  •       以前一直喜欢看张爱玲的小说,总觉得虽然张爱玲的小说里透着精明的世情,但却怎么也掩盖不了笔下的刻薄劲儿,看书的时候脑袋里就浮起张爱玲的相貌,总是斜着眼睛看人,嘴边还挂着嘲讽的笑意。这种令人不舒服的感觉便时时刻刻透在了她的文字里,但还是觉得她写的好,一件小事儿都能让人觉得妙趣横生,每一段爱情都让人觉得铭心刻骨。
        直到看到严歌苓,我才知道原来写世情也可以用另一种笔法来写。《小姨多鹤》的背景是凄凉的,这种背景虽然也透在张爱玲的故事里,但张的故事怎么看都觉得不接地气儿,不是我等平头小老百姓能够触及的生活。无论她是写为了民族大义去刺杀汉奸的女学生,还是写报效国家的留学生,我总觉得和我有着很远很远的距离,那种距离是只能让人仰望的,我过不去,这些角色也过不来。
        但严歌苓不同,她也写世情,写爱情,写民族大义,但总让人觉得熨帖,那种舒适感就像是多鹤在晴朗的天晒出来的新杯子,透着亲和的气息,让人觉得毫无距离感,能够接触到你身上的每一寸肌肤。
        《小姨多鹤》是如此。严歌苓写出来的角色都带着宽厚的品质,无论多鹤,小环,二孩,还是小彭,小石……
        其实从背景来看,抗日题材总是让我觉得人的身上很少会出现宽容这种品质,国破家亡的仇恨让人很难去原谅,反派角色也很难被原谅。以前看人看事,总觉得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但到现在才觉得很多事情很多人是不能完全用黑白二色来概括的,大多都处于中间地带的灰,也是大多的无奈。
        二孩尤其如此,刚开始的他恨透了日本人,若不是日本人他的妻子也不会怀着身孕跳下悬崖以至于掉了孩子,妻子也失去了生育的能力。他刚开始痛恨父母买回来一个日本婆用来传宗接代,他将这种怒气和痛恨发泄到了这个只有十六岁的小日本婆身上。
        但时日长久了,他发现日本婆的命运是如此凄惨,但她却仍然有着日本民族里最好的品质。他慢慢的接受这个他曾痛恨不已的日本婆。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他是由无数细碎的片段构成的,她的行动一点一滴的渗透到了这个家里,渐渐地她不再只是个传宗接代的工具,她内心的灵魂就仿佛是多鹤擦地板的水一样,开始四处渗透。
        二孩在真正听到多鹤讲述自己身世的时候,对她由怜到爱,这爱纠缠了二孩一生,就像是一团理不清摘不尽的乱麻,纠缠在他和多鹤,还有小环的身上。谁能分的那么清楚呢?还不都是一样过日子。
        二孩这一生纠缠在小环和多鹤之间,他那么善良,不忍心伤害任何一个,他曾和多鹤在那些隐秘的地方燃烧起来的爱情,终于还是变成了“没有拥抱、没有亲吻、没有交欢的一往情深”。
        他至死的时候,心中仍然是有多鹤的地位,他的心里总是有那么一块是留给多鹤的。即便是小环,他这一生挚爱的妻子,也无法撼动多鹤的地位。
        她是他如此偶然得到的异国女子!他化解了那么大的敌意才真正得到了她,他穿过那样戒备、憎恶、冷漠才爱起她来!
        他这个人的爱情就像是他的性格,沉默内敛,但却从不愚钝。他能体味出生活里没一丝的变动,但却只是眯着他的骆驼眼,不说一句话,即便说也是带着嘲讽的意味,就像是生活带给他的讽刺一样。但他心里是明镜一般的,他能轻易察觉出这两个女人之间毫无硝烟的战争,能察觉出苦苦追求多鹤的小彭早已娶了妻子。
        但他还是沉默,这仿佛是中国人一项顶好的品质,但仿佛也是最差的缺点。中国人深谙沉默的力量,用沉默来改变不满的一切,但也因着沉默,矛盾不会自行化解,只能演变成从头上狠狠砸下来的吊车,砸的血肉模糊,散尽生命才知道沉默原来也这样的恐怖。
        二孩沉默的杀死了骚扰多鹤的小石,但这种沉默血腥的行为当中仿佛也有一种奇异的浪漫,就像是代浪村为了爱情决斗的武士,二孩用这种行为来昭著了自己对多鹤的爱情。
        他这一生,小心翼翼的爱着多鹤,那是他的白玫瑰,他也爱着妻子朱小环,不是一般的喜爱, 是宁肯冲撞父母、冒着 给张家绝后的危险、巴心巴肝的喜爱。但到了最后,却变成了一种愧疚的爱,这是他的红玫瑰。
        在牢里,我听到了多鹤对二孩说过的最浪漫也最心酸的情话:每晚九点,想着多鹤,多鹤也想着你。你和多鹤,就看见了。
        通篇看来,我感慨于二孩,同情着多鹤,但唯有对朱小环,是从头爱到尾。
        “日本小娘儿们怎么会像她小环一样吧二孩看得浑身是宝?他一举一止,打个哈欠挑挑眉毛装一锅烟夹一筷子菜都那么好看,多鹤能看出那些好看来吗?她看不出,二孩一件件好处对她全是白费。夜深人静的时候,朱小环一想到那些要跟二孩“不过了”的念头,心都要碎了。”
        这是小环对二孩的爱,她嫉妒多鹤能给二孩生孩子,对二孩的爱越发浓烈,但最后都变成了宽容和忍让。
        她是个精于世故的人,一张嘴皮子比谁都利索,能说话,更能骂人。她看着大大咧咧,嘻嘻哈哈,但内心却十足的柔软。她在二孩将多鹤丢弃到公园的时候,内心何其不忍,看到多鹤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回家的时候,她竟真的像是多鹤的姐姐,早已忘记了她们的情敌关系,争抢一个男人也好,争抢生下来的孩子也罢,小环仍旧喜欢多鹤,虽然她不承认这种喜欢,但说到底,她还是心疼这个日本妹子的。
        “篮子里的搪瓷碗渐渐更换尺寸,越来越大,因为需要它扣在下面的东西越来越多。有次小环碰见卖雏鸡的,想买几只回来养,养大下蛋,于是就把搪瓷碗换成了一个铝盆。”
        小环在家庭生计艰难的时候,出门偷鸡蛋,偷一切能够补贴家用的东西,只为大人孩子能够活着。在二孩坐牢的时候,多鹤几乎是要自尽的,但唯有小环没有倒下,嘴里仍旧是那句话“凑合吧”。
        这句“凑合吧”是中国人生活的精髓,做不到最好也不会太差,凑凑合合的活着就行了,总是能活着的,吃树皮捡菜叶偷猪下水,怎么着还不能活下来呀?
        小环多么坚强,像是万万千千的中国人,凑合着活到最后,甚至没有尊严的活到最后。
        小环善良,深明大义。
        在张刚不肯承认多鹤的身份,要跟家里划清界限的时候,他伤了多鹤的心,不肯承认自己有这样一个日本小姨。在那种政治高压下,唯有小环和张铁能够义无反顾的支持多鹤,保护多鹤。
        小环的好说不清道不明,没有什么大事儿让人能够刻骨铭心。但这种好就好像是你身边随处可见的人,她们对人的好是无声无息渗入到你的生活里的,她们给人一种坚定持久的支持和安全感。
        就像是菜肴里的作料,少了没有味道,再好的山珍海味都吃之无味,唯有加了她们才好。
        万千中国人都是这样吧,我们爱着她们,骂过她们,喜爱她们生活的坚强,痛恨她们的精明世故。欣赏她们生活里市侩的技巧,同样也太过痛恨她们的刻薄和反复。
        小环,二孩,都是我们身边的人。
        这点最真实可贵,所以我喜欢严歌苓。
        
        
        
  •     最近连着看了严歌苓的好几本书,愈发喜欢她。
      
      从最初的《第九个寡妇》慢慢的看过来,发现严歌苓是个很会讲故事的女作家。并且是个很会讲女人的故事的作家。讲故事的女作家不少,能把故事讲得圆润尽致、令读者读得欲罢不能的却不多。
      
      严歌苓笔下的女人都是有着如同土地、兽物一般的的魂灵与气度,带着东方的神秘,动物最原始的母性,搁置在哪里都是一个平凡又不普通的尤物。
      
      多鹤寂静的。她寂静而蒙昧的生存,她对生命以动物般原始的固执与蒙昧生存,她或者自己的世界中,除了与她有血缘之亲的人,其他人都没法闯得进去。
      
      朱小环乖张世故、现实泼辣、但却是个难得深明大义的善良女人。大致换了其他的女人,会少有人可以做到在丈夫与另外一个女人之间进退有度。与多鹤的寂静相映衬的,是朱小环的热闹。但是,热闹了一辈子的朱小环,最终却落得冷寂清秋的老年,仅靠一只又老又瞎的老狗日日期盼远来自日本多鹤和西南的儿子的来信。
      
      朱小环同样是个悲剧角色,所有的热闹都是她自己制造的。她无儿无女,全心全意的疼着别的女人与丈夫生的孩子,人前人后她都热热闹闹的。恐怕她所有的孤独与悲酸都在她的笑声里溢出去,从她的烟锅里飘出去。笑完了,烟锅抽完了,剩下的冷灰,变成了年老时的孤独与悲凉。
      
      但我最是爱她。
      
      
  •     整个阅读过程中,我都在想,如果让你选,你会做小环还是多鹤。
      
      最初我我以为我一定会做多鹤,因为她看上去那么坚持,那么逆来顺受的坚持原则。每次看过书之后都会劳动感大爆发把寝室打扫的干干净净,连舍友们都看不过去了我的辛勤。
      
      可是多鹤这样的人却也只能出现在小说里,没有人的内心能够这样强大,起码我做不到。
      我身边的人也都做不到。
      
      小环虽然看上去粗鄙,恶俗,但这才是生活。
      我可以想象若干年后我会乐呵的满嘴“凑合”,会跟邻居们家长里短的聊些闲话。甚至如果z君事业上遇到了低谷我也会像小环一样的去菜市场贪些小便宜。
      
      没有原则就是小环最大的原则。
      这种没有原则让她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也保护着她的家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
      
      在小环和多鹤谁更幸福的问题上我还是偏向小环的。
      首先她占有张俭的时间更多,她年轻的时候享受了爱,年长了又享受了陪伴,只是年老了有些落寞,但时间比例上来说她更多,而且人老之后对这些事情总会看开些。
      再者她从未收到歧视。不像多鹤,在中国被中国人歧视,回去日本还收日本人歧视,无论在哪里都是受压迫者。而且是不会反抗的受压迫者。
      小环是幸运的。
      
      如果时间提早十年,如果是小环被卖去了日本,又会怎样。
      或许为了情节发展,也会有一个日本男人爱上小环,但又会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了。
  •     无数次在不同的场合听人赞扬严歌苓的小说,从来没看过。。不能这么out啊,选了这本曾经不完整看过电视剧的《小姨多鹤》,而且我知道在电视剧小姨多鹤的评价里,看过原著的人都说,电视剧变了小说的味,所以我要看看这本。
         首选我要说的是,尺度啊。。。。哎呀妈呀,这让我看惯了大片的人还是很吃惊的啊。。。文字的尺度真是无穷大的胜过画面啊。。。
         还有严歌苓写的真的很好,她怎么能把农村人写的那么活呢?就像我看《活着》的时候,就觉得巩俐怎么能把农村人演的那么活呢?她又不是农村人。。。
         这书我是看的电子版,没法在书上写写画画,这让我很遗憾。也没记下些写的好的实例,要脑子想的话,就是一句我忘了是形容谁了,反正是写一个人笑的很灿烂,严歌苓写“笑到尽头”。。。哎呀,真尼玛会写。。。有时候,人的记忆很奇怪,记下的不一定当时认为是最好的或者你最想记得,也说不准就记住了哪一个,很平凡的一个。。。
         还有我的阅读困难症啊,在读这种小说的时候会好很多,可能是因为故事背景文化差异小,总之就是易懂吧,就读的快些,也不容易串行跳字了。。如果有时间就读的话,也会读的挺快。。
         多鹤,她在小说里出场的形象是寸头,我就再也无法在后面的情节中撇去她这个特征了,而且也没法跟电视剧里的形象联想到一块,总之从始至终,多鹤在我心里都是个模糊的样子。。。
         总是觉得小说的结尾有些仓促呢,到最后张钢还是个王八羔子啊,还是不孝、自私、见利忘义啊,张俭说死就死了,反正觉得每个人物都挺急急忙忙的就给写结束了,除了小环。。。
         总之这是个好故事 好创作 写的也真心好。。。
  •     两个优秀的女人 一个普通的男人 撑起了一个家 这个家缺了谁都不行 打打闹闹一辈子 都成了骨肉了 多鹤是优秀的 她勤快细致任劳任怨 小环是优秀的 机灵乐观懂生活 性格上完全互补的两个女人情同姐妹 感情好到可以去分享一切 物质 儿女 一个男人的爱
      凑合吧 凑合的生活 也挺好的。。。
  •     没有特别唯美的描写,没有色彩浓烈的用词,只有坚韧的生活态度。
      所谓坚,就是以强硬的姿态对抗冷漠和炙烤;所谓韧,就是不择手段的去延续呼吸和生命。
      
      多鹤纯净,不掺杂质,却如小龙女般被命运蹂躏。是欲洁不洁吗?不。这是生活的本色。智慧万能的造物主所造的世界,怎么可能一望而知清澈见底那么简单?纯粹的黑和纯粹的白一样,是并不存在的传说。
      
      多鹤本不懂,生活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教给她这个道理。不管她最终是否懂了,但她选择了活下去,没有选择如祖先一样的非黑即白。
      
      小环泼辣,是非分明。如金镶玉般摇曳生姿,聪明俏皮,懂得分寸,识得进退。人们宁愿冒着被她奚落欺负的可能,也还是忍不住的去讨好亲近。宽容忍耐到让人心疼、该痛打的也绝不手软,能掐着你的七寸。
      
      小环从来都懂得该怎样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生存。小环的笑,小环的哭,都那么恰如其分的值得。小环的智慧,常人难以企及。
      
      相较之下,似乎小环光彩照人,而多鹤略逊一筹。记得有朋友曾说,嬉笑怒骂活色生香的人才能让人记忆深刻。但我想说的是,多鹤也在默默的影响着小环。上善若水,水滴亦可石穿。比如他们家光可照人的水泥地,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必须。她就是这样不声不响的浸润感染着你的生活,走进你的心,不要求什么,却让你无法割舍。
      
      所以本书名为多鹤,因为她是本书的主线和灵魂。而这本书,也只有女一和女二。男人相较之下着墨较少,除了男一以外,那两个配角小彭和小石,简直丑恶至极。双生子大孩就是个白眼狼,二孩总算还让人略感安慰。
      
      严歌苓落笔亦如张爱玲般洞明世事,少了张的文气和市井的冷眼旁观,多了平实和烟火气的温暖。读了张的书,你可以回味其中的金玉良言,而读了严的书,你可以在心里、脑海里回味自己的人生、获得一些感悟。
      
      总之,我也喜欢上了严歌苓。
      
      
  •       
        
        
        看完全书,我一直觉得我是应该写一点专业的书评,比如什么手法啊语言啊结构啊之类的,写了好几次才发现根本没办法下手。我真的是太爱这样的三个人了,没办法表达可以这样说么。
         
       在看开头的时候是有点抵触的,原谅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么多年被灌输的日本的罪恶事件还有满腔的愤慨让我在一开始发现严歌苓居然用一种尊重跟同情的笔调讲述一个日本人的时候有些嗤之以鼻。忘记了历史留给我们的不只是仇恨伤痛愤慨还应该有更多的是反思跟人性。
         
       故事很简单,抗战胜利前夕,居住在中国的日本平民逃难,在半路死的死伤的伤,而主人公多鹤就这样在逃难中被捕以此开始了她在中国的传奇的一生。张家因为儿媳朱小环没有书生育能力而做主给儿子买了一个日本女人,也就是多鹤。多鹤在给张二孩生了三个孩子以后,在张家住了下来,两个女人,一个男人,还有三个孩子。 单纯的讲这是一个男人跟两个女人的故事绝对是错误的。作家在对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段时间对背景仅仅是借助,那么她想表达的肯定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所以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关于善良跟人性的故事。 从一开始,那一幕日本人集体自杀的惨剧就让全书笼罩了一层温柔的画面。让人不觉得日本人是讨厌的厌恶的该死的,甚至还有些同情跟悲痛开始,全书就有了这样的一个基调。后面多鹤因为怀孕而从逃亡的路上又回到张家,张家在多鹤生下孩子完成续香火这样一个把她留下来这个初衷之后并没有按原有计划将她抛弃而是继续将她留下来并且因为她而从东北搬到了江南,朱小环对这个跟自己平分丈夫的女人一辈子容忍,容忍他们的爱情,替她们抚养孩子,在丈夫一念之下将多鹤扔掉之后跑出去找她再到反面描写的那个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死去的小石,张二孩因为对多鹤身世的同情而转化过来的爱情,到因爱生恨人性扭曲的小彭还有那个虚荣张俭,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善良的人处处有,不管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不管是开头的日本惨剧还是结尾多鹤所讲的日本举行的一系列针对日本当局对战中的牺牲品的游行,处处都透露着作家希翼的善良。 这是一个讲述善良人的故事。所以,我觉得是是可以从偏见转过来了。有些东西就是这样,你没有经历过而只是懂得大道理的时候我们是不会真正的体会到大道理背后所隐藏的真正的深意的。没有遇到过善良的老人给自己讲解他们看破人生之后的见解的时候你或许还是担心他会是那个在路上碰瓷将扶起自己的人告上法庭的人,遇到跟自己讨要一块钱车费的小孩就潜意识觉得她是不是一个被拐卖然后走上邪路的不再单纯的孩子。所以,很多事都要自己去体会,不管是善良也好是丑恶也罢,是拍花子的大人还是路边乞讨的小孩。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严歌苓笔下的善良人的故事一定是编造的也一定是真的。因为,这样善良的人一定是存在的,在我们心中,我们的身边,在这世界上,在随处。
         
       不信,你去看看。
      
  •     三个人都是可伶的人,却也是可爱的人。
       张俭是血性的男人,开始他爱妻子小环,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只与安静温柔的小环保持传宗接代的关系,有性无爱,因为他觉得不可以辜负小环,他对那个女人有一辈子的责任,不是因为她不能生这份责任就变了;后来他在矛盾中爱上了养育了他孩子的异国女子,然后就开始长期的关于如何公平的爱他的两个女人煎熬中权衡,可能有时候有偏有倚,最终却还是要回复平衡的。虽然是对两个人的爱,但是这种有克制的爱,还是会让人欣赏。
       两个女主,感觉不分轻重,都让人 喜欢。
       小环,刀子嘴豆腐心,人长得漂亮话也说的利落漂亮,永远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她不怕事儿也不怕摊上事儿,骨子里里天然存在的霸气,总能很机智的解决一些看似麻烦的问题。书中后段张俭入狱的时,一群女阿飞整天围着她,都喜欢她骨子里的那副“坏劲儿”。她总随口说凑合吧,然后那么些艰苦的日子居然真就如她说的凑合过来了。
       多鹤,虽然语言不通寡言少语,却是令人喜欢的勤劳安静温润的女子。更让人惊讶的是她那在各种绝境或现实的压榨与摧残下所表现的顽强坚韧的生命力。一方面,她是温柔卑微的,虽然听不太懂异国的人或赞或贬的对话,但还是勤劳认真地做着各种事情,回应人们的永远是莞尔一笑。另一方面,她也有野性强大的一面,我记得在张俭把她丢在江边,她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耗时一个月找回去的时候,对二孩又打又踢又捶又咬,她心里有杀了这个拆散她和孩子的人的冲动,这时的她像一头充满野性的母狼,让人惊讶于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体内所爆发的母性的力量。
  •      严歌苓的书,像爱的某一味菜,天天吃会腻,久了没有会想.
      
       读<小姨多鹤>,便是在这样的状态下.
      
       二战进入尾声,日本战败投降,大批当年被移民来中国东北企图对中国实施长期殖民统治的普通日本国民被抛弃。十六岁的少女多鹤即为其一,在死难多艰的逃亡中,她依靠机智和对生的本能的渴望逃过了死亡,被装进麻袋论斤卖给了东北某小火车站站长的二儿子张俭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张俭的哥哥据传因为抗日而被日本人杀害,张俭的老婆朱小环因日本鬼子的惊吓导致流产,从此不能生育。国仇家恨的大背景下,日本少女多鹤的介入,使得整个家庭的关系变得暧昧和怪异。
       表面上看,最可怜的是多鹤,如此柔弱,连身子也弱得如同孩子.
       心疼的,却是小环.那个在多鹤心里"会吵架,连吵架也吵得比别人好的女人".
       张爱玲说,蛮荒世界里得势的女人,其实并不是一般人幻想中的野玫瑰,燥烈的大黑眼睛,比男人还刚强,手里一根马鞭子,动不动抽人一下,那不过是城里人需要新刺激,编造出来的。将来的荒原下,断瓦颓垣里,只有蹦蹦戏花旦这样的女人,她能够夷然地活下去,去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里,到处是她的家。
       小环就是这样的女人,没有绝望,有的是“凑合”活下去的无限希望和勇气。
       终其一生,多鹤是在和命运抗争,一次次将死未死,却一直在获得,孩子、男人、亲情、爱情.
        朱小环呢?却是相反,强硬的生存方式下,是不断流失的一生.
       在那样的历史背景里,民族情节极其强烈,自己因为日本人小产,导致不能生育,却要谦卑的容忍丈夫另娶一个日本女人,甚至生孩子,这是证明了中华民族传统女性的美德,还是悲哀?
      
       尽管严歌苓反复强调."他们俩好得像一个人似的",这样就能磨灭这种悲哀?或许,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那个自己最爱的男人,自己的丈夫或许最爱的还是小环自己.不过,这大概是我在意的,而不是小环.小环就是那样刀子嘴豆腐心的大度着,爱着自己的丈夫和丈夫的另一个妻子.
       而多鹤,无辜的,也是可怜的.也是大时代大环境下的牺牲品吧.遇到小环,也是多鹤的幸运.
      
       至于,丈夫,原谅我模糊掉他的姓名,因他人苍白亦模糊.拿不起,放不下。在生活面前,他既缺乏小环的泼辣爽脆,又没有多鹤的坚韧不拔。所以他辜负了小环之后,又辜负了多鹤。他是个男人,却也只是懦弱的男人.在小环的庇护下享受着多鹤的温暖.
       忽的想起最初那个有着红苹果脸蛋爱笑的小环.故事末,那个无亲无故的孤老太太小环和半瞎的老黑狗,让我空前的落寞.
      
       我替朱小环伤心,因如某亲所说最后的孤独才是最大的哀伤。
      
       严歌苓太会说故事了。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她对“说故事”的欲望超越了一切。
        她把故事的每一个转折都写得清清楚楚,精致圆熟,
        她把人生的每一种情绪都写得严丝合缝,透彻到位。
        太清楚了,没有解读不了的象征,隐喻,歧义和想象。
        少了一点儿深沉,隽永,混沌和升华之后的轻盈。
       其实能把一个故事讲得这么好看,已经是难能可贵。
       一本女人才能领会的书.
       听说,已经开拍电视剧,一看演员表,晕倒,那气质简直没一个角色合拍~
       还是看书好.
       一直这样觉得.
  •      说来惭愧,第一次接触严歌苓的作品。
       《小姨多鹤》是我阅读严歌苓的第一部作品。说评论够不上,只能把自己心中所想书写下来,与之共勉。
       首先整本书阅读完后,给人一种既犀利疼痛又暖暖温情的感觉。小说的时间跨度大概三十多年,而跨越的那个年代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年代,各种贫穷、战争、斗争、仇恨、冤案等等,都令人不堪回首。而关于抗日抗争后的民族疼痛,民族沉思,以及战争后的产物:日本女人在华卖为人妇人奴~~这一直是被人所忽视的,至少我是不知道的。说它给人犀利的疼痛感就是因为这个,战争所给我们造成的伤害,战争所导致的日本遗孤,这些慢慢被人淡忘或者压根儿不知道的事情被她写出来了,写得客观、完整而惊险真实,所以阅读小说就如身临其境,感受战乱的不堪与生命时刻不保的惊险,感受贫穷年代底层人民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困窘与绝望。而暖暖温情,则是着眼于张俭一家人中默默的感情,张俭与正妻朱小环不离不弃的夫妻情、张俭与竹内多鹤深埋心底的爱情、朱小环与名为亲子女实为养子女的母子情、多鹤与名为外甥外甥女实为亲子女【在那个家中,她没有名分,孩子们都叫她小姨】的真亲情,都让我动容。阅读完后,你不会因为多鹤是日本女人而满腔不满,文中她就是一个女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没有国籍、没有阶级,只是一个爱着家人爱着孩子、勤勤恳恳劳动的女人。她在中国举目无亲、在张家没名没分,而且还不太懂中文,然而她就那么坚韧的活下来了,不说话只劳动,任劳任怨,在张俭还没爱上她之前,她把满腔的感情都倾注给了孩子,孩子就是她的一切,孩子就是她对故乡的追忆,孩子就是她的依托,总之只有孩子才能给她安全感,给她活下去的勇气。后来她与张俭有了爱情,彼此挚爱,我认为这不是对朱小环的背叛,人类的真爱毫无杂质,所以情之所至,又有谁能阻挡得了呢?她渐渐又有了新的依托,尤其是后来张俭被陷牢狱,她与张俭的那个有关想念的约定,不禁让我黯然,这得有多深厚的感情才能让他们忘记身边一切而去专注在一刻,仅仅只为思念一个人。
      
       小说中我最欣赏的人物是朱小环,虽然她与张俭的夫妻情里爱情的因素越来越少,然而不离不弃的亲情却让她对那个家愈发的热爱。她泼辣洒脱,刀子嘴豆腐心;虽有时爱吵闹却也明事理懂进退;虽懒惰,但真正时刻还是她在支撑整个家。她因为日本人而掉了孩子,从此不能生育,因为张俭的一句保大人,至此对张俭掏心掏肺,对张家死心塌地,所以当张家买回多鹤为张俭生子,她也只是适度的闹闹,闹完也乖乖回家了。当多鹤生下女儿丫头后,她对丫头的爱,完全是一个亲生母亲的爱。对于多鹤的态度,刚开始她虽没什么好脸色却也从没刁难过她,后来在多鹤生下双胞胎儿子后,她其实已真心实意的把多鹤当成了家人。在张俭入狱后,她挑起了整个家,对于他人对多鹤的刁难,她都一一帮她排除,时刻把多鹤带在身边;而对于跟家庭闹阶级矛盾的大儿子,她也拿出母亲真心的爱去感化。所以她跟多鹤的感情,也真真是超越姐妹的真情,即使她知道张俭的心里最深处藏的是多鹤,她却没有闹没有嫉妒【也许刚开始时有点嫉妒吧,只是后来就淡了,就如作者所说,小环后来在家中扮演的角色不止是妻子还有母亲、祖母等角色,她的感情已经升华】。如此坦荡荡、没有嫉妒、只有关爱和呵护的女人,怎么不让人惊叹呢!还有一点就是她对三个孩子的感情,三个孩子中,最最得我心的是张钢,想必也是最得小环心的,丫头和大儿子都随多鹤归日本了,他们想追求更好的生活这无可厚非,可是把养了他们那么多年的“母亲”就那么弃置在祖国,难免让人心里悲凉。所以二儿子毅然决然的留下令我欣慰,即使最后他也不能常伴小环左右,但只要知道他就在不远处,就会来信,又有何妨?所以这个辛劳了一辈子、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也终是有了寄托,伴着黑狗,等着,也许,明天,他们就来信了。。。
      
      【思绪有点乱,突然又冒出很多想法。其实刚看完那会儿有种特别压抑的感觉,就如站在一个黑暗无迹的荒原,寒风瑟瑟,想逃脱却找不到出路般~~定了定心神便又安静了。。好吧。。就先搁笔吧】
  •     不能简单地评价这样的情节是个悲剧还是个喜剧,对于我来说这样的家庭形式是无法接受的,但是在那样特殊的年代,应该说它拯救了多鹤也拯救了一个家庭。
      记忆最深刻的是小环的宽容,三个人的关系这样不可思议,她可以当多鹤是妹妹,可以容忍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以前是瞧不上这样的性格的,可是她大度、坚强、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绝不放弃硬生生把生活过的活色生香,我想我喜欢她的,让人钦佩的女性。多鹤,战争的牺牲品。
      还记得在最后清查的时候发现了很多日本女性成为中国家庭的一员,并没有怎么样还是该做媳妇的做媳妇,做妈妈的做妈妈。只是奇怪,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怎么会相煎何太急呢?
  •   “可那些被她成全过的人,却都忘了去成全这个爱热闹的妇人一个热热闹闹的晚年” —— 小环的悲剧。
  •   小说看到最后哭死了,小环这辈子为了家里人吵吵闹闹,可后来什么都没有,只剩她孑然一身。对于她这样热闹了一辈子的人,孤独才是最可怕的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