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恕与礼让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舒大刚,彭华 著  页数:266  

前言

  和谐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从某种意义而言,和谐也是天地宇宙的共同秩序。这束顽强的经历过无数血与火之洗礼的梦想光芒,不仅投映着古老的东方,也投映着同样古老的西方;不仅投映着哲学艺术,也投映着诗歌与建筑;不仅投映着波澜起伏的社会人生,也投映着广袤无垠的山川风云……  2004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2005年早春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又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开宗明义地向世人宣布: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内容概要

  该书通过传统儒家思想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论述,分析了儒家和谐思想的理论及实践,说明了文化的传承性。

书籍目录

导言:儒家概说 一、历史 二、主要人物 三、经典 四、思想特征第一章 中和: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  一、大和:宇宙大道  二、中庸:人生大义  三、中和:艺术之美第二章 仁与礼:内与外的和谐统一  一、由内而外:“仁者爱人”  二、由外而内:“克己复礼为仁”  三、内与外:“仁”与“礼”的和谐统一第三章 为孝之道:家庭的和谐  一、孝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二、孝道的内涵与规定  三、现代社会依然需要孝道第四章 忠恕与诚信:人与人的和谐  一、忠与恕  二、诚与信第五章 礼与法:人与社会的和谐  一、礼对社会的规范作用  二、法对社会的规范作用  三、礼与法对社会的共同规范作用第六章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天人合一”的具体内涵  二、“天人合一”如何实现  三、“天人合一”的重大价值第七章 礼让与勇为:和谐的艺术 一、常与变——理论的依据 二、经与权——社会的应对 三、礼让与勇为——行为的艺术第八章 中庸:儒家的处世哲学 一、允执厥中——适中 二、无过与不及——中正 三、和而不同——中和 四、时中——无可无不可 五、憎恨老好人——反对乡原(愿) 第九章 义利:儒家的得失观 一、以义至上 二、利就是义 三、义利合一 四、儒墨义利观之分歧 五、儒墨义利观的不同效果展望:儒学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一种态度:继承与发扬 二、一个声音:国际化与全球化 三、一类评价: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后记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中和: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  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认为,整个宇宙和世界都处于“和”(和谐)之中。不管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不管是政治活动还是伦理道德,不管是外部世界还是内在心灵,不管是现实生活还是艺术世界,它们既矛盾对立,同时又和谐统一。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一直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中华传统文化视“和”为宇宙万物本然的状态,把“和”作为最大的价值,把“和”作为最高的目标,把“和”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和睦夫妻、和合家族、顺和邻里、和谐社会、协和万邦、天人合一、和气生财、和平天下、和衷共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  一、大和:宇宙大道  汉语的“和”字,其含义极其丰富,如和谐、和合、中和、和睦、和洽、和美、平和、和气、和平、和顺、和乐、和悦、和善、温和、祥和、和煦、和风、和弦、和声、和而不同、和衷共济、天时地利人和等。  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经有了“和”字。西周时期,史伯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济”的观点(《国语·郑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更是经常运用“和”的概念来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比如,管子提出“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管子·幼官》);老子提出“知和日常,知常日明”(《老子》第五十五章);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认为“离散不能相和合”(《墨子·尚同上》);晏子反对“同”而赞成“和”(《左传》昭公二十年);庄子以“与天地和”为“大本大宗”(《庄子·天道》)。凡此等等,不一而足。  作为中华文化主干的儒家文化,更是崇尚“和”、重视“和”、提倡“和”、追求“和”。儒家认为,举凡天地人“三才”,均合乎“大和之道”。儒家坚信,“和”是宇宙万物的大道,“和”是社会人生的大义,“和”是艺术审美的大法。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忠恕与礼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
  •   呵呵,看得很辛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